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出版行业编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2023-03-21陈新俊

传播力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出版单位出版物时代

◎陈新俊

(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云南 昆明 650034)

新时代的来临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出版社要应对这些变化就必须认真开展好出版编辑工作,推进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培养出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有专业理论知识的高素质编辑人才。新时代的出版编辑应当努力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坚持与时俱进,转变陈旧的工作理念,真正从国家的需求出发、从社会的发展出发、从读者的需要出发,科学开展好自身的工作,推动出版行业的持续稳健发展。

一、新时代下出版行业的发展特征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建设属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环节,积极推动文化建设事业发展属于党和国家持续不变的政策方向。而出版行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时期下,出版行业的发展特征主要反映在如下两方面。

一方面,以时代精神和政治价值观为依托。出版行业承担着大力弘扬时代价值观以及国家精神的重担,坚持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恪守政治宣传标准,这是推动出版行业持续稳健发展的基本保障。唯有真正做到与党和国家的政治价值观保持一致,出版行业才可以实现自身的稳步前行。图书出版物属于出版行业的核心产品,图书出版的质量往往关系到其能否有效体现出时代价值与精神。因此,坚持以政治导向为核心,依托时代精神与政治价值观,丰富图书的思想和内涵,全方位提升图书出版的质量,是助力出版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另一方面,出版行业相关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进入21世纪之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得以快速普及应用,目前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对现代人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转变。针对出版行业来说,过去所遵循的出版工作流程主要是以纸质化稿件为主体进行设计,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整个出版流程也真正实现了数字化操作,该流程的更新不单单极大降低了出版单位的人力物力成本,同时促进了出版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另外,信息技术的普及运用也为出版物的发行创造了良好条件,让出版社和发行商之间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信息传输共享,提升沟通的实效性、信息技术还能够为出版编辑和读者之间针对出版问题进行交流带来更加便捷的渠道。换句话说,信息时代的来临加速了出版行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出版行业的转型与创新[1]。

二、新时代下出版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分析

首先,基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形势下出版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专业人才支撑。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后,党和国家对不同形式的文化给予了极大程度的接受、包容与支持,到21世纪,国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我们也终将进入到文化大繁荣时期,这也决定了出版行业必然会迈入高速发展时期。优秀编辑人才的培养是推动出版行业稳定发展的关键,而出版行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之间是相互的,在新时代下新型出版编辑人才的缺口日益增加,要求各出版单位必须要充分重视人才培养工作。

其次,出版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必须依靠更多优秀的编辑人才予以支持。近年来,信息技术得以普及应用,诸多产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但信息时代的来临也为出版行业的转型与创新提供了更多机遇。当前出版编辑人才需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数字化、综合型编辑人才成为了出版单位转型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最后,近年来出版行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对复合型编辑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国出版行业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出版单位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实现自身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将人才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在出版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新时代下出版行业所需的编辑人才并非是仅仅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能力的人,而应当培养更多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编辑人才。

三、新时代下出版行业编辑应具备的素养

(一)政治素养

在新时代背景下,出版物的传播逐渐开始从过去的小众范围演变为面向大众的广泛传播。这样一来出版物自身是否具备意识形态的引领功能就变得更加关键,要真正发挥出版物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出版编辑自身就需要拥有良好的政治素养,需要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更高的道德素养。这样才能够对出版物的政治方向有科学准确的把控,同时这也是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所以出版编辑工作人员应当积极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感、较强的执行力,这样才可以在社会意识形态传播和价值观宣扬中发挥有效的舆论引导作用[2]。

(二)业务素养

当前我们已经迈入了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效率和传播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同时也形成了很多快餐式文化,衍生出各种新型职业。与新型职业比起来,出版编辑工作较为枯燥和单一,让越来越多编辑对自身的职业产生了倦怠感。所以在全媒体出版背景下,出版编辑必须要静下心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知识是成才的基础,在学习时要把基础打牢,学习应当求真学问,避免满足碎片化、快餐化的知识。因此,出版编辑要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在打牢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新技术,促进业务素养不断提升,同时做到不忘初心,为出版事业的发展发光发热。

(三)学术素养

在新时代下,很多稿件的观点更加新颖、角度更加独特、立意更加深远,往往可以在传播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而要给受众带来更加有内涵、有深度的出版物,编辑人员应当拥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在日常工作中,编辑人员应当主动了解学术前沿动态,了解学术研究热点,积极丰富学术理论知识,拓展视野,在选稿、编辑等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够助力出版物的学术创新与发展。

(四)法律素养

在新时代下,信息传输与获取表现出便捷性与开放性的特征,然而由此也出现了法律监督管理滞后性的问题,比如说数字化出版物发表界定、著作权问题等。为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出版编辑人员应当拥有一定的法律素养,能够主动树立法治思维,始终坚持依法出版。这样不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出版物数字化运营可能产生的著作权纠纷,还可以保障出版单位的持续稳定发展。

