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在装备制造企业的探索实践思考
——以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2023-03-21上海电气李斌技师学院院长朱兆开
上海电气李斌技师学院院长 朱兆开
一、背景介绍
党的二十大明确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指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产业工人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技能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新形势下,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探索与构建,不断提高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水平,是工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要求的使命与职责所在。
贯彻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工作原则始终是企业工会的重要任务与发展遵循。作为制造业企业工会,更要立足制造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始终贯彻好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方针,坚持以职工为本,坚持以技能提升为抓手,久久为功,从技能培训、技能提升、技能激励、发展通道等多维度入手,持续探索形成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激励更多产业工人走技能成长、技能报国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在持续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背景下,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服务技能提升,促进企业健全和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为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进行探索实践,已成为当前装备制造企业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多数企业立足产业升级与企业发展特点,将技能形成体系建设作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着力点,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技能练兵、技能竞赛,健全和完善技能的培训制度、使用制度、评价制度、激励制度,增强技能人才的荣誉感、获得感,不断提升技能培养的实际效果。
二、电气集团技能队伍状况特点及技能形成体系的主要探索
上海电气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之一,主要研制销售火力发电机组(煤电、气电)、核电机组、风力发电设备、输配电设备、环保设备、自动化设备、电梯、轨道交通和机床等产品,历史上创造了众多的中国第一与世界第一,在上海制造乃至中国制造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工业的领导品牌。其产品大到成套的发电机组,小到螺丝螺帽和刀具等基础件,种类繁多,技能工种几乎涵盖机械制造类所有工种。目前,集团拥有二、三级企业600 多家,职工4.7 万人,技能队伍占比超过50%。技能队伍作为产业工人的核心力量,其技能素质的提升对于上海电气集团的发展至关重要。与此同时,上海电气集团拥有全国劳模李斌这一宝贵财富,李斌同志是上海电气高技能人才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制造的技能领军人才,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一面旗帜,同时也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建议者。从这个层面来说,深刻认识和深度挖掘李斌的核心价值,加大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探索实践力度,是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市机电工会应有之责。
经过对上海电气集团所属能源装备、工业装备、工业基础件等9 个二级产业集团46 家主要企业的调研分析,本文对当前电气集团企业技能队伍状况及技能形成体系的探索实践进行了相关分析。
(一)技能队伍状况特点
截至2021 年10 月31 日,被调研的46 家企业中拥有技术、技能等级证书的技能队伍总量为19942 人,占比同口径全体职工的55.6%,其中11436 人为合同制工人、3682 人为劳务派遣工、4824 人为商务外包工,占比分别为57.3%、18.5%、24.2%。从数据分析,电气集团技能队伍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1.年龄构成整体合理,传统制造企业年轻技能工人占比偏低。从年龄结构看,22 岁以下占比1%、22 至35 岁占比33%、36 至45 岁占比31%、46 岁以上占比35%,青年中年壮年各占三分之一左右,年龄构成比较合理。其中,传统制造企业普遍存在年轻技能工人比例较低的情况,如电站集团技能工人队伍22 岁以下占比0%、22 至35 岁占比28%、36 至45 岁占比27%、46 岁以上占比45%,个别企业35 岁以下占比低于20%。
2.大专及以上学历接近五成,职校、中技毕业仍占比最高。其中,硕士及本科占比15%,大专占比33%,职校和中技占比45%,初中以下占比8%。
3.技能结构持续优化,高技能人才占比超过五成。其中,高级技师占比7%、技师占比15%、高级工占比35%,以上三者合计达57%,体现出电气集团作为制造业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中级工占比25%,初级工占比17%。
4.领域分布较为集中,存在产业分布不均状况。调查显示,目前电气集团技能队伍主要集中于工业装备和能源装备两大传统存量领域,而在风电设备、环保设备、自动化设备、储能设备等新产业领域相对较少,工业互联网、数制融合等新布局产业技能工人屈指可数,存在产业分布不均的情况。
5.工种分布相对集中于直接生产工种,数字化背景下新职工工种需求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目前,技能工人的工种大多集中于装配工、焊工、检验工、物料管理工、钳工等。根据企业反馈,从工种重要程度、队伍建设策略、产业发展规划等角度,各企业以直接生产工种为重心,以本地用工为主要形式,重点在企业内部培养核心工种,同时部分企业正进一步细分岗位定位,探索一岗多能的综合技能与专岗专能的专精技能相结合的队伍建设模式。调查也发现,无一企业反馈招用、培养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新兴工种,可见数字化背景下的相关新职业工种的需求还未真正兴起或得到足够重视。
6.首席技师主要分布在传统制造企业,且存在一定断层现象。作为高技能人才的头部力量,自2010 年起上海电气集团经过历届评聘,共聘任了42 名技能工人为上海电气首席技师。从年龄层次看,45 岁及以上有34 人、40 岁至44 岁有4人、35 岁至39 岁有4 人,还没有35 岁以下的首席技师,年龄结构老化且存在一定断层;从产业分布看,其中36 人分布在传统的大型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产业分布存在不均;从工种结构看,其中12 人是数控机床操作工、7 人是装配工、6 人是焊接工、3 人是无损检测工、3 人是机加工,大多从事的是传统制造业工种。
(二)技能形成体系的初步探索
近几年来,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市机电工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上海市委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要求,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不断探索和完善技能工人技能培养、技能提升、技能激励体系,初步形成技能工人技能培养、评定、使用、待遇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初步探索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激发了技能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1.典型示范引领,提升技能队伍思想道德素质
