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效性评估模式构建及评价研究
2023-03-21王红
王 红
文/湛江开放大学
大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有效性的研究一直是教育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存在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知识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是缺少对应用型人才量化的模式及评价指标。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重评价指标体系,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更是关系到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及新经济形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要战略问题。科学的评估体系是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因此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探索符合社会对人才发展需要的评价指标评估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可借助柯克帕特里克的多重评价标准,逐步探索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填补目前的人才培养评价的空白与不足,探索面向新形势的开放创新的人才评估指标体系。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概述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工作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具备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技术知识来解决岗位需求,还需具备较为扎实的学科知识体系来应对领域内的复杂问题。二是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包括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敏感性和可操作性,熟练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和现场问题。三是敏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不同层次人才的核心特征。很多工作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及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还需要一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应用型人才更注重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创新。四是综合素质高。任何工作都需要集体合作和团队整合与创造。在专业领域的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过程中,专业知识的应用和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责任心、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意志和身体状况等非职业素质密切相关,因此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专业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二、应用型人才有效评估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一)当前应用型人才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经济正处于量变到质变、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传统低端向高端新兴产业转型的关键点,急需一批高技能型人才,尤其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现实应用型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存在明显不足,学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不够深入,意识不强,学校着重于知识的传授,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性培养结合度不够。学术界目前已初步对应用型人才进行界定,即能将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但在对应用型人才的评估还缺乏相应的机制及评价标准。
(二)改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长期以来,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仍处于传统的培养模式,偏重于课程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操作,缺少实践设施、实践场地;双师型教师缺乏,无法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在评价指标上,考核方式偏重于理论知识评价为主,实践操作技能测试为辅,在培养方案的设置中课程门数过多,实践课程少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实践性操作,导致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缺少,专业课程应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实践能力,一些学校还不明确、不清晰。在专业学科开设方面未能做到“与时俱进”,热门专业开设存在实训基地缺失等问题,因此,构建应用型人才有效评估模式是改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效性评估模式构建
(一)指标选取
为了评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本文依据科学合理、相关评价原则,借助柯克帕特里克多重评价标准,选取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效性评价内涵的相关指标,能够准确体现培养的有效性的一些指标,尝试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效性等五方面的相关指标评价体系,其中科学合理筛选五方面评价的指标体系是本研究的关键。笔者经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最终确定了五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认知性结果评价指标:包括偏向于学术型教学还是技能型教学;对自己专业所要掌握技能的了解程度;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有相应的就业规划。
(2)技能性认知评价指标:专业技能掌握程度;所在专业教师技能水平情况。
(3)情感性结果评价指标:毕业以后是否会从事本行业;所学专业能否带来幸福感和成就感。
(4)组织结果评价指标:是否参加过校内外相关职业竞赛;是否获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是否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所在学校的本专业就业情况。
(5)投资回报率评价指标:对专业所付出成本与所获是否匹配;对毕业以后的薪资期望水平。
表1 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效性评估指标选取
图1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有条件地选取了广东理工学院作为样本进行调研分析。广东理工学院是201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并入选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广东省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基地,其中有校级示范实训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本文利用问卷星的形式对该校200名学生展开调研,得出图1数据结果。
(三)数据整理与分析
本文对15个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图2数据结果。从认知性评价结果来看,调查对象多偏重于技能型教学,对自己专业所要掌握的技能了解程度一般及不了解的比例占达58%,调查对象中74.67%有相应的就业规划。可见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所在专业的技能要求。从技能型认知评价结果来看,所在专业缺乏或少有技能教学的专业设备占比达47%,且大部分调查对象的专业技能掌握程度一般,所在专业教师技能水平情况熟练的仅占50%;数据显示学校在技能教学方面缺少专业设备、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程度一般,对此应加强高校专业技能教学设备配备,同时应加大教师队伍的培训,提升教师技能水平,从而强化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从情感性结果评价来看,仅50%的调查对象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毕业以后会从事本行业的占52%;认为所学专业能带来幸福感和成就感的62.67%,由此可见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组织结果评价来看,仅24.67%的调查对象参加过校内外相关职业竞赛,63.33%的调查对象未获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有35.33%的调查对象未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且认为本专业就业情况一般的占50%以上。从投资回报率评价结果来看,认为对专业所付出成本与所获匹配的仅占50%,调查对象毕业以后的薪资期望水平普遍在4500元以上。从经济角度看,应关注学生专业付出成本和薪资值之间的匹配性。
四、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立足时代需要,配备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的硬件设备
高职院校教学重理论、少实践的问题依然突出,而基础层面必须要认识到硬件设备缺失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现实问题。高职院校办学一直以来都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现实需要来设置特色专业,如近几年,我国大力培养高端制造业所需的电子信息、医药、高端机械制造、特色农业等急需的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缺失硬件设备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用不上、用不好,供需出现明显的不均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说到底就是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而技能型人才培养则离不开实践性教学,没有良好的实践性实训实习条件,就难以保证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所以,作为高职院校必须大力发展实训基地、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基地,配备所需的硬件设施,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专业模拟系统,增强教学的实践效果。
(二)提高教师技能性教学水平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根据社会需要不断开设新专业,但专业性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专业的扩张需求,教师力量不足导致部分院校选择从企业选聘技术专家来任教,但在外聘教师的管理和监督上也存在诸多问题。所以从长远来看,高职院校在加强校级合作、校企合作的同时,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后续培养,打造老中青结合的特色专业教学团队以及青年教师成长基地,提升教师培训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安排技能型教师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岗位和行业进行培训与实践,同时,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及其他院校深度合作交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
(三)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及认知水平
第一,高职在专业招生阶段就应该明确专业课程及培养目标,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就业方向及学习阶段所应该掌握的专业素养。第二,学生在学习阶段,也应该不断强化对专业素养的认知,对本专业的专业素养做到应知尽知。
(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联动发展
当前高职院校应充分激发学生动手实践,这也是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关键所在。而技能竞赛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近几年部分高校探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实践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实践兴趣,取得了不错的实践效果。高职院校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增加实际操作、实践实习、顶岗实训、模拟竞赛等实践的可操作性,学校在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训体系、实训基地,创设专业模拟平台方面提供基础保障。
(五)为学生就业提供多种通道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毕业从事本专业的意愿不理想,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掌握不是很熟练,找本专业对口的行业很难。第二,学生对从事本行业的前景并不看好,存在迷茫感。第三,学校、社会为学生就业提供的通道不顺畅,学生依靠自己的途径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疫情期间,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但同时,在一些企业、部分行业又存在岗位人员需求大等问题,在此背景下,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民生稳定。为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创造毕业生就业的良好环境,学校、政府、用人单位应协作开辟多种绿色就业通道,搭建起校企供需的桥梁。
五、总结
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其有效性评估是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素养建设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疫情期间,学生就业问题已不仅仅是社会问题,更关系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社会、政府、个人多个主体的相互融合、共同努力。当前,应立足国内高职院校的实际,不断探索先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有计划有目标地探索创新。本文借助柯克帕特里克的多重评价标准,在认知结果性评价、技能性认知评价、情感性结果评价、组织结果评价、投资回报率评价等方面探索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倒逼学校主体改善硬软件环境,提升学生培养能力的有效性、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