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时代 顺势而为
——论融媒体时代报社记者采访方式变革

2023-03-21赵柳影

传播力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报社记者被采访者传统媒体

◎赵柳影

(郑州报业集团,河南 郑州 450008)

报社作为我国传统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加速了融媒体的发展进程,其中,在融媒体时代下,对于广播、电视、报社等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作为报社记者,应意识到融媒体时代下的变革,结合自身的发展定位,树立融媒体意识,借助融媒体时代下的发展机遇,适应时代发展所需,促进报社的可持续发展。

一、融媒体时代下报社记者采访方式的变革

(一)采访思维方式的变革

在传统的报社采访工作中,报社记者通常是通过相关人员的消息得知新闻线索,然后前往现场进行面对面的线下采访,存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记者也难以在信息获取的第一时间找到突破口以及最具有价值的信息,信息收集有较强的变动性,而在现如今的融媒体时代下,报社记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类新闻、消息的收集,借助各大互联网技术,依托各类网络平台为载体媒介进行收集,再由报社工作人员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寻求最有力度的新闻,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这就要求报社记者必须具备较强的新闻筛选能力,掌握不同媒体收集方式和辨别真伪能力,以此来避免因人为判断失误带来的影响,促使信息渠道媒介得到充分发挥利用,同时,这也意味着记者需要面对多种多样的新闻采访形式以及新闻内容,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如视频、文案、音频、图片等的先后问题以及搭配问题,对记者后期的准备工作要求很高,这无疑是加大了记者采访工作的难度与工作量。因此,融媒体时代下的报社记者应尽快适应快节奏下的时代发展需求,以达到互联网下的新时代社会对报纸新闻采访工作人员的新要求。

(二)采访交流方式的变革

在传统的报社采访工作中,报社记者大都通过电话采访或是面对面的线下采访方式,而面对面的采访方式对于不常出镜的普通大众来说是具有一定的挑战难度的,采访者或碍于镜头的直视而使内心产生抵触,造成被采访者不愿意配合采访工作,这也使得采访记者较为被动,也对采访者与被采访者提出了巨大挑战。而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发展,融媒体时代应运而生,各类交互媒体层出不穷,如:微信、微博、知乎、小红书、快手抖音等互联网传播媒介,既为人们逐步扩大视野范围,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天下事,也为报社记者提供了工作便利,从而间接提高了报社记者的工作效率,改变了采访的交流方式,而多样的交互媒体也促进着采访方式的变革[1]。

(三)采访整合方式的变革

在传统的报社采访工作中,报社记者在进行初步的采访之后,会通过录音笔所录的素材进行整合筛选,从而得出有用且有效的信息新闻,成为报纸内容,再辅以相对应的图片进行排版,促使内容对于观看者而言一目了然,而在融媒体时代下, 报社工作者拥有了更大的选择权,如在进行基础的文字内容整合后,也可借助二维码等形式,向观看者提供相关内容的音频和视频,观看者通过扫描二维码来获取相关信息,使得报纸内容从二维变成三维,观看内容更加多样且丰富、全面,但这也需要报社的相关工作人员掌握相应的视频剪辑、音频剪辑、二维码生成等技术,以更好地实现优质内容深层次加工和呈现,确保新闻内容能够以多种形式较全面地呈现出来。

同时,随着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报社工作者在采访收集相关素材资料时,需寻求形式多样、内容多样,才能满足不同的传播媒介,也为不同媒体提供多样素材。采访整合方式的变革,能有效地促进报社记者的能力表现以及提供更加优质的报纸内容。

二、融媒体时代下报社记者采访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融媒体思维的不足

一方面,传统媒体对于采访的内容未能秉承创新思维,寻求出新颖、奇特的报纸内容方向,未能紧随当下时代的发展,创作出高质量的新闻内容。而传统的单一的文字内容与采访技巧已经无法满足观看者的需求,这也体现出传统的媒体工作中没有充分了解融媒体思维,未能积极有效地去学习和接触新鲜事物,自我主动学习能力的意识薄弱,导致自我的创新思维与融媒体思维衔接不紧密,与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报社媒体脱节[2]。

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媒体的传播媒介局限于纸质,传播方式单一,传播的内容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大,观看者无法通过报纸获取到较全面的新闻信息,缺乏市场竞争力,致使纸质报纸的受众群体流失,从中也能看出创新思维是传统媒体进行变革的主要力量,在融媒体时代发展下,无论是对于融媒体思维的学习还是传统媒体的传播媒介多样化发展,都需要记者顺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情况,提高自己的采访水平和能力,发掘出高质量的新闻内容和高效率的传播媒介,从而得到高评价的观众反馈,留住客户群体。

(二)记者采访形式单一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而融媒体也正是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下的新产物,纸质媒体工作者是采集新闻信息的直接工作者,他们不仅承担着新闻内容的采集和编辑,还承担着传播优质新闻的责任,进入融媒体时代以来,传统媒体工作人员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加,传统媒体只有在不断创新、不断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才能进步。传统的报社记者在进行采访前往往有许多的准备工作,如掌握与采访内容有关的基本情况和资料,翻阅与报道有关的素材和现实资料,制定采访方案和提纲,采访者需按时前往,与被采访者见面,而记者采用传统录音笔、摄像的形式进行采访,所需耗费的人力物力成本大,且面对面采访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采访限制大,这就使得记者的采访工作容易受到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进而直接影响记者采访工作的顺利开展[3]。

