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故事化创作的路径
2023-03-21崔高斌
◎崔高斌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辽宁 大连 160220)
纪录片的创作手段与创作技巧将会直接关系到纪录片的传播效应。因此,对于纪录片的创作方式应当进行合理的选择。故事化创作的总体实施思路就是适当转化纪录片的原有内容情节,通过巧妙地设置悬念,以及场景创建等方式来激发情感共鸣,从而达到了更加鲜活生动的纪录片传播效果。由此可见,故事化创作属于纪录片的重要创作方式,目前针对于纪录片的创作应当给予熟练掌握和运用。
一、纪录片故事化创作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对于纪录片进行故事化的创作,其基本含义在于探索归纳、真实记录事件中的故事元素,并且通过实施全方位的故事元素整合来再现纪录片的情景氛围,进而达到渲染纪录片播放气氛、激发情感共鸣,以及启迪受众思考等效果[1]。因此,从根本上来讲,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本质就是运用就地取材的方式来完成针对纪录片主题内容的拍摄过程,采集其中涉及到的故事元素并且通过设置悬念,以及改变纪录片原有布局结构等技巧予以完整展示。通常情况下,纪录片如果要实现故事化的再现创作,那么关键就是要合理运用扮演故事角色、再现故事情境、制作动态场景片段等多元化的创作技巧手段。
纪录片在经过故事化的全面转化与再现以后,应当能够确保纪录片原有的真实客观,而不得对其进行随意的改动变换[2]。在此基础上,纪录片的摄录制作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技巧方法来完整展现纪录片的真实场景,从而带给受众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及视觉冲击效应。纪录片通常都会包含真实事件以及相关人物形象,那么在具体进行纪录片的转化与再现过程中,需要保证原有事件的客观真实性,切实维护纪录片受众的知情权。
纪录片的完整制作过程应当包含变换场景、运用长镜头与短镜头、融入背景音乐、调整色调与光线明暗程度、剪辑画面等各项基本要素。在必要的时候,对于纪录片的叙事讲解过程,还需要融入旁白解说词的烘托,确保能够完整传达纪录片的内容。故事化的创作元素如果能够成功融入在整个纪录片的范围内,那么非常有助于纪录片的创作质量获得显著的提高,在增强纪录片艺术价值的同时,也能够取得传播主流价值理念和情感的良好实践效果。
二、纪录片故事化创作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纪录片的传播价值
纪录片应当能够充分体现传播的价值和意义,纪录片本身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人文情感,从而能够带给受众比较深刻的情感启发效果[3]。但是对于纪录片如果仅限于进行客观的表达呈现,那么平直的记录叙事方法就会导致受众感觉到枯燥与厌倦,很难达到故事片应有的思想启发以及历史文化传播效果。与之相比,故事化创作的技巧手段能够增添生动鲜活的表述情节,确保在纪录片中融入全新的故事元素。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故事化创作的实践方法将会让纪录片更加受到广大受众的认可和喜爱,并且在客观上促进了纪录片原有的历史文化传播价值的提升。
纪录片的创作人员应当切实杜绝僵化的模仿思维,保证能够为纪录片受众全面展示生动鲜活的故事场景,凸显媒体应有的舆论价值引导作用。纪录片的创作人员应当能够结合多元化的广大受众需求,通过创新原有的故事表达方式来展现更加丰富的故事场景,进而折射出故事背后蕴含的主流价值理念[4]。但是现阶段的某些纪录片仍然表现为单一的描述写作模式,导致受众对于故事失去了兴趣。某些纪录片的创作人员甚至运用简单模仿的方法来呈现历史故事内容,因此很难达到受众满意的程度。为了实现纪录片故事的传统创作模式和思路的转变,关键就要紧密结合真实生活场景,创新运用故事的叙述表达方式。
(二)引发受众的深刻思考
