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猪场猪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2023-03-21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1期
关键词:养猪场猪群畜牧

安 东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畜牧总站,吉林长春 130500

猪肉是我国居民餐桌上的重要脂肪和蛋白质,所以我国猪养殖的数量较多,养猪场的数量也较多。近年来随着环境的变化以及一些不法商贩的市场行为,导致养猪场疫病频频出现,对我国居民的餐桌健康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同时对养猪场的管理人员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以及现代化建设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养猪场猪疫病的防治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

1 养殖场猪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1.1 兽医技术水平较低

兽医是对养猪场猪疫病进行防治的主体工作人员,应该结合患病猪的具体表现对病情进行确诊,进而使用良好的治疗措施或者是处理措施,降低疫病对猪的身体损坏和导致养猪场的经济效益下降的现象。现阶段养殖场的兽医大多数技术水平较低,其中部分工作的时间较长,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兽医知识内容,诊断以及治疗使用的还是传统的方法,这就导致对于新出现的疫病不能进行良好的识别,进而对养猪场的良好经营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同时,还有一部分兽医来自于当地的兽医技术管理部门,这部分兽医虽然工作的质量极高,但是由于人数较少,不能充分满足全部养猪场疫病防治的要求。

1.2 使用药物不规范,滥用抗生素

在养猪场实际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部分养殖人员对患病猪结合自己的养殖经验使用相关抗生素类药物,虽然这种行为也许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住病猪的病情,但是滥用抗生素会增加猪的耐药性,进而造成猪在之后的生长过程中出现混合型的风险和感染,各种致病菌在猪体内进行交错,会增加养猪场暴发传染性疫病的概率。同时这种经常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猪通常体质较差,不能够满足进入市场的要求,因为这种猪肉一旦进入市场往往会造成食用者的身体损伤。同时这种猪在繁殖的过程中也会造成猪群的免疫能力下降,总的来说大大增加了养猪场的经营管理风险。

1.3 免疫工作不被重视

养猪场在实际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并不是对出现的患病猪进行及时的治疗或者是处理,而是应该做好免疫工作,降低猪出现疫病的现象。因为养殖猪一旦出现疫病不仅需要对其进行检查和治疗,同时也需要对猪的活动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查,不然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疫病传播以及感染,进而造成养猪场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对猪进行治疗的过程也会增加经营管理的成本。但是现阶段,我国部分养猪场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对免疫工作以及免疫程序落实不科学,比如在规定时间内应该进行2次的免疫接种,养猪场为了充分节约相关成本,只接种了1次免疫疫苗,大大增加了猪患疫病并且传染的概率。

2 猪疫病防治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建立健全相关兽医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相关兽医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发挥兽医在养猪过程中的作用,对相关疫病进行准确的识别,并且落实良好的应对措施。具体制度的建立应该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第一就是针对养猪场内部的兽医。我国畜牧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兽医执照定期检核的相关制度,通过这种制度来保证这部分兽医进行定期的学习,进而提高其应对新型疫病出现的能力,对保证生猪的健康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二就是针对当地畜牧管理部门的兽医,这部分兽医应该充分结合当地养猪场的数量、内部养猪的年龄特点以及易发疫病的季节,通过对这些基础情况了解针对当地养猪场落实良好的疫病防控措施,通过这种方式来避免当地养猪场内部出现疫病。同时应该建立良好的工作制度,针对出现疫病的养猪场进行及时的管理和就医,进而切实保证养猪场内部生猪的健康;第三就是针对当地处于营业状态的兽医建立健全相关兽医技术管理制度。因为我国养殖猪的养殖户比较多,同时分布较为零散,并不是所有的养殖户都有聘用专用兽医的能力。因此当地畜牧管理部门的兽医往往不能够满足大量养殖户的要求,这些养殖户会寻求营业兽医的帮助。因此当地畜牧管理部门应该针对兽医营业质量、营业要求来制定门槛制度,避免技术不达标的相关兽医人员进行营业,从而使用不适当的方式来对病猪进行治疗,最终导致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受损。针对市场中出现不按照相关规定行医的人员进行及时的筛查以及惩罚,通过这种方式来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以及养殖猪的健康水平。

