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2023-03-21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魏名萱

区域治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社团校园文化成员

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魏名萱

大学生社团文化作为高校中特色最为鲜明、种类最为多样的文化代表之一,是大学生在校内课堂之外满足自身成长要求、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也是高校借此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主要载体和媒介之一。因此,在深入探讨、分析大学生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对大学生群体影响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新思路、新路径,对拔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品质和成效、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社团文化的内涵

大学生社团文化是指社团成员以各个社团具备的独特条件和特点作为是否入团的依据和参考,在高校社团这一特定的文化场所和组织中通过林林总总的社团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全部有形的规章、标识等物质形态[1]。从社团物质文化这一层面来说,大学生社团文化是由社团成员高度认可、甚至共同创造出来的器物、服饰、设施等文化产品;从社团制度文化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社团文化则是为全体社团成员在社团时的日常活动举止、一言一行提供最基本的遵循和参照标准的严格规章条例和管理办法;而大学生社团的精神文化则是对社团成员价值取向、道德操守的具体反映,是对社团外形气质和运行理念的外在表现,是对社团成员整体的精神风貌、相处氛围和互动方式的集中凝练和无形传达。以上三个层面的内涵相互交织、互为补充,共同丰盈、充实了大学生社团文化的内涵。

二、大学生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

(一)导向功能

首先是自主导向功能,由于高校社团是由互不相识的大学生群体在类似或共同兴趣爱好的驱使下自发聚集形成的群众性组织,社团活动的内容设计、社团文化的发展方向都是社团成员在长期反复的实践总结下逐步得以确立并普遍得到认可,这种启发式的活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社团的辐射效应,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我教育、相互教育;其二是政策导向功能,即通过党团组织确立的相关政策、方针以某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来正确引领社团成员的举止言行、价值判断和人格塑造,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高校对社团活动开展、社团文化塑造乃至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引领和有效参与,从而促进学校文化环境的加速优化和校园文化氛围的集中凝聚[2]。

(二)激励功能

激励功能意即大学生社团文化通过渗透进多种活动或路径鼓舞学生团结协作,激励学生在丰富多样的社团经历中发现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能,从而逐渐成为生活中善于战胜困难的富有强大自信心和责任感的强者。一方面,社团成员都是充分遵从内心意愿地选择参与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因此,每一位成员都会乐于倾注时间、精力于社团建设之中,并热情广泛地参与各种组织、管理和决策活动,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任何一次社团文化活动成功举办的背后都不乏见多识广、材优干济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决策者,他们的典型事例和模范作用必然会激励每一个成员为社团的发展壮大共同努力、贡献力量。

(三)创新功能

当代大学生好奇心强、眼光新颖、思维开阔,求知欲、参与欲和表现欲都较为强烈,他们比其他任何群体都更加关注自身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他们愿意主动展示自我,充分挖掘自身潜在的创新能力,以尽快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在高校的各项社团活动中,社团成员可以在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情境中轻松、畅快地表达自己对于某一当下热点问题或某一感兴趣领域的主张和认识,这便为再度激发学生的研究意愿和热情、深入挖掘学生的自身优势和潜能、大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肥沃的土壤[3]。

(四)保证功能

大学生社团作为可以锻炼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自身素质、培养兴趣爱好的优良组织,肩负着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它为对新一代青年学生施予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阵地和舞台,为顺利开展素质教育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客观条件和介质。在大学生社团的组织成立、人员招募、换届选举的过程中都需要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来承担责任,这就对大学生合规的思想与行为做出了明确要求,也对于在某些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理想信念不坚定、责任意识淡化、道德修养缺失以及价值观扭曲等不良现象进行了及时的纠正。

三、大学生社团文化对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影响

(一)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是对其态度立场、道德品质及作风修养的集中表现和综合概括,是对其人格修炼和理想培育的生动昭示,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关系密切、休戚是同。在一系列社团活动中,大学生或多或少可以通过设计环保标语、探访孤寡老人、清洁社区卫生、帮助山区儿童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在社团活动中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切身体会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感受用生命去影响、温暖生命的美好和感动。

