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篮球运动促进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养成的实践探索

2023-03-21文义洹邱继旺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篮球运动篮球小学生

文义洹 邱继旺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0)

1、引言

据最高检发布的《未成年人犯罪白皮书(2020年)》中统计得知2017年起共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2万人,提起公诉16万余人。因疫情原因2020年前三个季度未成年人犯罪虽低于往年但随着疫情消退防控力度的减小第四季度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反弹,从青少年犯罪率高可以反映出当代我国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缺失的现象已非常严重。现今我国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于孩子的溺爱及过度的保护使得他们接触社会减少以及孩子们对智能手机过度的依赖导致人与人之间缺乏正常的沟通交往,这是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冷漠、自私甚至是抑郁等亲社会行为缺失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据查阅相关资料及前人研究得知,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能刺激人体内啡肽、多巴胺等快乐激素的分泌,这些激素能使人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能产生使人阳光向上的正能量并且能促进人的社会化,这是培养人亲社会行为的一条特殊有效途径。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关键期,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能为一个人今后身心健康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 “双减”政策中强调学校要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等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这一政策的颁布足以突出国对义务教育阶段群体身心协同发展的重视,并且使得体育课后服务迎来了春天。而篮球运动因其对于场地的便捷性,运动过程中的集体性、趣味性、健身性以及对于参与者的身心发展更为全面的综合性成为我国众多体育项目中的第一大运动。因此,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引导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将从篮球运动的角度从校园、教师、家庭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并以此为据提出有针对性的参考意见。

2、亲社会行为理论与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特征

2.1、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一词最早于1972年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Eisenberg提出,根据行为者的动机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行为者本人无受惠目的的情况下发自内心的做出可以让他人及社会受惠的助人行为,即“利他行为”;另一类是行为者本人带着某种目的去做的助人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泛指一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在行为者本人无明显受惠的情况下发自内心的做出可以让他人及社会受惠的行为,如“谦让、合作、同情、鼓励、分享(从这些要素体现亲社会行为)”等。利他行为是指自愿帮助他人而不期望回报的亲社会行为,如某个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火,却不期望得到什么回报。助人行为则指所有有利于他人的行为,包括预期得到回报的行为。

它是社会学的重要内容,也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它有几个明显的特征:互动性、利他性和亲社会性。亲社会行为不仅是基本社会道德的体现,也是讴歌人性之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智慧。这是一种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而不是天生的习惯或思维模式。

2.2、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据查阅相关资料及文献后总结出关于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分别为本能论、习得论、社会交换论和社会规范论四种。其中本能论认为遗传基因是决定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它为了保护物种的生存而牺牲个体特性认为为他人而冒险牺牲是亲社会行为的最高境界。习得论和社会交换论主张亲社会行为是个体不断地在后天环境中学习以及人与人交往过程中不断相互作用下所获得的,习得论认为亲社会行为是一种能根据个体成长过程不断发展的行为,而社会交换论认为通过人际交往获得亲社会行为的过程本质上是个体企图付出最小的代价而收获最大的收益的过程。最后一种是社会规范论,认为人类道德准则最常见的组成部分是互动规范,互动规范是规范和维护社会交往得失平衡的最基本原则,它倡导人们通过遵循社会规范,帮助他人以及关心社会发展等途径来形成及发展自身的亲社会行为。

2.3、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小学阶段学生亲社会行为形成的影响主要由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组成。影响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形成的自身因素主要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有学者指出影响该阶段学生亲社会行为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心理健康水平。小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个体身体和心理都处于迅速变化时期,在小学这一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加强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培养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品格的绝佳机会。影响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形成的外部环境因素则包括家庭环境及周边环境等方面。家庭因素是影响学生亲社会行为形成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体育观念对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形成起着一定的作用。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是促进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催化剂。有学者曾提出重视亲社会行为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亲社会行为培养载体,同时密切家庭、学校、社区三方合作,最终构建科学的亲社会行为倾向培养评价体系是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主要途径。

