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增强 功能拓展 动能提升探索构建农业农村服务业“三生”发展新体系
2023-03-21马志国
■ 马志国
浦东新区注重加强对农业生产服务、农民生活服务、农村生态旅游服务等方面的扶持引导,探索构建起优质高效的农业农村服务业“三生”发展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充分彰显了乡村多元价值。
一、效能增强,加快农业生产服务业发展
一是科技兴农。致力于将浦东建设成为全球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国际农业头部企业集聚地、世界农业资源配置枢纽港。依托浦东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打造“一心两区+一带多点”国家科创园区升级版,引入高水准种源研发创新中心和农业头部企业,推动先正达农业科创中心、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提升浦东新区种源农业服务规模能级,建设全球种业创新中心和世界种源高地。构建农业数字化管理服务模式,加大数字农业场景开发和应用。鼓励事业单位、农资企业、农业科技公司、互联网平台等各类涉农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综合农事服务,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为浦东新区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收储加工、产品销售等系列化服务。
二是培训育农。2017年以来,已累计建立29所农民田间学校,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标准、运行规范和管理措施,把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成为产业链上的办学点、产教结合的主阵地、农民教育的主课堂、农民发展的加油站。聚焦粮食安全、绿色发展、农民增收、技能提升等领域,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管理培训、操作培训,通过田间观察、小组讨论、实训等方法,让农民在学中干、干中学,实现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三是合作强农。依托17家市级以上(国家级6家)农业龙头企业、37家市级以上(国家级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组建形成30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一村一品一联合体”产业振兴发展模式,聚焦村庄产业资源、主题特色和品牌内涵,搭建起“发展载体(一村)+产业特色(一品)+经营组织(一联合体)”的产业体系构架,强化村品结合、企村融合,依托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将乡村价值转化为发展优势,拓展村企融合、产村融合、农旅融合等发展路径,实现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该模式已经推广到17个镇(占全区24个镇的70.8%)、覆盖了82个保留村(占全区行政村的23.1%)。
四是金融助农。探索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引导金融机构用足用好支农政策工具,加大涉农信贷支持力度。搭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平台,积极为农企对接浦东“农业创新贷”,推动农业银行“惠农e贷”等产品加强对农业经营实体和农户的信用贷款支持力度,为广大农企引入充分有效的金融资源。
五是市场引农。建立政府营销为主的“三会两节”,2022年产销对接会帮助15亿元地产农产品落实订单,首次全球农业农村招商会签约项目27个、总投资超128亿元。加强南汇水蜜桃、南汇8424西瓜等特色农产品的产销对接合作,引导建立长期订单合同。推动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电商平台与本地生产基地的产销对接,打造地产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电子商务供应链,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二、功能拓展,推动农民生活服务业发展
一是建立体系。率先在全市实现所有行政村“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全覆盖,依托村“四站一室”,统筹建设了一批农村集中公益服务点,基本实现一村一场所。推动17个涉农镇建立了174家可用于办理红白喜事的村民会所,最多能同时服务5.5万多人。着力健全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制定社区养老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浦东新区养老服务发展的财政扶持意见,以农村养老“睦邻互助点”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将养老床位、社区助餐、日托等建设指标向农村地区倾斜,打造区级养老设施“东西南北中”多点均衡布局。
二是加强供给。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提升农家店建设质量,加快推进农村流通信息化建设,着力搭建农村商业信息化平台、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农村金融服务平台、移动增值业务办理平台和农村商业融资平台等五大平台。推进标准化菜市场、社区智慧微菜场建设,生鲜超市、社区食堂等配套服务设施开到农民家门口,农村社区配套和服务品质显著改善。促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村养老机构(场所)运营管理,增加农村地区优质教育、卫生等资源配置与服务供给,更好地发挥市级、区级项目在农村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三是提高能力。整合睦邻点、妇女微家、党建服务以及老年活动等多项功能,打造“家门口”服务延伸点,成为延伸和完善党建服务、家门口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在广泛征求镇村需求基础上,将桌椅、书架、电视、空调、微波炉、缝纫机、血压计、身高体重仪、党建书籍等近10项物资设备充实到“家门口”服务点。依托家门口服务站现有服务资源、服务设施,因地制宜设置微型日托、微型助餐、微型洗衣坊等服务“微空间”,全方位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以企业为主体,鼓励社会力量在农村地区提供服务,其中,依托清美集团鲜食全产业链模式(自有基地+自有中央工厂+自营门店),推动清美鲜到(前置仓)的建设。目前清美蔬菜生产基地有6000余亩,通过店仓结合大大提高了稳产保供能力。
三、动能提升,强化农村生态旅游服务业发展
一是盘活资源。通过发展“民宿+”等方式,嵌入餐饮、住宿、购物等配套设施体系,加大农业农村招商力度,创新乡村生态旅游服务产业发展运营模式,开发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乡村旅游服务,带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例如,新场镇打造“古镇+文创+乡旅”的特色文旅产业链,拓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亲子研学、文化创意、农事体验、研学康养等新型乡村生态旅游服务新业态。
二是整合要素。强化政策聚焦,启动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集中连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方阵”。加大要素投入,在乡村生态旅游服务产业发展的用地、财政、项目等方面加强保障。加强项目整合,扎实开展“农村人居优化工程”,整合实施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杆线序化、新一轮“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城中村”改造、全域土地整治等项目,将环境整治优化与产业富民强村相结合,促进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跃升。
三是创新模式。探索区属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发展新机制,通过点上结对和面上结对相结合,以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带动农村生态旅游服务业发展,培育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探索乡村振兴示范村、村民、运营平台企业等合作新模式,强化联农带农效应,形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机制。探索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新办法,管好管活民宿,发展农村乡村旅游服务业集群,激发镇、村集体经济活力,建立健全农民收入长效增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