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见牛病诊断与治疗措施

2023-03-21王铭钰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1期
关键词:牛病牛群氏杆菌

王铭钰

榆树市畜牧总站,吉林榆树 130400

牛养殖中疫病防控是关键环节,一旦出现疫病就会导致牛大面积传播感染,会给牛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同时也会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基于此,需要加强对牛群饲养管理,对各种牛病进行有效防范,减少牛病带来的经济损失,确保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另外,不同牛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取得较好的牛病治疗效果,需要在不同牛病的诊断中及时掌握科学的方法,选择科学合理的路径对症治疗,减少牛病的大范围传播,有效控制牛病,减少经济损失。

1 常见牛病类型及诊断方法

1.1 牛结核病

牛结核病在养殖牛的过程中比较常见,主要致病菌为结核杆菌,该病的发生主要与饲养管理、牛自身抵抗力有关。牛结核病在不同品种与不同年龄的牛中潜伏期存在一定差异,通常情况下有15d左右的潜伏期,然而也有的潜伏期几个月,发病的过程比较漫长,症状比较轻,甚至有的牛没有任何症状。发病后通常存在呼吸困难、牛日渐消瘦、咳嗽、淋巴结出现异常肿大等情况。

牛结核病一旦发病会对牛的各部分器官或组织造成损伤,其中对肠道、肺部、淋巴结与乳房的危害较大。牛的下颌、咽喉与颈部淋巴结出现肿大症状,用手触摸可以发现。如果是母牛患有该病,在乳房部位存在弥散性结节,且乳汁稀少。针对该病需要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在诊断中可以采取实验室诊断,通过牛型结核分析杆菌在皮内注射后,观察牛的皮肤是否出现肿胀、疼痛症状,一旦存在这一现象就可以确诊为该病。

1.2 流行热

牛流行热主要由牛流行热病毒感染引起,属于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传播迅速。该病在发作的2~3d后可以快速恢复,对此通常将其称之为三日热或者短暂热疾病。主要通过蚊虫进行传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尤其是在夏秋季节蚊虫较多的时候,该病的发生率较高,且传播范围广,高发群体为3~5周的黄牛。在该病传播期间存在明显的周期特点,通常表现为每隔3~5年传播流行1次。牛一旦感染该病,表现为高热、肌肉出现震颤等症状,体温会在2~3d后基本恢复正常。在高热期间,牛的精神状态不稳定,害怕强光的刺激,在刺激后容易导致眼角分泌物增加,呼吸呈现急促状态,并且会出现痛苦呻吟与咳嗽症状。同时,牛患病后鼻腔流出粘稠鼻液,口角分泌大量泡沫状内容物,食欲停止。部分病牛肢体关节部位会出现疼痛与浮肿症状,导致病牛由于这些症状无法正常站立行走,只能卧地休息。通过整体流行特点与症状可以初步诊断流行热。

1.3 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主要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情况,主要症状为体温上升到40 ℃以上,黏膜糜烂、心率异常、发炎、坏死等,幼牛为高发群体,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其死亡率高达90%。

1.4 牛布氏杆菌病

牛布氏杆菌病主要是由牛布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疾病,严重危害到牛的生殖系统与关节区域。妊娠期母牛患病后会出现流产情况,患病公牛出现睾丸炎症。该病的感染性不强,但是会对妊娠母牛造成较大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养殖规模。

1.5 牛肺疫

牛肺疫通常由丝状支原体感染引起,属于高度接触性传染疾病,也是急性疾病的一种,通常表现为高热、贫血、呼吸急促、皮下浮肿、身体明显消瘦等症状,高发群体为黄牛与奶牛,其中6月龄的犊牛是高发群体,并且对犊牛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伤。急性症状表现为急性纤维素性蛋白性胸膜肺炎,急性发病期间牛的病症比较严重,尤其是在1周内的死亡率较高。如果牛的体温超过41 ℃会出现稽留热,食欲显著下降,通常会在圈舍中卧地休息,呼吸比较急促而采取复式呼吸。并且鼻腔内存在大量脓性鼻液,心率较快。随着病情的恶化,牛精神状态也不断下降,会出现腹泻、便秘症状,皮肤失去弹性,进而咽喉部位与胸部、肢体会出现浮肿症状,患病牛的尿量较少且呈现赤黄色,容易出现张嘴呼吸状,鼻腔内会流出白色泡沫类分泌物。

慢性症状表现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身体消瘦,或者间歇性出现咳嗽症状。对病牛死后进行解剖处理,可以发现肺部存在炎症,通过检测为小叶性肺炎或胸膜肺炎,病灶在隔叶与心叶中。对病变组织进行解剖可以发现病变组织出现大理石纹状,肺间质比正常情况更宽。通过对患病牛的血液进行检测,可以发现为丝状支原体感染。