创作纪录片的整个过程应当体现艺术性,确保纪录片的创作人员能够兼顾艺术性与真实性的两项基本要素。纪录片的创作过程本身带有非常显著的艺术性,经过转化与重现后的纪录片应当能够达到高于生活的艺术呈现效果。巧妙增添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有助于渲染纪录片的情境氛围,充分保证带给广大受众更加深刻的情感启示。受众在观赏故事化纪录片的过程中,内心情感将会表现为强烈波动与共鸣的特征,那么就会更加容易受到纪录片情境氛围的感染,启发受众透过纪录片描述和讲解的内容来深刻思考其中的人文思想主旨。
现阶段纪录片内容不再局限在单一的范围领域,而是融入了趣味性的各种类型故事。纪录片故事的题材确定、素材采集以及实地采访环节都要得到重视,确保达到全面完整收集故事素材内容的效果。摄录人员在全面开展纪录片故事的创作过程中,关键就是要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表达方式[5]。纪录片故事的素材采集以及整理筛选过程都应当体现专业性,促进媒体受众和创作人员之间的沟通联系。纪录片最基本的创作要求就是紧密结合真实的生活场景,从而保证故事能够真实反映出广大受众的生活工作状态。纪录片的故事只有贴近日常生活情境,那么故事才会吸引更大范围的受众群体。脱离了生活实践场景的故事,将会过于空洞化,无法达到故事应有的舆论导向作用。
(三)充分表达与抒发情感
纪录片应当蕴含饱满的人文情感,充满情感元素的纪录片将会更加容易受到喜爱。故事化的巧妙转化方式将会增添纪录片中的人文情感因素,对于纪录片原有的创作意图以及深层情感元素进行更加生动的展示[6]。故事化的纪录片一般来讲都会包含故事开端部分、故事发展部分、故事高潮部分等,上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内容增添了纪录片中的情节悬念,同时也准确表达了人物在特定情境氛围中的心理情感波动变化。由此可见,充分抒发与表达纪录片蕴含的情感,不能缺少故事化的艺术创作手段作为支撑。
情景再现的纪录片传播展现方式,目前已经得到了普遍的采纳和运用,客观上促进了纪录片的传播情感效应得到提高。摄录人员在巧妙处理纪录片的各个场景片段的基础上,应当能够烘托纪录片特有的环境氛围,具有多角度特征的故事情节应当逐步予以展开,充分运用专家访谈和再现历史情景等方式来构建故事讲述中的各种悬念,切实增强历史场景和事件的直观感受性。
三、纪录片故事化创作的具体实践路径
纪录片应当完整包含人物形象、事件线索等基本要素,故事化创作的着眼点应当落实在完整保留纪录片的各项组成元素上,在此前提下进行纪录片的创作内容更新。对于纪录片应当进行完整的再现展示,确保通过构建故事片的主体形象来丰富其中的人文情感内涵,启发受众对于故事片的主旨展开更加深入的思索。具体而言,对于纪录片进行故事化的创作应当注重如下的实践路径。
(一)合理选择故事化创作的题材内容
故事化创作的纪录片能否获得更大范围受众的喜爱,关键取决于故事题材与内容的合理选取。对于故事化创作的具体题材内容,应当能够进行巧妙的筛选,通过精心选择得到具有温度、意义与价值的良好故事题材。唯有如此,纪录片才能真正达到生动地烘托情感氛围的效果。具体在进行纪录片的情境拍摄时,首先必须要构建故事场景内容与纪录片本身的关联性,确保故事元素与纪录片的本体内容之间实现紧密的融合衔接[7]。并且,对于故事化的纪录片创作内容还要充分展现其中的正确价值取向,从而为受众传递向上与积极的主流价值理念,展现出纪录片应当具备的主流舆论传播作用。纪录片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叙述描写方法,创作人员应当充分结合纪录片的题材特征以及故事内容来进行合理的选择。
纪录片的创作人员可以通过侧面烘托以及反衬等多种叙述手段,从而展现浓厚的纪录片场景气氛。纪录片的单一描写表达手段需要得到突破,充分保证纪录片的受众能够被纪录片氛围所吸引。受众通过感受曲折跌宕的纪录片情节,内心将会产生情感波澜,进而形成对于纪录片的深刻印象。纪录片应当能够达到触动内心情感的效果,通过展示纪录片来折射宏观的时代主流旋律。目前网络融媒体的纪录片传播展示平台已经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应用,客观上给纪录片的传统创作实践模式带来了挑战。
