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

2023-03-21李劢 隋艺

今日财富 2023年8期
关键词:塞罕坝哈里空间

李劢 隋艺

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能够带动乡村振兴的高水平实现,生态治理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力点,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内在一致性。本文以生态空间治理观为理论视角,深入探究塞罕坝哈里哈乡在生态绿色发展过程中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研究发现,生态空间的构建和保障是有效进行生态治理的必然要求和坚实基础。必须从地方实际出发,多措并举改善和维护生态环境,加快实现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互促共进。从战略意义层面讲,做到生态治理路径的选取及其路径结构的优化,同整体乡村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相契合,进一步凸显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成就,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乡村生态旅游作为目前乡村振兴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增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文通过在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塞罕坝地区哈里哈乡的考察,发现当地自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以来,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实现脱贫攻坚后,正不断迈向乡村振兴。哈里哈乡深入实施生态旅游发展战略,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依托发展旅游业,优化了生态治理空间布局,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相关文献及理论视角

(一)文献梳理

目前学术界关于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强调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内涵,认为生态目标的实现是贯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乡村振兴战略的生态内涵集中表现为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乡村与城市的共生关系,需要以系统论、整体论的方法为指引,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全要素共生共荣;新时代乡村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且“宜居”作为评判的价值标准,内涵层次更高。学者们分别就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内涵的广度和深度进行了研究,强调生态本身同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二是关于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学者们就乡村生态振兴重要论述达成了共识,强调乡村生态治理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一致性,实现乡村振兴要“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三是构建生态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探讨,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具有耦合关系,应在一种全域性的生态空间建构内进行良性生态治理;生态环境治理范围往往与行政管理区域不一致,因此需要破除边界限制的旧思维,实现生态治理范围的边界融合;重点在于生态治理路径的有效性问题,借此努力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二)理论视角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农业、生态空间结构性矛盾日益加剧,大量的生态空间被侵占和不合理利用,造成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地区的繁荣发展。我国在不断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和开展农村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许多优异成果和伟大成就。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对推进我国生态空间治理、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将坚持以生态理性助推构建美丽中国梦,坚持以生态绿色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二、生态空间的构建:生态治理稳步实践的必然要求

生态空间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因此,尤其在生态脆弱地区进行生态治理和开发工作,需要更加注重保护良好且稳定的生态环境,进而为当地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发挥提供基础和前提条件,否则将会使这些地区陷入贫困-破坏环境的恶性循环。草地植被资源和森林资源破坏愈发严重,人所获得自然资源相应就会减少,换取的效益就愈低,而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村民又不得不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从而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的破坏。

从根本上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表明了生态系统同经济系统在整体时空发展过程中的统一互促关系,并深刻明确了以构建生态绿色空间,作为助推生态治理稳步实践的科学内涵和必然要求。自2016年以来,哈里哈乡响应河北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要求,利用自身突出的生态优势,以生态治理为核心,开展了诸多生态治理保护工程。根据调研资料显示,此前当地村民大多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为生,乡村发展困难重重,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尽管周边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不得不落入“守着金山受穷”的窘境。由此,哈里哈乡决定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然而,由于哈里哈乡的绿色发展道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其过程注定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首先,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前提是生态资源的独特性和稳定性。当地位于生态脆弱区,就不得不增加了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成本,且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景不确定性较大,能否获利成为村民关注的焦点。其次,当地产业结构单一,公共服务欠缺,基础设施薄弱,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各项配套设施的质量难以保证,且会面临一个较长的收益“真空期”。此外,由于哈里哈乡各村布局分散,且道路交通状况较差,彼此间联络能力较弱,能否充分发挥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潜力还是一个未知数。因此需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实现哈里哈乡产业发展的绿色转型,走生态、经济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绿色发展之路。构建形成以生态保护治理与生态旅游资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为原则的生态空间,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状况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效。如在“十三五”规划(2016-2020)期间,该乡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项目,完成造林绿化、湿地保护、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经济林发展等重大生态工程,保护了村庄农业用地,消除传统自然灾害给村民生命財产安全带来的威胁,利于村民开展正常的日常生产生活实践活动。同时,通过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样板区,成功地让静态资源转化为绿色发展的资产和资金,给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促使生态环境成为一种生产力。经过持续不断摸索和发展,哈里哈乡已成功成为塞罕坝旅游景区中的一个具有比较优势的乡镇旅游点,借助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发展成为乡村旅游示范村,生态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支撑。同时带动了周边多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使得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提升。

三、生态空间的保障:生态治理风险化解的坚实基础

哈里哈乡现取得的发展成就,充分说明了生态绿色作为乡村振兴的实践内涵,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哈里哈乡借助生态旅游业,成功发挥了自身的生态优势,践行了生态责任,有效落实了“两山”理念。在具体的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扶持、技术、资金和人才的引入及社会精神文化作用的配合,巩固完善了原有生态空间,从而为应对化解生态治理风险提供了坚实基础。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哈里哈乡生态空间治理规划总体呈现为“一轴两翼五片区”的特征,同塞罕坝核心景区构建“一核引领、两翼支撑、三轴联动、多节点融合发展”的总体布局形成有效联动配合,突出局部乡村生态治理建设和整体乡村振兴之间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对原有生态空间中单向性的生态治理形态进行了优化。具体举措为以下几个方面:

