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3-03-21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1期
关键词:牛群病牛月龄

刘 欣

东丰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东丰 136300

目前,在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影响下,牛肉类是至关重要的食材之一。要想使大众对牛肉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畜牧业规模的扩大趋势显著。在牛黏膜疾病类型中,牛病毒性腹泻比较常见,针对于该病症,主要是由于牛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所造成的。对该疾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其多样化显著,而且患病牛情况的复杂程度较高,再加上传染性较强,其后果不堪设想。如果缺少合理的防治手段,会严重威胁到整个牛群,甚至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造成影响。对此,必须要高度注重牛病毒性腹泻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1 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

第一,传染源。对于牛病毒性腹泻,其传染源主要包括患病或带毒动物;第二,易感动物。猪牛羊等,为牛病毒性腹泻的自然宿主,其中,易感染的非牛莫属,且年龄、品种的不同,发生感染的概率均比较高,特别对于8~24月龄的牛,如果为2岁以上,隐性感染的概率明显更高。在新疫区内,病牛的年龄最短为4月龄,最长为18月龄,该阶段极容易出现死亡;第三,传播途径。在具体传播方面,离不开消化道和呼吸道的接触。在主要的传播媒介中,病牛的用具、饲料等不容小觑。此外,对于母牛来说,也会传播给新生犊牛,且呈垂直传播趋势;第四,流行特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感染性特点,一年四季都比较常见,其中,高发季为冬季。对于老疫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不高,但隐性感染的患牛数量数不胜数,往往高于50%。而对于新疫区,急性感染病例虽然比较多,但是其发病率大概在5%左右,而死亡率往往高于90%。此外,在发病群体中,相比于乳牛,肉牛的发病率明显更高。

2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病原分析与临床症状

2.1 病原分析

对此类腹泻进行分析,属于瘟疫病,在疾病的病原体中,黄病毒中的囊膜病毒不容忽视,借助显微镜,观察到病毒呈圆形,且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如果在50 ℃以上,可以迅速杀灭病毒。通过与其他类型的腹泻进行对比,其传染能力较强,分析染病对象,在奶牛、黄牛以及牦牛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交叉感染也是难以避免的。在患病后,急性以及慢性为主要的构成内容。基于传染性视角,该病毒源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病毒的传播主要借助牛的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来进行,而且母体也是一大传播渠道,在母牛妊娠期感染后,极容易干扰到幼牛,甚至为早产、流产问题埋下隐患。在患病牛群的划分方面,急性病主要体现在病毒的新发现区域内部,且主要以6~18月龄为主,其死亡率往往大于95%;而对于慢性病,虽然死亡率并不高,但是病毒是不易消灭的,继而不利于养殖活动的顺利进行。

2.2 临床症状

首先,急性型发病。通常来说,针对于急性型的潜伏期,最短为7d,最长为10d,在症状表现方面,牛患病具有一定的突发性特点,体温最高可达42 ℃左右,且精神、食欲不振,一些患病牛的臌气症状也比较显著,在感染该病后的2d左右,口腔黏膜部位的糜烂程度加深,然后逐步坏死。同时,在呼吸过程中,恶臭味也比较重,随即出现腹泻,对于其粪便形状,最初为水状,慢慢会向黏液状粪便或血便进行转变。诸多病牛的恢复和痊愈时间,大都14d左右,但是如果病牛腹泻严重,在出现急性脱水后,其性命难以保证,甚至出现死亡。对于妊娠母牛,一旦出现感染,不仅会影响到胎儿自身健康,而且对于新生犊牛,发生先天性缺陷的概率也比较大;其次,慢性型发病。对于慢性病牛,其体温不会出现显著地增高,部分病牛会伴有蹄叶炎。

3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诊断方法

3.1 RT—PCR诊断检测方法

现阶段,在动物疫病诊断中,生物学检测方式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以对不同致病源特异性基因片段进行准确检测,所以结合不同基因差异序列,加强分型化检测引物的设计,以此来为鉴定并分型研究BVDV病毒提供合理的依据。

