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血清肌酸激酶个体变化特征和训练监控

2023-03-21李庆峰谭现花

体育科技 2023年6期

李庆峰 谭现花

(1.山东省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2.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 250102)

古典式摔跤是一项身体直接接触的,不断克服瞬间变化阻力的对抗运动,它需要足够的力量完成提抱、滚桥、过胸等动作,从而获得优势[1]。虽然从分类上看,它属于同场竞技技能主导类项群[9],但体能因素,尤其是力量子因素,在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国际规则和趋势的改变,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的训练多突出身体对抗和专项力量。因此在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为给教练员提供数据支撑进行科学化训练,连续检测对肌肉负荷大小和恢复程度反应较敏感的生化指标显得尤其重要。血清肌酸激酶(血清CK)是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关键酶,其活性变化可作为评定肌肉承受刺激和了解骨骼肌微细损伤及其适应与恢复的重要的、敏感的生化指标[2]。所以,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测试等方法,分析血清CK 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方法特点,并对备战全运会的古典式摔跤重点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期血清CK 进行连续的个体检测,结合教练员制定的小周期训练计划安排和运动员训练表现,分析其个体指标变化特征,以此对训练进行个体化监控,为教练员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备战全运会的古典式摔跤重点运动员肖某,年龄29 岁,男,最好成绩:全运会冠军。

1.2 研究方法

1.2.1 测试法

具体测试时间为每周一、四、五、日晨起7:30 空腹取指尖血0.08-0.09ml,然后温浴、离心,制备血清,用美国RT-1904C 型半自动化分析仪进行测试,试剂为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肌酸激酶试剂盒(N-乙酰半胱氨酸激活法),整个连续检测过程中要求保持测试条件、环境、时间的相对一致性。

1.2.2 数据统计法

测试数据运用EXCEL 2003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血清CK 监控训练负荷的研究

归予恒等[4]通过系统的监测、分析,掌握了7 名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CK 值的个体特征,尤其是在大负荷训练时的变化规律。研究得出了CK 值可用于控制运动训练负荷,可作为评定优秀举重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反应和适应以及判断运动员潜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梁锡华等[5]通过观察优秀散打运动员专项训练课后CK活性的变化,对运动员机能状况、训练效果进行科学监测和评估。

孙朋[6]对安徽省优秀女子橄榄球队7名主力运动员分别在赛前调整期和赛后次日晨进行空腹静脉血采集,得出在运动实践中利用血清CK 对运动强度进行评定。

袁青[7]综述了有关肌酸激酶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变化情况的研究,血清肌酸激酶是评定训练负荷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可以用来进行训练负荷的监控。提出教练员和科研人员还可以通过血清CK 值高峰的出现达到控制训练的目的,也就是说训练强度的高峰和效果可以通过对CK 值的监测反映出来,一个训练周期可以出现多个高峰或1-2 个高峰。

综上所述,血清CK 活性变化能反映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变化,而肌肉对训练刺激又有较明显的反应。故连续检测血清CK 活性,根据其变化特点,可作为整个训练过程中调节的一个微观依据,能使教练员掌握肌肉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水平和运动员的机能状态[1]。但在运用血清CK 进行训练监控中,一定要以每个运动员自己的连续监测结果进行纵向比较,遵循“个体化”原则通过系统测试来了解运动员指标变化的个体规律[2][3]。因此,通过对运动员个体血清CK 的连续检测,分析变化特点,结合训练计划进行监控,可以了解和掌握个体对训练负荷的反应水平、骨骼肌恢复等情况。

2.2 运动员肖某大负荷训练期的训练安排及测试时间点的选择

2.2.1 教练员训练计划及训练负荷预期

运动员肖某在2020 年11 月9 日至12 月13 日进行了四周的大负荷训练和一周的调整性训练的小周期训练。教练员训练计划的目的是在冬训周期计划中的训练期进行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负荷训练,提高专项能力,为全运会预赛前的赛前训练强度打好体能基础,为预赛积蓄实力。具体训练安排见表1。