1.6 发热黄疸型牛病

发热黄疸型牛病通常由巴氏杆菌感染引起,其传播与气候温度、病原侵染有关,发病后通常表现为明显的发热黄疸症状,体温显著上升,高热不退,淡黄色或深黄色尿液。对犊牛的危害最大,母牛感染后容易出现流产。发病后通常表现为心跳加快、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

2 常见牛病治疗措施

2.1 牛结核病

牛结核病无需治疗,通常需要对其进行消灭处理,存在隐性病症的病牛也需要对其进行消灭处理。每年春秋季节对整个牛群分别开展1次变态反应检查,如果是阳性需要及时消灭处理。在引种的时候需要根据产地检疫要求进行严格执行,确保引种牛处于阴性检测结果,到达养殖场需要开展1个月及以上的隔离观察,并且需要对其进行第二次检疫处理,直到阴性后才能与原有的牛混合养殖。

在日常养殖中,需要严格按照卫生管理制度对牛群进行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液为2%的来苏尔溶液、3%福尔马林溶液、3%氢氧化钠溶液与10%漂白粉溶液。及时清理粪便,病死牛需要直接深埋或者焚烧处理。在疫情防控期间,检疫人员需要对牛进行定期检查,养殖场严谨他人进出,避免人感染该病。

2.2 流行热

针对患有流行热的病牛,需要及时给予药物治疗,通常使用复方氨基比林药物,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治疗,并且联合青霉素与链霉素肌肉注射治疗,每天治疗2次,连续治疗3d。同时,还需要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每天给予20 mL维生素C注射液治疗1次,连续治疗3d。针对无法正常行走的患病牛,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1 000 mL与氯化钙注射液静脉注射20g,同时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0g与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在百会穴注射硝酸士丁宁2 mg。

在对该病进行预防中,还没有特效疫苗预防,需要从饲养管理方面加强预防,每天或者定期采用生石灰或者草木灰等方式对圈舍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圈舍的卫生符合标准要求。在患病期间,需要禁止放牧,每天打扫圈舍卫生,避免蚊虫叮咬。并在饮用水或饲料中添加抗病毒药物,提高牛的抵抗力,对该病的传播进行有效预防。

2.3 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没有特效药治疗,通常以防控为主,其更加侧重于护理,通过长期细致的护理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最终达到康复效果。对患病牛需要及时隔离饲养,等到病情康复后才可以放入牛群养殖。另外,需要对圈舍及时消毒处理,通常采用氢氧化钠与生石灰进行消毒。需要对粪便集中堆积发酵处理,将其制作有机化肥。牛犊为该病的高发群体,需要及时给予免疫注射治疗。

2.4 牛布氏杆菌病

牛布氏杆菌病的治疗无法对该病进行根除,常规采取药物治疗,包括磺胺类药物、金霉素与土霉素类药物治疗。针对染病牛需要及时清除淘汰处理。在日常养殖中,需要对圈舍的卫生及时清理,定期采取生石灰、草木灰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圈舍的干净整洁。一旦发现患病牛需要隔离处理,同时需要对整个牛群进行检验,及时筛选出阳性病牛,有效防止该病的扩散传播。

2.5 牛肺疫

牛肺疫疾病比较危重,治疗效果不佳,通常直接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牛群消毒灭菌。并对所有牛进行检查,一旦检查出隐性带菌牛后需要及时无害化处理。每3个月需要检查一次,一旦发现疫病需要及时消灭,直到连续检查3次均无异常为止。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需要进行自繁自育养殖,在引种时需要严格禁止在疫区引种。并且在引种进来时需要严格按照场地检疫要求来执行,将引种送入养殖场后需要对其进行隔离观察处理,在通过检疫合格后才能与原有的牛群混养在一起。在疫区或者高风险地区的牛群需要每年接种1次疫苗,连续接种3年无此病发生后可以停止接种。

2.6 发热型黄疸牛病

针对发热型黄疸牛病需要筛选出敏感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针对巴氏杆菌感染情况需要给予大剂量磺胺类药物治疗,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该病,初期可以采取恢复健康患病牛的血清进行治疗,成年牛使用100 mL剂量,犊牛使用50 mL剂量给予皮下注射治疗。并采取5%磺胺甲基嘧啶注射液治疗,使用剂量为60 mL/kg。

3 结语

牛的常见病类型较多,需要对其症状进行了解,并给予有效的诊断,进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提高疗效,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对牛疫病加强防控,为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牛病牛群氏杆菌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牛病治疗难的原因及疾病诊断与治疗
发热黄疸型牛疾病的临床诊治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分析
一例布氏杆菌病并发重型森林脑炎的蒙西医结合护理
常见牛病防治及牛病特点分析
西藏牦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与爆发原因分析
牛巴氏杆菌病的综合防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