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的名著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2023-03-21余志明
余志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理念: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核心素养的落脚点是学生的能力和品格,这就明晰了未来的语文教学要切实做到“目中有人”,真正从人的角度来定位教学、设计教学。
聚焦新课标“语文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个宗旨,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施就必须观照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维度。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对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略作思忖,以资探讨。
一、选点突破,曲径通幽
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名著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把名著“读下去”“读进去”,还要让学生“读出来”,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名著的深度,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因此,名著导读的选点至关重要,“点”的选择要有牵引力,要能达到以点带面、融点入体的境界。
1.以“言”促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在名著导读教学时,教师要巧挖“语言点”,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体会语言运用规律,建构语言运用体系,发展思维能力,进而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
例如,艾青是中国新诗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充满了“土地的忧郁”,被称为是“太阳与火把”的歌手,其诗歌语言“散而有致,活而有序”。《艾青诗选》辑录了诗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和表现力。如何通过教师的导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语言风格、体悟作者不同时期的情感是极为考量教师的智慧的。浙江省特级教师肖培东在进行《艾青诗选》导读教学时,巧妙利用聂华苓先生对艾青诗歌的评价“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让学生结合诗作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谓是举重若轻。这个活动的设计不仅引领学生深入品读不同时期艾青的诗歌代表作,进行鉴赏比较,探究作者“散文化、口语化、诗中有画”的语言特色,而且有助于学生建构起对现代诗歌体式的认识。在语言的品析鉴赏中,既关注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以“思”促读
经典名著有着较高的思维含量。通过经典名著的阅读,学生可以“触摸”到名著背后的思维。因此,在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言的品味和思辨活动中,提升言语思维能力,培养高阶思维品质。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时,笔者从思维层面选点切入,以任务驱动学生阅读。
任务一: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朝花夕拾》十篇散文进行分类,并阐述分类理由。
任务二:请用一个词概括全书表达的内容。
任务三:请结合《朝花夕拾》,绘出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的人际关系网。
任务一不但引导学生阅读了整本书,还引导学生思考各篇目之间的关系,将学生的思考不断引向深处;任务二旨在引导学生思考《朝花夕拾》的核心内容,重点关注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任务三引导学生再次回归文本,对十篇散文所写的人和事进行重新梳理,打通了文章间的壁垒,形成了单篇与整体的关联,有利于学生对鲁迅先生形成一个立体的认识。
3.以“美”促读
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可以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体验,逐步构建一定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例如,在进行《西游记》重读提升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比较视角,结合名著相关内容,进行“选点突破”式的比较阅读。
主问题:以《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为例,比较《西游记》改编版和原著到底有哪些不同?
活动一:从标题层面进行比较。
青少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好在哪里?
原著:“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好在哪里?
从标题视角进行比较,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体悟《西游记》的语言特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活动二:从两个版本第二十七回的开头和结尾层面进行比较。
开头:“话表牛魔王正赶上……”“却说那大圣……”
结尾:“毕竟此去反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毕竟不知此去吉凶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个比较活动抓住了章回体小说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章回体这种体裁。视角虽小,但指向明确,可以使学生对《西游记》原著产生更加浓厚的阅读兴趣。
活动三:选择同一个内容不同版本的两个片段进行比较。
改编版:悟空一个筋斗上了云天,一阵风过去,不见了……
原著: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
这个视角聚焦审美,通过文字进入文本,比较重心是体味原著的语言魅力、细节魅力和情感魅力。学生的思维在灵动的比较体悟中得到发展,学生也自然而然地领略到了潜藏在文字深处的美妙风景。
4.以“文”促读
统编教材推荐的名著都是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其文化性非常鲜明,而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因此,名著阅读教学不妨从文化的角度进行选点,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例如,在进行《骆驼祥子》导读教学时,可以设置“学校话剧社要将《驼驼祥子》搬上话剧舞台”这样的情境。在此情境下,再设计“海报设计、导演说戏、剧情改编、场效策划”四个任务驱动,其中“场效策划”就是从文化层面来进行选点的。
任务四:《骆驼祥子》通过带有浓郁京味的语言,细致描绘了老北京的人情风俗和市井生活。你觉得在这次话剧社演出中,如何设置场效(舞台背景、灯光使用、人物语言等)才能更好地体现这浓浓的京味?
