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常见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探究

2023-03-21郑洪玲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1期
关键词:采取有效传染性病猪

郑洪玲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沈阳 110000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日常喂养工作,还要做好常见疾病的防控工作。猪常见细菌性疾病有很多,包括猪链球菌病、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等,这些疾病如果没有及时防治,会造成大范围传播,严重影响养殖效益,甚至会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所以,养殖人员应该深入了解常见细菌性疾病,掌握此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同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确保生猪饲养的健康与安全。

1 猪链球菌病

1.1 诊断

在生猪饲养的过程中,猪链球菌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由于该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所以对生猪养殖的影响较大,必须采取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应该掌握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如果发现潜在隐患,应该及时隔离观察。猪链球菌病的引发原因为链球菌,通常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如果是慢性,则会出现淋巴结化脓、关节炎等症状;急性症状更加严重,主要为脑炎或者是败血症。如果出现淋巴结脓肿,则生猪咽部、颌下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淋巴结肿胀变化,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会破溃流脓。如果出现脑炎症状,则有较高的死亡率,通常为哺乳期仔猪出现这种症状,具体包括发烧、抽搐、口吐白沫等临床表现。败血症类型的病猪通常会突然发病,没有明显的发病征兆,临床表现为嗜睡、空嚼,持续流泪,严重时眼睛充血,可能出现便秘或者腹泻等症状,一些病猪的粪便中可能出现血丝,严重时也会出现尿血的情况,呼吸频率提升,出现精神萎靡的现象。如果发现此类临床症状,需要尽快采取治疗措施。在患病时,哺乳期仔猪、新生仔猪的死亡率比较高,其次是怀孕母猪比较容易死亡。该病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病例表现包括鼻充血、器官充血、内脏肿大出血等等。

1.2 治疗

猪链球菌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属于人畜共患病,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不仅养殖场中大量生猪死亡,还会危害养殖人员的健康。所以,应该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有效控制疾病传播。由于这种疾病发病速度较快,所以目前并没有特效治疗方案,通常从预防着手,通过严格的管控和定期消杀,降低病菌传播的概率。在治疗方面,可以采用磺胺类药物预防,如果病猪出现肢关节肿胀、跛行、无法站立等症状,应该尽快隔离治疗。针对淋巴结脓肿的病猪,可以在脓肿成熟之后切开破脓,将脓汁全部排出之后,可以采用30%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清洗消毒,然后涂抹碘酊,避免伤口感染。针对败血症、脑膜炎类型的病猪,可以采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具体可以选用青霉素、乙酰环丙沙星等药物。

2 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2.1 诊断

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如果是急性发作,则有很高的致死率;如果是慢性,则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通常可以痊愈。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包括咳嗽、高烧、关节肿胀等等,通常高烧可能超过40 ℃,春季和秋季比较容易发病,同时也会受到运输、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很容易出现该病。严重时,病猪体温会上升到41.5 ℃,出现厌食、倦怠的症状,也可能出现短期腹泻、呕吐。在发病初期,呼吸症状并不明显,后期逐渐出现心衰、循环障碍,鼻子、耳朵、眼睛、后驱皮肤发绀。患病晚期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呼吸困难,体温逐渐下降,在死亡之前嘴巴、鼻子中会流出血性泡沫。在出现此类临床症状之后,生猪会在24~36 h内死亡。亚急性和慢性的病程比较长,通常为15~20d,会出现轻度发热,也会出现自发性咳嗽,病猪食欲不振、肉料比下降。

2.2 治疗

虽然可以采用抗生素类,但细菌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实践表明,可以采用氟甲砜霉素治疗,视情况可以选择肌肉注射或者胸腔注射,连续注射3d以上。饲料中可以添加多西环素、北里霉素等药物,连续饲喂5~7d,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先进行药敏试验,优先选择敏感药物。抗生素治疗虽然有临床应用的经验,但无法在猪群感染诊疗中发挥理想的效果。如果猪群发病,应该优先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以抗菌为核心进行治疗,确保抗生素用量合理,保持疗程充足。该疾病应该尽早治疗,可以提升治愈率,但最好与药敏试验结合,选择恰当的抗菌药物。

3 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3.1 诊断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引发原因主要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也可能受到放线菌、毛滴虫等病原微生物的影响。任何年龄的生猪都有感染该疾病的可能性,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所以防治难度较大。这种疾病属于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传播的速度虽然不快,但影响范围比较广,不仅属于人畜共患疾病,鸡、鸭等禽类动物也会感染。感染该疾病之后,主要会出现呼吸不畅、鼻塞、喷嚏、流泪等症状,久而久之会出现“半月形”泪斑,仔猪颜面受到影响逐渐变形。成年猪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所以预防难度较大。该疾病对生猪发育有一定影响,出栏期可能因此延长。在诊断的过程中,可以综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细菌学检验等多种手段,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3.2 治疗