产业工人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坚力量,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技能报国的强烈意识。有理想、有信念、有抱负是产业工人的灵魂。企业在加强技能队伍建设中,必须按照中央对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出的“政治上保证”开展工作,确保产业工人的政治性、先进性。在探索实践中,上海电气集团将技能队伍建设列入集团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进行系统安排、系统培养,并突出政治思想教育引导,引领技能队伍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
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是上海电气集团提高技能队伍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形式。全国劳模李斌是上海电气高技能人才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制造的技能领军人才,也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一面旗帜。多年来,上海电气集团坚持将学习李斌活动放到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提升技能工人整体素质的高度来认识、来部署、来推进,任凭形势如何变化、领导怎样调整,但学习李斌活动始终如一,永远不转向、不动摇、不间断。坚持按照“宣传一个,带动一群,培养一批,造就一代”的工作要求,挖掘李斌精神内涵,创立工作载体,通过排演李斌话剧、编辑出版《李斌故事》、举办李斌事迹报告会、创建李斌工作室、建设李斌展示厅、评选“李斌式职工和李斌式班组”等形式,把学习李斌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使“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无私贡献”的李斌精神扎根上海电气集团。
2.搭建培训平台,提升技能队伍技能素质
技能素质是技能队伍的基础。开展技能培训是工会提高技能队伍技能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工会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措施,在培养技能人才和提高技能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多年来,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市机电工会围绕技能队伍建设,搭建了多个技能培训平台:
一是开办李斌技师学院。2002 年针对产业发展需求和一线技能工人技能现状,依托上海电机学院,成立了李斌技师学院,以“培养工人成长的摇篮、工人技能晋级的平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为定位,坚持“学校+工厂、学历+技能”的办学方针,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和技能培训需求进行办学。成立20 年来,李斌技师学院已累计培训各类技能工人20万余人、农民工近6.5 万人。其中,3020 人晋升为初级工、7000 多人晋升为中级工、6032 人晋升为高级工、4953 人晋升为技师、350 人晋升为高级技师,较好地发挥了技能培训的主渠道作用。李斌技师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第九届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和“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
二是探索“3+3+3”培训模式。遵循技能工人成长规律,围绕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学历+技能”双提升培训。2008年,在李斌技师学院推出了“3+3+3”技能工人培训新模式,即挑选有3 年工龄的优秀青年技能工人,用3 年时间培养成具有大专学历的高级工,再用3 年时间培养成具有本科学历的技师或高级技师。该模式运行13 年来,共举办培训班23期,开设了27 个班级,培训内容涵盖了13 个专业工种,697 名技能工人接受了全面系统培训,包括农民工71 人。经过培训的558 名学员获得了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这一培训模式2013 年获得上海市教委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 年获得国家教育部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是开办“劳模工匠研修班”。2022 年,上海电气集团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联合开办的“劳模工匠研修班”,这是深化落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实产学研相结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一个新的探索。培训班结合国家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更好帮助劳模工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升专业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是贯通职前职后教育。针对技能工人来源少、招用困难等问题,将集团内唯一一所职前教育学校——上海电气职业技术学校划归李斌技师学院管理,充分利用李斌技师学院办学优势和管理资源,根据企业对技能工人的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加强学生的实习和实操能力培养,为企业技能工人队伍输送上手快、适应性强的“新鲜血液”。
3.建立制度机制,激励技能队伍发挥作用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来,上海电气集团把建立健全技能队伍激励制度机制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将增加高技能人才收入写入工资集体合同、开展工人岗位职级评定等举措,与原有的技能激励制度相配套,有效激发了技能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了技能队伍的获得感、荣誉感,充分体现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制度上落实、权益上维护”的精神。
一是建立技能大赛制度。从2004 年起每年举办一次“李斌杯”技能大赛,使参赛选手通过大赛获得技能培训、技能练兵、技能晋升的机会。技能大赛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8 届,共设152 项比赛项目,覆盖121 个工种,累计有近20500 人次技能工人参赛,已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协调的组织运作体系和工作机制。近年来根据企业需求,积极探索主赛场与分赛场相结合的比赛模式,为工人定制比赛项目,增强了大赛对工人的吸引力和参与度。“李斌杯”技能大赛曾被评为上海职工素质工程十佳品牌之首。
二是建立首席技师选聘制度。将生产一线业绩突出的高技能工人聘为“上海电气首席技师”,每月给予一定的津贴补助。首席技师制现已逐步向企业推进,形成了集团、产业集团、企业三个层面的首席技师选聘制度,较好地推进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三是建立首席技师工作室运行机制。2007 年建立了第一批首席技师工作室,通过持续推进、维护运行,至今已建立了一批首席技师工作室,其中多个工作室被命名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很好地发挥了高技能人才技术攻关、传授技艺的作用。
