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装剧《梦华录》的创作艺术探析

2023-03-21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2期
关键词:梦华古装剧文化

王 美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古装剧《梦华录》根据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改编,剧情上不仅对赵盼儿营救宋引章的情节进行了扩充和删减,还为赵盼儿这一人物角色增加了爱情线。该剧讲述了赵盼儿、宋引章和孙三娘3人背井离乡、远赴东京共同打拼的成长历程,她们将一家小茶坊经营成东京最负盛名的酒楼,其间经历了重重困难,终于在不懈的努力下过上了理想的生活,人物自身也实现了成长。《梦华录》讲述的故事励志而美好,在创作层面也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值得探究。

1 以古表今:女性精神的跨时空表达

“电视剧内容的流变与社会图景的变迁相伴而行,联结荧屏内外,具有成长主题的剧作因对人生故事或心灵的历时性书写而成为现实素材的镜像投射。”[1]《梦华录》从“她视角”出发,彰显女性努力争取独立平等、自爱自强的精神,在虚构的历史故事与现实生活之间寻找连接点,具有一定的教化意义。

1.1 追求平等和独立的精神

《梦华录》融合了爱情和权谋元素,使女性话题的讨论范围得以扩大。它不仅反映了女性遭受的职业歧视、社会地位不平等问题,还展现出女性勇于追求平等和独立的精神,对女性的刻画在整体上呈现出积极导向。

在一次访谈中,《梦华录》导演杨阳谈到自己拍这部电视剧的原因,她说:“《梦华录》是我为从各地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打拼奋斗、寻找生命价值的女性而拍的一部剧。”该剧将个体命运和时代背景相结合,大大增强了叙事的鲜活性,也使角色敢于反抗的精神显得更为可贵。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她们除了要承担商业上的风险,还要顶住社会对女性抱有的偏见,女性的个体身份导致其在追求自我理想与价值实现的道路上困难重重。在剧中,她们开“半遮面”茶坊被其他竞争者抵制,意欲盘下新酒楼却被卖家以“女子不得任酒楼掌柜”为由相拒,从茶坊到酒楼的经营无不透露出女性经商的不易。

《梦华录》通过展示女性遭遇的不公,突显了追求平等和独立的重要意义。它肯定了女性的价值,歌颂女性追求独立平等自由的精神,最终也给出了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赋予个体奋斗的积极意义。虽然观众处在与故事完全不同的时空,但赵盼儿等人从钱塘到东京一路的所见所历,仍然能够触达观众心灵,从而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1.2 友爱互助的精神

作为以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电视剧,《梦华录》回避“雌竞”,注重展现同性之间美好的一面。就连剧中的教坊女子也不曾故作谄媚或刻意逢迎,充分尊重女性的人格特质。

剧中的女性无论身份高低贵贱,大多心地纯良。比如,张好好得知池蟠去见宋引章之后,心中多有不忿,便决定亲自一探究竟,结果自己也被宋引章的才情吸引,于是便有了“我见犹怜,何况蠢奴”之言,以此展现同性之间的尊重和欣赏。从出身高门的高慧到普通百姓葛招娣,再到名动东京城的乐营教坊花魁张好好,每个人物身上都具备清醒、仗义的精神特质,在赵盼儿等3人遇到危难时出手相救,成为女性相处的范本,弘扬了女性之间的友爱互助精神。

也正是角色身上所具备的这些特质,使得杨阳导演联想到“水”这一意象。她认为女人如水,是力与美的结合体。正所谓“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剧中的水从钱塘一直贯穿到东京,寓意女性柔美而不可忽视的内在力量无处不在。总之,《梦华录》借古代故事,为当今女性树立了自立自强、友爱互助的典范。

2 鲜活立体:人物的个性塑造

《梦华录》中的人物塑造值得细细品味,就主要角色而言,该剧注重对他们进行不同侧面的剖析,具有明显的人物个性。同时,配角的塑造也毫不含糊,个性鲜明独特,极其出彩。

2.1 成长型的女性群像刻画

《梦华录》以赵盼儿、宋引章和孙三娘这些普通小人物为表现对象,聚焦女性成长,可谓是呈现了成长型女性群像。群像能够“放大一群人的社交世界”[2],该剧通过对群体人际关系的放大,使故事情节更具戏剧张力。比如,勤劳泼辣的孙三娘被休后,面对儿子的反对,并没有囿于传统礼教对女性的规训,遵从内心嫁给杜长风。乐籍出身的宋引章从单纯易骗到清醒独立,最后在君王面前甘愿舍弃个人愿望以成全天下人,担得起“风骨”二字,她的改变是从心性到格局的全方位提升。3人之中,赵盼儿是主角,精明能干,在与男主角皇城司副使顾千帆相恋期间逐渐依赖于他提供的帮助,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立。从另一角度来看,赵盼儿在“自立”上的迷失恰恰暴露出人物自身存在的问题,但也是其得以转变的契机。在后续的情节发展中,她开始反思自我,走向独立之路,人物的成长线充满张力,角色也因为这种不完美显得更真实立体。