表1 大负荷期训练阶段划分

2.2.2 测试时间点的选择

不同训练内容,血清CK 峰值出现的时间也不同,为真实反应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的反应,需保证测试条件尽量统一,减少干扰因素。因此测试时间多选择在训练后次日晨来评定运动员对前一天训练负荷的适应;连续测定几个训练日晨起的CK 值,可反应这一阶段运动员疲劳积累状况及恢复趋势[2]。

为此,长期跟队进行实地了解训练计划安排和运动员实际训练表现,在2020 年11 月9 日至12 月22 日大负荷训练期间,进行了持续的测试研究。将具体测试时间点安排在第一、二单元的每周一、四、五、日晨起进行;中间的调整周仅周一进行测试。周一晨起测试值是为检测上周的负荷情况,作为一周后的恢复值;周四、日晨起测试值是为了解前几天的训练负荷大小及累积情况,作为训练值;周五测试值是为了解经过周四中等负荷调整后身体恢复情况,作为前一天训练的恢复值。

2.3 大负荷训练期血清CK 个体变化特征

经连续测试血清CK,统计该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连续检测数据和变化趋势图(见图1)。

图1 血清CK 测试数值个体变化趋势

2.3.1 血清CK 指标幅度变化特征

如上图,在五周的大负荷训练的小周期中,从指标数值起伏上看,指标水平起伏变化较大,且没有出现持续较高指标曲线水平,指标高点和低点交替变化。从指标变化幅度上看,指标水平幅度变化较大,大负荷训练起始周一基础值为135u/l(11 月9 日),最高值出现在第二单元第一周的训练值为1153u/l(12 月3 日);另外指标曲线变化趋势也较快,最大降幅为552 个单位,最大升幅为948 个单位。

2.3.2 血清CK 指标峰值变化特征

第一单元训练的指标峰值出现在第二周的11 月19 日周四晨起测试,第二单元训练的指标峰值出现在第一周12 月3 日周四晨起测试,前后两个训练单元的峰值相差100 个单位,且第二训练单元测试峰值大于第一训练单元。

2.3.3 比较前后两个小周期的血清CK 变化特征

比较前后两个训练单元的指标起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第二个训练单元平均值趋势高于第一单元。比较相同测试时间点的指标值水平,第一训练单元的第一周小于第二周,而第二训练单元的第一周大于第二周。

2.4 利用血清CK 进行个体训练监控

2.4.1 肌肉承受负荷监控

由于在古典式摔跤运动中大量无氧相持对抗和力量训练比重较大等专项特点[2][7],运动员训练后血清CK 值较高,从该运动员的血清CK 变化趋势图中看,其变化趋势符合摔跤运动员的这种特点。运用CK 评价训练负荷时,主要看其训练后的指标水平及上升幅度,水平越高(排除肌肉损伤及心肌酶升高),表明训练负荷越大[1]。从每周四、日晨起的训练值水平上看,最高在1163U/L,均处在800U/L 以上,基本反映了前几天的肌肉训练负荷情况,因为训练计划安排为周一至周三上午专项对抗,下午为专项力量训练,周五周六上午专项对抗,下午基础体能训练,从训练计划安排上就是大负荷训练;从指标升幅上看,如2.2.1 所述,最大变化幅度为948 个单位,血清CK 对训练引起的肌肉刺激反应比较敏感。可见骨骼肌受刺激程度比较深,对负荷的反应比较大。可以说,训练能够按照计划进行,起到预期效果。

2.4.2 肌肉疲劳恢复监控

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训练,运动员的训练是“疲劳—恢复—再疲劳—再恢复”的超量恢复过程,因此身体恢复也是训练安排的一项重要内容[5]。在利用血清CK 进行肌肉疲劳恢复监控中,需要观察指标恢复值的水平以及持续变化情况[1]。

