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2023-03-20赵锐
赵锐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要想实现行业内的稳健发展,就需要重视资金的筹措和使用。不断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以及行业竞争程度的加剧,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融资活动也随之产生。建筑企业应深入落实融资工作,妥善处理企业运营中资金匮乏的问题,保证企业的高效运转。
近些年我国的建筑领域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既离不开我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也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挖掘了人们的消费潜力,人民群众对于住房条件的改善有着迫切的需求,而建筑企业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发展起来的。现阶段我国的建筑企业虽然仍然走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之上,然而越来越多的资金难题却严重困扰着企业的发展,大量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融资,试图改善当下的资金困境。科学选择融资方式,针对内部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可以推动建筑企业实现稳健发展,也可以实现内部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建筑企业应运用科学和审慎的视角遴选出最佳的融资方式,以此达成对融资成本的控制,实现资金使用的综合管理效力,为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一、建筑企业融资分析
(一)融资的定义与分类
企业在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一定量的资金维系正常的生产开销与企业活动,由于资金的使用较为关键,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资金筹集的过程均可定义为融资。
融资可分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在直接融资中,资金供给方与需求方可通过相应的金融工具形成一种共通的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在这种机制内部,股票和债券等均可作为具体的承载对象。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资金供给方与需求方的黏合度较强,因此在资金的科学配置与使用效果方面也得到了有效提升,相对可以通过较低的资本投入获得可观的利润收益。然而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二者在资金数量和利率等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兑现过程较为波折,加重了直接融资的风险比率。在间接融资中,融资的渠道以及资金的使用更加多样,融资的过程中,供给方与需求方二者间不进行直接的对接,而是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独立的交易,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最终实现资金融资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对于那些具备一定量能闲散资金的企业,可通过购置银行和保险等多个金融機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闲置资金的价值最大化地进行利用,而金融中介机构在获得了这些资金之后则可以贷款和贴现等形式,或者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进行使用,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这样操作的优势在于融资工具灵活便捷,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供给方与需求方二者的融资需要,金融机构也可借助这一方式减少风险出现的概率,操作相对平稳。不足之处在于资金的供需双方连接度较低,资金操作的过程缺少相应的督导控制,资金使用的约束效力不足。
(二)建筑企业融资必要性
企业的繁荣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企业要运转就需要资金的支撑,充足的资金可作为强大的运营后盾支撑建筑企业开展不同规模的业务,最终实现企业既定的盈利目标。建筑企业受到项目时长、交付周期和外部突发情况等要素的影响,内部的资金管理工作时常处于紧张的状态,这种巨大的压力既来自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也源于外部市场需求的各种变化。建筑企业管理过程中资金的流转较快,工作人员需要购置生产所需的建筑材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内部的资金压力。近些年房地产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房地产业的迅速升温加剧了材料价格的上涨频率,使得资金的需求量变得更大。建筑企业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前期也需要在工程投标和施工人员工资的支付等方面依靠资金进行项目建设的管理,如果资金使用不到位,相关项目也无法持续性地运行下去。建筑企业为了扩大现有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大的收益,往往都会拓展更多新的业务,业务的实施也需要充分的资金作为管理工作的后盾。建筑企业为了能够尽快筹集大量资金,就需要通过融资的方式进行协调,如果企业内部的融资能力薄弱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进一步实施,造成融资发展困境,不利于融资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建筑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一)融资渠道狭窄
在对当下的融资市场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大的融资渠道环境氛围较差,涉及与融资有关的方式方法也较为单一,建筑企业要想从源头解决自身的融资困境还存在很大的阻碍。建筑行业与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存在很大的差异,企业一旦开启一项工程,工程的多个环节如招标和施工等过程往往会出现时间方面的差异,企业贷款的时间以及贷款到账时间也有着较大的差别,无形之中也加重了企业的贷款压力,扩大了内部的经营成本,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效果不理想严重困扰着建筑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管理人员为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筹集到运营管理所需资金,只能另辟蹊径寻找更好的融资方式,在不断地选择与调整的过程中,加重了企业的经济负担,不利于企业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
(二)银行贷款申请困难
银行贷款可以有效缓解建筑企业资金筹集困难、企业运营压力大等问题,一旦企业内部的资金链断裂,内部人员也往往会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解决企业困境,实现理想的融资效果。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建筑企业在向银行机构申请贷款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阻碍,由于申请效率低下,也给企业后续工作的顺畅实施带来了影响。首先,繁琐的流程手续加大了企业成功申请的难度。这些困难既体现在流程申请的整个过程中,也体现在企业的实际投入方面。繁琐的融资手续加大了办理的难度,而企业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时间参与到具体的过程之中,加大了企业的投入成本。其次,建筑企业受到自身项目成本、投资规模等因素的限制,银行对于企业的贷款意愿较低,企业的融资难度可想而知。
(三)缺乏融资风险防范意识
