运动干预对城郊两地发育性协调障碍儿童的影响研究
2023-03-21袁寅尊陈广勇
袁寅尊 陈广勇
(1.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2.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发育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根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DCD 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5%-6%[1]。不同国家与地区,DCD 的发病率存在一定的差异,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黎程正家在其著作中指出DCD 的发病率为5%-10%[2]。DCD会给儿童的生活带来极大困难,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患病儿童会产生一系列阻碍其成长发育的异常表现:如情绪紊乱、学业表现较差以及儿童肥胖与抵抗力低下等一系列问题[3]。趁早地发现与治疗能够使DCD 儿童在熟悉的身体活动与日常生活中有所改进,减少DCD 带来的继发性问题,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本研究旨在通过运动手段对城郊两地DCD 儿童进行干预,探讨城郊两地DCD 儿童在经历8 周的运动干预后各项指标的改善与区别。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成都市的城区与城郊分别选择一所小学,于2018 年10 月开始以随机抽样的方式与自愿的形式,在两个学校的1-4 年级(7-10 岁儿童)选择儿童进行前后测,每个年级抽取两个班,共计4 个年级、16 个班。娇子小学有248 人参与了前后测,锦馨小学有244 人参与前后测。在前测过程中,一共有27 名儿童被初步判定为DCD 儿童,其中娇子小学20人,锦馨小学7 人,具体人数如表1 所示。运用SPSS 对两校儿童年龄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得出结果P>0.05,说明两校儿童在年龄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1.2 筛查工具
儿童动作协调能力成套评估工具第二版(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Second Edition ,MABC-2)是世界上最常用的儿童运动协调测试工具,这项由英国开发与出版的4 至16 岁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的评估工具,是迄今为止在DCD 个体诊断中使用最为广泛且信度较好的标准化运动测试[4]。花静等人通过研究验证了该筛查工具在中国儿童中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以作为筛查DCD 的有效工具[5]。MABC-2 中的测试包括手部精细动作、定位与抓取、动静态平衡能力三个大项目,其中涵盖了8 项不同的任务。该量表的最新报告显示,综合评分百分比≤5%可以视作DCD的明确证据,受试者可初步诊断为患有发育性协调障碍。
1.3 运动干预方案与实施
1.3.1 运动干预方案
本研究的干预方案是基于MABC-2 的三大测试项目所设计的。首先,根据手部精细动作的测试项目(插钉、穿针、画线)可知手指的灵活性、手眼协调能力是提高手部精细动作的关键,因此,在本干预方案中加入了乒乓球与排球的练习元素,主要内容是原地与移动中的单手颠乒乓球、单手肩上与双手胸前的拨排球练习;其次,根据定位与抓取的测试内容(双手接球、投掷豆袋)可以发现该项目是测评儿童的物体控制能力与移动能力,所以提高大肌群的协调性以及其他稳定技能是发展该项目能力的要点,在干预内容中主要以两人双手抛接排球与原地定点投排球的练习为主;最后,根据MABC-2 中的动静态平衡项目(单腿平衡、脚跟脚尖、跳跃)的项目特征,从稳定身体这一先决条件出发,在干预手段中加入燕式平衡练习、15 米直线后退走练习、方格四边跳练习。
1.3.2 运动干预的实施
分别从2018 年10 月与2019 年3 月开始对娇子小学与锦馨小学进行为期1 个月的DCD 儿童筛查工作,在娇子小学筛查出DCD 儿童20 名,在锦馨小学筛查出DCD 儿童7 名。并于2019 年4 月开始对两校的DCD 儿童进行为期8 周共计32 次,每次40 分钟(准备活动5 分钟,干预过程30 分钟,整理活动5 分钟)的运动干预。而且在此期间,方案中的每组项目都需在每周完成两次,最后于2019 年6 月下旬对参与运动干预的27 名儿童进行前后测数据回收与处理。另外,在进行运动干预的8 周中受试者除了体育课之外,不得参与其他任何形式的体育活动。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 软件对两校儿童前后测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与独立样本t 检验,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检验水平为P<0.05。因本研究中的前后测数据均不完全满足正态性分布,故均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前后测数据的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校DCD 儿童干预前的整体情况
通过筛查发现,位于城郊的锦馨小学有7 名DCD 儿童,而位于城区的娇子小学有20 名DCD 儿童。在与总人数相除后可得出两校DCD 发病率,其中锦馨小学的DCD 发病率为2.87%,娇子小学的DCD 发病率为8.20%,两校儿童的DCD整体发病率为5.49%。由此见得,城郊小学的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患病率低于城区小学,这说明城郊儿童的整体运动表现较城区儿童更为优秀。将两校DCD 儿童的前测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到表2,表2 反映了两校DCD 儿童在干预前各项目的平均值以及平均值之间的差异性。由表2 可知,娇子小学DCD 儿童的整体表现明显好于锦馨小学。首先,从综合百分比来看,两校DCD 儿童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其次,从大项目来看,两校DCD 儿童在手部精细动作中呈现出着显著性差异(P<0.05),娇子小学优于锦馨小学;最后,从小项目来看,除了非惯用手插针、双手接球、跳跃1 之外,其余所有项目中城区小学的DCD 儿童平均值均大于城郊小学。由此见得,城区小学DCD 儿童在整体上的表现较城郊小学更为突出,尤以手部精细动作这一大项目明显。
表2 两校干预前的平均值分析与对比
2.2 两校DCD 儿童在干预前后的项目表现
2.2.1 手部精细动作
表3 反映出了两校DCD 儿童在手部精细动作这一大项目中的平均值前后差异及其差异显著性。表3 中平均值均为负数,这说明两校儿童在手部精细动作这一大项目中,所有小项在干预后都较前测有所提升。另外,除了锦馨小学儿童在非惯用手插针上没有与前侧为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外,两校其余项目在干预后的数据均与前侧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手部精细动作前后测差异
2.2.2 定位与抓取
从表4 中可以看出,两校DCD 儿童在运动干预后的各项数据表现均优于前测表现。从平均值上看,锦馨小学DCD儿童的整体提升较娇子小学明显,小项均值差异均较娇子小学更为突出。此外,两校所有项目的前后测数据差异均呈现出显著性变化(P<0.05).
