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幼儿树立探究精神
2023-03-21肖晓华福建南靖县山城中心幼儿园
◇肖晓华(福建:南靖县山城中心幼儿园)
在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中,教师要以最前沿的思想和前瞻性思考探究基于幼小衔接视野下的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以期通过扎实有效的游戏活动引导以及科学游戏活动,让幼儿获得最可靠的科学活动体验,形成较为丰富的科学活动感知,为他们升入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为此,幼儿园和幼儿教师要以《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基本思想为准则,着力丰富幼儿园科学领域探索游戏教学,让幼儿在系列游戏活动中学会用科学眼光观察,用科学素养思考,逐步培养起幼儿探索科学意义以及科学创造的能力,助力他们积累起丰富的科学素养底蕴。
一、营造环境,引发科学探究兴趣
在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策略研究中,教师需从氛围、环境等方面入手,构建一个更为灵动的幼儿科学领域学习场域,让幼儿在系列活动、实践探究中逐步积累起科学探索素养,为他们后续的小学科学学科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强有力的知识、经验和思维保障,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一)关注环境建设,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关注适宜科学探究活动的环境打造,是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基础,它是引发幼儿投入科学领域学习活动的外因所在。教师需紧密结合幼儿园科学领域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组织落实情况,开拓性地进行科学探究环境打造,以此营造一个适宜科学探索学习活动的氛围,为幼儿进行科学活动游戏、开展科学探索体验活动创造机会,提供必备的硬性条件。
以幼儿班级教师区角布置为例,教师可以把科学课程元素适度地纳入其中进行考虑。如在手工区角设计中粘贴一些科学研究图片或新科技成果画面等,让幼儿走进该区域时不仅能感受到手工创作的气息,更能领略到科学探索的积极意义,从而激发其内在的探究愿望,让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高涨起来。又如,在体育活动区角布置中,教师可以把滑滑梯与“管道小球”科学实验活动联系起来,让幼儿在感受滑滑梯运动快乐的同时,也能初步感知“管道小球”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使得“玩”与科学探究有机融合。
(二)重视环境整合,保持科学探究兴趣
以户外体验区构建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因地制宜,把一些科学教学内容融入幼儿户外游戏体验之中,让他们在玩游戏中初步体会感知活动中的科学因素,受到科学教育的熏陶,使得其科学学习感知得到进一步扩充和发展,为幼小衔接科学教育提供良好机会,让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得到实践锻炼机会。比如,可把户外垂钓游戏与“了解磁铁的特性”相结合,把原本简单的塑料小鱼换成磁铁做成的小鱼,把简单鱼钩换成形状不一的磁铁。这样的材料投放,既能给幼儿以新奇的感觉,又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游戏、投入科学探究的积极性,使整个游戏活动与科学学习相互补充,让幼儿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协调发展,真正实现幼小衔接科学教育的既定目标。
二、开展活动,培育科学探究能力
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根本途径,也是基本路径。试想一下:幼儿面对没有真实操作或具体做过的科学实验,会突然冒出一个灵感来吗?他们会发现一些科学现象或科学规律吗?答案无须赘言。所以,幼儿教师在科学领域课程教学中,要坚持游戏化教育理念,努力把科学游戏学习活动课程化。让幼儿真正在玩耍中感知到科学现象,探究到科学真理,进而在与同伴互动中或教师引导下更好地走进科学这方神奇世界,使得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发展,科学学科素养得到初步积累。
(一)确立主题活动,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幼儿教师要紧扣幼儿园科学教学计划确定对应的科学探究活动主题,并通过多样化的游戏活动给幼儿更多探究机会,让他们参与到更多的实验游戏、实验活动之中,为其顺利实现幼小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以“快快慢慢”主题教学为例,教师可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观察车子行驶速度、观察不同物体在斜坡上滚下的速度等,让他们初步感受物体运动的基本常识,初步形成对快慢现象的科学感知。接着,再引导幼儿进行“斜坡滚小球”游戏比赛,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动手做中体会对快慢的基本感知。这样,幼儿会在同样的斜坡上进行不同小球的滚动实验,或在不同斜度的斜坡上进行相同小球的滚动实践,或在粗糙程度不一的斜坡上进行实验游戏,以形成较为丰富的科学探究感知。随着幼儿在一系列游戏活动中接受科学知识学习,他们对速度、重量、阻力等的科学感知会产生深刻印象,为其今后顺利开展小学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二)组建兴趣团队,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在游戏化教学理念引导下,幼儿教师还需重视活动团队的建构,以帮助幼儿较好地投入科学探究活动,也让他们在群体智慧中共享科学领域探究学习成果,促进其科学探究能力稳步发展。
比如在上述主题教学中,教师就需引导幼儿组建自己的学习团队,这样他们才能较好地、较全面地开展各种类型的科学实验游戏,使得他们对斜坡高度、小球材质(质量不同)、斜坡粗糙程度的感知更全面完整,获得的相关学习活动体验更丰富。长久坚持下去,幼儿科学学习活动会变得更有趣味,他们也会在同伴互动、同伴对话中获得更多的科学感知,形成较为扎实的科学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科学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指导活动,强化科学探究意识
