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哲学为方法”的自然教育

2023-03-18彭晓芸颜志

绿色中国·B 2023年12期
关键词:概念分析批判性哲学

彭晓芸 颜志

在当代中国社会,青少年和儿童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是日益减少的自然接触。这一现象在学术界被称为“大自然缺乏症”。近年来的研究逐渐揭示了与自然环境互动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性。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数字媒体的普及,中国的儿童越来越多地被限制在室内环境中,从而失去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这种趋势引起了对儿童身体活动减少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增加(如注意力缺陷、焦虑和抑郁)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探索这一现代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考虑到儿童哲学与自然教育各自的优势,本文试图将二者结合,探讨一种新的自然教育模式。

作为哲学议题的自然

“自然”作为一个哲学议题,一直以来是哲学家探讨的核心主题之一。自然不仅仅是指自然界的山川河流、动植物等,更是一个涉及存在、本质和价值的深刻概念。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对自然的理解和解释各异。

首先,在古希腊哲学中,自然(Physis)被视为万物的本源。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流变不息,而这种变化就是自然的本质。对于柏拉图来说,自然界是理想形式的不完美映射,它是可变的、多样的,但又受到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则将自然看作是物质和形式的统一,自然事物都在向其特有的目的(终极目的)进化。

进入现代哲学,自然的概念经历了重大转变。笛卡尔的机械论将自然界看作是一台庞大的机器,所有自然现象都可以用物理学的定律来解释。斯宾诺莎则认为自然即上帝,他强调了自然的神圣不可侵犯性。而康德则在批判的理性主义框架下,探讨了人类如何通过理性来理解和解释自然。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自然被进一步深化。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自然是绝对精神自我展开的一个阶段,它是精神的他者,但又与精神本质相统一。叔本华则将自然界看作是盲目的、无意识的意志的表现。

在东方哲学中,对自然的看法与西方哲学有所不同。例如,在道家哲学中,自然(道)是万物存在和变化的根本原则,它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儒家则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

现代环境哲学和生态哲学中,自然的议题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很多学者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他们批判现代工业文明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提出了诸如深层生态学、生态女性主义等新的理论视角。

简言之,自然作为哲学议题,不仅涉及了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包含了对人类存在、价值观和行为的反思。自然作为一个哲学议题的成立,也意味着,自然教育内蕴着哲学意涵,这需要教育者进行挖掘和探究。

自然教育的哲学面向

“自然教育”与“自然”不是同一概念,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这个认识引导我们将自然教育视作一个哲学议题,其中的核心问题转化为“自然教育是如何成为可能的”。然而,我们的探讨不局限于自然教育本身的概念分析;更深层地,我们关注的是自然教育框架下是否融入了哲学的元素。

实际上,自然教育与哲学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在本质上,自然教育是对自然知识的追求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包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学习,还涉及到对人与自然关系、生态伦理等哲学问题的深入思考。当我们在教授自然科学时,实际上我们不只是在传授事实知识,而是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和验证的,这直接关联到认识论的核心问题:我们如何认识世界以及这种认识的局限性。

以IB学校的TOK课程为例,学生们被鼓励去探讨自然科学的知识论基础。他们讨论科学实验的设计及其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现象,从而學习到科学知识并非静态不变,而是通过不断的提问、假设测试和证据评估形成的。TOK课程使学生意识到,即使是看似确凿无疑的自然科学法则,也是建立在特定的哲学前提之上的,而这些前提本身就是认识论探究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方式,TOK课程将哲学的深度思考融入自然教育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全面地理解自然世界的丰富教育体验。

此外,自然教育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授。它还是对生态伦理和环境伦理的一种教育。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在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这些都涉及到深刻的伦理和价值观问题。这些问题是哲学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然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

探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意义,则成为了连接科学与哲学的重要桥梁。例如,对宇宙起源、生命意义等主题的探索,不仅是科学问题,也深深植根于哲学的探索中。

因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然教育之所以包含哲学的面向,原因在于它不仅传授自然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价值判断能力。这些都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样也是哲学教育所追求的核心价值。

哲学思辨与自然教育

何为“哲学的方法”?一般而言,它主要指的是一系列用于探究、分析和解决概念性问题的思考方式和技巧。概念是哲学推进的前提,哲学论辩的第一步是厘清概念,如果概念不清楚,那么讨论就难以行之有效。其他的方法也包括了,逻辑推理、批判性思考、论证评估、以及对更广泛哲学议题(如存在、知识、伦理和美学等)的探讨。哲学的方法强调透彻、系统的思考,以及对概念和论点的深入分析。

以哲学为方法的自然教育,旨在将哲学的思考方式、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融入自然教育之中。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涉及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它致力于引导学生发展深刻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当将哲学的方法应用于自然教育时,特别是在培养批判性思维、概念分析以及促进开放式对话和思辨方面,它展现出了独特的价值和效果。

