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文档》教学一课三研
2023-03-21方处云江苏溧水区和凤中心小学
◇方处云(江苏:溧水区和凤中心小学)
最近笔者承担了一节区级公开课,执教苏教版教材四年级第六课《美化文档》。从第一次的依托教材、第二次的理解教材到第三次的整合教材,我收获颇丰。本文以三次课堂教学为线索,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材的整体把握、学生的学法引导方面进行了反思,不断落实学生信息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掌握插入艺术字及自选图形的方法;掌握艺术字及自选图形设置的方法;能使用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美化文档。以下是我的三次教学研究。
一、初研:依托教材,首次教学
(一)教学准备
在这节课的准备阶段,我首先认真钻研了教材,通观了教材内容。本课的知识点主要有: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的定义;插入“艺术字”;插入形状素材。根据知识点,我确定了教材的难点为调整艺术字和形状图形在文档中的格式和位置。笔者查阅了网上及手边与本节课相关的资料,但是提供的帮助很少。我依托课本做了教学课件。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选择让学生先看书自学,再分组讨论并加以实践。
(二)教学简录
出示两篇文档,通过对比,让学生自己观察两篇文档,找出不同之处,从而抽象出艺术字和自选图形,并对艺术字和自选图形下定义。
(三)教学分析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本次教学,我总结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教师教学观念老旧,依旧是教师教,学生听,学生多模仿教师,按部就班地展开学习,少了主动与创造。
本课教学层次太低。本节课教学第一层次是如何插入自选图形及艺术字,这个学生基本能完成。但是本课教学的第二层次是如何设置艺术字及自选图形。一节课下来,学生很少有人考虑到图文混合的美观及合理性。如何实现第二层次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值得思考。
小组合作效率低下。在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单时,我布置了任务并详细讲解了任务单的填写方法,结果在完成小组任务时,我观察到有的小组只有组长在认真操作,填写任务单,剩余的人要么聊天,要么做小动作,完全没有参与讨论与实践,组长一人包办了这次任务。由此可见,学生在开展小组合作时,缺乏基本的合作技能与沟通技巧,导致合作效率低下。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小组学习也值得探究。
二、再研:关注学情,二次教学
(一)教学准备
笔者翻阅了四年级的教材,发现“插入”选项卡很多学生很熟悉,因为在WPS 文字中在第五课插入图片时学过,并且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的位置及大小调整与图片方法是类似的,不同点就是调整“形状”的轮廓色和填充色。本课因为也是图文混排的一部分内容,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渗透图文混排的两大标准:美观性和合理性。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方面。
(二)教学简录
环节1:教学导入。
学生猜字谜,引入课题:《给祖国的献礼》。祖国母亲73 周岁生日,小明和小霞分别做了一张贺卡。出示两张贺卡。你觉得哪个好看?好看在哪里?引出知识点艺术字与自选图形。
环节2:引导学生尝试插入艺术字。
教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插入图片的方法,你们还记得是怎样做的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将插入图片的方法顺势带过。)
教师:插入艺术字和插入图片的方法相同,你会操作吗?
(大部分学生都不会。)
教师请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再让学生动手实践。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制作的贺卡,并让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时只会说作品好坏,评价标准不明确。)
环节3:插入自选图形。
教师:你觉得这张贺卡漂亮吗?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众生:可以画些漂亮的图形。
教师:插入自选图形和艺术字方法类似,请两人一小组分组尝试。
5分钟后,展示学生制作的贺卡成品。
学生比较积极,每个小组都展示了作品。
环节4:总结这节课所学的新知。
(此时下课铃响了,本以为自学课本能节约时间,能来得及上拓展环节,但没有考虑到学生自学能力比较欠缺,还是有一个环节没上完。)
结局:以学定教,小有进步。
(三)教学分析
在第一次教学的基础上,我做了很多修改,但是随着再次深入教材,我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画图和奇奕画王时,已经有意识地对自己创作的图画进行了美化,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前面学过的图形修饰,与即将学习的修饰表格与设置版面衔接不够清楚,教学设计中要从整体上对知识进行建构,以问题为引,对知识进行整合,做到少讲、精讲、多做。
学生看书自学这个辅助环节,似乎并没有起到辅助
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将自学与教师教授割裂开,感觉不到书本的辅助性。
三、深研:整体建构,三次教学
(一)教学准备
学生自学能力较弱,但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通过课堂培养,所以我把学生自学课本改为教师带学生看书,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在评价方式上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标准具体,让学生评价时有据可循。另外,在第三次课上,我尝试让学生画设计图。第一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思维;第二,能增强学生对造型艺术的敏感度,并能让设计思想更加活跃。
(二)教学简录
环节1:教学导入,学生猜字谜,引入课题——《给祖国的献礼》。(保持不变)
环节2:引导学生尝试插入艺术字。
教师带学生回顾插入图片的方法。
教师:插入艺术字和插入图片的方法相同,你会操作吗?
