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羊繁殖能力技术管理措施

2023-03-21赵洪艳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1期
关键词:羊羔羊圈公羊

赵洪艳

长春市九台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吉林长春 13050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饮食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羊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钙、磷、铁等,很符合人体对营养的需求,再加上羊肉的口感相当的鲜美,因此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被呈上千家万户的餐桌,特别是冬天,常被人当做冬季御寒和滋补的佳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羊的养殖业朝着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目前,我国很多羊养殖户在养羊的过程中使用自产自销的方式,他们想要获得小羊羔不是通过购买的方式,而是把自家母羊产下的小羊羔养大再进行销售。这样的方式,养殖户想要扩大养殖规模必须提高羊的繁殖能力,在更高的产羊率下方可得到更多的小羊羔。但是影响羊的繁殖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养殖户有必要提高羊的养殖技术,并在养殖的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措施来提高羊的繁殖能力,从而得到更多的小羊羔,促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1 影响羊繁殖能力的因素

影响羊繁殖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母羊的排卵数量和排卵周期、公羊的精液质量等,都会影响到羊的繁殖能力。养殖户在养殖的过程中应该总结经验,充分了解各种对羊繁殖产生影响的因素,提高养殖技术,采用有效的措施来提高羊的繁殖能力,从而得到更多的小羊羔。

1.1 品种因素

羊有很多品种。有些品种的羊生命周期很长,但是繁殖能力很弱,并且生产下来的小羊羔体质比较虚弱,这样的品种是不适合规模化养殖的。有的品种虽然发情很频繁,但是受胎率低而流产率高,这样的品种也是不适合规模化养殖的。不同品种的羊群,它们的繁殖能力和繁殖周期是不一样的,生长周期和成熟周期也不一样。因此,养殖户在选择羊品种的时候,要综合考虑羊的生产性能。但是,目前很多养殖户在养殖羊的时候,往往只会盲目地扩大养殖的规模,在选择羊的品种时不够慎重或者是没有做好羊品种的更新换代工作,很容易造成养殖空窗期。还有的养殖户在养殖的时候选择本地的品种,这样虽然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但是经过长时间的饲养,很容易产生近亲繁殖,从而降低了羊的繁殖能力,并且会造成羊群的品质下降。

1.2 饲养因素

羊的繁殖机能跟饲养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能够直接影响公羊的精子数量和质量,也会影响母羊的发情周期和受胎率。因此,养殖户在养殖羊群的过程中应该做好饲养的管理,一方面要给羊群喂养营养成分全面的饲料。如果喂养的饲料中维生素和蛋白质的含量不足,很可能影响羊群的生长发育以及繁殖能力。由于缺乏营养,很容易导致母羊排卵异常,还会降低公羊精子的质量,还有可能导致怀孕的母羊流产。另外,营养过剩也会对羊群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说导致羊群过度肥胖而影响母羊排卵,造成母羊不孕不育,也会导致公羊性欲减退。另外,不要给羊群喂养腐烂变质的饲料,这样不但会影响羊群的繁殖能力,还会影响羊群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要做好饲养管理,保持羊圈的卫生清洁工作,提高羊群身体的身体机能和繁殖能力。同时要保持好养殖的密度,过密的养殖密度很容易造成羊群相互挤压而导致母羊流产。

1.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影响羊繁殖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虽然说羊一年四季都会发情,但是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羊在不同的季节,其繁殖的性能是不一样的。春秋两个季节,母羊的受胎率最高。在炎热的夏季,光照比较强,气温比较高,公羊的性欲减退,进而影响了精子的质量,母羊的受胎率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即使受胎成功,产下的羊羔的体质也比较弱。而冬季比较寒冷,寒冷的天气使得母羊不发情,也很容易导致产下的小羊羔因为严寒而生病、死亡。

1.4 年龄因素

羊的年龄对繁殖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年龄过大和过小都会影响羊的生育能力,只有在最佳的生育年龄才会有较高的繁殖能力。有些养殖户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让没有发育成熟的母羊受孕产子,这样很容易影响母羊后期的繁殖能力。当母羊年龄比较大时,其繁殖能力变低,要做好更新换代。

1.5 疾病因素

疾病也是影响羊群繁殖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身体健康的羊群才有繁衍后代的可能性,如果羊群身患弊病,发情的概率降低。再加上一些疾病会直接影响到羊群的繁殖性能,比如说睾丸炎、阴道炎等,都会降低羊群的繁殖性能。还有一些遗传性疾病,比如说生殖器官发育不良,基本上没有繁殖能力。