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是哲学方法在自然教育中的一个核心应用。批判性思维指的是对信息和论断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和反思的能力。在自然教育中,这种能力尤为重要。例如,当学生学习气候变化时,他们不仅需要了解气候系统的科学基础,还应该能够评估不同的科学论断和政策建议。通过哲学的方法,学生被鼓励质疑假设、评估证据的质量和相关性,并从不同的视角审视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并为其日后的科学探究和决策提供支持。

概念分析的应用。概念分析在自然教育中同样至关重要。许多自然科学领域涉及抽象和复杂的概念,如生态平衡、进化论和能量守恒。通过哲学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它们的应用以及它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变化。例如,在探讨生物多样性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何为生物多样性、为什么它重要,以及它是如何在不同生态系统中表现出来的。这种深入的概念分析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促进开放式对话和思辨。促进开放式对话和思辨是哲学方法在自然教育中的另一个关键应用。哲学鼓励开放和探究性的对话,这对于自然科学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在自然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组织讨论和辩论,鼓励学生就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进行深入探讨。这种对话和思辨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例如,通过围绕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的讨论,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和理解他人的看法,并在此过程中学会了批判性地分析和综合信息。

可以预见,哲学的方法在自然教育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体验。通过培养批判性思维、进行深入的概念分析以及促进开放式的对话和思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科学的复杂性,同时也在思维和沟通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儿童哲学”与自然教育的融合

以当下热门的儿童哲学实践为例——作为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哲学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然而,在李普曼的儿童哲学理念下,这种教育方法曾被批评为“成人殖民”,即试图将成人的思维模式和批判性思维强加给孩子。可以设想,当儿童哲学转移到自然环境中时,这种批评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甚至是解放。

自然有助于突破儿童哲学的教学局限。在自然的环境中,孩子们的提问更加内在,更容易感受到自由和平等,这种环境鼓励他们自主地探索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启蒙者转变为平等的对话者或组织者。这种角色的转变有利于打破“刺激物”霸权主义,促使孩子们在自然的启发下,自然而然地培养起自主和自觉的哲学意识。

此外,自然教育需要儿童哲学的圈谈模式来增强其教学效果。自然环境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样的學习空间,这里充满了引发好奇心和思考的现象和问题。通过圈谈模式,孩子们可以在小组讨论中分享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想,同时学习如何倾听他人的观点并进行批判性思考。这种互动式的讨论不仅促进了他们对自然的深入理解,也帮助他们学会了在团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尊重他人的观点。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有益,也有助于他们社交技能和情感智力的提升。

在实践层面,将儿童哲学作为探索自然教育的哲学面向的切入点,有其独到的优势和重要性。

在认知发展阶段,儿童阶段,特别是3-12岁,是认知和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他们的思维正逐渐从具体和直观转向抽象和概念性。这为引入哲学概念提供了自然的契机。例如,通过自然教育中的具体经验,孩子们可以开始探索抽象的概念,如生命、生态平衡和可持续性。

在情感和道德发展时期,儿童的情感和道德发展也在迅速进行。哲学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形成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促进他们的道德感和责任感的发展。自然教育中关于生态保护、动物权利等议题,可以成为儿童哲学讨论的实践案例。

在社交能力与合作学习方面,在3-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社交能力正在形成和加强。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索自然环境,儿童哲学的圈谈模式不仅能够加强他们的社交技能,还能鼓励他们学习如何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倾听和理解他人。

在学业压力的缓解方面,当前教育环境中的学业压力对儿童而言可能过于沉重。在自然教育中融合哲学思考,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压力相对较小的学习环境,其中他们可以自由地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探索不仅涉及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思考能力、情感智力和伦理价值观的发展。

多项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干预可以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在儿童的早期阶段引入自然教育和哲学思考,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宝贵的。因此,儿童阶段是探索自然教育与哲学相融合的极佳时期。这样的融合不仅支持了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交和道德伦理方面的发展,也为他们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学业环境中提供了一个富有创造力和思考性的学习空间。

将哲学的方法应用于自然教育时,特别是在培养批判性思维、概念分析以及促进开放式对话和思辨方面,它展现出了独特的价值和效果。就实践层面而言,建议将儿童哲学作为探索自然教育的哲学面向的切入点。在当前的学业压力之下,儿童阶段(也就是幼儿园到小学的低年级3-12岁)是探索自然教育与哲学相融合的极佳阶段。通过哲学的方法,学生被鼓励质疑假设、评估证据的质量和相关性,并从不同的视角审视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并为其日后的科学探究和决策提供支持。哲学鼓励开放和探究性的对话,这对于自然科学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在自然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组织讨论和辩论,鼓励学生就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进行深入探讨。这种对话和思辨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本文作者单位:彭晓芸,哲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讲师;颜志豪,哲学博士,上海民办平和双语学校课程中心研究员)

猜你喜欢

概念分析批判性哲学
科幻与科普的关系:基于历史文献和概念分析的讨论
菱的哲学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有无对比法”在经济评价中的运用及相关概念分析
基于形式概念分析探讨《伤寒论》中葱白止利功效的新发现
中国共产党执政道路相关概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