四是建立工人岗位评价体系。在推进实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由上海市机电工会牵头组织实施了工人岗位职级评定项目。通过引入工人岗位科学评价方法,建立了工人岗位职级序列和与之相对应的薪酬标准,基本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工人评价体系。经过评定,有1500 多个技能工人的岗位职级有了提升。职级相当于企业中层以上干部的技能工人有30 余人,他们享受与同职级的干部一样的收入和履职待遇。通过工人岗位职级评定项目的实施,完善了技能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制度机制,增强了技能工人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
三、当前技能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和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数字中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国家战略,上海电气集团提出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工作主基调,落实人才强企战略,举全集团之力推动“4+2+X”新赛道布局和突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推进制造“高端化、专业化、绿色化、数字化、服务化”,持续提升数制融合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协同创新能力,为国家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力量。这给工会进一步抓好技能工人培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任务。
调研中发现,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技能工人的培养目前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
1.招工来源不足,质量欠佳。在人力市场中,大专院校操作类毕业生紧缺,在沪本地应聘者紧缺,年轻人对从事操作岗位意愿不强,入职初期的离职率较高。而专业性强的技能岗位,招进来的工人技能素质跟不上企业需求。一些职业院校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毕业后还需要一个实习培训的过程来适应实际操作。
2.用工情况复杂,职业发展不畅。在用工形式上存在着合同工、劳务派遣工、商务工并用的情况,在技能要求上存在着技能复合型和技能专精型并存的情况,在异地制造上存在着沪内和沪外共用的情况,如何分类实施精准培养各类技能工人值得思考。各企业还普遍反映技能工人存在职业发展通道不清晰、上升空间受限和成长模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年轻技能工人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愿望不足。
3.培养体系不足,工学矛盾突出。目前,一些企业的技能队伍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系统性、持续性,培养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岗位培训、师徒带教等形式。技能工人培训的工学矛盾比较突出,因为操作工人配置有限,难以组织规模化、批量化的脱产培训。
4.技能激励不足,亟需价值引领。企业普遍反映,由于薪酬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足、工作环境艰苦,技能工人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队伍不稳定。而一个技能工人要成为拔尖的技能工匠,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和高强度的劳动,在一线经过十几甚至二三十年的锤炼。这就需要建立与之付出相匹配的薪酬制度确保技能工人的收入不断提高,以充分体现高技能人才的价值。
对装备制造业企业而言,要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提升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技能队伍。对技能工人而言,要实现自我价值、全面发展,适应企业转型发展的要求,需要不断提升技能、提升素质。作为桥梁纽带的工会组织,要从企业需求和技能工人需求出发,特别要抓住技能工人对技能提升这一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以探索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为核心,为技能工人提升技能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促进技能队伍建设。
四、进一步探索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思考
当前,正处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深入贯彻党中央、市委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要求,细化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带动作用的意见》,落实好国有企业在培养产业工人的主体责任,以探索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为核心,深入推进技术工人队伍建设,进一步创新技能大赛、岗位练兵、技术培训、创新工作室,使技术工人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能力,打造产业工人升级版,推动产业从“制造”到“创造”再到“智造”的升级,为实现让“上海品牌享誉各方、上海产品一物难求、上海师傅受人追捧”贡献电气集团的智慧与力量。
1.探索建立技能人才培养成长“路径图”。围绕技能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探索建立新“八级工”体系,即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精技工匠(企业首席技师)、绝技工匠(集团首席技师),并以建立完善贯穿产业工人职业生涯全过程的职业技能培训与使用制度为宗旨,着重在技能培训、岗位配套、晋升机制、激励保障、发展通道、评价评估方向,完善做法举措、形成配套机制,力争探索更多更有效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2.进一步加强新型学徒制建设。以上海电气职业技术学校为重点,以产业和企业为主导,加强产教融合、产训结合,进一步探索实践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共同培养的模式,增强技术教育的针对性、适应性,真正培养出适应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具有较高职业技能素养,与企业生产工作岗位相匹配并具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技术工人。
3.进一步抓好“技能工匠库”建设。前两年,通过企业的推荐和机电工会的考察,上海电气将高级工以上的优秀技术工人选入集团“技能工匠库”。下一步,将对入库的技术工人进行分类管理,针对性地制定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培养措施,帮助他们尽快成为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同时,将根据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要求,加大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工人的入库培养,助推企业转型发展、优化技能队伍构成结构。
4.进一步抓好“劳模工匠研修班”和技师继续教育。结合国家高技师发展、产业迭代升级、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持续办好院企合作“劳模工匠研修班”,紧扣创新创造时代主题,不断拓展合作领域、研修范畴,将技师继续教育与劳模工匠培养选树相结合,更好地将“劳模工匠研修班”打造形成品牌,发挥更大效应。
5.进一步抓好技师工作室建设。工作室是高技能人才发挥引领作用的舞台。将进一步做好上海电气集团、所属产业集团两个层面创新工作室的命名和运维助推,以上海电气首席技师工作室为重点,加强工作室交流,更好发挥工作室在技术攻关、技艺传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