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企业劳动用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2023-03-21孙宇鑫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物资分公司

环球市场 2023年8期
关键词:用工人力资源管理

孙宇鑫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物资分公司

在企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的环境下,需要设置更多岗位及配置充足的人力资源,但是受到市场环境及自身管理体系影响,拖欠员工劳动报酬等情况较为常见,容易引发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纠纷,不利于长远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增强劳动用工管理规范意识,保证人力资源配置的科学性,立足于企业及员工的角度,制定合理的用工合同,为二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提供基础保障。

一、企业的劳动用工管理职责与主要用工形式

对于企业的组织结构来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重要的劳动用工管理部门,工作职能是制定劳动用工计划,同时完成用工招聘、用工审核及部门间的组织协调等工作。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重视建立劳动用工档案,主要包含社会保险、工资、劳动合同、劳动保护等多元化内容,并且为企业提供劳动用工方面的政策指导,加大企业劳动用工的检查及监督力度,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性及全面性。企业的下属用人单位存在劳动用工需求,人力资源部门则应该配合落实特殊工种岗位体检工作,做好离退休、辞退人员的安置工作,针对岗位培训、薪酬福利发放以及安全培训等多个层面,建立科学完善的用工基本信息档案,向上级领导部门定期提交劳动用工增减信息。此外,企业在劳动用工过程中,需要与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规定用工期限及薪酬待遇等。企业劳动用工形式以合同工、劳务派遣工及临时工为主,如果企业需要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劳动用工,应优先考虑劳务派遣形式。

二、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对劳动用工管理的重视,缺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开展劳动用工管理工作能够让人力资源的价值得到深度挖掘,同时可以实现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激励,为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奠定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确保人力资源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而部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缺少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缺乏劳动用工管理意识,思想观念滞后性强,没有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规律进行分析,仅在劳动用工管理过程进行强调,不利于员工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导致劳动用工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出现脱节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劳动用工管理的实效性。

(二)缺乏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意识,难以体现人力资源实际价值

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人力资源培训是重要环节,一些企业在劳动用工管理中缺少长期发展规划,并且,缺乏系统化人才培养意识,无法保证人力资源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岗位发展需求,很难形成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同时,在缺少安全生产培训的情况下,不利于提升内部职工的安全风险防范水平,虽然部分企业建立了自身的专业化培训机制,但是缺少适用的劳动用工管理机制,弱化了人力资源技能发展成效,不利于员工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无法体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实际价值,难以达到提供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目的。

(三)缺乏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劳动用工管理缺少充足动力

对于企业人力资源效能的提升来说,激励人力资源是相对来说十分重要的方式。而部分企业缺乏激励意识,开展劳动用工管理时缺少完善的激励机制与合理的激励方法,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力资源的主观能动性,无法保证岗位工作质量及效率,且增加了岗位人才流动性。除此之外,虽然一些企业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激励,但依然采用传统的物质奖励方式,缺少对岗位人才发展需求的综合考量,劳动用工管理无法发挥实际的导向作用,致使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逐渐出现偏差,很难实现提高企业凝聚力及向心力的现代化管理目标。

(四)劳动用工管理体系待完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滞后性强

劳动用工管理体现出很强的实用性,不仅可以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健全性,还能够为企业市场竞争实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而很多企业缺乏现代化发展意识,依然利用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在劳动用工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中体现出很强的行政化、人情化,忽视了员工的工作能力,无法发挥相关管理工作的实际作用,也很难体现管理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价值,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难度,且给不同部门及岗位的稳定运行带来阻碍。在缺少先进管理工作体系的情况下,企业无法实现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劳动用工管理的效力产生不良影响。

(五)缺少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各岗位薪酬分配缺乏合理性

企业进行劳动用工管理过程中,离不开健全的考评体系,而考评体系的构建需要科学完善的保障机制及反馈机制。通过分析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缺少合理的劳动用工设计及科学的考评与评价方式,即使设置了相应的考评方案,也因为缺少完整的目标及健全的功能,而无法突显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综合效用。并且在缺少完善薪酬分配制度的发展环境中,企业的管理人员无法掌控人力资源结构变化,导致在认知层面出现偏差,很难保证企业重要决策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三、解决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工作问题的策略

(一)正确认识劳动用工管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企业应该提高对劳动用工管理的重视,强化对相关工作的正确认识,明确劳动用工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的实际效用。同时,加大劳动用工管理中多元化激励手段的应用,为劳动用工管理实际价值的体现奠定良好基础。劳动用工管理人员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重点关注劳动用工管理流程,立足于人力资源工作能力提升等层面,构建高效的劳动用工管理模式,明确管理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合理设计管理目标,确保劳动用工管理能够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全面发挥实际效用,为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二)加强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提升内部职工能力与综合素质

为了强化劳动用工管理的实效性,企业应该增强管理工作中发展理念的融入意识,重视教育培训工作的落实,加大多元化教育资源的收集力度,定期组织劳动用工人员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为劳动用工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提供基础保障。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学习内容的实效性、全面性,围绕员工的岗位需求调整培训课程结构,合理引入安全生产常识,在提高职工技能水平的同时强化安全意识,逐步形成系统性更强的教育培训体系,为人力资源的长远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三)建立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职工的岗位工作积极性