2.2 严格落实制定好的免疫程序

严格落实制定好的免疫程序能有效的提高养猪场内部生猪的健康程度,降低疫病出现的概率和传染病大范围传染的概率。养猪场内部的兽医应该针对养猪场的养殖历程,将养猪场中的猪群发病时间、病毒类型、抗击病毒的水平以及养猪场企业的相关软硬条件和设施来进行良好的记录,通过这种方式来确定对猪群中不同的成猪个体和幼猪个体进行免疫疫苗的接种。在实际接种的过程中,养猪场的养殖人员应该充分记录接种的时间以及接种疫苗的主要作用。因为疫苗可能在不同的环境中由于不同因素失活,进而可能会失去一定的免疫作用。因此需要养殖人员在记录时间的基础上,进行再次的免疫疫苗补种,通过这种方式来切实降低生猪疫病出现的概率。同时免疫接种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结合养猪场的实际情况来对免疫接种程序进行适度的调整,结合疫病暴发的时间和特点以及猪群的活动状态进行及时的记录,以此建立猪群的机体免疫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指定免疫程序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当地跨地区引猪的现象来进行落实免疫程序。因为部分猪在引入之前落实了良好的免疫程序,所以在隔离以及养殖期间就不需要再次进行免疫。而部分猪在引入当地之前没有进行免疫接种工作,所以其可能会存在病原或者是传染细菌。因此需要针对这种猪落实免疫接种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养殖猪群的健康程度,切实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3 强化专业技术培训

无论是对于养猪场内部的养殖人员还是对养殖场内部的兽医人员,都应该及时强化专业技术培训。这样在养猪场内部生猪出现疫病时,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疫病的种类,并且落实良好的隔离或者是治疗措施。同时还能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对整体猪群免疫能力造成的不良影响。我国的畜牧行业管理部门应该积极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养殖人员进行专业性质的培训,组织养殖人员学习畜牧以及兽医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能有效的帮助养殖人员认识到养猪场中引种工作或者是其他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在落实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能充分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同时相关部门应该设立专门的疫病技术防控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站点,为养殖人员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说为养殖人员传授定期清洁环境以及增加空气流通的技术,通过这种方式来切实帮助养殖人员提高生猪养殖的质量和效率,降低疫病传播以及出现的概率。为了充分提高当地养殖户的专业能力和技术,当地畜牧管理部门能够结合技术培训工作来制定相关奖励政策,例如对于平时积极参与培训,并且在养殖过程中能够结合猪症状进行准确判断的养殖户,能够获得相关部门提供的一定日用品。通过这种方式的落实,切实提高养殖户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提高养殖户的专业技术和能力也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4 制定规范用药的相关制度以及疫病防控制度

为了充分提高养猪场的生猪养殖质量和效率,相关部门应该制定良好的生猪规范用药制度,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同时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制定良好的疫病防控制度,通过这种制度的建立来切实提高疫病防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实际落实疫病防控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外来引种工作的检查和实验。因为不同地区的物种在进行跨地区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携带一定的病原体,如果不对引种生猪进行良好的管理以及检查,明显增加疫病出现的概率。所以养猪场在进行引种前,应该将引种种类、健康情况、年龄和养殖地区等信息进行上报申请,在引种至当地时,应该先进行7d隔离,同时在隔离过程中做好病原检测以及免疫检测,没有问题的引种生猪才能够进入当地的养猪场中。

2.5 结合信息技术优势落实猪疫病防控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以及设备应用在生猪疫病防控工作中,提高疫病防控的质量和效率。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充分结合信息技术优势,落实猪疫病防控。我国相关部门能够利用计算机系统将区域范围内部的养猪场内部信息进行及时的记录和分析,例如将养猪场中生猪种类、性别数量、免疫接种情况以及发生疫病和既往病史来进行清晰的记录,这样兽医服务人员就能够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良好的分析,进而提前对相关养猪场进行通知,并且指导其落实良好的防控措施。同时还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结合高新技术设备对疫病病原进行大面积的检测,进而提高疫病传染控制工作的力度和效率,切实满足养猪场健康养殖的相关要求。还有就是养猪场内部也能够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定期进行通风以及环境清理和消毒,通过这种方式切实降低疫病出现的概率,保证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和生猪的健康。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养猪场猪疫病的良好防治既能够切实保证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对市场中的猪肉行业安全发展能够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因此,我国相关畜牧管理部门应该充分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对养殖猪疫病进行防控,降低疾病出现以及扩散的风险,有效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保证居民餐桌安全健康。

猜你喜欢

养猪场猪群畜牧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现代畜牧兽医》杂志征订启事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规模化养猪场疫苗免疫的关键技术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