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体育健身的策略研究
2023-03-21冯建平刘洪涛刘婉怡
冯建平 刘洪涛* 刘婉怡
(1.铜仁学院大健康学院 贵州铜仁 554300;2.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 甘肃兰州 730030)
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为2.6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8.7%,且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加速发展。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人口问题,更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是我国长期存在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1]。我国颁布并实施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了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战略目标,并制定了相应措施来应对这一问题。缩减老年人的带病生存期是我国新时期老年工作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2]。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不仅有益于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还可以帮助老年人扩展生活空间,提升生活品质,培养积极生活态度,实现身心健康。《“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文件把老年人列为重点群体,并制定了相关实施干预计划。在这一背景下,该文通过剖析老年人体育健身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提出助推老年人积极进行体育健身的策略。
1 老年人体育健身行为特征
1.1 总体参与度偏低
根据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显示,我国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老年人比例仅为20.41%。可见,老年人体育健身参与度总体偏低,有待进一步促进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1.2 健身行为表现出一定的共同特征
老年人参加的健身项目比较单一,以步行运动为主,其次是舞蹈类、健身操类项目,传统体育项目、球类项目的参与者也占有一定比例,而其他运动项目涉猎人数偏少,在项目选择上以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为主。主要选择在离家较近,安全性相对较高,地方相对宽敞的公共场地开展健身活动,如公园、广场、公共体育场所、住宅小区空场等,而到收费健身场所的人数很少,在对京津冀地区城市老年人的调查中,这类人数不到5%。参与体育健身的老年人对健身热情较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2018年CLASS调查结果中,50%以上的老年人每周锻炼3次以上且锻炼时长超30min,而京津冀地区城区的这类老年人则高达近80%。主要通过与社区的熟人邻居、曾经的同事、朋友等结成自发组织自主参加健身活动,有部分老人自我进行健身活动,而由社区体育组织进行健身的老年人数量很少。开展的健身活动不需要指导,或组织内自行进行指导。参与动机主要是增进身体健康,其次是消遣娱乐和增进社会交往,另有打发时间和学习技能等多种参与动机,部分老年人的参与动机不明确[3-5]。
1.3 健身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身体状况不同的老年人参与度和参与项目存在差异,低龄老年人参与度较高。女性选择舞蹈类项目的较多,而男性则偏向选择有一定技术性的项目,不同兴趣爱好者参与的项目也不尽相同[6]。不同地区的参与度不尽相同,如南京城市老年人体育参与度低于山西、上海、北京等地[7]。有北方特色的秧歌舞深受东北人喜爱,而在重庆等山地地区居住的老年人参加登山活动的较多,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也颇受民族地区老年人的欢迎[6,8]。农村老年人在体育认知、参与程度以及体育项目选择上明显低于城区老年人,城市中不同居住环境的老人情况也有所不同。农村老年人参与时间上具有更强的季节性,在地方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上参与度较高,如福建农村老年人对当地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很感兴趣;空巢老人在参与动机上更倾向于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9-10]。
2 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限制因素
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发展已经成为推进和实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但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中仍存在参与度偏低,活动效果不理想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与老年人对体育认知不到位和外部社会支持资源不足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2.1 体育健身文化欠缺