分析一周训练后周一晨起的恢复值,最低为第一周后的11 月16 日周一280U/L,最高位在第四周后的12 月7 日周一435U/L,高于大负荷训练起始基础值135U/L,仅从指标大小上看,血清CK 值较高,肌肉疲劳恢复不充分。但从指标幅度变化上看,经过周日一天的休息,CK 恢复值最大降幅在552 个单位,肌肉疲劳恢复比较快,该队员肌肉酸痛等症状减轻;从指标起伏变化上看,指标没有持续在较高水平上,而是上下起伏,队员训练表现良好,身体没有出现过度疲劳的现象;分析调整周前后两个周一晨起恢复值,指标水平由373U/L 降到206U/L,表明调整周效果明显,肌肉疲劳得到较好恢复。所以,从以上分析来看,周训练负荷安排合理,肌肉疲劳能够得到很好的恢复。

2.4.3 训练负荷安排的节奏变化监控

训练是一门艺术,需要教练员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大小,产生节奏性变化,训练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利用血清CK 值的高低起伏变化可以表现出这种肌肉负荷节奏变化的特点,监控训练是否具有明显的节奏特点[7]。

2.4.3.1 肌肉负荷变化特征

如2.3.2 所述,从血清CK 峰值的变化上看,可知,一个大负荷周内有两个负荷高峰,分别为周一至周三和周五至周六的训练值,血清CK 的这种变化趋势正好符合教练员训练计划中一周双高峰的负荷安排。同时,经过一周调整后恢复值,指标接近基础值。从整个过程中看,肌肉负荷有张有弛,节奏变化明显。

2.4.3.2 训练负荷安排的合理性

在训练学中,一周的上半周为大负荷训练,周三或周四安排较小负荷的训练作为调整,下半周则与上半周安排基本相似,这种方式称之为周训练负荷的两段结构特点[10],训练负荷是递增的,从以上分析上看,该队员的负荷安排符合这种两段结构特点。但是按照训练学周间负荷大小变化特点和训练计划的实际安排,该队员的第五周的训练表现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4.4 血清CK 疲劳阈值监控

在日常训练监控中,周五晨起的恢复值在什么范围内,运动员仍能够承受和适应后半周的训练计划?目前还没有准确的数值范围。分析该队员本次监控中周五晨起恢复值,水平在320—635U/L 之间,相比前一日周四晨起的训练值下降幅度较大,恢复也比较快,但肌肉还处于半恢复状态,运动员仍然存在肌肉酸痛等表现,在接下来的训练中达不到理想效果,尤其是在12 月11 日第二单元第二周周五晨起恢复值为552u/l,在接下来的周五周六两天训练中,明显训练状态不佳,从训练表现上看,无法百分百完成教练员的训练要求,从而导致周日的训练值只有786U/l。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把周五晨起的值作为恢复值,是因为按照训练计划,周四作为大负荷周的调整日,其训练目的是为了使身体得到积极性休息,从而为获得后半周的训练效果作准备。

另外,周一血清CK 水平处在什么范围内,运动员仍可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承受大负荷训练而取得理想效果。这一问题涉及到血清CK 的疲劳阈值大小。从该队员的连续检测中分析,周一血清CK 在400U/L 以下时,下周的训练负荷能够较好的承受;而在400U/L 以上时,下周的训练效果则明显下降。但是运动员的疲劳阈值具体在什么范围,还应在今后的训练监控中,进行系统地个体分析,纵向观察。

3 结论

3.1 分析重点运动员肖某在大负荷训练期表现出来的血清CK 变化趋势特点,结合教练员训练计划安排和运动员训练表现,监控了该队员承受的肌肉负荷较大,基本按照计划进行训练;肌肉疲劳恢复较快,没有出现过度疲劳的现象。

3.2 重点运动员肖某在一周的大负荷训练中及不同负荷周间表现出不同的训练节奏。第五周的负荷变化表现出与训练计划不符的现象。

3.3 重点运动员肖某周一晨起恢复值血清CK 在400U/L 以上时,接下来的训练表现出不适应的身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