2.4、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特征

约翰·密尔的功利主义认为,功利乃是道德的目的,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快乐、趋乐避苦的。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目前我国小学生在合作、同情等对自身利益无损害的亲社会行为方面表现较强,在谦让、分享等可能有损自身利益的亲社会行为方面表现得较弱。当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小学生在谦让、分享等亲社会行为上表现较强。例如,在一堂体育课中教师集合整队,两名学生正在争夺一个位置,当教师对其中一名学生进行语言劝说时,他会为了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表扬而做出谦让的行为,也就是预期得到回报而做出的亲社会行为。这种现象在低年级学生群体中较为明显,究其原因可能为该阶段的学生多为7岁左右的儿童,正处于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中他律道德阶段向自律道德阶段的过渡期他们无法根据主观意愿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成年人在他们的心中具有绝对的权威。从小培养亲社会行为有助于学生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国的社会崇尚和平、团结友爱,通过适当的引导有助于国民形成与人为善的亲社会行为。以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特征为理论基础,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紧跟国家政策的步伐,积极培养发展新一代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不仅能有效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和校园体育氛围,对未来我国社会氛围也有极大好处。

3、篮球运动在促进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养成中的价值

3.1、篮球运动的心理塑造价值

篮球作为一种同场直接对抗性的集体球类运动,具有比其他体育项目更多的内涵。篮球不仅具有运动、娱乐、健身等功能外,还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也有很好的塑造功能。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以篮球项目的教学为媒介,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亲社会性教育内容,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情绪适应能力及社会适应性行为三个维度的行为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在篮球运动的参与中,实现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引导小学生亲社会性行为意识的形成,树立良好行为品质。

3.2、培养团队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

篮球运动作为一个团队运动,想要取得胜利必须是以队友亲密无间的配合为基础上才能达到的。并且因其更多是在与队友之间相互沟通及配合下进行的特点,能非常切实的体现出亲社会行为的特征。如,篮球场上的传、分球以及得分后的一次击掌庆祝都可以增强一个人的集体意识充分体现出亲社会行为要素中的合作、分享要素,赛场上与队友的沟通站位、换防、挡拆,传切等战术配合都能有效践行亲社会行为的准则,有助于锻炼球员的沟通能力,培养球员的团队精神提高团队凝聚力,学会合作与分享的精神,促进运动员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与发展。

3.3、促进心理健康成长,养成更坚强的意志品质与心理素质

积极有效地参与体育运动能刺激人体内啡肽、多巴胺等快乐激素的分泌,科学合理的运动能使人保持阳光向上的心态。坚持运动可以使人拥有自律的生活作息和运动方式,会让整个人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能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成长。目前篮球运动在国内学校体育各个项目中拥有最大基数的受众群体,无论是休闲娱乐篮球能让学生缓解快节奏学习生活下给机体带来的各方面的压力及疲惫是身心保持轻松愉快的特点,还是竞技篮球队员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以及在赛场上对球权、比分的争夺和得失可以使学生养成更坚强的意志品质与心理素质的特点,都能充分体现出篮球运动在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这方面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

3.4、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沟通能力

篮球运动作为一项竞技体育项目,因其独特的对抗性、转换性和动态性规律,要求运动员在赛场上时刻保持肌肉、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面对赛场上瞬息万变的形势要求球员在随机事件发生时根据自身的经验非常迅速的作出正确的处理方案,这一点能有效提升球员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篮球运动过程中与队友的沟通配合、庆祝及鼓励能让球员学会很多与人交往的方式能有效增强球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球员的沟通能力。

4、篮球运动促进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养成的实践策略

4.1、学校层面

(1)制定有针对性的学校体育政策。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主要途径,校方应有针对性的建立健全体育活动政策,为校园篮球运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大致为6-12岁区间内,结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从发展过程的角度来看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具有摆脱自我中心性的特点。据有关调查可知,小学阶段的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步上升趋势,在四年级时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为小学阶段的峰值。学校可以此为侧重点,以年级为单位鼓励低年级学生篮球竞赛、篮球趣味游戏等校园篮球活动的开展,为提高学生篮球运动的参与程度,刺激学生篮球兴趣的产生及增强,为篮球运动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提供政策帮助。

