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专”即“先博”阅卷实录
2023-03-20李仁甫
李仁甫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卫·爱泼斯坦在《成长的边界》一书中说,精英运动员小时候会涉猎各种体育项目,他们通过各种项目的锻炼,使自己的各种身体机能愈加纯熟,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所在以及偏好。只有在广泛涉足各项目之后,他们才能专注于一个特定项目,进行专业化的技术练习。
有一项针对个人项目运动员的研究,宣称“晚一步专业化”是“成功的钥匙”。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写作指导
综合来看,写作关键词是“晚一步专业化”。转换成句子,就是:在我们工作或事业的成功之路上,“专业化”需要“晚一步”——不宜过早。
不妨再深入思考下去:“早一步”应该做什么?当然是“非专业化”——即“广博化”。这样我们就找到了命题人真正让我们思考的话题“博与专”,并侧重于“后专”——晚一步专业化。“后专”即“先博”,这就是作文材料隐含的基本题意。
参考立意:1. 广泛的志趣、全面的爱好,给专业化成长注入活力。2. 坚实的基础是专业化的实力保证。3. 为了专业超速,必须不断积累。4. 多样化尝试和选择之后,才能保证专业方向合理、正确。5. 晚一步专业化,并不意味着一直晚下去,条件成熟时要善于弯道超速。
美文上
待春来扬帆
江苏省盐城中学季奕辰
有人心忧途远,在冬日早早强行,一路上破冰艰难还时时触礁;有人细细规划,待春来扬帆,日行千里。
人生就好比一棵树,从小小的种子起步,如果这颗种子没有在该酝酿沉淀的冬日静眠,而是早早探出头来,等待着它的早已不是光明的未来。如果运动员幼时没有广泛的练习,怎可能在日后的赛场上异军突起?如果航行者没有利用冬日潜心研究,怎会有春日里日行千里的潇洒启航?
有的人无所谓自然规则,认为有高科技“快艇”就前途光明。网络上各种“天才”“神童”横空出世。在电子界面上,记录着这些孩子跳跃过童年,打开时间加速器,跳跃着冲向未来。在大众眼里,这些拥有快艇的孩子是天之骄子,是普通人摇着桨也不敢比拟的,但是人生怎么可能免费压缩?加速的背后是这些神童变形的视域,复制效应不会白便宜了某些人,而是没收了生命的一部分。
有的人担心复杂多变的形势,干脆把舵盘全权交与父母,从胎教到幼儿园,至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父母把孩子放置于模具中,规范他一步步成长为模板的样子。但当有一天老船长离去,人生航船的真正主人才会发现,自己连舵长什么样罗盘怎么看都不会,岂不谬哉?当生活真正落到这部分人头上时,船还能航行多远呢?
更多的人既没有“快艇”的加持,也没有“高明的老船长”指点,只能被裹挟着奔向抢跑的赛道。“笨鸟先飞”“不聪明就早点学”,抢跑思维好似成了普通人唯一的救命稻草。先行一步固然是好方法,但绝大多数人无力反抗群体的裹挟,还没有学明白弄清楚,就摸索着上了船。最终那些成长路上绕开的绊脚石变成了激流下的暗礁,时刻会给船只致命一击。
听到这儿,立刻有人叫道:“反正跑不过慢点儿不就行了,走慢点还能有何差错?”此慢非彼慢,此慢稳也,非独缓耳。慢过了头,人一辈子怎有那么多准备动作,范进一般地用慢麻痹自己,在热身上消磨了一生?
有人笑谈:“人生如逆水行舟,然用尽全身力气,船止在原处。”等一步,并不一定慢人一步。晚一步出发,终点也许正在主动走向你。
评点
作者不断树立假想敌,并以对假想敌一波又一波的批驳自然标志出行文的节奏和脉络,而完全摆脱了“一个中心论点+三个分论点”庸常、机械的路径,从而让读者产生应接不暇的迷人感觉。当然,引人入胜的不仅仅是这种灵活、新颖的论证结构,还在于大量使用的比喻修辞。不说题目以行舟为喻,也不说开头将船帆“早早强行”和“细细规划”作对比,更不说第二段提及“潇洒启航”,就说在一次次对假想敌的批驳中,像“高科技‘快艇’”“把舵盘全权交与父母”“‘快艇’的加持……‘高明的老船长’指点”“给船只致命一击”“人生如逆水行舟”之类的词句比比皆是,使这篇讲道理的文章,毫无枯燥、抽象之感。
美文下
寻找最优解
江苏省盐城中学孙露瑶
汤川秀树曾说:“我不是非凡的人,而是在深山丛林中寻找道路的人。”
同样的,处在人生转型期的我们,也正面临这样一个“寻找”的时期——寻找人生的“最优解”。
世人们在寻找人生“最优解”时,往往有两种方式:一是广泛涉足,在经验过一切之后,找到自己最喜爱、最擅长的方向开始强攻;一是开始便作选择,在遇到更优解后便迅速“变道”,直至到达终点,或把原来的一条道走到黑,就算遇到“更优解”,也因种种原因而不能选择。
大卫·爱泼斯坦在《成长的边界》中说,精英运动员小时候涉猎各种体育项目,使身体机能愈加成熟;在认识自己能力所在以及偏好后,便专注于一个特定项目进行专攻。这和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很像:一开始,广泛学习语数英物化政史地生,上了大学后才专注于一个项目进行专门研究。在专业化抉择之前,广泛涉猎往往会帮助我们找到“最优解”。
广泛涉猎的过程,其实就是“寻找”的过程。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地了解各項选择并锻炼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特长与偏好。历经这样一个“寻找”过程之后,我们便可以综合各方因素,找到自己人生最优解。
有些人总觉得这样的寻找是在浪费时间,认为利用好这些时间,什么样的选择都该做出结果、做出成就来了。其实不然。磨刀不误砍柴工,广泛涉猎,全面锻炼,会使我们的专攻更加迅速、有效,因为你有更广阔的思路、更开阔的眼界。而且,如果草率地选择了一条路,将一条道走到黑,难免误入歧途。
或许有人又会说,生活中有一些人通过跳槽走向了“更优解”。但在一次“跳槽”后无法保证自己是否会有下一个“更优解”。一次又一次中途易辙,或许一两次便找到自己的“最优解”,又或许几次过后还没找到,于是一次又一次的“变道”终究让我们走了不少弯路。与其日后悔恨“我早这么做就好了”,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广泛寻找,不寄希望于偶然。
我们应从千头万绪中拓展思路,而不凭一丝半缕的想法出发。晚一步专业化,或许就能找到人生的“最优解”。
评点
文章先从名言中自然、巧妙地挑出“寻找”这个富有意蕴的词,把“晚一步专业化”所需的“广泛选择”“无限可能”说成是“寻找最优解”。如此表达,真是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既是“寻找最优解”,那么接下来便摆出两种方式,然后通过学习和运动类比,通俗易懂地说明了“广泛涉猎往往会帮助我们找到‘最优解’”。为使观点无懈可击,最后还树立两个假想敌,并一一反驳,显示了一定的逻辑力量。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最优解”这一立意关键词从题目到开篇到主体到煞结,一以贯之,使全文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