1.依托位于塞罕坝整体规划区中轴线(棋塞线)的地理位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主线,实现农旅融合发展。省道S214塞长线和塞长复线两条干线公路横贯全境,是生态旅游中线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将自然资源及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相融合,形成了一条赋能生态资源集聚化治理的发展主轴,进而有效应对在乡村生态资源利用过程中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其中,心轴线在维持乡域旅游区系统中资源利用层次的平衡性的同时,配合作为区域旅游枢纽核心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充当次级枢纽作用,首先同更高一级的旅游网络线路布局协调,其次保持乡域旅游区内部的线路发展布局作为关键节点,与其他整体线路稳定汇合,放大自身原有的区域性优势,增强生态空间治理的效能。

2.哈里哈乡生态旅游通过打造“两翼”“五片区”的发展布局,把握了生态空间治理的内在规律,坚持践行了生态空间治理观中的系统原则。“两翼”即两大核心片区(皇家狩猎文化体验区和乡村旅游带动区)分别形成的空间格局,是点线布局的面化呈现。“五片区”即以三义号村、扣花营村、哈里哈村、台子水村、八十三号村五个村点形成片区组团发展格局,包含着空间内部的组合和差异,由于不同片区内人们的活动方式、自然资源分布等差异,生态空间治理的内容、途径、重点等也不能统一化,否则不仅不会有助于生态问题的解决,反而还会对生态空间造成二次伤害,且其治理形态是动态开放的而非封闭的,有利于促进多元治理主体的参与和交流,避免出现单村承载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因此,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动生态空间分区分类差异化治理是充分发挥生态空间保障作用的应有举措。如哈里哈乡充分利用当地冬季雪量大、雪期长等气候和地形优势,着力打造休闲滑雪度假基地,结合美丽乡村精品片区建设,深入挖掘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俗旅游资源,配合扣花营、哈里哈、台子水等村一并建设坝上地区满蒙特色民俗示范区等旅游项目。

除以上支撑条件外,哈里哈乡生态旅游的发展还得益于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塞罕坝精神力量的内在动力,发挥了自身政治、经济、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有效协调了总体生态空间治理中“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之间的共生关系。如政府通过对土地先期进行建设,继续完善和扩大土地指标的设计和申请,按照产业政策叠加、产业项目叠加、产业收益叠加的“三叠加”思路,推行“N+1”产业扶贫模式;成立环保所,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际上,想要真正实现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有机融合的事业需要远远超越了个体生命周期的跨度,需要几代人沿着同一轨道,经过连续性的努力才能实现。其中,不能忽略精神的力量,“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同乡村生态空间的治理全过程紧密相连,由此极大丰富了空间中的时间性维度和发展内涵。对于三代塞罕坝人而言,绿色发展的工作是连续的艰苦的,科学求实的品格铸就了一以贯之的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方法,塞罕坝精神具有恒定性,在乡村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体现了一种超时空的精神内核与表达形式。

四、现有生态治理路径的优化建议

(一)注重乡村旅游项目评估,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

对乡域项目运营状况进行生态性综合评估,包括沿风景道乡镇主体设施及服务设施、产品产业开发、社区发展、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等,作为进一步优化提升和持续经营的依据;对各乡村沿线相关工作及产业发展进行整体推进,建设与路网相匹配的节点体系,加强集输线和支线建设,增加周边绕行路线的可替代方案,实现差异化资源的带动和管理。

(二)创新生态空间治理体制,破除区域壁垒,提升参与能力

通过地方政府组建跨部门、跨行业(文旅、交通、林业、牧场、沿线地方政府)的综合管理协调机构,对乡域内各村的投资运营、宣传营销、道路养护等进行统筹管理,推进乡镇企业整体推进,建立共建、共责、共享的协商机制,在前期开发、中期融资及后期利益分配中全阶段考虑多方诉求,形成合力,优化整体的乡村生态空间治理模式。

(三)增强生态空间治理主体意识,培育新时代新型农民

持续开展村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加强对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村技术员等的培养和管理,大力培养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并通过多种手段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民主意识,组织选派素质较高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在参与中培養农民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主体。

结语: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哈里哈乡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成功找到了一条符合当地发展的生态治理路径,通过构建与保障生态空间治理模式,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环境状况,使得自然生态资源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乡村生态旅游为主线进一步推动了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增强了应对化解生态风险的能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塞罕坝哈里空间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你已经拿到了
哈里·吉尔斯
塞罕坝之歌
塞罕坝
塞罕坝点兵
哈里的新女友!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