对于企业的劳动用工管理来说,不能缺少合理的目标作为驱动力,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重要目标之一,能够为劳动用工管理提供关键基础。很多企业都采用科学的激励机制及先进的激励系统,目的是让劳动用工管理拥有更强的规范性,应选择适用性更强的激励机制及激励方式,构建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模式,具体指给予优秀员工升职加薪的机会,并在全体职工面前进行公开表扬,帮助其加强工作信心的同时在职工群体中发挥引领带头作用。此外,加强对人力资源发展规律的分析,明确不同职工之间存在的差异,同时综合考量不同岗位员工的精神及物质需求,确保激励措施能够满足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要求,突显激励机制的实效性。

(四)构建劳动用工管理体系,合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方案

企业应该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基本原则,构建健全的劳动用工管理体系,增强工作方式优化意识,为企业发展潜力的挖掘及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支持。立足于科学化、现代化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将劳动用工管理工作体系作为落脚点,深度挖掘不同部门及岗位员工的实际价值,不断拓展劳动用工管理的影响范围,加大内部人力资源配置优化力度,明确工作中的重点及难点,围绕提高岗位工作效率和质量落实劳动用工管理工作,全面体现人力资源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多元化功能,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

(五)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强化岗位薪酬待遇公平性

企业应该明确劳动用工考评体系的关键地位,明确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的核心作用,积极构建高效的辅助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加强激励机制等重要制度的建设,依据内部各部门人力资源的成长规律,构建综合化考评系统,立足于战略发展的角度,合理设置系统内部的多元化功能模块,及时给予管理人员反馈信息,为劳动用工相关工作的落实提供基础保障,有利于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性。同时,系统还能自动统计分析人力资源的工作质量,为劳动用工管理的综合评价提供合理依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显劳动用工的功能性与系统性。

四、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路径

(一)重视落实劳动合同管理,提升劳动用工风险防控水平

1.合理设计劳动合同各项条款

企业的劳动用工管理人员应该提高对劳动合同的重视,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建立相对稳定的劳资关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各项工作。同时,加大劳动合同管理章程分析力度,强化对劳动合同内容的深度理解,避免在后续管理工作中出现意识偏差。通常情况下,劳动合同中应该包含岗位工作要求、薪资待遇、劳动条件以及劳动保护等多个条款,有助于突显劳动合同管理的完善性,管理人员还应该掌握正规的工作流程,且可以做到对有关法律法规的灵活运用,不仅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岗位工作能力,还能使得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2.分析劳动用工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企业应该从安全的角度出发,秉承以员工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理念,增强以人为本管理意识,深度挖掘人力资源价值,创建良好的管理环境,强化竞争机制的公平性、合理性,有助于提升内部员工的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使其能够在岗位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此,企业需建立完善的劳动机制,营造和谐稳定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氛围。同时,采用持续规范用工管理的意识,针对部分无法顺利通过考核的员工,应该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适当的处理,如调岗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等。结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内容的分析,在劳动合同到期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续签或者终止的方式,应该收集完整的资料,降低企业经营管理中用工风险的发生概率。

(二)不断完善企业保障机制,保护员工及企业合法权益

1.构建公平高效的内控模式

企业应该在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内部职工的合法权益及个人利益,尤其需要重视员工利益在重要决策工作中占据的关键地位,积极组织召开员工代表大会,选任员工代表参与会议,为员工群体提供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机会,使得员工拥有保障自身利益的途径,进而达到减少用工管理矛盾的目的。同时,依据经营管理需求,加大内部控制力度,在现有内控体系中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深化劳动用工管理机制改革工作,逐步形成高效的企业保障模式。

2.建立合理严格的告知机制

员工的离职、退休、任命及裁撤等,均属于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处理此类事项时,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告知机制,为员工提供知晓具体流程及结果的渠道,强化员工对内部人事变动的正确理解,构建公平合理的公众化监督体系。此外,明确职工较为重视的管理内容,如福利管理、薪酬管理、社会保险管理及劳动合同管理等,制定针对性更强的约束制度,让员工体会到企业的重视,依法保护切身利益。

(三)增强劳动定员管理意识,提高各工作岗位运行效率

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通过规范劳动用工管理能够强化劳动定员管理的实效性,有助于在现有员工编制条件下,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全面体现不同岗位人力资源的价值。对于现代化发展而言,应该依据企业实际生产技术水平,综合考量内部组织模式,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需求预估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定员管理计划,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序落实奠定良好基础。虽然劳动定员是基础性很强的工作,但是体现出一定的技术性,通常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定员标准的编制、执行、调整与优化,逐步形成常态化定员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不断得到深化的过程中,对定员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定员管理能够满足岗位运行需求,同时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创造提供动力。

五、结语

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对企业的发展实力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应该提高对人力资源的重视。而劳动用工管理能够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坚实基础,有助于充分体现人力资源的实际价值,使得人力资源潜力得到深度挖掘。因此,企业应该增强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意识,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落实相关工作,有利于强化各项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强化对优秀人才吸引力的基础上,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

用工人力资源管理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政企联手应对“用工荒”困境 推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