3.2 荧光定量诊断检测方法

该诊断方法作为核酸定量检测方法之一,主要得益于常规PC方法的发展,如光谱技术,其敏感性特点显著。对于BVDVsYBRGfeen荧光定量诊断方法,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不易导致交叉反应的出现。而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鉴别诊断,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UTR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引物鉴别诊断方法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

3.3 LAMP诊断方法

其环介导等温技术特点突出,在新型核酸等温扩增技术中影响意义极为深远,不仅具有操作方便的优势,而且现场应用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临床疾病诊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优势。分析其反应环境与反应时间,主要在63 ℃下进行,时间大概需要1 h左右。通过与常规RT—PCR病毒诊断方法相互对比,其灵活性较高,与其他病毒发生交叉反应的概率较低,再加上速度快、灵敏性强等优势,非常适用于BVDV现场诊断与监测。

3.4 ELISA诊断方法

分析该诊断方法的作用和优势,不仅具有操作方便优势,而且特异性、灵敏性显著,再加上在大规模监测方面也非常适用,所以对于动物疫病临床诊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该诊断方法在规模样品BVDV感染流行病学调查中也值得应用,基于技术视角,切实保障BVDV病毒感染诊断与防治。

4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防治要点

4.1 免疫接种

通常来说,在牛6~24月龄之间,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的应用非常重要,如此来为免疫接种提供极大的便捷,其免疫期至少为1年左右。同时在配种前,育成母牛和种公牛应纳入到重点免疫的对象范围内,为了防止母牛流产,妊娠母牛的免疫接种为一大禁忌,对此需要熟知,而如果牛群来自于高危地区,既要进行首次免疫,也要在间隔3年左右再进行1次免疫。

此外,在疫苗防治方面,应加强合适的灭活疫苗的应用。在疫苗注射过程中,牛犊与妊娠期的母牛应加以优先选择,在牛犊出生2个月后,疫苗注射应立即开展,而且在成年后应做到每年1次。

4.2 采用物理治疗

对于该方法来说,应从病毒的特性出发,规避病毒的生长传播,不断提高病毒的抑制性。针对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敏感性较高的有机溶剂,主要包括乙醚、氯仿等,其传播能力并不高[1],且pH值往往低于3,可以有效抑制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活性。与此同时,在引进牛时应积极对引进牲畜的隔离检疫进行落实,防止养殖场内流入致病病毒。对于养殖人员来说,应确保牛舍环境的清洁与卫生,牛排泄物应及时清除。

4.3 进行药物治疗

在疾病治疗方面,中西医结合手段非常值得应用。首先,应清理好病牛的肠道,避免肠道压力的增加。其中,应加强高锰酸钾溶液的使用,2次/d,如果病牛症状有所好转,应适度降低用药量;其次,应及时补充体液,混合并输液维C、地塞米松和葡萄溶液,一般来说,每天1次即可。对于发烧的病牛,应给予安乃近(浓度30%);最后,灌服白头翁散、地榆葵花等。在病情缓解后,病牛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确保准确无误再放回牛群之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可以使病牛的疗效得到显著提升,但是需要注意一点,应确保营养素、水分补给的充足性,不断提高病牛管理水平。根据相关研究了解到,藏药中的甘草酸,可以迅速杀灭病毒,同时藏药中的菊类提取物质,也可以使解旋酶活性等得到有效控制。

4.4 加强饲养管理

第一,严格消毒进出人员和来往车辆,还有牛场、使用工具;第二,对于易感牛,紧急免疫接种、隔离观察等措施是必不可少的,给予疾病传播有效的预防;第三,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应确保牛群营养的均衡性,在日粮中适量添加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持续化增强牛自身的免疫力,防止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影响;第四,积极落实饲料的贮存管理工作,一旦发现发霉变质的饲料,应及时处理掉,避免饲料的质量与安全受到任何不必要的威胁。

总之,对于养殖人员来说,应对牛群接种疫苗赋予高度重视,将牛群的免疫力提升上来,有效规避牛群感染风险的发生。同时,牛群的病毒检疫也要定期进行,将牛群中潜伏的感染牛挖掘出来,并及时予以处理,有效控制整个牛群的感染范围。

猜你喜欢

牛群病牛月龄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合理的饲养密度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不同月龄荷斯坦牛产奶量的研究
牛呼吸道感染诊治
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分析
慧眼识病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