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
2023-03-21李嗣英福建永泰县葛岭中心小学
◇李嗣英(福建:永泰县葛岭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的重要途径,高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例如小学科学课程不受重视、教学方式落后等等,这些都导致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无法提升。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特点,让小学科学回归生活,创造精彩的科学课堂,最终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小学科学教学联系学生生活的必要性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如今科学课既无聊又不好玩,这也恰恰是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现状。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和家长只在乎学生的语数外等主要学科成绩是否优秀,对科学课程却完全不重视,这对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求是不利的。小学科学课程本身就和大自然以及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通过挖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方式,将科学课堂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让课堂回归生活。通过开展科学课程生活化教学,不仅增加了科学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也推动了传统教学理念的改革,丰富了教师的教学风格。此外,将科学课堂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掌握科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以缓解科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负担。
比如,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将学生带到校园内,寻找校园中的科学,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符合生本教育理念
小学科学教师应当秉持创新的教学理念,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将科学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对日常的生活以及自然界有一个大概的认知,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从小养成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良好品质。教师采用生活化方式开展科学课程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合理地通过生活化方式向学生传授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科学知识内容更灵活地运用于生活中,再次巩固科学学习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将小学科学课程回归生活中时,不能只是给学生列举一些简单的生活素材或生活经验,而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遵循生本理念,有效地将自然和生活引入小学科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原来科学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当中。这样做,符合生本教育理念。
二、小学科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度不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比较关注课程分数所占的比例和学生考试成绩,因此在设置课程时,也是更加倾向于语文、数学、英语的设置,毕竟这三门课程在小升初中所占分数值比较多。而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学科,未被列入考试的范围,在课时安排上也非常少。尽管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要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为目标,但很多学校还是不重视科学课程的设置,即使设置了科学课,也经常会被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师以课时紧张而占用。这就导致学生没有更多的机会学习科学学科知识。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学生的学习压力本来就大,对于他们而言,科学课程相对于语数外来说是唯一可以放松的科目,如此被压缩,让学生对科学课程的期待值也越来越低。另外,很多学校只注重升学率,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财力都花在了语数外课程教学上,觉得开设科学课对学生来说意义不大,但是又不能不开设。因此聘请的科学教师并不专业,更有甚者,会直接让其他学科教师担任,这也大大降低了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理念落后
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目标也有了新的改变,增加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扩展型的新知识点,教学内容变得越来越贴近生活。比如不但要求学生了解和学习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一些日常生活方面的科学知识,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但仍有许多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对教学方式改革仍然不够重视,教学方法单一,只重视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只关注教学的内容,未做到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相融合,从而难以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无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年龄小,很难集中注意力,在缺少教师的组织管理时,他们很难将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小学科学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外,由于科学课程的课时安排较少,而课程内容又较多,部分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目标,压缩了教学内容,对很多教学内容只是笼统地进行讲解,也不在乎学生能否明白和理解。久而久之,学生堆积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课堂的参与度也越来越低,最终导致科学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三、让小学科学课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
(一)教材内容生活化
小学科学课本是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石,如果缺乏教材的引领,学生将很难掌握科学知识。但小学科学教材的知识点又是有限的,教师如果仅仅通过教材给学生讲授知识,则很难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课本无非是由很多的例子组成的。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时,绝不能仅仅依靠课本,而要能够灵活地运用课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要让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例如在教学《我眼里的生命世界》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给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教材的知识,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让学生讨论,哪些物体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物体都具备哪些特征。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思考手机、键盘、黑板、课桌、掉落的树叶、刚摘下来的玉米等等是否有生命,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最后,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让学生寻找校园中具有生命的物体,为学生普及不同动物、植物等的生命特征,强化他们的认知。又例如,在教学《他们是什么做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相关材料,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得到结果,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对科学的认知,加深印象。总的来说,通过将小学科学教材内容生活化进行教学,不仅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打破了教材的局限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依托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小学科学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启发和培养小学生探索事物的创新能力。对小学生来说,科学这门课程相对比较深奥和难以理解,其超越了小学生的基本认知范畴,如果教师只是采用传统的方式开展教学,就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应变能力。如果教师能够依托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生活化教学,不仅能活跃小学科学课堂的氛围,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们在向学生讲解《声音的传播》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日常生活现象作为教学切入点,构筑科学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得以自由自主地走进科学世界,探索科学的奥秘。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飞机上的飞行员和地上的指挥员能进行通话?”“我们每天看的电视里、听的收音机里的声音都是从哪里出来的?”“为什么站在山谷当中呼喊会有回声?为什么我们能听到高山流水、虫鸣鸟叫的声音?这些声音都是怎么传播的呢?”等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积极开展讨论。这时,学生的好奇心就得到了充分的激发,他们就会觉得这些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可是为什么人们就能听到呢?这中间到底有什么呢?如果是通过实物让声音进行传播的,我们又为什么看不到实物的存在呢?慢慢地,课堂氛围就会活跃起来,而学生的讨论随之也会越来越热烈。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翻开教材《声音的传播》这一课,一步步将学生带入课堂的氛围中,紧跟教师的教学内容融入课堂学习。最后,教师可以继续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通过抖纸张、敲桌子、说话等,让学生思考这些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为学生构建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课。通过这种生活化方式开展教学,不仅可以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回归于生活,也能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离不开日常生活,开设小学科学课不仅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认知,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科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把生活化教学方式更好地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让科学课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趣味性的课堂,打造实用性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科学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