(二)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合理衡量一个人是否被人接受或是受人认可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这个人能否与他人达成良好及有效的整体配合,可以说,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是考验现代人才是否具备发展潜力的必备素质之一。大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类型各异、形式多样,尽管个人分工不同,但不论是活动的策划者、宣传者,还是组织者、实施者,都务必协同合作、加强互动、有效反馈,只有保证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才能实现社团的高效率运转,才能实现活动的成功开展。

(三)有助于挖掘大学生的内在潜能

在趋向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当今时代,对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育显得愈加重要、紧迫,而大学生社团在挖掘大学生发展潜能方面则具有“地利天时”般的优势。首先,大学生加入哪一类别、哪一主题的社团是依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的,社团的日常管理工作由社内成员自身负责,且其管理方式上是相对民主、灵活的,大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凸显、张扬与尊重;其次,参加同一社团的大学生实际上属于同辈群体,这为社团内部形成浓厚、平等、自由、和谐的交流氛围提供了较大的便利,社团成员间的不同观点、见解容易实现“百鸟争鸣、百花齐放”;再次,大学生社团是由抱有相同或相近兴趣爱好的学生集合而成的群众性组织和团体,社内成员相异的特长、个性在这个“大场所”里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显现,并且会不断实现着自身的超越、创新和发展。

(四)有助于为大学生提供“模拟社会”的人际环境

当前,多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结构还有待完善,普遍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的交往形式依然缺乏以理性为主的正式交往,这将对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全面树立、国民性格的现代化培育产生不利影响。首先,大学生社团将成员范围限定在本校学生群体中,成员之间相对更容易逐渐接近、信任,彼此之间更容易达成相互认同、理解;其次,能够加入同一大学生社团的必需条件之一是抱有相同或相近的特长、兴趣,社内成员间更容易找到契合的聊天话题并自由表达内心的想法,从而在较短时间内亲切地融合为一个团体。

四、高校社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社团的活动内容政治导向不足

目前,在学生社团活动政治导向把关这一问题上,高校的政治领导力度相对薄弱,且对于众多基层学生社团的及时引导和科学管理还相对滞后、匮乏,高校在多数情况下仅仅将学生社团活动看作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然而真实情况并非如此。立足现实,大学生社团拥有相当庞大的学生基础,不同社团几乎涵盖了绝大多数学生,且社团内部成员之间分布着不同年级和专业,他们的组织活动能力十分强大。如果放任社团活动完全自主,对其内容缺乏适当管控,那么其活动内容就难免会由于受到社会多种非主流价值观念的冲击而或多或少地被置于偏离、甚至违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流思想意识的境地。

(二)高校社团活动中存在商业化趋向

学生社团的运作之所以愈加呈现出较为严重的商业化和功利化色彩,原因之一就在于各社团为了谋求更好地生存、获得更具发展的前景,除学校为其划拨资金之外,社团成员们纷纷走出校门向各种社会组织筹措资金。但个别高校社团由于将商业利益置于高阁,在与企业的商议过程中将社团异化为赚钱的工具和手段,长此以往导致社团的活动重心和运行理念在无形中发生了转移、偏离甚至倒置,这也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削减、弱化了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高校投入资源有限影响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

目前,部分高校管理职能部门对社团活动的设施设备等物质条件和活动经费投入不足,甚至允许学生社团实行完全的自主管理,这从某一个意义上来讲就是从财政上与学生社团切断联系,而这种完全脱手的管理模式,导致学生愈来愈缺乏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出工出力的热情和动力。

(四)高校对学生社团的组织管理不够规范

随着高校社团的数量、规模与日俱增、日渐庞大,高校对其的管理难度也日益攀升,管理实效性同样难以发生“质”的突破,当前众多学生社团中都普遍存在着组织松散、管理不力、执行效率不佳等问题,社团在成立之初为维持团内纪律、秩序而被设定且公认的制度条例在内部成员间的权威没能完全树立,对部分成员的行为举止仍缺乏一定的约束力,久而久之便造成了社团成员责任心和严肃性的部分缺失。与此同时,由于内部组织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且公信力不强,社团内部对要形成一套有效的约束机制和科学的评价体系的高度共识尚未达成。长此以往,高校对学生社团的组织管理不力最终将导致部分社团难以为继、甚至被注销,这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社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引领和充分发挥[4]。