因此,纪录片的捕捉与叙述技术方法亟待获得全方位的创新,运用纪录片作为载体来展现时代主题。例如,对于《档案》的纪实类纪录片栏目在进行故事化的场景内容选择时,应当紧密结合历史真实事件,同时还必须要运用情感烘托的表达方式技巧来展现纪录片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故事情节的讲述人员,应当能够充分体现出自身的鲜明个性特征,在巧妙进行悬念安排与疑问设置的前提下,才能达到引发受众深刻思考的效果。此外,拍摄与录制上述的纪实栏目场景还用到了幻灯片、布景道具与沙盘等摄录工具,对于动态化的真实场景氛围进行了全面的烘托呈现。受众在观看上述纪录片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纪实类栏目特有的宏大壮阔的场景画面,还会受到更加深刻的思想情感启示。
(二)构建完整的故事主体
纪实性构成了纪录片的核心属性特征,纪录片即便经过了巧妙的故事化转变,也要保留完整的故事主体。如果缺少了完整的故事描述主体,整个纪录片就会表现得十分空洞与乏味。具体对于纪录片的故事主体进行客观展现的实践过程中,应当能够突出故事描述的基本线索,从而带领受众沿着既定的故事表达线索来采集完整的纪录片信息[8]。对于完整的故事主体在进行构建时,还要确保核心事物与人物能够得到呈现,避免忽视关键性的故事人物或者事件。例如,在运用长镜头或者跟踪拍摄手法的基础上,应当聚焦于故事核心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的元素,从而运用艺术性的新颖表现手段来展示多元化的故事主体内容。
例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进行摄录的过程中,其场景摄录过程主要聚焦于美食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故事,从而引导受众进入到充满日常生活气息的环境氛围中。受众跟随摄录镜头来欣赏各地的美食以及制作过程等场景,并且透过摄录场景来体会深层次的哲理内涵。在此前提下,故事化的大型纪录片就会展现出人文关怀的浓厚氛围,而不再局限于单纯呈现故事场景元素。
(三)灵活运用故事化创作的技巧方法
纪录片的全面创作过程只有选取了受众喜爱的真实生动片段,那么纪录片才能带来全新的观赏体验。目前,创作各类纪录片的叙事技巧手段表现为多样性,因此,必须要紧密结合故事创作内容以及纪录片的主旨题材来进行创作技巧的合理搭配。具体针对于设置故事发展中的疑问、烘托渲染场景、聚焦核心人物等创作技巧手法都要进行适当的结合运用,充分运用新颖的创作技巧方式来表现纪录片内容,突破纪录片的僵化创作思路。
对于创作纪录片需要注意的是,多数纪录片都会包含复杂与错综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会涉及到多个不同层面的叙事情感线索。在此种情况下,构建纪录片的新颖创作场景应当集中体现在保证完整的故事本体结构,不能够破坏纪录片本身的故事发展线索。纪录片的创作人员为了达到新颖性与生动性的创作效果,通常会过度改造原有的故事内容,甚至还会背离纪录片的原本含义。因此,创作人员必须要保证纪录片本身的情节内容真实,进而对于多种不同的创作技巧进行适当的整合采用。
(四)巧妙设置故事讲述中的悬念
纪录片如果具有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那么就会更加容易起到强烈的情感吸引的作用。在采用故事化创作的艺术手法时,应当巧妙设置故事讲述各个阶段中的悬念,引导受众自主寻找悬念的答案。创作故事片应充分凸显悬念效应,激发受众潜在的好奇心理。在巧妙设计故事情节悬念的同时,应当结合生动与紧凑的故事情节来烘托故事的整体氛围,带领受众快速进入到故事描述的环境气氛中。
带有波折起伏特征的故事化创作模式值得受到更多的重视,其原因主要在于波折的故事情节与场面能够显著增强情感吸引效果。因此,目前针对于各种类型的纪录片,在创作中都应适当融入叙事悬念,防止平铺直叙的僵化叙事表现。在合理设置故事情节中的冲突的前提下,受众就会深刻感受到故事叙述中蕴含的人文情感,进而受到了非常强烈的吸引。故事发展的整体趋势应当带有起伏性,从而带给受众观看后的回味体验。
四、结语
经过分析可见,故事化创作的技术方法手段能够适用于各种题材的纪录片。经过故事化的场景烘托与渲染,纪录片将会呈现出全新的情感吸引魅力,并且也会更加富有生动性和真实性。具体在创作故事化的纪录片的实践过程中,关键是要合理进行创作题材内容的选取,对于完整的故事主体进行构建。故事化的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还要充分运用设置悬念等技巧手段,正确表达与抒发纪录片蕴含的人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