融资作为一种筹集资金的形式,在建筑企业内部操作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内外部环境影响下企业融资风险的要素也逐渐增大,若企业工作人员无法针对内部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化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就会严重影响融资的实际效果,而管理人员在开展了相应的融资活动之后,资金能否真正落地,建筑材料成本是否存在价格变化等风险,都可能对企业初期的规划产生重要影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与建筑企业内部人员融资风险意识薄弱,企业未能从下至上形成融资管理共识有很大的关联。与此同时,内部人员融资风险意识淡薄也进一步加剧了融资管理工作的难度,特别是在构建融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缺乏系统的梳理与规划。建筑企业的管理制度出现漏洞,相关工作人员就无法将资金的往来情况精准地记录下来,管理工作的职能发挥不到位,影响了建筑企业对外的形象,阻碍了融资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企业负债压力巨大
长久以来,我国部分建筑企业在资产负债率方面相对过高,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的未来发展,加重了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运营负担。从负债结构的角度进行观察,短期借款与预收账款等流动性负债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企业整体业绩收益不及预期,企业实际的盈利性能也较差,特别是在稳定性方面呈现出了薄弱的态势。企业自身的盈利水平不高,导致企业不得不通过融资来解决各种运营难题,使得部分企业负债过高,负债压力也在逐年上升。
三、建筑企业融资对策
(一)全力拓展融资渠道
建筑企业可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入手,不断扩充企业的原有融资路径,在融资的方法与形式方面也可更加多样化,如通过股权融资和长期借款等方式帮助企业更加快速地获得所需资金。工作人员在积极开展行动的过程中,应结合真正的需求发展多渠道融资。
首先,工作人员可采取内源融资的方式。建筑企业在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会积累一定的收益,这些在经营环节汇聚而成的资金主要由留存收益与折旧两个方面构成。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内源融资在企业融资的过程中运用得最为广泛,企业借此方法可以获得所需的资金,因而内源融资也成了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路径。其次,企业工作人员可以应用债券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债券融资获得资金的效果与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资金的方式较为接近,出于某些原因无法采取银行贷款的企业,通过债券融资所面临的融资风险较低,加之债券融资方式本身具备一定的财务杠杆效应,因此,已经成为企业外源融资中接受度较高的一种方法。最后,租赁融资。建筑企业可以使用售后回租的方式增强企业现有资产的活跃度,将企业内部一些暂时闲置的设备运转起来,增强其使用效率。建筑企业也可以根据内部设备的实际情况与融资租赁企业构建合作平台,将相应的闲置设备暂时转让给租赁企业,一旦企业有了新的需求,也可通过租赁方式获取,确保建筑企业内部的资产可以充分發挥作用,促进企业经营收益的稳步增长。
(二)优化企业银行贷款融资方式
建筑企业当前的整体规模、行业实力以及承接能力都会成为银行考量企业综合实力的评判标准,只有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足够强,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发展所需的贷款额度。建筑企业应充分利用好自身发展潜力,积极采取银行贷款融资方式拓宽业务渠道。需要注意的是,建筑企业在还未开展银行贷款活动的阶段,需要先委派知情人员制定合理的融资计划,做好内部资金的管理工作,减少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使企业内部资金可以朝着高效化和精准化的方向发展,提升资金使用的综合水平。与此同时,建筑企业还应使用好综合授信。银行会在规定的相应期限内为企业提供相应的贷款额度,如果企业可以做到在约定时间与规定范围内回收资金,则不需第三方提供担保。如果企业的综合授信额度可以大幅得到提升,建筑企业内部原有的资产负债结构就可适度进行调整,极大地释放了企业的负债压力,有利于企业融资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三)强化企业融资风险意识
当前,融资已经成为了建筑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途径,企业通过前期的筹划和中后期的实施直至融资目标的实现经历了多个步骤,其中存在着相应的风险系数,为了确保企业最终获得的融资成果不受损害,在开展相关工作之初,内部工作人员就应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和政策法规有一个系统化的了解,通过对建筑企业自身的经营现状、资金使用情况和抗风险水平等项目的多维度分析,以便做出更有针对性的科学融资决策。与此同时,企业内部上至管理层下到一线岗位员工,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觉悟,通过强化自己的融资风险意识,多去了解与融资活动有关的具体工作,对于潜在的投资风险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预先做好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尽一切可能减少融资风险发生的频率,实现建筑企业的稳健发展,确保既定融资目标的进一步实现。建筑企业工作人员在强化自身融资风险意识的同时,内部的管理监督制度也得到了有效健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种和谐发展和共同奋斗的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建筑企业内部人员对于管理制度的服从意识与认同感,有利于企业管理职能的充分释放,进一步推动了融资目标的科学化实施。
(四)健全企业资金管理体系
建筑企业要先从自身出发找问题,努力挖掘日常运营工作中资金管理的不足,落实资金的统筹安排工作,实现资金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确保建筑企业在出现融资困境时,能够凭借自身的管理能力处理相关问题。因此,建筑企业可以预先委派企业内部相关人员对现有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集中分析,深入落实统筹规划工作,规范内部资金的使用效果,逐步构建一个符合企业未来发展需求的资金管理系统,体现财务管理的智能化优势。企业在参与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应避免内部盲目使用资金、部门随意使用资金的情况发生,确保内部制定的资金管理策略能够适应当下的行业发展需求。管理人员也可从政策方面进行约束,通过制定相应的规范要求,强化资金管理的效果,进一步落实建筑企业财务资金的预算控制工作。与此同时,建筑企业不应固步自封,在提升管理水平方面停滞不前,应多向经验丰富的同行业企业学习,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管理策略,使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真正融入企业内部,实现自身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真正从源头上缓解建筑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强化企业内部资金储备的能力,为建筑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撑。
结语:
建筑企业的持续性成长既可促进企业内部的良性循环,实现更大的利润收益,也可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建筑企业筹集资金的过程势必会产生相应的融资问题,如何化解融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运用好融资这一手段也逐渐成了各个企业关注的焦点。管理人员应不断强化风险意识,通过优化融资方式弥补工作中的不足,积极构建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推进建筑企业融资活动的顺畅开展。
(作者单位:中电建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