2.2 搞笑配角的人物设定

整体来看,《梦华录》以浪漫温情为主调,却又不乏搞笑元素,而搞笑的来源正是对剧中配角形象的生动展现。这部剧中,配角出场的时间虽然不多,却仍是生动鲜活,令人印象深刻,与主角相辅相成的。比如,《梦华录》中的陈廉、池蟠、何四、杜长风,每个角色都为剧情贡献了不少笑点,他们在与其他角色的互动中产生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幽默效果,使得《梦华录》在浪漫温情之余又多了几分喜剧色彩。

值得称道的是,这些配角都具有突出的个人风格,在散发自身魅力的同时,并不抢占主角的风头。例如:顾千帆的手下陈廉机灵搞怪,在试图讨好上司时,能够有意无意地释放幽默细胞;孩童心性的池蟠日常捶胸顿足、哭天抢地的行为令人忍俊不禁;何四心思单纯,却总会被其他角色捉弄,在不同情境中流露出呆萌喜感;就连心胸宽厚的教书夫子杜长风也因为近视闹出不少笑话。他们在与不同人物的互动中散发着自身的魅力,在衬托主角人物特质之余为剧情带来不少笑点,极好地发挥了“绿叶”的作用。

3 内蕴丰厚:优秀传统文化的植入

“古装剧在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充实创作内容的同时,其剧作本身也成为文化元素和历史知识的承接载体。”[3]宋朝不仅经济发达,文化也繁荣兴盛。《梦华录》中对宋代饮食文化、瓷器文化以及琵琶文化的嵌入,为这部古装剧注入了文化底蕴。在传播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弘扬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

3.1 饮食文化

《梦华录》对宋人的饮食文化多有展现。该剧借孙三娘之手将豆儿果、桃花果子、梨条桃圈、菊花豆腐、蟹酿金橙、雪泡菊酒、紫苏饮、桂花饮等果饮和菜品进行了直观呈现,品类繁盛,充满雅致之美。此外,由于女主角赵盼儿以经营茶坊为生,剧中着重呈现了点茶、茶百戏等已然淡出大众视野的茶文化。其中最为精彩的场面莫过于茶汤巷胡掌柜与赵盼儿的斗茶,二人通过汤色、水痕和茶味一决高下,对碾茶、热盏、击拂、分茶这些点茶流程进行了细致呈现。赵盼儿还在点茶的基础上表演了一出茶百戏,将极尽风雅的宋代茶文化展示给观众。宋代以后茶百戏逐渐消隐,剧中却为观众呈现了许久未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观众直观地感受宋人的生活,体会宋人意趣。

3.2 瓷器文化

与茶文化密不可分的还有瓷器文化。饮茶最讲究瓷器,赵盼儿在“半遮面”茶坊使用的“九色名瓷”,颜色分别是秘色、粉青、梅子青、红窑变、黑色、白色、米黄冰裂、天青和兔毫,极有看点。宋人将极简和留白的美学运用到瓷器之中,其中那一抹天青色更是充满了素雅沉静之美,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文化输出,使观众沉浸于瓷文化的魅力。赵盼儿在斗茶时使用的是黑釉茶盏,在宋人看来,黑色的器身有利于衬托白色茶沫,便于较量茶艺。《梦华录》的制作团队充分尊重了历史,力求尽善尽美,传递正确的传统文化知识,使观众加深对历史文化的了解。

3.3 琵琶文化

该剧还对琵琶文化进行了普及。拥有一身琵琶绝技的宋引章单纯而羞涩,正应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弹奏不仅注重技艺,也追求意境。剧中除了对《明妃曲》的绝妙呈现,还设置了宋引章弹奏《凉州大遍》的情节,让观众不仅可以领会乐曲中丰沛的情感,也能够感受到我国民族乐器的演奏特征和风格特点。剧中宋引章45度横抱琵琶的姿势与如今竖抱琵琶的姿势有所不同,因为宋朝演奏所用的琵琶大多为南音琵琶,而这种琵琶普遍采用横抱的弹姿。由此可见,《梦华录》不仅注重传统文化的植入,更讲究于细微处见真章。

总之,《梦华录》注重将琵琶文化与古代女子奋斗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在丰富的文化积淀中构建出一部意蕴丰厚的艺术作品,有效地增添了全剧的文化内涵,兼具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

4 本真秀美:视觉效果的绝妙呈现

依托于制作团队的深厚功力和精心配合,《梦华录》的视觉效果在整体上体现出本真秀美的特征。无论是在镜头选取、空间营造、服化道的选择上,还是在滤镜的运用上,《梦华录》都可圈可点,反映出制作者对观众认知和审美方面的尊重。

