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思维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与培养
2023-03-21徐荣兰于红玲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
徐荣兰 于红玲 (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
诗性思维是一种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这种想象和创造力促进了原始人性的发展和文明的诞生。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诗性的。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诗性思维呢?
引入诗词,在情境中培养诗性思维
中国是诗词大国,诗性智慧无处不在。朗诵一首诗歌,在韵律中开启科学探究,更有情趣。学习《彩虹的秘密》,上课伊始,出示“泉喷日灼幻晴阴,客岂逢秋感易深。事辨垂虹青到紫,中间倘有少年心。”当学生猜出描写的是彩虹时,请他们帮诗人破解“垂虹青到紫”之谜,孩子们兴味盎然。
在学习《水循环》一单元时,则以“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等诗句开始学习。学生的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着诗性思维的火花,是科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一种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提出问题。
学习《彩虹的秘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是雨后一座桥?”“颜色真不少,有哪些颜色呢?”思路就打开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猜想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猜想这些问题的答案:彩虹因为……而出现在雨后,因为……而呈现出多种颜色,训练诗性思维和理性思维。
实验探究,在动手中培养诗性思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的智慧在儿童的手指尖上,手是儿童思维的镜子。”猜想需要验证,而动手操作就是验证猜想的良方。
学生需要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对不对。他们利用阳光、三棱镜、纸屏做模拟实验,观察分析彩虹的成因,并进行交流讨论和归纳总结: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三棱镜能把阳光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色光带。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
知道了彩虹的成因后,再自己制作彩虹。孩子们兴奋地说:“我们吹泡泡时就可以看到彩虹”“用多个喷雾器齐喷,背对阳光,向角落的上部喷水,能形成彩虹”“将平面镜放在水盆中,调整平面镜,直至在门庭前把光反射到天花板上,也可以见到彩虹”……在此环节中,可以引入竞赛,比一比,看哪组同学的实验更成功、制作的彩虹更美观。
欣赏诗词,在融合中培养诗性思维
对诗词的欣赏贯穿整个学习进程。探究完彩虹的成因后再思考为什么“人马未过桥没了?”学生分析是太阳出来温度升高,空中的小水滴受热逐渐蒸发的缘故。
最后在描写彩虹的诗句中结束本课:“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两岸绝壁一线天,瀑布彩虹舞山涧”。
以诗词开始,并以诗词结束,让学生了解诗词可以描写自然科学,科学探究可以解释诗词现象,这就是诗性文化与科学学习的融合。
学习了《水循环》一单元后,演绎课本剧“我是一滴水”,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滴水,开始旅行。学生必须多人合作、结伴出游,因为单独的一个小水滴是不可能形成云、雾、雨、雪等的,必须许多的小水滴结合在一起才行。小水滴在自然界都以什么形态存在呢?小水滴受热或遇冷分别会怎么样呢?学生边走边画出小水滴的旅游路线。
把自己想象成一滴水,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在自然界中,体验不同的角色,就能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感受水的状态变化,掌握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断循环,理解知识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