随着我国体育强国战略工作的持续推进,体育健身信息大量释放,催发老年人体育健身意识和健身欲望,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逐年上升,特别是低龄、城市、东部的老年人体育健身人数快速攀升。但我国整体体育健身信息供给水平偏低,部分地区特别是偏远农村体育健身信息传递更加滞后,普及程度低,体育健身文化氛围淡薄,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对体育的认知观念落后,科学体育健身知识匮乏,没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对体育健身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程度不足,存在有体育健身作用不大和干农活相当于体育锻炼等错误认知,极大影响了他们体育健身的意愿和行为[5,10]。老年人思想相对比较守旧,周围缺少健身的群体,体育健身文化氛围差,使老年人在参与体育健身时表现出瞻前顾后的态度,妨碍了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参与。
2.2 体育健身指导资源匮乏
随着年龄和体质的变化和身体机能的衰退,老年人在体育健身项目的选择、健身动作、运动强度以及运动损伤预防等方面均需要有拥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指导。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累计培训的老年体育指导员人数已超过3万人。但老年体育指导员的增长与我国老年人增长的数量仍不匹配。在2018年CLASS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体育健身时,有专业人员指导的人数仅占3.51%。另外,体育指导员培训所开设的课程中缺少老年人日常体育锻炼所需的健康促进相关知识以及区域性老年人实际健身需要的特色知识,使体育指导员在实际指导时发挥的作用打折扣,出现体育项目由自发组织的爱好者进行指导的情况[11]。缺乏科学指导的体育健身方式存在着盲目性,有时甚至会出现适得其反的健身效果,打击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的热情。大量既有丰富的科学锻炼知识,又有锻炼实践经验的体育社会指导员是目前老年人体育健身所急需的。利用网络,为老年人进行健身指导,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今是一条可行的发展之路,但目前适合老年人的健身指导软件极其匮乏。
2.3 体育场地设施配置不当
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是老年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基础条件。体育健身场所的建造情况、设施的配套情况、时空的可达性与便捷性、周围环境等都会对老年人的健身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近几年随着我国对体育健身事业的重视,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上的投入持续增加,各类健身场地数量明显增多,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仍未能满足广大老年人的需求。2018 年CLASS 数据显示,近三分之一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认为,体育健身场地缺乏仍是重要影响因素。在场地设施配置中存在集中、雷同、建设不合理等现象,部分场地设施还存在不能对外开放,共享性差等情况,这些情况在远郊的农村更为严重,在对多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配置情况的分析发现,不同的村域面积和人口规模,配置的种类数量等高度雷同,且主要布局在学校、村委会等场所[12]。这限制了老年体育项目的开发和操作,影响了老年人体育健身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4 体育健身活动内容简化
促进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相关研究认为,不同健身项目对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效果存在差异,参加多样化的项目有助于提升健身的效果。健身项目是老年人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手段。老年人体育健身项目的选择与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地域、喜好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讲,低龄、身体素质好的老年人,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内容较广泛,高龄、体质较差的老年人则更多要考虑选择预防疾病与维持健康的体育活动项目。提供的健身项目越多,老人选择项目的范围就越宽,就越有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就越有利于扩大老年体育人口。而目前老年人参与的体育项目主要是广场舞、健步走等大众类型的运动项目,这类项目固然适合老年人身心特征,受到广大老年人的喜爱,但一些个性化的体育活动,如传统体育项目、地方民族特色体育项目以及适宜老人锻炼的技术性项目也是一部分老年人所需要的,而目前这些健身内容未受到重视[11]。根据2018年CLASS数据,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人,近30%认为活动项目不适合自己或者不喜欢。
2.5 体育健身组织程度低
体育活动组织(社团)为老年人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发,以及开展老年人体育服务活动提供了有效支持,能够提高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积极性,提升老年人参加健身的持久性和健身效果。我国存在着不同类型的体育组织(社团),如各级各类的老年体育活动协会,协会组织了各种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培育了数量可观的体育活动成员、领导者和组织者。社会上正式和非正式的体育组织数量成倍增加,增进了老年人之间体育信息交流,激励了老年人体育活动参加的积极性,拓展了老年人的体育视野和体育认知,提升了老年人参加健身的持久性和健身效果。但由于我国目前存在着体育组织的数量仍然偏少,组织发展不平衡、质量不高,宣传不到位等问题,致使老人对体育组织缺乏了解,认知不到位,出现找不到参加的组织或参加热情不高,以及通过体育组织参加健身活动的比例很低的情况,在2018年CLASS数据中老人参加体育组织开展健身活动的人数不到三分之一,其中主要以参加非正式组织为主。无人组织或组织的体育健身活动不适合,也是老年人不参加体育健身的重要原因。
