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时期畜禽规模养殖场发展的思考

2023-03-21李冰洁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1期
关键词:养殖场畜禽疫病

李 巍,金 艳,李冰洁,张 爽,徐 菁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1 新时期畜禽规模养殖场发展中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1.1 养殖成本

城镇进程脚步放快,人口也正转向老龄,甚至超高龄化,农村青年劳动流失,从事养殖工作的人也在不断减少。因此,养殖业的人力成本逐年增加。伴随信息技术发展,养殖场需要准备一大笔资金用于购进先进的设备等,还要准备聘请技术员、管理者等。

1.2 环境方面

在规模养殖场发展过程中,畜禽粪类处理是养殖场发展中的一个难题,畜禽养殖中如养殖污水或者是粪便等,随便排放处理则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且污染水源与土壤,而且还会散播病原微生物,严重影响和破坏了生态环境[1]。

1.3 供需转变不对称

首先,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关注,我们的生活质量与以前相比,有了极大提升,多数人在选择肉类、牛奶、鸡蛋等产品时,追求的是质量、安全,也希望能买到绿色的产品。其次,我们消费最多的肉类为猪肉,其他肉类占比较少。除了鸡鸭等禽类外,品质高且低廉的牛、羊肉等供给量不足,而且有特色的品牌猪肉供给也十分有限。

1.4 疫病防控

我们从大格局的角度去分析,在较大规模养殖场内,安全水平是值得担忧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这是开放式的养殖,且可能混有多种疾病。邻近的养殖场内也可能有疫情发生。这导致养殖场同时存在外疫传入、内疫扩散的问题。而且目前耐药性增加以及一些兽药残留的超标等问题,也导致防控需求难度的提高。

1.5 价格波动

在当前我国肉类消费种类中,猪肉是一种十分平常的消费品,但因为目前我国的生猪养殖、集约化仍不广泛,进而导致生猪养殖过程中整体的抗疫病、抗风险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在养殖过程中易发生较大的波动,而且会出现猪周期现象,这种现象除了对生猪产业有影响之外,还会影响其他畜禽产业,价格过高而损害了百姓的利益,而价格过低又迫害了农户的利益,最终给养殖场发展带来了影响。

2 新时期畜禽规模养殖场发展中的机遇与保障

2.1 资金扶持

第一,实施养殖用水、用电优惠政策;第二,针对畜禽良种、粮改饲等项目的提质增效方面,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第三,在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国家也给予了相应的补助,对动物疫病净化以及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第四,针对涉牧机械装备购置方面,国家也给予了相应的补贴,畜禽养殖逐渐向规模化养殖发展。

2.2 政策支持

在当前新时期下,我国在《“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在发展中一定要确保规模化的经济,并且因地制宜做好养殖场的规模化发展。对于畜牧业发展用地方面要做好合理、科学的规化,同时对畜牧养殖用地程序、环境影响、进出口审批等要做好简化,让审批更快更方便,有效解决养殖生产准入以及运营间的问题。

2.3 科技助力

国家畜牧业研究机构通过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中存在的重点问题进行研究,加强良好的规模化繁育,完善标准化的养殖工作,同时屠宰加工等核心技术和设施研究[2]。在基层畜牧兽医行业发展中,政府十分重视推动兽医工作站的建设工作,并加强专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以期提升服务水平。同时,使用高端信息技术,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监控,定时监测畜牧产品的动态变化,确保信息发布的及时、准确,做好采用科学的方式,加强畜牧类的生产工作,促进畜牧行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2.4 市场广阔

经济是在不断发展的,消费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居民消费水平、结构也得到了提高,部分肉类、蛋类动物蛋白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伴随乳品以及羊肉、牛肉等需求量的增加,市场的空间也得到了良好的扩展。而且,在新时期下,畜禽规模养殖场发展中,其养殖规模也越来越集约化和智能化,畜禽规模养殖场发展中,通过有效抓住转型升级的机遇,进而将自身的品牌做大做强,使市场空间得到更广阔的扩展。

3 当前畜禽规模养殖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少完善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首先,药物滥用现象严重。养殖场应严格遵守国家用药规定,合理使用兽药、饲料及添加剂。而且也不可以使用国家禁止的物质来将其作为兽药、饲料及添加剂。部分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长期使用大量的抗生素等原料药,而且将其掺入饲料中,使得动物体内存在大量的药物残留,这样对于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非常不利。

其次,制度落实不到位、生产管理不规范。规模养殖场应严格遵守消毒制度,选择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种类的消毒药定期开展消毒工作。但在实际生产中,部分养殖场标准化管理意识不强,没有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定期开展消毒工作,流于形式,对养殖预防消毒的意识不强,没有落实专人管理制度。

第三,种苗引进不严格。根据有关规定要求,引进的种苗一般来自非疫区,因此需要先进行隔离观察,在检测合格之后才能将其转入到生产区域内。而有些养殖户引入的种苗并没有检疫合格证,而且在实际调运过程中,也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调回之后没有向当地检疫部门上报,也没有进行隔离登记备案,进而导致引入种苗的时候将疫病引入进来,给当地的畜禽养殖场和畜牧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第四,畜禽未进行无害化处理。部分养殖场人员受利益驱动,在实际养殖时针对一些死亡和发病的动物进行随意的处置,还有一些养殖户甚至没有对其进行检疫和无害化处理,就将病死的猪等进行随意销售,导致动物疫病蔓延,进而给养殖场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3.2 养殖业主监管人员素质不高