在预防方面,可以从哺乳仔猪入手,从15日龄开始,每天根据体重喂药,采用金霉素或土霉素,剂量为20~30 mg/kg,连续喂药20d,治疗效果较好。也可以在母猪分娩前3~4周开始,一直到生产2周后结束,在饲料中添加磺胺二甲基嘧啶和磺胺噻唑,添加剂量为100~125g/t,也可以添加土霉素,添加剂量为400g/t。在治疗方面,可以添加100g磺胺甲氧嗪;或者添加金霉素100g;或者磺胺二甲基嘧啶和金霉素(100g)、土霉素(50g)的混合药剂。连续喂药3~4周,具有一定的症状缓解效果,也有助于提升猪的体重。可以采用0.1%高锰酸钾对病猪鼻腔进行清洗,重点清洗流鼻血的病猪鼻腔。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采用10 mL清开灵、10 mL丰强之星、2瓶稀释强效阿莫西林,配合10 mL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使用500g磺胺六甲、100gTMP和抗病毒1号粉拌料。针对早期鼻炎症状,可以直接在猪的鼻腔中注入卢戈氏液、1%~2%硼酸液、0.1%高锰酸钾等药物,这些药剂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该疾病主要通过哺乳期患病母猪传播,呼吸、飞沫为主要传播方式,仔猪感染后影响较大,传染范围很容易扩大。也可能是外来种猪带来病原,可能传播到猪场外部。为防控该疾病,需要采取有效的兽医卫生管理措施。一方面,加强进境猪检验,尽可能采取自繁自养的模式,如果需要购入种猪,则要在非疫区购买,并且先隔离观察2~3个月。病猪应该及时淘汰,隔离饲养需要观察3~6个月。另一方面,要强化饲养管理,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保持通风、做好消毒等等。及时接种疫苗,做好免疫预防工作。

4 仔猪副伤寒

4.1 诊断

仔猪副伤寒也是比较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引发原因为沙门氏菌。仔猪患病后的死亡率比较高,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损失。通常1~4月龄仔猪比较容易患上该疾病,临床表现为弓背尖叫,还会出现体温上升、呼吸困难等症状。离心端皮肤颜色会变为紫红色,有顽固性下痢的情况,粪便普遍为黄绿色,气味恶臭。该疾病可以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类,急性属于败血型,通常在仔猪断奶时期出现,仔猪患病前期会出现紫斑,位于胸前、耳根部位,患病后期体温上升,最高可达到42 ℃,出现畏寒的表现,下眼睑粘连、眼角膜溃疡等都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通常症状并不稳定,很容易反复,仔猪的体重会逐渐下降。

4.2 防治

治疗该疾病可以选择肠毒神针,通过肌肉注射,也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每100kg体重使用一套,每天注射1次即可,3d一个疗程。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用药剂量。重症病猪可以先注射阿托品,注射计量为1~3 mL,同时配合次硝酸铋口服,也可以采用鞣酸蛋白混合活性肽碳口服,连续治疗3d。中药治疗也是比较有效的诊治方法,通常可以采用40g败酱草、30g薏苡仁、20g金银花、18g丹参、18g苦参、18g土茯苓、15g地丁、10g丹皮、6g广木香,煎水服用,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服用3d即可。为避免该疾病发生,应该注意猪圈中温度适宜,采取有效的保暖措施,同时做好猪圈的清洁工作,保持料槽干净,尤其要做好粪便的清理工作。初生仔猪的抵抗力较低,应尽快引料补料,仔猪断奶分群的过程中,不能更换猪舍。在仔猪断奶之后,可以视情况服用弱毒冻干苗,以此预防该疾病。在仔猪发病之后,应该尽快隔离治疗,并且在还没有发病的仔猪饲料中添加100g金霉素,以此预防该疾病。应该定期实施保健措施,根据仔猪成长情况,在饲料和饮用水中可以添加金霉素,添加剂量为100g/t,断奶当天开始使用,持续7d。在断奶前一周,可以在母猪和仔猪的饮用水中添加利呼宁,添加剂量为50g/L,连续添加3~5d。

综上所述,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细菌性疾病。养殖人员应该做好疾病预防与诊疗工作,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初步判断,由专业的兽医进行诊断分析,确认病症之后制定治疗方案,坚持对症下药的原则。与此同时,采取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包括日常饲养管理、清洁消毒、疫苗接种等等,降低疾病传播概率,确保生猪健康生长。

猜你喜欢

采取有效传染性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分析蛋鸡产蛋下降原因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效益(下)——访山西农科110专家、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樊立超
分析蛋鸡产蛋下降原因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效益(上)——访山西农科110专家、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樊立超
A NEW CONCEPT AND EXHIBITION PROGRAM FOR THE EGYPTIAN MUSEUM IN CAIRO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