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文发展世界
——语文教学的一种价值追求与实践方略
2023-03-21李建成
李建成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国家在其教育文件中有不同表述。通常情况下,不同的教学价值追求便应架构不同的教学实践方式。从语文的特质看,语文在世界中发展,语文也在发展世界。因此,当下语文教学可追求“用语文发展世界”。
一、“用语文发展世界”的基本内涵
(一)“发展世界”的要义
世界由概念世界和物质世界组成。“发展世界”一方面是让人类所生活的客观物质世界变得更加适合人的身心发展;另一方面是改变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使得人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方式不断走向完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和谐。
(二)“用语文发展世界”的含义
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一起学习并建构语文课程:一方面,在建构语文课程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使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用语文做‘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事情’”,将“语文学科素养”和“师生关键能力”融入“做事”过程中,通过“做事”改变生活方式、认知方式和实践方式,实现“用语文发展世界”。
二、“用语文发展世界”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1 届大会面向全球发布的报告《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以下简称《报告》)提出:“教育可以视为一种社会契约——一种社会成员间为了共享的利益而合作达成的默示协议。”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社会发展对未来教育的要求,这一契约源于一种社会需要,即未来教育应具有的公共目的。就语文课程来说,这种“公共目的”不只是要求语文教学通过语言建构、思维培养、审美创造和文化传承发展语文课程,还包括通过“用语文‘做事’”进而发展世界。
(二)教育改革的指向
《报告》对教育改革的问题进行了如下阐述:新的教育社会契约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学习,以及学生、教师、知识和世界之间的关系……重新构想学校,以推动世界更好地向更加公正、公平和可持续的未来转型。这段表述告诉我们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重塑未来,发展世界。就语文课程来讲,亦需顺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在语文课程建构中推动世界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转型——通过语文教学发展世界。
(三)语文课程的价值
语文即生活,生活亦语文。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一种价值是通过语文改造社会生活,通过社会生活发展语文。而当下的语文教学更多关注语文知识建构和文化传承,这样的教学忽视了语文课程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改变客观物质世界的社会价值功能。语文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人类通过建构语文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还表现在通过“用语文做事”建构新的物质世界。综上所述,“用语文发展世界”,应成为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
(四)生命成长的意义
人的生命成长不仅包括自己身心、思维、情感和道德的提升,还包括人在社会发展中留下来的文化。从语文课程角度说,人的生命成长不仅包括人在语文熏陶下个体身心、思维、情感和道德的提升,还包括个体通过参与语文活动,促进整个人类语言、思维、情感、道德和审美的发展——这便是说个体在语文中获得发展,整个人类也在语文中获得发展。同样,人在生命成长过程中还在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建设世界、改变世界,通过“用语文做事”促进“用语文改变世界”这一目的的达成。从这个角度讲,通过语文发展世界是人生命成长的一种重要价值。
三、“用语文发展世界”的实践方略
(一)用作品中的语言重构生活语言
多年来,随着社会的变革,人类的生活语言发生了变化。人在生活情境中长期使用简单语言进行交流,作文时书面语言便会缺乏形象性和艺术性,且其语言创造能力也会受到抑制。语文教材中的作品语言是人类语言学习的典范,这些语言是作者千锤百炼而成的,又经过编者反复推敲和精雕细琢。因此,在架构“用语文发展世界”的教学时,教师要围绕“用作品中的语言重构生活语言”进行实践。
1.在生活中运用作品语言进行表达
在生活中运用作品语言表达是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运用作品语言表达需要通过教学活动培养。一是基于运用积累。作品中一些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教学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直接记住这些语句,并在生活中结合场景进行运用。二是创设情境运用。作品中一些语言包含新的词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需经常使用,教学时,教师可创设使用这些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模拟场景中进行运用。三是回归生活实践。语言的应用价值是在真实情境中实现的,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设计能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作业,促使学生走向生活进行实践运用。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让师生感受作品中的优美语言,还能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会运用,进而不断改变生活世界语言贫乏的现象,促进人类语言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富有诗意。
2.在生活中借鉴作品语言进行创造
在生活中借鉴作品语言进行创造是学习语言的另一个重要方式,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借鉴作品语言创造需要通过教学活动培养。一是基于作品创造。教材中有诸多语言优美凝练的作品,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作品表达方式,进行句式拓展训练,进而仿造作品表达方式,转换角度开展重构训练。二是创设情境创造。教材中的某些作品语言堪称典范,其建构方式对师生学习语言有借鉴作用,教学时,教师可创设语言创造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按照这样的语言建构方式进行创造训练。三是回归生活创造。语言的创造灵感与智慧是在真实生活中产生的,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设计能在真实生活中创生语言的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语言创造。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师生不仅能学会作品中优美语言的建构方式,还能在生活中创造和运用更加优美的语言,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生活世界的语言,促使人类语言变得更加灵动,更富有时代感。
