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浅析
2023-03-21汪世超
汪世超
(甘肃省临泽县水务局,甘肃 临泽 734200)
近年来,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要在满足农村居民日常刚需的前提下提升饮水质量,成为了发展的重点工作。对比城市,农村发展程度依然落后许多,部分地区无法满足提升饮水质量的要求。因此,如何建立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成为当前重点研究内容。
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权责不清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前,蓄水、供水等基础设施在交付之后没有明确的使用方案,政府部门不作为,村委会、企业相互牵制,各执一词,无法形成统一意见,部分地区还存在贪污腐败现象,导致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做不到长期有效,后续出现问题时没有对应预案和解决措施,引发安全问题,降低政府公信力。
1.2 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
管理机制是否健全决定了居民能否安全用水。当下,多数村子关于饮水安全工程的规章制度不完善,责任未落实到个人,导致安全饮水工程管理松懈。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村委会只想完成任务,没有进取心;企业则是只关注收益,忽视了民生;工作人员不重视管理工作,同时部分人员本身工作能力不足,进行工作时由于没有对应流程作为参考,导致无法展开工作,影响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工作效率,无法为居民提供良好服务。
1.3 对水源保护差,水质待提升
安全用水离不开水质,保护水源能够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一方面,居民本身不具备饮水安全的观念,并且由于农村中观念较为根深蒂固,政府部门无法短时间内对观念进行扭转,只能采取宣传或者其他潜移默化的方式。另一方面,因为工厂用水多,常见工厂的建筑地点都在水源附近,所以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整个水源,导致饮水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策略
2.1 明确权责
明确责任能够让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为推行政策、机制、制度做铺垫。明确权责主要以以下四个主体为核心。
第一,政府部门。政府是政策的统筹规划主体,责任部门是政策的具体落实主体,二者在饮水安全工程中至关重要。政府主要负责方面包括,统筹规划大局、在饮水安全方面进行规划;落实国家下发的管理制度及政策;维护村民合法权益;健全工程的水质体系,确保水质检测流程符合国家规定;制定备用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时有解决手段。
第二,村委会。村委会的主要责任在于维护饮水安全工程的日常运行,直接对饮水安全工程的日常管理和保障工作负责。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保护设施完善,不会影响正常使用;负责对水表进行定期抄录,并根据用水量收取水费;定期抽取水样送至检测部门,保证水质安全;了解国家新发布的法律、政策、规定、条例,并对居民定期普及,整体提升村民素质。
第三,居民。划分居民责任一方面能够让居民明确自己是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另一方面也方便政府落实后续细则。明确居民权责,需要居民在村委会的组织下定期对水源和供水设备进行维护,并明文规定村民不准擅自拆除设备,同时开设反馈渠道,一方面采取举报有奖的方式,减少村民违规行为出现,另一方面村民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或内容通过渠道进行传递,方便监督机关和村委会根据理性诉求改进工作。
第四,企业。对企业而言,需要在保证水质安全的前提下发展自身,提升自身的收益,因此,企业需要保证水资源的两个量。一方面,企业要保证水资源的数量。企业在日常管理中,需要保证水工程可以时刻为村民提供水资源,杜绝无水可用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企业要保证水资源的质量。国家明文规定过用水标准,企业需要保证饮用水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避免出现安全方面的问题。
2.2 健全完善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
农村文明化依然有待加速,管理工作开展并不顺畅,因此政府需要对管理工作进行规划,保证管理的规范性和监督的专业性。当下常见供水方式主要分为分散供水和集中供水。分散供水指用户未经任何设施或仅有简易设施直接从水源取水,而集中供水则是指自水源集中取水,通过输配水管网送到居民家中或者公共取水点的供水方式。二者由于方式不同,管理机制也应有所差异。
一方面,分散供水。由于分散供水是居民直接取水,设施较为简陋,甚至部分地区的村子没有设施,所以政府需要细化工作内容,分步骤对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管理。首先,选定水源后,政府需要在水源附近建设设施,保护水源。其次,设施建成后,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定期进行维护,同时查看是否存在恶意拆除现象。最后,在政府明确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大方向后,引导居民自行管理,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负责代表,并给予适当管理奖励。另一方面,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不同,采用集中供水的方式后,居民只需要在家里或者到公共取水点就能够用到自来水,无需到水源处取水。因此,集中供水通常由村委会和企业二者合作管理饮水安全,在工作中,村委会主要负责监督工作,定期派遣专业人员检测水质;而企业负责制度落实工作,定期派遣员工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汇报和总结,防范风险。
2.3 保护水源,提升水质
保护好水源,提升水质是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前提。想要保护好水源,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合理使用水源。水源是否干净无污染决定了水质的高低,一方面需要从源头上管理水源,利用科技手段和工程建设的方式对水源进行保护,对水资源进行净化处理,定期维护保护水源的设施。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对水源附近环境的管控,减少水源附近的污染,避免化工废料或其他污染物进入水源,在水源周边如果有工厂、畜牧饲养场等场所,必须及时协调沟通,杜绝污染现象。
第二,定期进行饮水安全宣传。宣传饮水安全主要将居民作为主体,通过宣传的方式增加居民素质,提升居民安全饮水意识,引导居民主动保护饮水安全。首先,政府需要为居民阐述污水对身体的危害,为居民树立“安全用水能够保证身体健康”的观念,减少居民对自来水的抗拒感,并增加政府公信力,以获得居民的支持。其次,制定对应政策和规定,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设立奖惩机制并开设反馈渠道,方便后续质量控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最后,政府需要引导居民对水源进行保护,将保护水源的方式制作成手册或者利用音频等方式,传达到每个居民手中,让居民在保护水源时有法可依。同时也可以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到村内对居民进行指导,让居民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设备,维护净化、取水设施。
第三,定期检测水质。定期检测水质能够及时查询水质情况,如果水质出现问题也能够分析成因,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有效解决措施。做好水质检测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内容。首先,在检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制定采样计划,将饮用标准作为检测标准,同时明确采样地点、方法、数量等常见内容,并制定合理保存方式,同时企业与政府应选用专业人员进行采样工作,确保工作人员熟悉流程,不会出现失误。其次,在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在采样后交由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制成报告,上传到政府部门,如果检测结果不符预期,则在报告中体现原因和解决方式。最后,政府部门根据结果和报告制定方案,明确后续饮水安全方面的工作方向,交由村委会和企业进行解决和完善。
3 结束语
饮水是居民的刚需,提升饮水质量,保护饮水安全是农村发展中必须迈过的门槛,需要从明确权责、健全完善管理机制、保护水源提升水质3个方面入手,提升居民思想意识并提供对应措施,才能保证饮水安全。同时,政府部门、村委会、企业、居民需要对水源进行日常维护,对饮水安全进行定期宣传,才能从根本上达成建立长效机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