教师:请把书打开,我们一起在书上寻找答案。(带学生看书,讲解插入图片和艺术字的不同之处。)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制作的贺卡标题。
环节3:插入自选图形。
学生先独立思考与实践插入“形状”,再两人一组,交流与合作,以先会者带动后会者,发挥学生中小先生的能动性。
教师:插入形状和艺术字的方法大同小异,请你们先拿出任务单,在任务单中尝试画出形状,小组交流想法和设计图,再在计算机上独立尝试。
(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插入,此时学生情绪非常高涨。)
教师:那你们想不想再让图形美化一点?给这些图形涂上好看的颜色呢?(引出轮廓色和填充颜色,已经有学生尝试出来了。)
学生自主操作并美化贺卡。
环节4:组合图形来帮忙。
展示教师做好的组合图形。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组合图形的画法,并在分析的过程中渗透美的思想。)
教师:现在我们学会了组合图形,请继续拿出设计图,设计贺卡。设计完之后,请在计算机上付诸实践。
(让学生画设计图,促进学生进行二次思考,学生作品大多很成熟。)
教师:请展示作品。
邀请其他学生从背景颜色是否搭配、艺术字标题是否突出、设计版面是否有创意、形状是否精美四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并评选出小小设计师。
(学生分别展示作品,作品呈现出了多样化。)
环节5:总结回顾新知。
(下课铃响了,学生还意犹未尽,我们约定以后要全力争当设计师。)
结局:学生花样尝试,别样精彩。
(三)教学分析
梯度设问,拆解难点,突破思维障碍。教师梯度设问,将一个大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让难点问题层次化、简单化。比如,做贺卡本来是一个大任务,我把它分解为标题、形状添加、形状组合美化等一个个小任务,使用任务探究法,当贺卡做完了,本课内容也学完了,学生美化文档的本领也学到了。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点拨,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比如,在设置艺术字的环绕方式和大小位置时,充分利用之前学过的插入图片的方法,类比学习。
实践育人,加强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我们的建筑前辈梁思成先生曾这样说过:“设计首先是用草图的形式将方案表达出来”的。学生在设计之前,先创作草图,能够帮助学生抓住瞬间的灵感,通过草图来体现学生的想法,把筛选出来的初步草稿细化,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相对准确的图形方案。最后把想法从脑子里取出来,把草图付诸实践。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一步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
四、教学反思
(一)理解教材,知识串联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不是简单地讲述教材,而是以教材为载体,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教学之前,应先通观教材,找到学生新知形成的基础,创造情境,触发思维。本节课的插入艺术字和形状与插入图片有很强的关联性,是“插入”的延伸。本课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入手,一步一境,层层设问,串联知识。
(二)理解教学,情感培育
在信息学科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基本兴趣和已有经验。在课堂中,要理解并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课堂教学应致力于让每位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性,让每位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这节课中,学生是问题的发现者、问题的提出者以及问题的解决者。在这节课中,以学生的问题为导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大胆“放”,在新知上,适时“收”,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精神。
(三)理解课堂,学会合作
《美化文档》是一节典型的实践活动课,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两人一组的合作方式,一开始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教师的话刚出口,前排的学生立即转向后排,学生七嘴八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实际上这是一种合作“自由化”的现象。我考虑到这节课需要小组讨论的任务难度不大,主要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会的学生带动后会的学生,我就采用了两人一组的分组方式。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教师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课上起来好看,而是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情况适合小组合作?”“什么是真正的小组合作?”“学生会小组合作吗?”只有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合作技能进行训练,才能发挥这种上课形式的最大功效。
正所谓“冬去,且若流水;春来,且待花开”。在信息学科教学中,课堂是学生的,教师应该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真正的探究空间,做到知识系统的重建与突破,让核心素养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