3 推进老年人体育健身的策略
3.1 营造体育健身文化氛围
各级各类部门和组织进行联合,采取措施,加大体育健身文化传播和扩散的力度。首先,以社区为主要组织载体,联合家庭、社会组织、相关职能服务部门为老年人构建体育健身文化支持体系,做好社区内的体育健身文化氛围的培育和服务活动。社区做好中间组织联络管理工作,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为老年群体提供体质健康测评,体育指导人员为老人提供科学健身的运动处方,相关体育组织定期开展体育活动,举行健身讲座,联络老人参加体育活动,家庭成员、邻居、朋友等鼓励带动老人进行健身相关活动。其次,通过开发和应用各种适合老年人的媒介网络平台,为老年人宣讲国家的体育发展策略,普及科学体育健身知识,介绍丰富的体育活动,增强老年人对体育健身的价值认知,让其了解更多体育健身活动,掌握科学健身知识与技能,提高老年人的健身素养,培养积极健康观,催动老年人形成体育健身参与和执行的自觉性意识。大力普及体育健身内容,通过文化的“内驱力”,既能够推动老人参与健身活动,为老人的积极参与赋权增能,还可以将健身理念根植于其他群体之中,在整个社会中营造良好的老年健身文化氛围。
3.2 改进体育服务供给方式
我国目前体育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与老年人实际体育健身需要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将有限的资源通过高质量的供给来提高体育服务资源的利用率,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是当前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提供的资源应以满足需求为导向,在充分把握服务对象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特征和提供的资源内容,以基础性、高质量性健身项目内容为基础。建立起从中央到各级相关地方部门和社会组织有序的网络化供给服务模式,严格管理监管工作,做好协调沟通工作,使各服务提供主体明确自己的边界和责任,供给合适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工作,提高资源供应的规范性、针对性、高效性,最大化扩大提供体育资源的有效辐射区域和老人人口数量。动态监测老年人的结构及健身需求,根据相关情况变化,适时调整老年体育政策的具体措施,设置健身服务内容,提供多元化服务,采取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13]。比如,将大型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建设在社区中人口密度大的位置,小型轻巧的体育设施,可采用流动的分配方式,相关健身活动服务则依据具体情况而定,保证老年人使用的便捷性和可达性,协助老年人将体育健身活动生活化。针对体育指导缺乏的情况可以在开发专职和兼职体育指导人员的同时,通过在社会组织、学校等招募扩大体育志愿者人数,并根据老人的实际需要设置培训内容,定期培训,提升指导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3.3 丰富体育健身活动内容
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在根据老年人的普遍特征提供常规大众的健身活动满足广大老年人需求的同时,依据不同类型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分类开发推广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增加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选择面,满足不同老年人个性化的需求,提升老年人健身的效果。对于高龄老年人,要注重健康监测方面的服务,提供以愉悦身心、运动强度较小为主的群体性休闲娱乐活动。而地方风俗浓郁的地区则可以加强地方民族传统项目推广,将健身活动和地方风俗相结合,这样既能够迎合区域民族地方老人的心理需求,又可以使我国的民族项目发扬光大。依据老年人的需要培育各类健身活动服务组织,拓宽老年体育社会组织,服务老年健身渠道,引导鼓励其参与老年健身服务[13]。加强组织活动建设,开展彼此之间经常性的健身交流和活动展示,提升宣传力度,促进不同健身活动内容的推广和普及,使老年人了解更多的活动项目和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提高健身的参与度。
3.4 增强体育服务的针对性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设置体育健身的相关服务和标准时,要充分对老人和其他人群进行区分,将其特殊性与体育健身相结合,实现体育服务的精细化。依据老年人的年龄、体质、活动场所、活动类型、运动处方分类推行健身活动,设置体能检测标准和体育活动指南,确立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标准,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智慧体育服务系统,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针对老年人最需要的科学健身指导,在老人聚集区专门开设健康健身服务,配置专门化与专业化的老年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数据网络指导资源。老年人消费水平低,可以提供更多以社区为中心,辐射距离较近的广场、公园健身步道、公共健身场所等免费公共体育设施。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居住地的老年人,采取差异化的措施,区域化、灵活化、弹性化推行老年人健身活动。
4 结语
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分布广阔,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既有普遍性特征,又有特殊性。遵循老年人的特点,开拓创新,系统开展以满足老年人对美好体育生活需求为主题的相关社会服务活动,促进人口老龄化和健康化协调发展,逐步实现人口积极老龄化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