(二)用作品中的活动指导生活活动
近年来,学生的生活和活动发生了变化:活动空间聚焦于楼宇套间中,活动项目沉浸在电子世界里。长此以往,学生的社会见识和实践会受到限制。语文教材中无论是写人、叙事类的佳作,还是说明或论证类的文章,所选用的事料都是客观存在过或存在着的事和物,它涵盖宇宙乃至人世间的事和理。从事件或活动介绍方式上看,一方面是抓住正面典型的人和事进行直接描述,另一方面是抓住反面典型的人和事进行侧面烘托。通过运用不同方式对不同事件或活动进行描绘,读者便可明白“做事方式”,感悟应该追求的真善美。在架构“用语文发展世界”的教学时,教师要围绕“用作品中的活动指导生活活动”进行实践。
1.按照作品追求的活动方式在生活中学习“做事”
在生活中学习“做事”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做事”需要通过教学活动培养。一是在作品中读懂“做事方式”。教材中写人或叙事作品一般都对人物的“做事方式”描述得具体而生动,教学时,师生应按照作者对“事料”的描绘,厘清所描写人物的“做事方式”,从作品中挖掘作者“写什么”——“做什么事”,“怎么写”——“如何做事”及“为什么这样做事”,“为什么这样写”——这样描绘做事的目的是什么,以此将“学语文”和“学做事”融为一体。二是在生活中实践“做事方式”。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事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在生活中引导学生真正“会做事”才是教学的本义。学习作品后,师生应按照作品所描写的“做事方式”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学会并掌握“做事方式”,并将“做事结果”作为一种作品呈现在社会生活中,构建出新的生活“样态”。通过这样的教学,师生不仅能掌握作品中的“做事方式”,还能在生活中学会如何做事,并通过在生活中呈现的新的“做事结果”改善“生活世界”,促进人类生活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富有新意。
2.基于作品追求的活动方式在生活中创造“做事”
在生活中创造“做事”是学习语文的另一个重要方式,学生在生活中创造“做事”需要通过教学活动培养。一是基于作品重构新的“做事方式”。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内容大多体现某一时代或某一区域的“做事方式”,与学生现实生活时空跨度较大,偏离他们的生活实际,这便要求我们不能照搬作品中描写的“做事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基于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构新的“做事方式”:一方面可结合自己当下的生活情况重构,另一方面可根据社会未来发展需要重构。二是在生活中实践新的“做事方式”。当下社会生活中的“做事方式”有的体现社会文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有的滞后于时代发展,甚至影响社会进步,这便要求我们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新事物,探究新路径,实践新方式。课堂教学结束后,师生应按照大家在课中重构的“做事方式”进行实践:一方面,按照架构的“做事方式”开展实践,积极引导每个人学会新的做事方式,掌握新的做事技能,形成新的做事习惯,架构新的社会生活样态;另一方面,在做事过程中结合具体实际不断改进自己实践的“做事方式”,进而形成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做事方式”。通过这样的教学,师生不仅能理解作品中的“做事方式”,还能建构超越作品且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做事方式”,并能在生活中创造新的“做事结果”,重构新的“做事样态”,不断变革和创新生活世界。
(三)用作品中的境界创造生活境界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很多是编者从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精品中挑选的经典,这些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主要是作者能够深刻描写出那个时代的真善美。在架构“用语文发展世界”的教学时,教师要围绕“用作品中的境界创造生活境界”进行实践。
1.运用作品追求的境界,在生活中创造美
运用作品追求的境界,在生活中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在生活中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需要通过教学活动培养。一是读懂作品追求的境界——感知美。作品中美的因素涉及不同领域,美的形态也多姿多彩。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方面要挖掘作品中描绘了哪些美,并探究这样描绘美追求怎样的境界;另一方面要思考作者是通过怎样描绘美来凸显作品追求的境界的。二是实践作品追求的境界——体验美。文学作品主要通过语言文字美展现自然美、社会美和人格美,这种美的境界需要通过体验才能真切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按照作品追求的境界,“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1];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去探究美的奥秘,达成感性和理性相融的审美境界”[2]。三是运用作品追求的境界——创造美。“审美必须具备鲜活的审美对象和实实在在的审美过程”[2],在教学过程中或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设计引导学生按照作品境界进行审美表达的训练,让他们把审美体验运用于审美创造,从生活表达转向审美表达。通过这样的教学,师生不仅能感受和体验到作品追求的境界,还能在生活中学会感受美、体验美,并能根据作品追求的境界创造美,使得生活世界不断增加美的内容。
2.升华作品追求的境界,在生活中创造美
基于作品追求的境界,在生活中创造美是学习语文的另一个重要方式,学生在生活中升华作品追求的境界创造美需要通过教学活动培养。一是按照作品升华的境界在生活中寻找美。教材中的作品体现的往往是某一时代的价值追求、审美表达和思想境界,这些作品常常被打上时代烙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作品“境界”进行“提升”,使其“精神”得以升华,达到或超越当下时代的要求;然后,再让他们围绕“升华的境界”到生活中寻找“美的事件”“美的形态”;最后,激发他们用改善的审美认知进行“审美表达”,通过寻找社会生活中美的现象创造出美的表达。二是运用作品升华的境界在生活中创造美。围绕作品中“升华的境界”在社会生活中创造“美的景致”“美的人格”“美的文化”,应是语文审美教育的至高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按照时代要求或未来需要对作品境界提升后,还要围绕“升华的境界”到生活中去“做事”——做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事,以此美化世界,提升人格。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把“美的行为”表达出来——把自己所做的大格局、大境界的事情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让“美的文化”在生活中流传。通过这样的教学,师生不仅能感知到作品追求的境界,还能根据可能建构更加高远的境界,亦能根据崇高境界架构事件、重构生活、重建文化,使得人类和生活世界一起走向美好。
综上所述,语文在世界中发展,语文也能发展世界。只要我们选用的教学方法科学,便能促进世界和语文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