首先,部分养殖人员素质不高,按照《畜牧法》规定畜禽规模养殖场在发展中,需要配置与养殖场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而且技术人员自身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同时还要熟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防疫规定条件,针对畜禽废水、粪便以及其他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要有一个全面地了解。但目前养殖人员对畜禽养殖技术、动物疫病知识一知半解,而且对于畜禽污染问题严重性以及粪污处理等也缺乏一定的认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重养殖轻治理,防疫意识低,不能采取有效的检测措施,随意性强,免疫程序混乱。

其次,在动物以及产品的检疫过程中,监管人员需要有很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但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不严格执行检疫程序,对检疫工作敷衍。部分监管人员更是对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只注重收取相关费用,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监管效果。

3.3 养殖场区建设选址不规范

首先,养殖场区建设选址规划不规范。部分养殖场的养殖用地划定不规范,没有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相关法律的要求进行选址建设,没有对养殖畜禽进行区域划定,一些养殖场由原来的散养棚舍改建而来,有的会建设在公路的两边或江河流域旁边,这些地方易受到极大的污染,且后续治理起来十分困难[3]。

其次,养殖场区布局设计不合理。部分养殖场区过于集中,未按照要求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办公区分隔开;各区域之间没有围墙或绿化带区分隔离;生产区门口未设置更衣室、消毒室池,出现饲料间内工具杂放、隔离区与污物处理区不分、净道与污道不分等现象。

第三,养殖场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只有少数养殖场是技术人员进行实地勘察后,按照相关要求规划设计的,而大部分养殖场则是自行设计建设,养殖人员不按国家环保标准执行,没有考虑采光、通风、风向、污物和粪污资源利用等因素进行设计。很多养殖户在利益影响下追求过度的规模化,把所有资金都投入至生产中,对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甚少,缺乏必要的生产保障。舍内地面未进行硬化、场区四周无防护设施,缺乏必要的防鼠和外来动物的防护,同时缺乏污水等处理设施;畜禽舍内未按要求加盖兽医室、饲料仓库、隔离棚舍等。而且,针对一些病死动物的粪便以及污水等没有无害化处理设施,因此给养殖污染治理带来了困难。

4 规模养殖场发展建议

4.1 种养结合

新时代需提供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即种、养结合法,种养结合是一种循环养殖法,可实现农牧的有效循环。例如畜牧产生的尿粪,可作为有机肥供农作物的养料不再排掉污染的粪尿,减少污染。同时,农作物收成后,留下的秸秆等也可制作成饲料。养殖地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气候、实际环境、动物种类等,开展循环的养殖方式,如秸秆-青贮饲料-养殖业等,把废弃的物料变得有用,有效结合畜牧业和农业发展。

4.2 延长产业链

未来畜禽产品在交易时,集中宰杀、集中运输等是未来发展的形势。畜牧业的源头就是养殖场,而一些饲料企业、兽药制造业等,为产业的上游。加工产业、宰杀企业等为下游。上下游企业关系紧密,价格稍有变化则整条链都会改变[4]。部分实力强的企业,可充分向链条的上、下游拓展,能有效的降低生产的成本,并且还可以促进产能的释放,让品牌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牧原集团等,主要向生猪养殖业的两端去拓展,发展为集饲料加工、生猪养殖、种猪育种等综合性的企业。中型以及小型规模化的场所,可以和上下游的企业一起签订合作的合同,这样能有稳定的原料输入,也有稳定的产品输出。

4.3 向机械化智能化转变

智慧畜牧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的支持下不断加快了进程。养殖现代化要求传统需要根据人力、经验的生产方式,转变成为通过科技手段,以科学技术、机械等来实现质量提升与降低成本的目的。国内部分大型的规模化养殖场,早就配备了自动化的生产设备,如环境的温度、湿度可以通过智能化的自动设备进行调控,精准投喂。同时还可有效分析动物的行为,完善疫病的监控等。相信不久的将来,智能传感器、喂养机械人也会实现。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转变成为自动化、智能化的养殖场,添加先进的设备,以科学的运用方式,最大限度节约成本。

4.4 自主品牌战略

“招牌”就像是免费的广告宣传语,也是发展的关键。作为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可以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但也要加大本地品种的培育保持活力与竞争力。同时,还可以专攻“特色”产品,让更多的人受益。可以养殖黑猪、黑羽鸡等等,减少同质化竞争[5]带来的问题。例如,巴马香猪,是一种小型的肉猪,已有多年的饲养历史。这种猪的特点在于生长慢,个头小,但肉质非常好,带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一直以来都是肉中的精品。但伴随大量其他品牌的猪肉涌入市场,香猪的饲养受到影响,曾经濒临灭绝。

4.5 提升防疫水平

在新时代下,动物的疾病也是越来越多,对于规模化的养殖场来说,一定要主动承担起防治疾病的任务,完善并建设起有效的安全防疫网络,落实强制免疫的义务。同时,还要开展重点动物的疫病净化工作,如禽白血病、伪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等。减少感染疾病的可能性,并且开展无疫区的建设活动。落实药物的使用量,采用科学喂养的方式,严格做好消毒类的工作。也可以在保健工作中融入中药保健,提升疫病的防治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畜牧业发展,畜禽饲养正逐渐向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转变,规模养殖场在发展过程中,其日常监管工作是关乎畜禽产品安全性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关键。畜禽产品安全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畜禽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及生命安全,还与社会的公共卫生、文明进步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畜禽规模养殖场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畜禽养殖场的可持续化发展,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向机械化智能化转变,延长其产业链,注重种养结合,建立自主品牌,提升畜禽规模养殖场的防疫水平,促进畜禽养殖行业以及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养殖场畜禽疫病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