2 提高羊繁殖能力的技术

2.1 做好选种工作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羊的品种,其具有不同的养殖特点和繁殖能力。养殖户在选种的时候要综合考虑羊群的性能,尽量选择一些品性温和、遗传性质比较稳定、繁殖能力高的羊群品种。比如说小尾寒羊,一年四季都发情,有很大的概率是一胎多羔,并且遗传性质也比较稳定,很适合养殖。同时,个体因素对羊群的繁殖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多胎羊的后代产下多胎的概率也较大。

选择种公羊的时候,要挑选体魄强壮的公羊,一般这种公羊的精子数量和质量都比较高。优质种公羊跟母羊配种后,产下的羊羔得同时具备公羊和母羊双方的遗传特征,能够有效改良羊群的品质。

2.2 做好羊群的更新换代

同一品种的羊群经过几代的发展后,其近亲率就提高了,这种情况下羊群的身体素质和繁殖能力有所下降。这时应做好品种的更新换代工作,比如,引进其他品种的公羊与本地的母羊进行交配,这样能够有效降低近亲率,提升羊群的身体素质和繁殖能力,得到更加优质的品种。另外,羊群的年龄也会影响羊群的繁殖能力,因此,无论是公羊还是母羊,到了相应年龄一定要及时淘汰。

2.3 做好全群的日常管理

一方面要做好羊圈的清洁卫生工作,定期对羊圈进行消毒杀菌,做好羊圈的通风工作,使羊群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样生长起来的羊群身体素质更高,其繁殖能力也相对高一些。同时要控制好养殖的密度,给羊群足够的生长空间,能够有效避免羊群发生挤压或碰撞。另外,要保障羊群有足够的运动量,接受适当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促进羊群的身体机能,使得其体内形成足够的维生素D,使得母羊的发情率和种公羊的性欲得到有效的提高。此外,母羊在产子以后有一定的哺乳期,养殖户一定要掌握好羊羔断奶的时间,及时给羊羔断奶,使母羊的身体机能尽快恢复并进入下一个发情期,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母羊的利用率,增加繁殖次数,缩短繁殖周期。对于种公羊,一定要避免种公羊跟母羊混合圈养,这样会降低种公羊的性欲。也不要把2头以上种公羊圈养在一起,公羊都是有领地意识的,2头以上种公羊圈养在一起,很容易发生打架行为。控制好种公羊营养的摄入,不要让种公羊过度肥胖。同时要定期给种公羊修剪羊蹄等,以免种公羊在配种时划伤母羊。做好羊圈的空气流通工作,保持羊舍的温度稳定,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公羊产生应激反应。还要定期检查种公羊的精子质量,及时淘汰精子质量低的种公羊。

2.4 做好喂养管理

营养的摄入关系到种公羊的身体素质和精子品质,因此,有必要对种公羊进行科学的喂养。可以给种公羊喂养一定量的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饲料,提升种公羊的性欲和精液品质。平时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喂养种公羊的粗饲料、混合精料和青干草,这样既能保障种公羊的营养摄入,又避免种公羊过度肥胖。

成年母羊可以分成妊娠期、哺乳期和空怀期,在这三个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在妊娠前期,不需要摄入很多的营养,这个阶段做好管理工作,保持羊圈的卫生工作,在喂养方面不要喂养发霉变质的饲料即可。在妊娠后期则要摄入大量的营养,在这个阶段养殖户要给母羊喂养大量的营养丰富的精饲料,给母羊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的微量元素。在哺乳期的前两个月,母羊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要给母羊投喂一定量的精饲料来帮助小羊羔建立肠道功能。在哺乳期的后期,要逐步减少精饲料的投放,同时把圈养模式改成放牧模式,帮助母羊慢慢过渡到空怀期。空怀期一般有3~5个月,在这段时间内,母羊对营养的摄入变少了,养殖户要制定科学的喂养方案,帮助母羊尽快恢复身体的机能进入到发情期。

2.5 预防疾病

疾病对羊群的繁殖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养殖户在养殖的过程中要做好预防疾病的工作,使羊群在保持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提高繁殖能力。一方面做好羊圈的消毒和卫生工作,在每年的春秋两季,给羊群服用一些驱虫药。另一方面,要根据当地的疫病暴发规律来给羊群做好疫苗的接种工作,有效预防各种疾病。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羊群的繁殖能力关系到羊群的养殖规模和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因此,养殖户在养殖羊群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提高养殖技能,根据种公羊和母羊的实际情况展开科学的喂养管理,做好羊圈的卫生消毒工作和疫苗接种工作,在保持羊群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提高羊群的繁殖能力,扩大养殖规模,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猜你喜欢

羊羔羊圈公羊
提高种公羊繁殖力的几项措施
怀揣羊羔的老人
做一只永远欢跳的小羊羔
立体羊圈
小羊羔大跳高
亡羊补牢
农庄里的羊圈
“6个羊圈”
公羊触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