(三)人性化的采访不足

为了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紧跟融媒体时代下的变化,促进新闻媒体行业的持续发展,融媒体时代下也对报社记者的知识素养以及综合能力提出了高要求、严标准。首先,在过去的较长时期内,部分新闻工作者为了寻求第一手的新闻资料素材以及最劲爆的信息内容,会在面对当事人的采访中穷追猛打,步步紧逼 ,以求获得更为丰富的新闻素材,这种极端方式虽可能从中获得部分有效信息,却也在无形中伤害了被采访者,也严重影响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4]。

其次,对于记者采访工作而言,所涉及到的人事物众多,在采访过程中如何将被采访者有效的拉入在采访状态中,这就对于记者的“察言观色”能力比较看重,而许多记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最后,部分报社工作人员固步自封,不能及时的汲取“新养分”,自身的逻辑思维和素质修养无法使其能有条理地开展采访工作,及时地获取新闻重点,抓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高质量新闻内容,安于现状,无法跳出传统媒体的舒适圈,无法在融媒体时代下,创新新闻内容和传播形式,使新闻报道更加具有价值性。

三、融媒体时代下报社记者采访方式的创新策略

(一)积极转变传统采访观念,树立融媒体思维

首先,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报社记者在前期的采访预备中,对于选题、人物的选择要有敏锐的嗅觉,后续的工作内容重点要尽早确定,以此获得时间优势,这要求报社记者在进行采集素材的过程中必须提高自己的采访能力和水平,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而形成前期的市场优势。其次,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往往没有过多的时间来阅读新闻内容,而报社采取碎片化、简单化、便捷交互等采访形式进行新闻素材的采集,再利用短视频、动图(GIF)、图片等形式进行传播,更易使受众接受,大多数受众更愿意通过较短的时间来获取最为直观且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尤其是在疫情防控人们居家期间,互联网显现出强大的优势,各大互联网平台作为市场主体,充分展示了责任担当与创造性[5];最后,传统媒体工作者应积极转变传统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被采访者予以充分尊重,保护被采访者的隐私,并在被采访者允许的情况下保留相关的信息素材。同时,记者在采访时的亲和力也是促使被采访者以及受众喜爱的重要因素。

(二)多种途径开展采访工作,创新采访的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报社可通过引入新的知识理念和科学技术来提高报道内容的质量,而报社记者也可通过此机会进一步提升自我的采访综合能力,以便有效地加快前期的采访预备工作和采访的速度,增强自我竞争力。

一方面,在融媒体时代的影响下,报社记者的采访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在各式各样的竞争对手面前,必须拥有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才能在互联网平台中占有一席之地,报社记者应紧随潮流,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创新思维,选取新颖的采访角度,运用大胆吸睛的标题吸引受众群体,并且利用最短的时间收集且筛选出丰富而又精彩的采访素材,进而通过简单的叙述呈现出最为有效、最为关键、最有价值的新闻内容,确保受众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主要的新闻内容,从而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6]。

另一方面,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新闻采访的形式不再仅仅是电话沟通或是面对面采访的方式,报社记者的采访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例如,通过微信、QQ、微博等各种新型交互工具实现即时交流,极大地提升了报社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效率,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降低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快手、抖音短视频、HTML5(H5)页面制作、大型活动的直播等都有广泛的应用[7]。例如,在2021年的两会系列报道中,新闻联播衍生的主流媒体在新媒体领域彰显出强大的创新力、传播力与影响力,以主动的姿态拥抱新媒体,在微博社交平台和抖音短视频平台传播,使得更多年轻人能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两会内容,这不仅能增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快捷性,而且也能利用“中央厨房”的新闻枢纽,通过互联网平台等多种形式呈现,让新闻报道变得更加简洁明了,符合受众“快餐式”阅读的习惯。

(三)加强报社记者采访培训,提高采访的温度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有效地提高采访工作的质量,才能为报社后续的编辑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记者,受自身工作环境特殊性的影响,要求其应具备较强的判断能力和积极的创新思维,才能更好地对新闻事件本身进行深入的挖掘,才能更好地在统筹全局,把握整体的基础上加强细节描写,从而拓展新闻的深度和广度,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独特性。除此之外,在日常的采访工作中,报社记者还应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当事人。在进行采访时,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采访能力,要善于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将心比心,做一个有温度的报社新闻工作者,赢得被采访者的尊重与好感,才能更好地推进采访工作,使被采访者愿意透露更有效的信息,还原最全面的事实真相,从而做到人性化采访。

同时,在采访的过程中,报社记者还需“察言观色”,通过肢体语言或面部表情随时观察被采访者的表现,以求运用最为合理的采访方式获得新闻素材,做到尊重他人,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以更快速、更有质量的形式来完成新闻采访工作。例如,在2021年的春节,因疫情防控要求,义乌许多人留在了当地过年,当地根据此情况策划推出了《留义过年亲情连线》的系列采访报道,为了更好地展现温情,当地记者通过走进被采访者生活,设计特殊的视频对话,来实现两地家人之间的沟通,进而让不善言辞的采访对象更好地表露出情感,也使采访工作变得更加有温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融媒体新时代下报社既面临机遇,又面临着挑战,报社记者应着眼于自身工作的转型优化,树立融媒体意识,积极推进融媒体时代下报社记者采访工作变革,并结合自身采访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当代媒体发展的需求,坚持勇于创新,借助现代化的媒体技术手段,在保障采访内容的同时增强采访工作的时效,从而更好地创作出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使报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报社记者被采访者传统媒体
浅谈在采访中怎样与被采访者有效沟通
多媒体环境下报社记者新闻采编能力提升方法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面向新媒体环境的报社记者技能与素质培养方法
浅析新时期报社记者如何寻找和亲近采访对象
新媒体环境下报社记者技能与素质培养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研究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