(五)新媒体技术应用素养

出版一般来说包含了编辑、印制、发行等流程,新时代下开展出版编辑工作应当积极应用各种新媒体技术,所以出版编辑人员应拥有一定的新媒体技术应用素养。第一,出版编辑人员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文字排版和处理软件;第二,出版编辑人员要根据出版内容的特性和要求,熟练操作使用相应的图片处理、音视频编辑软件等,这样才可以借助于更加多元化的形式把出版内容立体形象地展示出来;第三,出版编辑人员应当熟悉两微一端等平台的操作技巧,开展好新媒体平台的更新维护工作,可以及时编辑推送图书出版信息,积极与读者进行沟通交流,准确了解其阅读偏好与需求[3]。

四、新时代下出版行业编辑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推进出版学科建设,牢固专业理论知识

开展好出版编辑人才培养工作,应当积极推进出版学科建设,真正把出版学科纳入国家一级学科目录中来。地方各个高校属于出版编辑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始终坚持从促进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着手,坚守出版意识形态属性,着力开展数字化、融合发展等相关课题的研究,不断整合利用行业内外资源,构建系统化的出版学学科体系,建立科研平台,打造专业师资队伍,开设系列精品课程,从制度完善、理念更新、模式改革、路径探索等各个层面着手,探索科学的出版编辑人才培养方式,为出版行业输送越来越多有家国情怀、有较强专业能力的出版人才。

(二)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增强业务工作技能

出版编辑工作者不单单要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出版单位应当定期组织编辑人员参与继续教育培训,促进在岗编辑工作者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出版单位应当充分认识到编辑人员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自身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工作,不断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与内容,构建系统化的编辑人才培养体系,鼓励编辑人员积极参与业内经验交流会和学习研讨活动,通过走出去的方式让编辑人员具备更多的专业技能[4]。

(三)依托大型出版项目,提升编辑综合能力

很多出版单位通常会负责大型出版项目,例如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基金资助项目以及省部级专业资金资助项目。此类项目的突出特点在于篇幅更大、卷本数量更多、专业性更强以及选题价值更高。大型出版项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出版单位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单位的品牌影响力,出版单位能够依托于所承办的大型出版项目,让优秀的编辑负责关于课题论证、项目策划、编辑加工、设计印刷等相关工作,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让编辑尽快发展成为复合型、专业型的高素质人才。

(四)继承“传帮带”传统,实施编辑导师制

在出版编辑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版单位始终保留着“传帮带”的传统,此类“老师傅带新徒弟”的人才培养模式,表现出更强的实践性,能够让更多青年出版编辑在“老师傅”手把手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特点主动学习,并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从而更加快速地具备出版编辑所需的专业素养,循序渐进地成长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编辑人员。为了让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传承下来,出版单位可以在开展“传帮带”活动的同时运用编辑导师制,让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且具备高级职称的老编辑作为导师,导师制的标准更为细致,要求更加严格。而站在培养模式的角度来说,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应朝着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有助于更多青年编辑快速健康地成长。

(五)激励编辑出版情怀,培养学习型编辑

针对当前出版行业复合型编辑人才缺乏的问题,出版单位需要积极革新用人机制,适当提升编辑待遇,为编辑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关注编辑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解除其后顾之忧,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实际出版工作中来。同时,出版单位应当优化完善培训教育机制,鼓励编辑人才落实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定期组织开展学术研讨会议,借助多种形式来引导出版编辑积极学习吸纳专业知识,促进其学术素养不断提升,培养出更多学习型编辑[5]。

(六)深化信息技术培训,提升融合应用能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出版编辑需要掌握一定的新媒体融合应用能力,这是评价编辑工作者专业素养的重要依据,唯有深化信息技术培训,才可以让出版编辑能够适应新时代下出版行业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出版单位能够积极邀请业内专家对编辑人员开展相关讲座活动,做好新媒体融合应用技能培训,或者让单位在岗的编辑人员通过远程在线学习、外出进修等方式来掌握更多专业技能。详细来说包括:学习出版物采编平台优化设计、微信公众号信息推送设计、出版物大数据分析与传播等新媒体应用技术。同时,还需要开展好信息技术培训活动,重点针对云计算、大数据、信息系统操作等知识开展。培训学习活动结束后,让编辑人员依靠所掌握的新技术来实践出版物的信息采编、发行、传播,这样不但可以实现出版物的信息化宣传与个性化传播,而且有助于增强出版单位各种出版物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可以提高读者对出版物数字化服务的体验舒适度,为出版单位带来更多效益。

五、结语

当前,新时代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新时代背景下,出版编辑人才培养不单单要继承传统出版业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还需要始终坚持探索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出版编辑人才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机制。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下出版行业的发展特征、出版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出版行业编辑应具备的素养,进一步探析编辑出版人才培养路径,提出通过专业教育、继续培训、重大项目历练、导师制和传帮带,激励编辑人员的出版情怀,培养学习型和学者型编辑等路径。唯有如此,才可以推动出版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真正打造一支更加专业化、高素质的出版编辑人才队伍,助力我国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建设文化强国提供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出版物时代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HANDS OFF THE WHEEL
2017年出版物
中国最美的书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