这个话题的设计,不但让学生品味了原著的语言风格,而且在真实的话剧场效设置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到了小说浓郁的地方特色。
二、任务驱动,纵深推进
在新课标中,整本书阅读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一个板块。语文学习任务群是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名著阅读教学一定要关注学习情境和实践活动,致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任务驱动为载体的语文学习形态。
名著阅读的主要任务有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不管哪种阅读任务,其任务的构成除了要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外,还要力求多层次、多维度、立体化。
1.并列式
所谓并列式导读,就是指教师根据名著特点筛选导读内容,从不同角度设计几个并列的导读任务,导读内容要做到角度不同,简约清晰。
比如,《傅雷家书》不仅是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而且是傅雷思想的折射,内容庞杂,欣赏角度很多。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导读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进作者,走进名著。根据《傅雷家书》的编写体例,笔者采用并列式导读设计了如下活动。
活动一:读家书,感受傅雷深沉的父爱。
活动二:赏家书,欣赏家书独特的语言。
活动三:研家书,积累富有哲理的语句。
活动四:写家书,体会家书产生的回音。
活动五:联家书,传承家书蕴含的文化。
这则导读课例,通过读、赏、研、写、联等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关注情感、关注语言、关注文化。每个任务聚焦一个角度,任务之间相互勾连,呈现出层进式的教学造型,保证了课堂活动在思维能力训练上的“张力”。
2.情境式
情境可分为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三种。无论哪种情境,都要基于“真实”,通过真实情境帮助学生完成真实的任务、帮助学生真实地完成任务。
例如,《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典范,内容宏大,在重读提升时,不妨采取任务驱动导读设计。
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圆满完成了西天取经任务,唐太宗准备为取经回来的师徒四人举行一次庆功会。会议有以下几个议程。
任务一:选择西游团队中的一人为其写一份颁奖词。
任务二:向唐王推荐他们当中谁名副其实,写一则推荐语。
任务三:有人认为沙僧不堪此任,请替他争辩,写一则辩论稿。
这则导读设计的情境契合《西游记》的核心内容。学生要完成任务,就必须调动阅读体验,进行思辨读写,这就拓展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3.导图式
思维导图是一种结构化思考的工具,将思维导图融入名著教学中,既可以帮助学生对名著内容进行整体梳理,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诸如人物、情节等进行梳理,从而构建记忆链。
比如,九年级下册必读名著《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成长经历非常曲折。她由一个寄人篱下的可怜小女孩成长为了一个自尊自强、敢于追求爱情的姑娘,其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由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简·爱的成长之路:盖茨海德府的简·爱—洛伍德学校的简·爱—桑菲尔德庄园的简·爱—沼泽山庄的简·爱。学生通过绘制简·爱的成长导图,不但明晰了简·爱的成长轨迹,而且领略到了简·爱的人格魅力,从而加深了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三、因本制宜,专题探究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第四学段的阅读要求:能独立阅读古今中外名著,针对作品语言、形象、主题等话题展开研讨,尝试撰写文学鉴赏文章。整本书阅读的这一理念在统编教材的编写体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研读统编教材的编写体例,可以发现编者根据每部名著的具体内容和主要特点,精心设计了专题探究话题,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比如在《水浒传》名著导读中,教材设计了探究《水浒传》中的情节、为《水浒传》人物立传、分析章回体小说的艺术特点三个探究专题,从情节梳理到人物分析再到技法探究,层层深入,具有非常鲜明的针对性。因此,在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因“本”制宜,就地取材,引导学生进行专题探究,从而将名著读厚、读深。
比如,在进行《骆驼祥子》导读教学时,可以通过教材中的第二个探究专题“探究悲剧原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进行阅读探究。然后,教师围绕这个点进行导读教学设计。
任务一:在祥子一生的三起三落中,哪些人、哪些事对祥子产生了深远影响?
任务二:祥子的悲剧不仅是祥子一个人的悲剧,也是当时所有穷苦劳动者的缩影。请阅读小说,寻找能够体现当时底层老百姓生存状况的片段。
任务三:撰写“堕落是‘祥子们’的宿命吗”的探究报告。
任务一,思考对祥子命运产生影响的人和事,这是着眼于整体的导读设计;任务二,通过寻找对底层老百姓普遍生存状态的片段描写,有助于学生思考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任务三,以写促读,体现了拓展性学习任务群第四学段“尝试撰写文学鉴赏文章”的理念。利用教材中的名著阅读专题探究进行导读设计,不仅简化了教学,而且深化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