4.1 富有表现力的镜头组接

《梦华录》中的镜头不仅精致绝美,而且具有独特的意境和韵味。在钱塘县优美的景色中,女主角赵盼儿独自撑着一叶小船悠悠驶来,人与景融为一体。随着画面逐渐由虚转实,只见碧波荡漾、人影绰绰,清新自然之气顿生。之后便是人物全景、中景和近景的交替切换,升格镜头下人物划船的动作不断叠化,边行船边想着心事。这一组用于展现人物出场的重要镜头,不仅带出了江南别致的地方风貌,也呈现了人物如流水一般清朗美丽的形象。

4.2 忠于历史的空间营造

“随着古装剧制作水平不断提高,对历史空间进行视觉还原的严谨程度、美学标准都在提升,剧作的视觉呈现正在逐渐摆脱为迎合现代审美而改造历史的思路,更多追求‘真’,即依靠提炼、再现历史原貌完成视觉表达。”[4]历史上的东京作为一国之都,经济发达、贸易兴盛。在剧中,东京店铺林立,走马商赶路匆忙、街上的摊贩卖力吆喝、河中船只往返穿梭、送索唤的“闲汉”步履不停,这些视觉元素堆砌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宋代市井生活的鲜活画卷。另外,空间的营造还在于展现独特的风格特征。“极简”是宋代美学的精髓所在,剧中建筑的陈列讲究对称、均衡、简约。窗户四面敞开,室内家具简单,房间干净齐整,创作者通过呈现宋朝人的生活场域,体现出独有的宋朝风尚。

4.3 精致考究的造型呈现

“古装剧因其取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型多元,叙事空间宽泛,所涉及的细节庞大,更容易发挥服道化优势和空间美学想象力,是传承中华美学的最佳容器。”[5]《梦华录》剧组的工作人员从古籍和绘画作品中汲取演员造型的灵感,并沿用了宋朝崇尚的极简淡雅之风。从钱塘到东京这一路,赵盼儿的服饰无论是在布料还是在色彩上都在不停地变化。在钱塘时她穿的是淡雅的粗布衣,之后在东京穿的是利落的交领裙装,或渐变或撞色,但仍以浅色为主,与人物大方得体的特质相吻合。服饰采用的色彩和绣花,就是剧组工作人员对瓷器元素进行借鉴的结果,精致且低调。纱质面料的服装在视觉上形成灵动飘逸之感,与“水”这一符号完美契合。另外,剧中人物的发型也是宋代绘画作品中最常见到的式样。

4.4 自然真实的滤镜运用

近些年来,我国古装剧使用厚重滤镜的现象屡见不鲜,在一些剧中,演员的皮肤在后期美白和磨皮的作用下白皙如雪,吹弹可破。诚然,滤镜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物的视觉美感,但同时也会削弱画面的质感和角色自身的魅力。《梦华录》在滤镜上的使用“避重就轻”,让观众可以看到演员皮肤的真实状态。在剧中饰演孙三娘的演员柳岩,脸上的泪沟和法令纹清晰可见,但这并不影响观众对她的喜爱,因为依据角色设定,她是年纪较赵盼儿稍长一些的勤劳村妇,曾从事屠宰之职,饱受生活磨砺,皮肤状态的不完美反而更能体现孙三娘的生活阅历,真实可信。对厚重滤镜式唯美的过度追求,可能会适得其反。去除了厚滤镜的古装剧,给人以“清水出芙蓉”的观感,人物在视觉呈现上也显得更加自然。

《梦华录》精耕细作,注重自身的品质打造,为观众在视觉上构建出一个理想化的北宋王朝,引人入胜,自然会让观众喜爱。

5 结语

古装剧《梦华录》将史料与想象相融合,还原宋朝风貌,主题映照现实,人物灵动立体,文化意蕴丰厚,视觉呈现上雅致简约,散发着古朴韵味,不失为一部精心之作。虽然《梦华录》并不完美,但它的确对具有平等和自立意识的女性群像进行了展现,通过讲述女性励志故事,试图引发社会对女性更多的思考。今后的古装剧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创作启示,即植根于我国优沃的传统文化土壤,创作出符合当下观众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念的作品。在未来,笔者也期待我国有更多精美且能引领价值观的古装剧活跃荧屏,取得亮眼的成绩。

猜你喜欢

梦华古装剧文化
领略宋朝极致生活美学——读《大宋梦华》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Costume dramas gain more popularity overseas 中国古装剧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
中国古装剧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
无题(1)
古装剧的一个宿命、两大地位、三种形态
谁远谁近?
DREAM FACTORY
如何翻译“古装剧”与“穿越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