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体育旅游现状与发展策略探讨

2023-03-21马朗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成都地区第三产业成都

马朗

(西南交通大学体育部 四川 成都 611756)

前言

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相融合的产物,从旅游角度分析,体育旅游作为一种近几年新兴起来的新型业态,是以体育运动资源为基础,以休闲度假环境氛围塑造为依托,集主题运动、旅游休闲度假、运动娱乐、节庆赛事、健康养生、商务会议等为一体的旅游形式。从狭义上说,体育旅游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运动需求,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使旅游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休闲度假形式;从广义上说,运动度假还包括各种运动娱乐、身体锻炼、体育赛事、健身康复、文化交流、主题节庆、体育赛事,以及它们所衍生的各类休闲活动。

1、体育旅游的含义及其发展意义

“旅游”是一个动态的社会消费观念,其主体社会功能是生活消费(娱乐)。相对“体育”就没有“旅游”的主体性设计与实践的核心特征和功能性体育特征的社会价值。通常意义“体育”是由“体育”、“运动”、“互联网体育技术”三个社会相关元素构成的形态。

“体育旅行”更主体性的是指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体育人文理念与发生的互动体验。通过个人和群体的实践,体验不同人文、族群的体育社会化人文与生活方式。比如说:乡村体育旅行、自然体育旅行、族群人文体育旅行等这些读属于体育人文范畴,不是运动范畴和运动消费范畴。最核心的功能与方式是——旅行的体育。

体育旅游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当地的文化旅游发展,促进当地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成都作为我国西南的核心城市之一,地处四川盆地之中,交通相对闭塞,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地理因素的影响。在过去几年间成都凭借其 “网红城市”的定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出台各类优惠政策吸引科技企业的入驻,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如今成都已经成为了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都市。近年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世界经济进入了停滞期,成都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尽快恢复地区经济活力,成都地区政府认识到了体育旅游的发展潜力,开始尝试通过体育旅游来重新激活成都地区的经济活力。

体育旅游对于当地的影响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政治影响,通过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可以体现出成都政府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对于提高成都政府的公信力有积极意义,同时借助体育旅游的方式可以有效吸引年轻人参与到社会管理工作当中来,有助于提高成都政府的执政水平;其次是经济影响,借助发展体育旅游不仅可以形成体育产品的销售热潮,增加当地的经济增长点,更重要的是借助体育旅游的发展模式可以吸引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来到当地,可以有效扶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积极意义;最后是文化影响,在发展体育旅游项目的过程中,可以将成都当地的文化全面立体地呈现出来,能够有效提高川渝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同时还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川渝文化的建设中来,对于促进川渝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2、当前成都市体育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基于需求侧改革政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号召,通过供给侧改革来促进我国产业升级,进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部分地区在进行地方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忽视了需求侧的重要性,消费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一环,只有有效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才能有效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转。成都在发展体育旅游项目中也忽视了这一点,在开展体育旅游项目的相关建设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激发,没有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应的建设,使得部分建设项目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需求侧改革与供给侧改革是我国新时代经济改革的两面,只有抓住需求侧供给侧的内在关联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才能有效解决当下我国面临的经济挑战,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2、不同产业之间融合不足

体育旅游是将体育产业、文旅产业以及服务业等多项产业进行整合的有效方式,但成都部分地区在发展体育旅游项目的过程中忽视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使得体育旅游没有发挥到相应的效果。如部分地区只抓住了“体育旅游”中的“体育”,大力建设相关的体育场所,但由于忽视了当地的文旅宣传工作,使得这部分体育场所使用率不高,没有体现出体育产业对旅游产业以及服务业的扶持与促进。产业间的融合是发展体育旅游的关键,只有做好产业融合才能有效发挥体育旅游的优势,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产业融合的关键在于要寻求不同产业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强化其内在联系使得不同产业之间形成一个闭环。通过这种方式将不同的产业串联起来,通过某一类产业就可以有效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对于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重要作用。

2.3、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关联性不足

体育旅游中的关键一环就是要打造地区的文化品牌,所谓的地区文化品牌就是要建立不同地区民众对于某一地区文化的认同。其中有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在当地建立完善的地区文化,地区文化大都与地域相关,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其地区文化为川渝文化,因此成都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文化链接,借助成都的地域优势将成都打造为川渝文化的名片;其次是将地区文化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嵌入到不同地区的文化体系当中,中国作为拥有5000年文明的古国,各地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为了提高不同地区民众对于川渝文化的认同,成都当地要积极将川渝文化嵌入到不同地区的文化当中,以此来提高不同地区人民对于川渝文化的认同,以此来促进川渝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3、成都地区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

