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串番茄里见智慧农业未来

2023-03-20穆阳芬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连栋翠湖工场

| 文/穆阳芬

新年伊始,和寒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前章村大型连栋温室内的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大棚温室内宽敞整洁,红色、黄色的串收番茄挂在3米多高浓绿的秧上,除了采摘和包装的工人外,几乎看不到其他人工作业场景。

这里是北京首个高效设施农业试点项目——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由首农食品集团西郊农场旗下的北京翠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2021年6月启动,同年底完成,一期面积10万平方米,是京津冀地区单体最大的连栋温室。

温室实现“三化”:产出率提高3倍多

在温室内,一排排番茄植株的根部并不见土。这是因为翠湖工场连栋温室采用椰糠作为无土栽培的种植基质,确保根系环境健康、安全。悬挂式的栽培系统,使番茄从定植到果实成熟的全过程都悬挂在“几”字形的栽培槽上。在一排排番茄之间,还能看到工人站在升降车、打叶车上作业,两个区域之间还有载着一箱箱番茄的作业车穿梭行驶。

在大棚内,能看到许多管线和传感器,用来控制番茄生长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环境条件,以及植株生长所需的水肥灌溉。温室内的番茄通过熊蜂授粉,走在里面,不时能看到熊蜂飞出。

温室有8个区域,引进优新番茄品种39个,目前主栽品种为串收樱桃番茄和鲜食口感番茄。2022年,首批番茄产量达700吨,完全投产后产量达2000吨。据介绍,串收樱桃番茄酸甜比合理,吃起来层次感丰富,目前的市场反馈很好。

“翠湖工场大型连栋温室的目标就是做设施农业的高科技集成和示范,发挥连栋温室高投入、高产出的优势,提高土地的产出率。目前,单位面积的番茄产出率是普通设施大棚的3倍以上。”北京翠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旭,翠湖工场是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连栋温室集成了各种数字化技术、智能装备以及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已经实现了智能化、标准化、专业化的“三化”生产。

借助智能化和标准化的管理,翠湖工场大型连栋温室在土地的利用率、劳动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方面较传统设施农业相比都有所提升。李新旭表示,连栋温室内1个工人可以管理3亩地,环境温度、湿度的控制及水肥的管理都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智能管理。

在水肥管理方面,番茄植株的根部附近插着滴灌的导管,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定时开启进行“水肥一体”滴灌。李新旭介绍:“作物的养分配方是温室的生产运营核心策略之一,会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调整。”目前,温室两周进行一次全元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调整配方,对作物的生长状态、果实品质实现相对精准的调控。

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打破土壤连作障碍、肥药施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严重制约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通过光、温、水、气、肥等环境控制系统协同互促、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示范,将上述关键技术与农业投入品、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等技术集成为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和推广。

工场未来愿景:打造成熟可复制的“翠湖模式”

目前,国内的设施农业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大型连栋温室数量约占5%。虽占比不高,但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在北京,大型连栋温室的科技引领和示范作用明显。翠湖工场也希望做北京市乃至全国的设施农业科技创新的标杆。“我们在生产示范的基础上,联合科研院所和企业对生产的瓶颈或技术难点进行攻关,以形成北京特有的技术模式和产品,然后再向全国进行示范和推广。”李新旭说。

经过生产运营,李新旭认为,近两年在大型连栋温室中试验的一些品种以及无土栽培的技术、配套的设施设备,未来都可以应用推广到普通的设施农业中,引领传统设施农业提档升级。此外,一旦劳动力成本成为制约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大型连栋温室规模化生产优势将更加明显,它可以很好地匹配专业化的省力工具。

翠湖工场拥有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的技术人员有13人,他们为生产提供智力支持。目前,翠湖工场已有20多家供应商渠道,并不断拓展商超以及线上销售渠道。“在生产运营上,我们短期内将着力做好产品的标准化。”李新旭表示,未来愿景是以生产运营为依托、科技为支撑,提升产量和品质,形成翠湖工场设施农业模式,立足海淀、面向北京、辐射全国,打造产研融合的设施农业高科技园区。

2012年至2021年,北京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69%上升到75%,据规划,到2025年北京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7%,设施农业机械化率55%……看完翠湖工场的大型连栋温室的生产场景,这些数据更加鲜活了。

我们能够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设施农业在科技的推动下将会持续升级。

猜你喜欢

连栋翠湖工场
岳池翠湖
北方修建葡萄连栋大棚的注意事项
翠湖心影
我在翠湖等你
做企业的“技术合伙人”——访联创工场CEO及创始人刘猷韬
连栋网棚在坝上绿色蔬菜生产中的优势及前景分析
张家港地区不同防虫网覆盖方式下设施环境变化规律
连栋大棚辣椒春季早熟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