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

2023-03-20张瑶

今日财富 2023年6期
关键词:内部会计规范性会计工作

张瑶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越来越复杂,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可有效肃清单位内部环境,避免出现徇私舞弊等问题。因此,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与路径进行了简要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较为淡薄、控制系统也不够完善,导致控制工作流于形式。为此,应夯实控制基础、健全控制系统、完善监督机制并做好会计核算、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从而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对财会工作的要求相对较低,导致会计工作出现内容简单、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只有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才能够提高工作质量。为此,需要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力度,不断增强会计工作的规范性与合法性。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

内部会计控制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资产安全性而实施的方法、措施。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要求是对业务及相关活动进行合理描述、恰当估价以及充分披露,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系统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预算控制等,所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开展控制工作,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增强会计工作的规范性

会计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资产安全性。进行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让会计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各项工作,避免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开展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可以减少内部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单位资产的安全性。

(二)有利于为各项决策提供支持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以及未来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而进行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首先,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可以提升单位会计管理水平,减少人为失误,继而保障信息的完善性与真实性,为单位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其次,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可以让单位管理者充分了解单位的发展状况并根据财务状况调整运营策略。

(三)有利于明确职工职责

从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各司其职、相互沟通才能够提高工作质量。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可以让职工明确岗位的职责并严格按照规定开展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会计工作出现问题就可以直接明确责任人。

(四)有利于保障审计工作的开展

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有利于充分了解单位的发展情况与资产状况,而开展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保障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开展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有利于减少会计工作中的漏洞,增强会计信息的完善性,为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一)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

在传统理念等因素的影响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较为淡薄,没有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作用。首先,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要求相对较低,认为只要完成基础工作即可。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意识到会计信息不全面、不真实对单位发展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及时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并不了解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与意义,没有积极配合相关工作。此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开展了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但只是让财务部门在开展会计工作的同时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并没有设置独立的控制岗位,导致内部会计控制缺乏独立性。

(二)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完善

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加大会计风险评估力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但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知较为片面,所以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够完善。首先,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制定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没有根据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内容制定评估指标,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缺乏依据。其次,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根据会计工作的重点内容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导致内部会计控制缺乏实效性。例如,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导致控制工作缺乏统一标准。此外,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构建完善的考核制度与评价制度,无法及时发现控制工作中的不足与缺陷。

(三)监督机制不完善

内部会计控制具有系统性、长期性等特点,需要强有力的监督,但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针对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制定健全的监督机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无法对经济活动以及会计工作进行严格监督。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具备内部审计机构,但是缺乏高素质的内部審计人员,对监督工作的实效性造成了较大影响。同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明确监督控制要点,没有对风险控制、预算控制等各方面工作进行监督。

(四)工作缺乏规范性

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对标准性与规范性的要求相对较高,但行政事业单位的部分工作缺乏规范性。例如,部分单位在进行内部会计控制时没有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单位的运行成本、影响到了单位的年终核算;没有做好会计核算工作,降低了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无法为单位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支持;没有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没有及时进行风险分析与防范。

(五)人员素养有待提升

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对会计人员以及控制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但部分单位的工作队伍并不符合实际要求。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工作队伍的结构不太合理,例如部分单位的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接受新事物与新思想的能力相对较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开展。其次,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较低,无法对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进行创新。

(六)信息化水平较低

信息化时代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部分单位对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理解较为浅显,导致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例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只是应用了一些信息化管理软件,并没有构建独立的会计信息系统,也没有构建内部会计控制平台,无法提升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

四、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科学路径

(一)夯实内部会计控制基础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树立先进的控制意识、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夯实内部会计控制基础。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全面分析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及意义。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应做好宣传工作,增进财务部门等各个部门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理解,帮助工作人员树立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微信工作群、内部学习平台等载体宣传内部会计控制,让各个部门的职工都了解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会计工作现状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改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在原有《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采用的都是收付实现制,部分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实施权责发生制,所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优化内控环境,营造浓厚的内控氛围。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应完善组织架构,设置独立的内部会计控制岗位。一直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以及内部控制工作都是由财务部门完成的,很容易导致内控监督流于形式。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深化组织架构改革,设置独立的内部会计控制岗位,增强内部会计控制的独立性。