3.1、基建相对完善

基建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成都虽然地处四川盆地,但成都周边为成都平原地势相对平坦,在过去的发展中形成了相对较为完善的基建,其辖区的双流机场与天府国际机场航线众多,仅双流机场吞吐量就常年处于国内机场的前列。除了航空外成都地区还积极发展高铁,打通秦岭使得成都与西北的交通枢纽西安形成了直接的联系。除外部交通便利外成都地区内部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交通网络,为成都地区发展体育旅游奠定了基础。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成都兴建的天府绿道,天府绿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绿道系统将成都的青龙湖公园、成都环城生态公园以及蜀道通衢园等景点进行了有效的串联,在天府绿道完工之初就吸引了大量的骑行爱好者前来打卡,不仅为成都当地居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更是有效地促进了当地体育旅游的发展。

3.2、有完善的地区文化体系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自古以来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相对较少,因此形成自己独特的地区文化,这为成都发展体育旅游奠定了基础。所谓的旅游,其实就是体验不同的文化,成都地区独具特色的川渝文化可以称为成都地区发展体育旅游的一张名片。在漫长的发展中成都地区形成了其独特的方言、戏曲乃至饮食文化,这些都可以作为体育旅游的支点进行发展。以饮食为例,成都地区的火锅已经成为了中华料理的代表之一,在过去几年间成都将火锅作为城市名片之一,进行宣传,吸引了无数游客来到成都来 “一尝究竟”,不少游客甚至将吃完火锅的肠胃不适戏称为“川反”。将饮食文化作为旅游的支点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在发展体育旅游的过程还应加强对成都地区美食的宣传。以饮食文化为突破口吸引更多的民众参与到体育旅游的项目当中,以此来激发当地的经济活力。文化是体育旅游的落脚点,只有通过体育旅游更加全面生动的展现地方文化才能真正发挥体育旅游的优势,提高体育旅游的变现能力。以体育为出发点、以旅游为主要的参与方式以地方文化为落脚点,是体育旅游发展的主要框架,也是最适合成都体育旅游发展的路径之一。

3.3、第三产业相对较为成熟

第三产业是发展体育旅游的关键,成都在过去几年的发展当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已经使得成都地区的第三产业初具规模。成熟的第三产业能够有效促进体育旅游的发展,同时体育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能有效“反哺”第三产业,进而促进第三产业的升级。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我国工业的新时代即将到来,自动化技术将在工业领域得到大范围的应用。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吸引社会过剩的劳动力,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有积极意义。在第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促进当地的消费升级,对于从消费层面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重要意义。在发展体育旅游项目的过程中,第三产业的完善能够为体育旅游项目的发展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体育旅游项目当中无论消费者在哪一环节都能得到优质的服务,对于体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

4、成都市开展体育旅游的有效措施

4.1、加强对体育场所的建设

一般体育旅游目的地是以一项或两三项优势运动为特色或核心引爆,做强体验,延伸产业链,并融合其他各种室内外适合开展的休闲及体育运动,形成多元化的运动集群,支撑度假目的地的开发。开发体育旅游项目,首先要根据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特点,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植入,并为体育项目提供配套的场所和服务。不同地区的体育旅游有不同的侧重,其中大体可以氛围体育主导型、体育提升型、体育活动型以及体育健身型。以环法自行车赛为例,每年的环法都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以及骑行爱好者到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进行旅游,不仅提高了赛事的关注度还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北京在2008年承办奥运会之后也充分发挥了奥运会的号召力,其中鸟巢、水立方等体育场馆已经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打卡点。成都天府绿道则是另一种发展模式,通过兴建绿道系统不仅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了便利,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还能够促进当地体育旅游的发展,吸引了很多骑行爱好者来到成都进行旅游。无论哪一种体育旅游方式,其基础都是相对完善的体育场所,因此成都地区发展体育旅游还需要加强对体育场所的建设。

