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途径研究
2023-03-21苗轩轩赵晨博衣刚
苗轩轩 赵晨博 衣刚
(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近年来,各高校在积极探索体育资源的开发路径,致力于分享优质体育资源,灵活应用体育资源。目前,开发高校体育资源的路径有很多,“社会共享”属于其中一种形式。实现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并不是简单地开放权限,高校要处理方方面面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些高校陷入困境。如,“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形式过于单一”、“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制度不完善”、“缺乏充足的人力和物资”……深入探讨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有效途径,旨在分享建议,打开社会共享思路,支持各高校实践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方案,支持各个社会组织参与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工作,让体育资源社会共享体现在行动上,体现在结果上。
1、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意义
高校所属的每一项体育资源,既可以服务于学生,也可以服务于社会大众。现阶段,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意义,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提高体育资源利用率”、“促进高校体育健康发展”、“加快实现全民运动战略”。以下具体来分析:
1.1、提高资源利用率
随着高校体育学科不断发展,涵盖的理论体系越来越完整、先进。在社会共享过程中,高校体育理论可以传播出去,改变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的刻板化、片面化认知,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的了解,突出高校体育理论的价值,提高体育理论资源利用率。此外,在高校体育学科建设中,涉及大量专业的体育器材,这些体育器材定期更新,功能越来越强大。如果体育器材仅供学生使用,可能会造成资源闲置问题,远远没有体现高校体育器材的价值。积极推崇体育资源社会共享主张,可以突破限制,充分展示体育器材优势,让校外人群拥有同等机会,可以正常使用各类体育器材。在这个过程中,高校体育器材利用率不断提升。由此可见,以社会共享为方向,各项体育资源的利用率明显上升。
1.2、促进高校体育发展
社会共享是一种新的理念,可以打破封闭化格局,促进高校体育发展。具体来说:一方面,展示体育优势。在体育资源社会共享过程中,高校可以充分展示体育优势,包括:“先进的设备”、“齐全的器材”、“规范的教学体系”、“特色体育文化”、“大学生体育竞赛”等。这对高校体育学科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可以吸引众多体育产业,争取多元化、稳固化的校企合作机会,推动高校体育学科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指出不足之处。基于社会共享模式,高校体育资源开始融入社会大众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大众可以一边体验、一边分享,指出高校体育资源中的不足,给出优化建议,督促相关教职工积极改进,打造更高质量的体育资源。进入新时期,高校体育学科的发展,需要社会大众的监管,也需要合理化建议。
1.3、推动全民运动战略
实现全民运动愿景,有益于社会大众的健康,有益于社会和谐。推广全民运动战略的过程中,离不开必要的体育基础设施,离不开良好的体育氛围。高校积极开辟体育资源社会共享之路,是一项有效举措,可以提供多项体育基础设施,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服务于社会大众,方便社会大众聚集起来,投身于各项体育运动。从这个角度来说,全民运动战略的逐步深入,需要各高校积极配合,需要借助各高校体育资源,各高校要意识到这份社会责任。另外,践行全民运动战略,不仅要体现在具体的体育运动上,还要体现在无形的体育文化上,要传播深厚的体育文化。目前,在高校体育资源中,包含:“专业的体育理论”、“丰富的体育活动”、“经典的体育案例”等。这些资源,可以阐述什么是体育文化。社会大众接触高校体育资源时,可以透过现象,深入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在体育文化的驱动下,养成健康的运动心态,形成科学的运动习惯,真正理解全民运动战略的意义,积极配合全民运动战略,支持相关政策、相关活动,呼吁社会大众动起来,热爱体育、热爱健康。
2、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原则
高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关于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战略,高校要深思熟虑,要有突破现实困境的勇气和决心,尤其要注意:“平等共享原则”、“安全防范原则”、“协同管理原则”。以下具体来分析:
2.1、平等共享原则
高校开展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工作时,不能空喊口号,要秉持平等共享原则,真正实现共享。例如,关于高校体育资源的使用,不能设置过多的条条框框,要尽量减少阻力,提高开放程度,方便社会大众自主使用高校体育资源,让校外公民与校内学生,享有平等的使用权,营造良好的社会共享氛围。此外,在体育资源开发方面,高校要给予校外主体一些合适的权力。比如说,体育产业可以投入资金,赞助高校体育资源,提升高校体育资源的共享程度。或者,体育产业可以借助高校体育资源,组织大规模的体育活动,积极推广优质体育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体育产业获得的种种收益,可以继续用于高校体育资源开发工作。
2.2、安全防范原则