以兴趣为源、以实验为要、以活动为本,是幼小衔接中幼儿科学领域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进一步发展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根本思想。在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幼儿科学领域教学中,教师要精准酝酿科学探究活动并灵活驾驭各种有效资源,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恰当的游戏学习活动,让幼儿产生浓厚的科学探究兴趣,使其科学探究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教师要细化幼儿科学教学活动组织,努力依托游戏活动激活幼儿科学探究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得到发展,让其科学综合感知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开展游戏体验,感知科学现象
把幼儿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为游戏,无疑是更有效地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思想的体现。教师要紧扣科学领域课程内容,精准地组织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并把科学教学游戏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形成较好的科学体验,促使他们能够敏锐地感知游戏中的科学现象,以实现科学感知的积累和扩充。
比如在开展“纸的力量有多大”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就可以走游戏化教学之路,让幼儿在玩纸游戏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疑惑,并努力探寻游戏中存在的科学元素,使得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持续增强,科学探究愿望得到强化。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小组竞赛活动,让他们用手中的餐巾纸进行系列实验操作游戏,比一比最后的结果,初步探知活动现象,感知科学现象的存在。
(二)探究游戏奥秘,强化探究意识
结合游戏活动开展,教师还需为幼儿搭建一个汇报展示与争辩的学习互动平台,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随着幼儿之间的互动对话增多,系列困惑也会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他们面前。比如:为什么都是教师给的卫生纸,我们小组为什么轻轻一拉卫生纸就断开了,而那个小组还能用它拎起一瓶矿泉水?同样是把卫生纸拧成纸绳,林林那组就不结实,而路通那组却怎么也拉不断……面对幼儿提出的疑问,教师应该感到无比欣慰。因为幼儿的这些表现,正是他们深入观察、深度思考的结果,是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在发展的生动表现。为此,教师还要鼓励不同小组的幼儿把自己的做法与大家分享,并鼓励其他幼儿用这些方法再试一试,形成种种新的感触,获得新的活动感知,从而为他们探究“纸的力量有多大”科学奥秘提供有力支持。
四、捕捉机会,培养科学探究本领
新课程改革再度明确:幼儿是具有个性的、能动的学习者,教师要站在支持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度,给予他们的科学探索以必要的指导、引导或提示,让他们真正成为游戏体验的主角,成为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科学教学中,要善于捕捉不同的教学机会,努力营造氛围、创设情境,让乐学成为幼儿科学领域学习的主要方式并贯穿始终,使得他们真正成为探究者、实验者与表达者,以帮助幼儿带着乐学的兴趣、严谨的探究态度以及勤学好问的习惯走进小学校园,初步养成科学探究本领。
(一)善用生活资源,体验身边科学
幼儿科学领域教学不是阳春白雪,而是基于幼儿真实生活的教育活动。因此,教师要善于应用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捕捉相应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开展系列科学探究活动,以此增强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并帮助他们在不断地游戏活动中提高科学探究本领。
比如,针对幼儿喜欢看“哈哈镜”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参与到“镜子为什么能成像”这一主题科学探索之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开放式与互动式交融的策略,让幼儿踊跃地发表观点,列举类似的生活化现象。比如,有幼儿会提出,在光亮的餐勺上也能看到自己,还有的幼儿说,在透亮的窗户玻璃上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等等。随着交流的增多,他们会发现,比较光亮的物体表面几乎都能成像,不过有的是清晰的,有的则是模糊的。
(二)善于解读问题,发展探究本领
随着幼儿交流的增多,疑问也会自然地涌现在他们的脑海中:“它们都不是镜子也能看到物体,这是为什么?”“难道不只是镜子可以成像的吗?”此时,教师就应围绕他们的疑问,鼓励全体幼儿开动脑筋认真思考,积极地投入相应的科学探究之中。
长期坚持这样的教学,幼儿的科学探究本领一定会提高起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小衔接背景下教师应善于把握机会,精准灵活地驾驭各种资源,引导幼儿积极投入科学游戏和科学探索活动中,让他们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实现科学感知的积累和科学思考能力的提升,从而真正地、有效地提高其科学探究本领,为其小学阶段的科学学科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创造良好条件。
重视对幼儿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满足幼儿未来学习、生活与工作需求的必备要素。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五大领域课程教学计划,灵活地把科学课程与其他领域教学有机融合,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不同阶段、不一样的游戏活动中受到科学知识的熏陶,获得基础的科学活动感知,为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探究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解决问题提供有力支持,帮助幼儿树立科学探究精神,为他们顺利地融入小学科学课程学习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