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方案
2023-03-18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广大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引导青少年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决定,开展“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活动旨在通过小手拉大手,进一步唤起全民生态意识,凝聚起全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强大力量。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开展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举措,也是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具体实践,对于增强青少年对森林和自然的科学认识,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牢固树立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理念,培养青少年成为具有先进生态文明理念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传播绿色理念、助推绿色发展、践行绿色生活为核心,以培养具有先进生态文明理念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构建营地研学实践教育网络为抓手,全面开展青少年走进森林自然教育和研学体验活动,牢固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价值观,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贡献。
三、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实效。发挥森林研学教育活动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使青少年在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意识的同时,融入社会、了解国情、传承文化,以生态价值观中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生命关怀等标准来选择和调节个人及社会行为,实现青少年群体能力、道德水准和人格境界全面提升。
——坚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充分尊重青少年主题意愿,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有序推进研学营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构建营地标准化运营体系。成熟一批,采用一批,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坚持亲近自然、实践体验。研学活动要以人为本,立足亲身体验和主观感受,注重实践活动的充分程度、丰富程度、深刻程度,使青少年在自然环境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身心健康、磨练坚强意志、提升实践能力。
——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充分发挥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作用,进一步加强工作整合,合理有效配置资源,推动活动与各地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相结合。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進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形成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公众、企业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协同的新格局。
四、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全面展开,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试点数量不断增加,自然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青少年参与自然教育热情明显提高。
到2025年,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体系基本建立,绿色营地生态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全国50%以上青少年参与森林研学教育活动,生态文明意识显著提升。
五、重点任务
(一)普及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
1.开展科普宣教。实施生态文明“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三进战略,通过课堂渗透、历奇教育、情感体验、艺术熏陶、社会实践、媒体引导、观察调研等方式,多层次、全方位普及生态文明知识。
2.纳入教学计划。结合当地实际,把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融入中小学校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精心设计研学活动课程,做到生动活泼、学习有效。
3.培养实践能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设一支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制定科学系统的系列标准、实施指南、规范制度,推动活动规范有序发展。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研学教育活动,通过宣传展示、体验感受等多种方式,引导青少年领略绿色生机,投身美丽中国建设。
(二)推进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建设。
1.发布营地名录。通过改建和新建,每年发布一批“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名录。
2.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绿色营地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建设标准等,健全绿色营地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地开展省级青少年绿色营地建设。
3.打造精品线路。以营地为依托,挖掘各类自然保护地人文、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特色,形成特色优质研学教育路线。同步谋划营地营运模式,带动林区环境改善和百姓增收致富,确保营地建设成果惠民。
4.开发精品课程。开发集生态文明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然科普知识等为一体的精品课程,注重系统性、教育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开展实践活动。一是开设绿色中国自然大课堂。以绿色营地为自然教育大课堂空间驻点,聘请生态环保专家学者,对青少年进行自然科普以及美育教育、德育教育。二是开展导师带我去穿越活动。组织绿色营地户外拓展,培养青少年吃苦耐劳、野外生存、互助合作、科学探索能力。三是开展美丽中国自然科考活动。通过科考活动,实现对自然保护区所在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的系统揭密、深度解读。
(三)搭建广泛交流平台。
1.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交流合作。动员社会力量,引进优质资源,构建主管部门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自然教育创新体系,开展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品牌建设,破解研学活动难题。注重发挥活动公益性优势,激励全社会广泛关注、积极参与。
2.加强港澳台地区交流与国际合作。与相关机构和组织合作,共同制定港澳台地区间青少年学生以森林为主要活动场景的户外教育交流计划,在试点成功基础上,逐步扩大交流互动人数和范围。在国际交流方面,前期以北美、欧洲等条件较好、经验丰富、硬件环境和课程设置十分成熟的国家和地区为主,后期逐步向其他地区拓展。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组织力量。在顶层设计上,加强统筹协调,将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纳入有关工程项目,从人、财、物上给予保障和支持;在实践操作上,制定方案、完善机制、明确专人负责项目实施。
——成立协会和联盟组织。由组委会发起,联合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先期成立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发展联盟。积极推动成立相关协会组织,规范行业管理,形成发展合力。
——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制订科学有效的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安全保障方案和预案,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林草部门负责审核研学教育承载单位准入条件和服务标准;学校负责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与家长、研学教育承载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安全责任。
(二)强化资金保障。
——健全经费筹措机制。建立起政府、学校、社会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积极发挥政府部门资源整合的优势,减免各类自然保护地门票,提供优质服务。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教育活动。
——设立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建设基金。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联合各方力量,设立绿色营地建设基金,专注于绿色营地建设和户外教育标准课程开发、促进地区和国际间交流等,保障青少年研学教育活动持续发展。
(三)强化督导评定。
——纳入林草部门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将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建设作为重要工程项目内容,一体融入各省林草主管部门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分解落实好各项任务,形成党政领导挂帅、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格局。
——纳入学校综合考评和学生学分管理体系。把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活动作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重要内容,融入学校各阶段德育教育计划进行教学考核评估。将教师生态理念实践能力融入教师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同时,融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四)强化队伍建设。
——引进高素质人才。选用国内外知名教师、非遗传承人、人文社会工作者和林业专家等共同开发科学完整的自然教育课程体系,担任研学教育的主要力量。
——建立培训机制。因地制宜,全力培养一批高质量的绿色营地讲解员。凝聚社会力量,做好进森林研学绿色营地校长和教师培训。
——设立专家数据库。按照实际需要和程序,推荐一批致力于生态保护的文化界、社会组织、企业界等高素质人才进入专家库,提升研學教育的水平。
(五)强化宣传引导。
——构筑融媒体宣传大格局。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精准定位受众群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客户端、抖音、快手等多种新媒体终端同时发声,对活动展开跟踪报道,形成矩阵式传播的聚合效应。
——搭建广泛参与平台。调动社会各界、广大青少年、国内各省(区、市)以及港澳台地区和国际代表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社会关注度和认知度。
——注重品牌活动运用和典型宣传。利用“关注森林活动”和“绿色中国行”品牌活动平台,开展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利用研学教育绿色营地品牌和活动先进典型开展宣传,扩大三亿青少年走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