(2)加强校园篮球运动的开展。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一个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建立健全校园体育设施,配齐配好体育教师,保证体育课堂以及体育课后活动的正常开展。如今国内小篮球氛围火热,全国都会定期举办U6、U8和U10等各个年龄阶段的小篮球比赛,并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小学课后开展的社团服务众多其中包含不少体育课后社团,以及家长们对体育的重视,再加上篮球运动在目前国内学校体育各个项目中拥有最大基数受众群体的特点,学校可以以此为契机加强校园篮球运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爱好,深化篮球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影响,对培养发展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4.2、教师层面

(1)将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凸显于篮球教学的理念当中。

小学的篮球教学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主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全面健康。学生亲社会行为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体育健康教育的理念。在小学篮球教学中把增进学生全方面健康成长作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课程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学习评价的实施等环节,都要紧紧围绕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来设计和实施。这不仅助于树立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能力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亲社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增强身体,发展身体素质,并在篮球运动中形成团结、合作和利人利己的集体合作理念。

(2)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加入游戏元素。

体育游戏能有效促进儿童社会化,对于培养小学生亲社会行为方面至关重要。通过游戏能让他们学会认识和评价自我,学会认识社会,提高与人交往活动的能力,通过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可以让他们学会遵守社会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特别是在团队游戏中他们可以学会相互合作,学会互帮互助,在共同的努力下完成规定的活动或任务。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特点十分突出,教师应在进行篮球教学的同时寻找学生注意力分散的规律在适当的时间穿插一些篮球游戏。如,抢球游戏、投篮游戏、传球接力,定点运球等。这样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但是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爱玩的特性,在进行游戏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游戏规则,提出违规惩罚,必须强调规则的重要性。遵守规则,有秩序的游戏过程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游戏。

(3)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团队的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专业技能发展。

如今,小学体育教师绝大多数是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的青年教师,虽然他们在学校期间对体育教学的知识学习较多,但对学生心理发展和教育学习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致使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在科学性方面不够严谨。为了及时解决矛盾,不仅要巩固小学体育教师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提高体育教师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育学习方面的知识比重,加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体育教师相应的体育知识和教学能力,保证小学生群体的体育教学顺利开展。

(4)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创新课堂。

小学生的求知欲、自我中心和情绪控制能力很差,持续时间长,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时,应关注学生的好奇心,了解学生对某事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将其导入体育教学中,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及运动的动力。因此,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及时更新备课内容,而且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运用课堂纪律规则来约束学生情绪的不稳定,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还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设置一些障碍和逆境,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的能力。如,在教学中增加集体合作与分享的教学内容,注重集体精神的培养。此外,更多的户外拓展练习活动和小型游戏。学生通过体育活动中的竞争、合作和分享的教学内容,除了锻炼手部和腿部肌肉的发展,还可以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奋斗的集体精神。

(5)定期举办体育活动或篮球比赛。

借小比赛完成大目标,根据小学生群体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以及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等个性特点,可以利用以赛代练的方法,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在校园中开展篮球比赛,并设置适当的奖品,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并且因篮球作为团队竞技运动的特点,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等良好品质,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和个体的集体精神,有助于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与发展。

4.3、家庭层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成员的行为和意识对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起着重要作用,在家庭中可采取民主育儿的方式,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幼儿一起打篮球或进行篮球游戏,在运动过程中增进感情,家长对幼儿有着积极的榜样作用,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将学会社会交往和规则。并且学生家长应足够重视体育,配合老师对孩子的篮球练习及课后左右进行督促,经常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疑惑及需求。家长应学会鼓励,在孩子练习过程中家长的认可与鼓励是孩子最好的奖品,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最好的保证。家长的支持与鼓励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篮球运动的良剂。

5、结语

亲社会行为是定义一个人身心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维度,而小学六年作为义务教育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黄金时期培养一个人的亲社会行为有助于学生正直人格和开朗性格的形成,也有助于生活幸福指数的提高。篮球运动作为学校体育中的大项,对参与者起着健身、育人和交友等多方面的作用。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从学校、教师和家庭三方面加强学生篮球运动的参与,能有效促进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猜你喜欢

篮球运动篮球小学生
幼儿篮球运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国际篮球运动研究热点与主题演化内容分析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我是小学生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初中生业余篮球运动训练策略
过了把篮球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