五、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路径探索

(一)引导高校的学生社团活动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高校应及时引导学生社团准确辨别、敏锐捕捉当下时代的主流思潮和思想成果,并始终坚持将大学生思想教育作为社团活动日常开展的应有之义和重中之重,逐渐指引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愈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社会发展、符合国家现实需要,并在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工作及活动验收中润物无声地将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等优秀思想内核寄托于其中。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充分发挥好学生社团自我启迪和实践启迪的显著优势和独特长处,以形象取代呆板、由被动走向主动,引导大学生自觉接受科学的价值观念、时刻履行合规的行为规范,从而引领大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思想方向不动摇。

(二)丰富大学生社团文化与精神内涵建设

首先,大学生社团应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经常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其次,应促进社团文化传承途径的多样化,推动传统途径与网络媒体双管齐下,以加强高校社团文化的创新建设。再次,在社团活动正式开展前,高校团委要积极引导活动的组织策划者将活动宗旨指向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精神层面去,在提高活动精神内涵的同时也使社团本身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涵。最后,高校要尽力避免内容空洞、形式感过强的社团活动出现,而是要在大学生社团中注入真正符合社会要求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文化内容,并进一步加深大学生社团成员对于当前国内外时事政治的关注度和敏锐度,从而实现完善大学生精神内涵建设的目标[5]。

(三)优先发展突出校园文化特色的学生社团

以清华大学为例,其八字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明确要求清华学子必须效法天地,在学业和事业上努力进取,在为人和处事上容载万物。为督省学生真正践行、内化校训的独特价值意蕴,清华大学继而成立了国语演说辩论会、学生创新社等学生社团,也旨在秉承奋发向上、积极入世的校园文化精神,十足地体现了其校内文化特色。因此,高校相关部门对于那些能够真正反映校园文化特色、升华校园文化价值的大学生社团务必要优先给予大力支持:首先,对于新成立的社团一定要进行优先审批;其次,对于处于困难之中的老社团要尽量对其施予物质或政策帮助,为其筹措资金、提供方案,协助其尽早渡过难关;最后,可以通过对校园文化特色鲜明的学生社团进行宣传和表彰,以带动其他类型学生社团升级转型,从而建设起更加和谐且充满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6]。

(四)加强高校对学生社团的组织管理

首先,高校应逐步加强对所有社团严格的、系统性的设立管理,即在大学生社团成立之初就对其设立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进行科学考察、结合其设立思路和活动重心对其今后的发展情况进行合理预测,重点核查、准确判断其运行章程和活动开展是否与学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纲领和理念相一致、相适应、相契合,是否与既有的大学生社团在类型、业务等方面发生过多重合。其次,高校要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活动引领和关注力度。为了保证所有学生社团活动都能遵循正确的方向及理念持续有效开展,高校有很大必要加强对社团活动的宏观指导,例如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可以要求大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之前务必进行报批,以确保所报活动与其运行主题、章程的高度吻合度。最后,高校要及时建立起对大学生社团的年度考核体系,并适度引入淘汰机制,于每年年底聚集、组织专门力量对各个大学生社团一年来的活动推进、工作反馈等予以考核、评估,对极少开展活动或者所开展活动与其章程严重不符的社团予以警告处理、甚至将其淘汰,从而逐步实现大学生社团文化的高质量发展。

综上,各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团的合理建设和长远发展,尽可能地创造有利条件打造出一批品质优良的学生社团,并将其作为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代化牢固阵地,充分发挥其在实践育人方面的有益之处和可取之长,以进一步切实提升、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猜你喜欢

社团校园文化成员
缤纷社团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