高校推进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工作时,要考虑各方面安全问题,坚持安全防范原则。具体来说:一方面,重视硬件安全。实施体育资源社会共享计划之后,高校体育资源成为一项开放化资源,使用率明显升高。在这个过程中,硬件破损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保护各项体育资源,高校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从硬件出发,高校可以加强各项体育基础设施的日常养护、日常管理,减少硬件破损问题;另一方面,重视人员安全。学生使用体育资源时,可以接受专业化指导,在高校教师的帮助下,科学使用各项体育资源,而社会大众使用体育资源时,未必有人指导,未必有安全防范措施,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运动损伤。从人员安全的角度出发,高校要善于设计“体育运动温馨贴士”、“体育运动科普课件”,提醒社会大众科学运动、安全运动。
2.3、协同管理原则
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格局,是高校的心愿,也是整个社会的心愿。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高校坚持单方面管理,需要承担很大的管理压力,可能会力不从心。从体育资源社会共享视角来分析,高校要敢于走出传统的管理观念,采取协同管理原则。比如说,对于高校体育基础设施的管理,可以寻求社会组织的帮助,配备专门的“体育基础设施管理团队”,安排固定的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化、不间断管理,提醒社会大众文明使用体育基础设施,安全参与体育锻炼。一旦出现紧急、异常情况,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反馈问题,控制危害性。再比如说,在大规模的体育活动中,参与人数较多,涉及部门较多,如果各个部门只知道调用体育资源,不注重养护体育资源,可能会形成不文明的风气,缩减高校体育资源的使用寿命,降低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程度。在体育活动现场,高校可以与各个部门合作,共同成立“体育活动志愿者小分队”,将志愿者划分到各个区域,分别负责一个活动版块,悉心保护体育资源,认真维护活动秩序。总之,在协同管理原则下,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工作更加通畅,高校不必承担过多压力,也不必犹犹豫豫,担心体育资源受损。
3、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从校内体育资源转向公共体育资源,高校要适应这个过程,相关社会组织也要适应这个过程。当前,常见问题为:“社会共享形式单一,体育资源利用率不高”、“社会共享制度不完善,经常出现安全问题和纠纷问题”、“缺乏充足的人力和物资,各项工作执行不到位”。以下具体来分析:
3.1、社会共享形式单一
当前,有些高校对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工作的理解不够全面,认为体育基础设施的共享,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其实,体育基础设施属于高校体育资源中的一种,不能代表所有的高校体育资源。倡导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指的是多种形式的共享,包括:“体育基础设施共享”、“体育理论资源共享”、“体育赛事共享”等。此外,为了达成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目标,有些高校习惯与体育产业合作,携手举办体育赛事。这一类体育赛事,确实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力。但时代在进步,有些校企联合的体育赛事形式守旧,没有任何新意,号召力越来越差。以上现象,说明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形式仍然比较单一,没有体现出多样性。
3.2、社会共享制度不完善
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工作,属于一项常态化工作,要长期进行、逐步升级。目前,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执行制度不清晰。落实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措施时,有些高校教职工思路不清晰、工作进展慢,常常处于“推一步、走一步”的工作状态。对于高校教职工来说,既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也要有明确的执行制度。否则,高校教职工很难积极地推广体育资源,很难跟进社会共享工作;另一方面,监管制度不到位。有些高校教职工安排工作时,没有关注效率,严重延误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工作计划,还有些高校教职工处理问题时,不够透明,欠缺公正,导致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工作举步维艰,难以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种种迹象表明,高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缺乏一些强有力的监管措施,急需一套监管制度。
3.3、缺乏充足的人力和物资
整合高校体育资源,让高校体育资源成为一种社会化的公用资源,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需要由专门的人来管理、推进,需要充足的物资。现阶段,在人力方面,有些高校缺乏体育资源社会共享领域的管理人员,各项工作只是一个初步的计划,难以真正落地。而且,相关部门对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支持也不够,没有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随着高校体育资源越来越丰富,从校内转向校外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如何解决人力方面的短缺,成为一项关键性问题。在物资方面,有些高校一直倡导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理念,但提供的物资不足,处于力不从心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高校迫切需要企业的帮扶、政府的帮扶。然而,有些高校在对外发展时,不知道如何表达诉求、争取帮扶。对于一些大规模的体育活动,如果高校不投入物资、企业不投入物资、政府不投入物资,很难顺利进行。由此可见,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实现,既需要各个高校的配合,也需要多个社会主体的参与,要相互促进,形成一股凝聚力。