表4 定位与抓取前后测差异
2.2.3 动静态平衡
表5 中可以明显的发现接脚前进这一项目在两校中的前后测中都不存在前后测差异,因为这一项目练习的是儿童方位感,儿童在直线倒退走中进步空间较小,而且两校27名儿童在这一项目中的前测得分均是满分,所以运动干预手段的正向作用较小,只要能保持儿童的现有成绩即可。除此之外,两校儿童在动静态平衡这一大项目上的前后变化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从小项目来看,锦馨小学DCD儿童在优势腿跳跃这一项目上的后测数据并未与前测数据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
表5 动静态平衡前后测差异
2.2.4 综合百分比
从表6 中可以看出,运动干预前后的综合百分比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运动干预对于改善两校DCD儿童的运动表现都是有效的,8 周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DCD 儿童身体的不同系统、不同部位、不同感官之间的协调能力。此外,从表6 中可以发现,锦馨小学的DCD 儿童在综合百分比上的均值提升较娇子小学更为明显。
表6 综合百分比前后测差异
2.3 两校DCD 儿童干预后的整体情况
表7 反映了两校DCD 儿童在经历8 周运动干预后的各项数据平均值及其差异性,从表7 可以看出,锦馨小学DCD儿童手部精细动作与定位与抓取的后测表现优于城区小学,扭转了前测中娇子DCD 儿童在这两个项目中表现更好的情形,并且城郊儿童的综合百分比要高于城区儿童。总的来说,在运动干预之后两校DCD 儿童的整体表现趋于接近,所有项目均未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改变了前测中城区小学DCD 儿童表现更好的局面。
3 讨论
发育性协调障碍在儿童中患病率较高,大多数患儿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运动发育缓慢或异常,青春期乃至成年期都可延续这种缺陷[6]。因此,对患有发育性协调障碍儿童实施运动干预的研究已然成为该领域的热点,它的发展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MABC-2 测试项目设计了运动干预方案,干预方案中融入了乒乓球与排球等元素,目的是促进DCD 儿童的手指灵活性与手眼配合能力以及儿童各个肌群的协调能力,从而发展其动作协调能力。以上数据表明,城郊7-10 岁儿童的DCD 发病率较城区儿童要低,这表示城郊地区的7-10 岁儿童整体运动能力更为突出。城郊7-10 岁DCD 儿童在运动干预前的整体表现比城区儿童差,但是在经历8 周的运动干预之后,城郊两地7-10 岁DCD 儿童的运动能力均有所改善,其效果非常显著,两地儿童综合百分比数较以往都有很大的提升,并且城郊儿童运动能力的整体改善比城区儿童更为明显,这主要体现在手部精细动作与定位与抓取这两个大项目上。
4 结论
本研究对城郊两地7-10 岁儿童进行了8 周的运动干预,发现运动干预手段对于两地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改善是有效的,其中手部精细动作与定位抓取这两个大项目的提升尤为明显,且整体上城郊儿童的提升较城区儿童更为明显。然而,鉴于本研究的样本量不大,运动干预手段亦有待深化完善,获得的结果还需较大规模的前瞻性调查研究加以验证。但是本研究为我国进一步干预与治疗DCD 提供了线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除此之外,由于儿童存在个体差异,探索与发现一种儿童易接受、家长与教师能驾驭、学校便于开展的方法是该领域新时代的课题,为了改善DCD儿童的运动能力并且促进其健康发展,需要继续探索运动干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