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
2023-03-21罗嫣才顾润生
罗嫣才 顾润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2021 年,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全省中小学思政育人特色学校评选。评选思政育人特色学校,一方面是对学校思政育人的肯定,另外一方面也希望学校在思政育人方面做得更深入,更有特色,更加彰显育人效果。下文,笔者以南京市石鼓路小学、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为例,剖析如何构建全面大思政课建设的新格局。
一、顶层设计,做好育人规划,建设思政育人的大课堂
学校层面的大思政课建设,绝不能松散零碎抑或偶然为之,而应通过顶层设计,从整体上进行规划,明晰育人主题,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进而实现整个学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1.明确鲜明的育人主题,让学校思政育人有魂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其中,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更是每所学校在育人主题上的必答题。“立美修德”是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坚持了40 多年的育人主题,意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育新时代好少年。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则坚守“建一所幸福的学校,让每个孩子都精彩”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一大批具备良好品德、具备一定政治素养的“梅西新儿童”。育人主题不仅彰显着学校的育人特色,是学校思政育人的灵魂,更起着凝聚人心、指引方向的作用。因此,每个学校在育人方面都应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
2.善用社会大课堂,构建完善的思政育人课程体系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对于学校来说,课程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那么,如何发挥不同课程的作用,形成一种育人合力呢?关键在于打通课程之间的界限。一方面打通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之间界限,另外一方面打通各学科之间的界限,还有打通学段之间的界限,实现一种纵向的螺旋上升状态。以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为例,他们借助“课程+”这一理念,建设了思政为主课程,多学科融合课程、实践基地课程、主题教育活动课程、德育品牌课程等多学科多维度课程融合育人的新模式,使得思政课程文化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隐形底色。而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基于立美修德的思政育人体系,明确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阶梯式培养目标,构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协同育人等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嵌入的6 个课程模块,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体系化的思政育人路径。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基于课程思政目标,以小学语文学科为抓手,开展项目导学育人实践。与其他三所学校不同,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结合时代发展,创新思政育人形式,基于儿童视角,通过主题实践活动的方式,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融合。他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分别开展思政故事的剧场表达、思政人物的深度访谈、思政主题的项目化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将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中。
二、核心素养导向,搭建育人大平台,开展育人行动
思政育人需要理念引领,更需要行动落实,而行动的切入点和抓手就是凸显核心素养培养,立足教学研究,开展真实的情境体验。
1.用核心素养锚定课程思政的价值旨归,让育人活动有的放矢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同时,各学科课程标准凝练了每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强调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育。立德树人,立德为先,这既是思政育人的目的所在,也是开展思政育人的首要前提,更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所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思政育人的主渠道,其他学科课程是思政育人的主阵地,每个学科都要通过各自的课程与教学,为学生整体的核心素养培育贡献价值。所以对各学科教师来说,我们要落实思政育人,最重要的是通过扎实行动把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好,把思政育人融合在课堂教学中,为日常课堂教学注入灵魂。
2.立足扎实的教学研究,开展真实情境体验
怎样才能让思政教育达到入脑入心入行的效果?答案是加强研究。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方式方法的研究。如果方式方法不对,我们的课就是空讲道理,这会让思政育人的效果大打折扣。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正是遵循儿童认知规律,设计并实施了适合各年段学生的特色思政课程,通过童年剧场活动课程、走向社区的深度访谈实践以及跨学科、跨领域的思政主题项目化学习,创新了思政育人的方式方法。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围绕着真情境、真问题,开展真探究,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后,学生通过纪念馆研学、寻访丛葬地、参加幸存者家祭活动,进行体验和感悟。
另一方面是对育人环境与育人规律的研究。思政育人需要环境。课程思政要取得好的育人效果需要进行环境创设,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感悟。环境涉及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和课堂环境。我们不仅要进行课堂环境营造、校园环境营造,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营造一个广阔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思政育人的环境中熏陶濡染,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在充分利用校内少先队活动室、红领巾广播台、梅西讲坛、劳动实践基地的基础上,还依托学校新儿童家长学院,借助家长资源,联动社会资源,丰富的校外实践基地,专业的校外辅导员队伍,为学校的思政育人提供了有力保障。
3.系统挖掘资源,搭建育人大平台
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育人资源,每所学校也都有它的历史和文化,如何让这些资源发挥思政育人作用,关键在于系统挖掘。对于思政育人资源的挖掘,首先,可通过学校教研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去组织推进,重挖掘、成系统,尤其要系统挖掘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中的思政育人资源,然后梳理整合成学校独特的资源,方便一线教师迁移运用。比如: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在系统梳理语文学科思政育人资源后,将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家国情怀、法治意识、政治认同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纳入课程实施过程,打破学科、年段、教材、单元、校内外时空界限,统整语文课程思政资源,进行项目设计,生成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甚至是学生个体的语文课程思政育人样态。其次关注学校思政育人资源的挖掘。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结合学校已有红色教育资源,开设寻访“红色宝贝”主题活动,学生寻访身边的红色基因,在此过程中自觉接受思政教育。南京市石鼓路小学结合相关历史事件,围绕学校版画博物馆中的藏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学生的心里种下追求和平的种子。
三、涵育素养,提高全员育人本领,建好大师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好思政育人的大师资意味着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都要提高自身的育人本领,这要求教师首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站位。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每个教师都有责任更有义务用鲜明的政治立场、清晰的价值导向帮助学生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与认同。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提高政治站位就是要看到思政育人对国家建设、学生个人成长的重大意义和价值,就是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扎扎实实地推进思政育人,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要对标行动,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要”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最后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只有建好教师队伍,才能为思政育人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