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信息化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2023-03-21肖国伦贵州大方县黄泥塘镇第二小学
◇肖国伦(贵州:大方县黄泥塘镇第二小学)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教育部也陆续推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政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求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将教学活动从传统的传授形式转为多样化的生动教育,丰富了课堂教学活动,能够促使师生在课堂中有效地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探索学习,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的知识。但是根据知网的检索统计我们发现,由于地域差异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差距,目前,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其实际运行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就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困境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其成因并根据成因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欠发达地区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存在的困境
(一)教学条件普遍较差
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40 多个年头,国家经济实力也有了大幅提升,在教育上的投入也逐年递增。但是由于地域原因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不同的区域教育经费的投入也不尽相同,教育资源的分配也不均衡,致使现阶段我国各区域教育信息化普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偏远地区经济较为落后,经费投入也极其有限,使得教育信息化普及存在较大的差异。该地区学校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仍主要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完成教学任务。更有许多小学教师认为,小学生接受的只是初级教育,讲解的知识点极其有限,只需按照课本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满足小学生的学习要求就行了,因而并未意识到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在这种错误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和实施无法实现预期效果,出现空喊口号、轻实施的现象。同时,由于偏远地区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当地在信息化教育建设过程中,往往将大部分经费集中于投影仪、办公电脑等的硬件采购方面,忽视了软件平台建设;更缺少课程资源开发,比如微课制作、动画显示等等,致使推进信息化教育建设成为空谈。
(二)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欠发达地区的许多小学教师由于受到地域发展的限制,对信息化教学的了解仅仅是从教育机关发送的一些政策文件获得的,小学生对此则更是一无所知。他们无法从根本上了解信息化教学的意义,也无法深入理解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欠发达地区的许多教师如今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模式:纸质备课、粉笔黑板讲课、作业采用作业本抄写完成。
同时,一些教师年龄偏大,接受新事物较慢,无法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对于在讲课中引入信息技术手段也不上心,比如,他们在PPT 制作、动画引入等方面根本力不从心。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教师上课也仅仅使用现场课堂模式进行直播讲课,学生则只能通过手机观看,这让他们感觉上课索然无味。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更是寥寥无几,很多教师仅仅局限于通过在网上查找一些现成的教学资源加以应用,而无法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融入教学资源开发中,从而导致了教学资源应用的单一性,无法真正地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学中。
(三)教学重讲授轻引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为小学数学知识点的讲解只需完成对课本内容的讲解即可,教学方式则主要以填鸭式讲解为主,同时采用传统的板书完成整个课堂教学。只注重讲授,缺少对学生进行数学理念的引导,让很多学生不得不呆板地进行学习,学习内容则完全来自书本知识。由于缺少信息技术的融入,加上数学知识单调抽象,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这些,都不利于小学生深入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点。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制作了大量的PPT,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讲台上只是“一言堂”地对PPT 内容滔滔不绝地进行讲述,缺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很多注意力不够集中、理解能力弱、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无法跟随“PPT”的轮换播放掌握数学知识的重难点。这种做法,虽然从表面上看,体现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但是整个实施过程本质上依然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严重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四)学生学习方法老旧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数学素养包含了学生应能够主动自觉地获取和评估信息,要能够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抽象枯燥的学习过程,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比学习具体知识的难度大很多,教师采用传统模式开展教学,往往让学生难以学懂弄通,无法进行有效学习。教师采用常规手段教学,常常因为无法向学生澄清数学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过程,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低下,也让学生学习起来备感吃力。数学学习是一个连贯性的过程,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少或者出错,如果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掌握比较模糊或者没有掌握,其理解能力就会随着数学难度的不断加深而逐渐下降,从而影响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比如在多边形的知识学习中,对于多边形之间的联系,多个边如何由三角形转变而来等等,光靠教师口头讲述,学生就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代替枯燥乏味的讲解方式,通过动画形式展示多边形的演变,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五)教学评价方式比较传统
虽然有些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也采用了微课导入,设置了部分教学情境,但对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考核依然采用传统的考试模式,仍然以试卷成绩作为课程考核最终成绩。无法动态地、全面地对小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导致学生最终的、真实的学习水平难以体现,反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欠发达地区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困境化解对策
(一)因地制宜改善教学条件
从学校层面,小学信息化建设应从两方面加以改进。硬件方面:偏远地区的小学信息化建设,需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经费预算情况量力而行,以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条件。除了需购置传统的硬件设备如投影仪、触摸屏一体机等等,还应加大对多媒体电教室的建设投入,针对课程的需要,改造不同的教室,以够用为原则。软件方面:应通过合理运用当前免费的课程资源平台如智慧树、超星平台等,让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开发课程资源,构建可视化教学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点通过直观的图形化形式展示出来,让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学习要点,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印象,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开发动画多边形视频演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多边形的特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应用优势,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教学内容、学习时间以及空间上的突破,还能借助新颖的教学手段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信息素养
要想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师的信息应用水平是关键。虽然早在2017年,教育部就提出了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计划,但在实施过程中,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此类培训,教师也没有参与培训,从而使得教师的信息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学校可以通过考核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情况,了解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也可以定期开展信息化教学比赛、课程资源开发等,鼓励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从而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应主动参与信息化教学的各类培训,认真学习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活动的技巧,并且不断改进和优化,使得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所呈现的教学方式能够获得学生的青睐,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利用口授和板书对小学课本知识进行讲解,作业也是采用传统的数学计算加以完成,而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降低知识点讲授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比如可通过微课引导学生学习,提前将要学的知识点设计成微课,导入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在进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微课让学生了解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呈现商品价格,引导提问,让学生积极联想到生活中应用到的小数,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微课的播放,帮助小学生强化对小数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深度;通过布置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运用动画演示引导学生完成作业。又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知识的讲解中,可以用动画演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联关系,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类似的形状并记录下来。把这些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他们理解知识点的难度。
(四)改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创新思维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演变,小学数学教师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小学生对很多事物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运用信息化技术引导和强化学生探究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课程教学活动。比如前面提到的利用微课对小学数学中“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内容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还只是引导学生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如何对小数进行应用,则需要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一些小数应用的动画游戏,比如设计用小数显示的商品价格,等等。
(五)引入信息平台对学生学习进行综合考核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搭建课程平台,可以掌握小学生课间、课后的学习情况;通过课程平台布置相关作业,采用平台进行作业检查,能够了解小学生课后学习情况;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方法,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进行记录,并对学生课间进行评价;还可以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考试评价,最终形成课前、课中、课后、期末考试四维一体的评价模式,进而实现对小学生的客观、综合评价。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提升教学综合水平,就必须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彻底改革,并引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开发课程教学资源,搭建信息平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