4.2、结合当地文化发展沉浸式旅游项目

体育旅游除了体育方面的内容,另一重要的看点就是当地的文化。成都作为川渝文化的中心地区,其独特的文化也可以成为促进体育旅游项目发展的关键。在发展体育旅游项目的过程中,围绕当地的文化打造独特的旅游方式可以将体育与文化相结合,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西安作为历史古都很早就将围绕当地文化发展沉浸式体育旅游项目的工作划为了当地文旅工作的重点,每年西安都会举办城墙马拉松比赛,吸引了大批爱好者参加,参赛者及旅客围绕西安城墙进行比赛,在参加体育活动的同时感受西安各地古迹的魅力,极大地促进了西安旅游产业的发展。成都作为三国时期蜀国的都城留下了浓厚的三国文化,将这些三国时期的景点进行有效连接就可以形成成都自己独特的体育旅游内容。如,借助天府绿道将武侯祠、都江堰、万里桥等景点进行有效的连接,引导游客通过“骑行三国”的方式体验成都独特的三国文化。

4.3、加强第三产业建设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当地体育旅游等项目的发展水平,成都作为我国最早的一批“网红城市”,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第三产业体系,但发展体育旅游需要进一步提高当地第三产业的水平,只有高水平的第三产业才能促进体育旅游的健康发展,同时体育旅游行业可以有效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结合体育旅游发展第三产业还应加强对体育旅游相关人才的培养,所谓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是指具有旅游相关专业和体育学专业知识理论,能够服务于大众全民健身运动、体育赛事、体育旅游等体育产业发展,具有管理、开发、教学、咨询大众体育的专业人才。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能够有效促进体育旅游的发展。在体育旅游项目中要围绕当地的体育旅游项目发展第三产业,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旅游地优势。同时第三产业还能够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对于维护当地社会的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第三产业能够有效促进消费,能够有效推动当地的需求侧改革工作,对于推动成都地区地产业升级有重要意义。

5、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方向

5.1、体育旅游特色化

体育旅游特色化是体育旅游当下主要的特点,在未来追求特色化的体育旅游还将成为各个地区发展体育旅游项目的重点。所谓的体育旅游特色化就是以某一类体育项目为核心开发相配套的旅游内容,在这一模式下体育旅游项目的核心在于体育,我国体育旅游起步较晚很多内容都还在摸索阶段,因此很多内容都是参考西方的体育旅游的发展模式。以足球为例,在梅西到巴黎足球俱乐部的第一天梅西的球衣就带来了超100万的收入。我国的体育旅游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这种氛围,因此各地在不断加强体育旅游的特色化,通过特色化的体育旅游来吸引更多的游客,营造良好的氛围。以哈尔滨马拉松为例,哈市每年秋天都会举办马拉松比赛,途径防洪纪念塔、阳明滩大桥以及哈尔滨大剧院等地标景点,在吸引了全球的马拉松运动爱好者的同时还吸引了全球众多的游客,游客在享受马拉松比赛的同时游历哈尔滨众多的景点,有效促进了哈尔滨经济的发展,如今哈尔滨国际马拉松已经成为了哈市的重要名片之一。

5.2、体育旅游全民化

体育旅游的参与者是广大民众,因此体育旅游必须朝全民化的方向发展。只有吸引足够多的民众参与到体育旅游项目当中才能有效发挥体育旅游对于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有效落实借助体育旅游推进的需求侧改革。成都虽然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的经验少于北上广等超一线城市,但其在体育旅游全民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天府绿道就是经典的案例。天府绿道连接了成都市区内的多个景点,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种新的交通方式有效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同时将天府绿道作为自行车道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相对较为完善的运动场所,极大地提高了居民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借助天府绿道成都地区不仅有效发挥了体育旅游的优势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运动场所有效提高了居民的身体素质。

5.3、体育旅游日常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将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模式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人们开始积极参与到体育旅游项目当中,体育旅游开始朝着日常化的方向发展。所谓体育旅游的日常化是指居民在节假日或者下班之后的时间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旅游当中,每个城市都会结合当地的特点发展自己的体育旅游项目。以运城骑行旅游为例,运城当地有良好的骑行氛围,当地政府为了发挥体育旅游的优势将当地的热门景点盐池与凤凰谷之间兴建了一条快速通道,以此来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到骑行运动当中,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还能有效提高当地居民的身体素质。

6、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旅游就是将“体育”与“旅游”相结合,借助体育项目来丰富旅游的方式,同时借助旅游来最大化体育项目对于社会经济的提高,通过这两者的结合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体育”与“旅游”的健康发展,还能有效刺激当地的消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身体素质。成都作为西南的旅游胜地,将体育旅游作为城市发展规划之一,不仅符合成都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激活当地的经济,对于后疫情时代地区经济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成都地区第三产业成都
成都地区云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成都地区核桃低效林类型划分及其改造技术
我院及成都地区血栓通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成都
成都地区近30年大雾的气候特征分析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