(二)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在开展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时,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从而为控制工作保驾护航。第一,构建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构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保障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构建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总结于一体的控制制度,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同时,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将物资采购、项目招投标等内容纳入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当中,从而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第二,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相比于原有的《政府会计制度》,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第三,构建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不仅是规范运营活动的关键依据,也是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举措,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构建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对采购合同等各类合同进行严格管理。例如,需要完善合同审批细则,加大对合同内容的审核力度,避免出现弄虚作假等行为。同时,需要通过公章管理等方式进行双重内控防范。第四,构建完善的内控绩效考核制度。在这一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细化内控绩效考核指标,利用成本费用控制、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数据处理效率等指标对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同时,需要构建完善的奖惩机制,将内控绩效考核结果与奖惩制度结合起来,从而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五,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对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进行全面评价,有利于及时发现内部会计控制中的不足与缺陷,并为工作调整提供依据,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利用完善的评价机制对管理节点进行全面评价,增强控制工作的合理性。

(三)完善监督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进一步加大对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监督力度,提升工作水平。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完善监督制度,并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独立的监督平台,明确监督范围与监督内容,实现对会计工作的全面监督,从而防范内部会计控制中的风险。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实施授权审批制度,并对授权审批的权限、范围、责任以及程序等各个方面进行明确规定,确保所有的资金使用活动都符合授权审批的要求。再次,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会计系统控制、风险控制以及预算控制,对会计凭证等内容的处理进行明确规定,从而增强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应做好稽核审查工作,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审核,判断其是否存在违规甚至违法行为,从而肃清内部环境。

(四)增强各项工作的规范性

在进行内部会计控制时应增强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等各项工作的规范性。第一,增强资金管理的规范性。资金管理指的是对资金来源与资金使用进行计划、监督与考核,主要包括专项资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与固定资金管理等内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国家资产,而加大资金管理力度有利于保障资产安全,所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做好资金管理工作。例如,控制人员需要对票据管理、内部资金调剂、资金账户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增强资金管理的规范性。第二,增强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会计核算指的是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从而为单位决策提供会计信息。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需要对核算方法、核算过程以及核算结果等各个方面进行控制,增强会计核算数据的可靠性。第三,增强全面预算工作的规范性。权责发生制对全面预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内部会计控制时需要对全面预算的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控制,减少全面预算中的漏洞。

(五)提高人员素养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理念落后、工作能力弱等问题,导致工作质量相对较低。因此,为了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内部会计控制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与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人才引进,从根本上提升工作队伍的水平。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在设置独立的控制岗位之后需要引进专业的控制人员,从而全面开展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其次,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例如,应对内部会计控制人员进行控制方法培训,让控制人员掌握更多的控制方法与技巧。也需要对内部会计控制人员进行会计实操培训,让内部会计控制人员充分了解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特点与控制要点。此外,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員的职业素养。在利益诱惑下,部分工作人员可能会出现弄虚作假、收受贿赂等问题,所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让工作人员坚持清正廉明的工作理念。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可有效降低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难度并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单位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速度。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应充分掌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内涵。简单来说,会计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加工、传输以及应用,为运营决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所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完善软硬件设施,例如采购先进的服务器与机房设备,从而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奠定基础。第二,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灵活应用云会计,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云会计指的是利用云技术构建虚拟的会计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一系统进行会计管理与核算,有利于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为内部会计控制提供支持。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合理应用云会计并科学选择云提供商,且应加大系统安全防范力度、将云会计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据共享、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

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充分认识到开展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必要性,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与信息化平台,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丰富会计工作的内容,促进单位的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荣成市王连街道财政经管统计服务中心)

基金项目:山东省海洋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职业教育集团2021年度产教融合改革试点项目开放课题(SHSZ2021008)。

猜你喜欢

内部会计规范性会计工作
自然资源部第三批已废止或者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之我见
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策略
企业内部控制对内部会计监督的影响
作为非规范性学科的法教义学
谈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会计工作现状研究
我国知识产权判例的规范性探讨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之我见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