4、提升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有效途径
结合新时期环境,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程度,高校要想方设法地联合各个主体,抓好关键性工作版块,主要包含:“创新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形式”、“建立健全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制度”、“积极争取充足的人力和物资”。以下具体来分析:
4.1、创新社会共享形式
高校体育学科在不断发展,其体育资源日益丰富,在社会共享过程中,高校教职工要正确理解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工作的内涵。比如说,制定“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工作机制”,细分各个版块的工作内容,从“体育基础设施的共享”到“体育理论资源的共享”,再到“体育赛事的共享”,统筹规划各项工作,实现多种形式的社会共享。此外,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创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形式,可以创新各类体育赛事,呈现多样化的体育赛事。例如,举办正式的“校企联合篮球比赛”时,可以与各大网络平台对接,形成“高等院校+体育产业+网络平台”三方主体,进行线上、线下同步报道,第一时间分享给社会大众,扩大体育赛事号召力,让体育赛事融入网络资讯,走进人们的网络生活,成为一项调节身心的健康生活方式。
4.2、健全社会共享制度
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战略,要走制度化管理路线。从体育资源社会共享视角出发,相关部门可以建立新制度、摒弃旧制度,包含“执行制度”和“监管制度”。具体来说:一方面,执行制度。相关部门可以听取各个主体的建议,制定“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执行制度”,指导各个参与主体,明确其工作方向、职能范畴。作为高校教职工,可以依据执行制度,梳理工作流程,主动推进每一个流程的工作内容,按照相关规定,达成各个阶段的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目标,让优质体育资源深入到各个区域、惠及各个群体;另一方面,监管制度。相关部门可以强化监管措施,制定“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监管制度”。基于这项制度,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工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工作节奏更快,工作标准更高,有明确的时间要求、质量要求。对于高校教职工来说,这项制度意义重大,可以传递“透明工作”、“公正处事”的理念,激励每一位高校教职工,促使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措施贴近社会大众,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总体来说,“执行制度”和“监管制度”可以带动各项工作,让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措施全面落地,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力。
4.3、积极争取人力和物资
高校体育资源的公共化,属于全社会关心的问题。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高校要加强人力和物资的投入,同时,其他社会主体也要积极参与。在人力方面,高校要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高校体育资源的整合、传递、管理,持续推进相关工作。并且,相关部门要关心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情况,提供人力方面的支持。例如,发放激励奖金,呼吁体育资源社会共享领域的人才积极申请,为体育资源社会共享事业而不懈奋斗。在物资方面,高校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社会需求,制定“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物资投放计划”,定期统计各项物资,确保体育物资齐全。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减轻物资投放压力,高校要积极表达诉求,多渠道寻求帮扶。比如说,向体育产业寻求帮助,一边为优秀的体育产业做宣传,一边筹集体育物资,用于体育资源社会共享事业。或者,向当地政府寻求帮助,争取更多政策上的扶持,一边为城市建设作贡献,一边发展体育资源社会共享事业。
5、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资源面向社会、面向大众,是一种发展趋势,可以突出高校体育资源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要积极开发社会共享的有效途径,推进相关工作。具体来说:(1)创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形式,从体育理论、体育硬件、体育文化等不同维度,实现体育资源共享目标;(2)健全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制度,协调多主体关系,加强多主体合作;(3)积极争取人力和物资,解决各种现实困境,加快高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步伐。需要注意的是,高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摸索过程。在摸索期间,高校要平衡关系,把握尺度,既要注重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工作,又要注重校内的体育教学工作,不能因为社会共享措施,干扰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拉低学生体育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