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丰度视角的黄河流域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省际差异

2023-03-18王玉珍谢凯旋邵玉辉

体育教育学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省区黄河流域青海

王玉珍,谢凯旋,邵玉辉

(1.河南大学 体育学院,开封 河南 475001;2.河南农业大学 体育学院,郑州 河南 450002)

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1]。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发展阶段、升级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方式的需要。体育旅游作为综合性产业,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已经成为地方体育旅游质量和形象的象征,引领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方向,成为地方主管部门打造体育示范工程的重要发力点之一。体育旅游在优化产业布局和促进协调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近年来,体育旅游在激活新消费、培育新动能、拓展新空间等方面优势明显[2]。体育旅游的发展对黄河流域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推动黄河流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

国内学者围绕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进行了相关研究,在研究内容上,主要聚焦评选流程、文化内涵、发展经验、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项目类型及社会价值等[4-6]。在空间尺度上,以全国、省际、市际为主[5-7]。在研究方法上,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在影响因素上,侧重自然地理及项目禀赋的定性描述,少有定量分析。上述研究对认识我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评选体系、空间分布及项目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在促进区域体育旅游发展上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国家针对长江、淮河、黄河等大江大河流域进行了规划及空间战略调整[8],但针对流域这一完整自然地理空间,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研究成果少有涉及,利用丰度法定量分析黄河流域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研究成果更为鲜见。

丰度是定量分析区域项目拥有量的指标形式,反映区域体育旅游开发与分布状况,可作为判断区域体育旅游开发密度和规模的重要因素[7]。研究借鉴项目丰度分析方法,从绝对丰度、相对丰度、总丰度等方面定量评价黄河流域九省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探寻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在黄河流域的空间分布和省际差异。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研究是关乎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内容。在黄河流域国家战略实施的背景下,研究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省际差异,对于指导黄河流域体育旅游协同、均衡和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全长5 464 km。黄河流域从西到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四个地貌单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地带。黄河沿线拥有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及人文历史资源,资源禀赋优良[9]。

1.2 数据来源

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数据来源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名录》(2013-2021年),人口数据来源于《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2021年四川省统计年鉴》《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年鉴》。面积数据来源于九省区政府官网,采用线性插值法补充完善缺失数据。另外,根据黄河干支流流经范围,仅将阿坝州和甘孜州纳入四川统计分析单元;内蒙古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和阿拉善盟7个盟市。行政区划、流域边界和河流等矢量数据来自地理空间数据云(http://www.gscloud.cn/)。

1.3 研究方法

1.3.1 丰度分析法

为更好地分析黄河流域九省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赋存的省际差异,引入丰度分析法。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丰度可用相对丰度和绝对丰度来表示,绝对丰度指区域内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绝对拥有量,采用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单体数量占全流域总数的比重表示。相对丰度指区域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相对数量。考虑到区域面积、人口、项目规模的影响,采用人均和地均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密度对黄河流域九省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相对丰度进行定量计算。

为进一步对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进行全流域层面的分析,借鉴王凯[10]对旅游项目总丰度的计算方法,将九省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占全流域的比重汇总成反映地区精品项目绝对丰度A,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相对丰度指标C,将A和C的乘积开平方,得到九省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总丰度F。

1.3.2 集中指数法

集中指数是用来反映特定经济现象在地理上的集中程度指数。引入集中指数从地理空间角度对九省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进行阐释。其计算公式如下。

(1)

式中:N为集中指数;H为拥有九省区总量50%的地区面积(或人口),T为九省区总面积(或人口)。一般来说,集中指数在50以下为相对分散,50~60为分布比较平衡;70~80为相对集中,90以上为高度集中。

1.3.3 配合指数法

配合指数是九省区内部五类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在全流域比重的标准差系数,反映了不同类型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在九省区的分布特征。其计算公式[11]如下。

(2)

2 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丰度比较

分析黄河流域九省区的项目丰度,有利于比较各省区的项目拥有情况和项目间的配合情况,进而分析各省区在各类项目和总项目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为各省区发展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提供建议。

2.1 绝对丰度的比较

表1呈现了九省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拥有量占全流域总量的比重,反映了各省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绝对量。从绝对丰度排名来看,赛事类项目主要分布在河南、青海、甘肃等地。其中,河南绝对丰度最高,约为四川绝对丰度的12倍;景区类项目主要集中于河南、山西、青海等地;线路类项目主要分布在青海、山西和山东;目的地类项目主要分布在青海、河南、甘肃等省区。创新类项目只在青海、甘肃、山西分布。总体来看,青海的赛事类、景区类、线路类、目的地类和创新类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在全流域占有明显优势,项目绝对丰度远超其他省区。

表1 九省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绝对丰度

从整体精品项目来看,黄河流域九省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绝对丰度值呈两极分化现象。青海、甘肃、山西、河南、山东处于绝对丰度值高值区,均高于0.139。五省区精品项目数量优势明显,类别多样。与之不同,陕西、内蒙古、宁夏和四川处于低值区,低于0.076。四省区项目数量较少,项目类型相对单一。

为进一步反映优质体育旅游项目在九省区的分布情况,引入集中指数概念,即反映经济现象在地区上的集中程度(见表2)。本研究中,集中指数指某类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占全流域总量50%的地区在面积(或人口)上的集中程度。

表2 黄河流域各项体育旅游精品项目集中指数

赛事类精品项目绝对丰度较高的省区为青海、甘肃、山西、河南、山东。五个省的面积占黄河流域的65%,人口约占82%,集中指数为35和18。五省赛事类项目占比排序较高,人口占比高。景区类项目的集中省区为青海、甘肃、山西、河南、山东,五省面积为65%,人口约占82%,集中指数为35和18。线路类项目集中分布于青海、甘肃、山西、山东,面积为58%,人口约占为52%,集中指数为42和48。目的地类项目集中分布于青海、甘肃、宁夏、河南,四省的面积为55%,人口约占为42%,集中指数为45和58。创新类项目主要集中分布于青海、甘肃、山西,三省的面积为52%,人口约占为21%,集中指数为48和79。

从全流域来看,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绝对丰度差异显著。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绝对拥有量较多集中于黄河下游地区,上游次之,黄河中游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绝对丰度明显偏低。

2.2 相对丰度的省际比较

对比表1和表3可知,不同类别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绝对丰度和相对丰度位次排序差别显著。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绝对丰度和相对丰度差别较大的省区是宁夏、河南。其中,宁夏为全流域面积最少的地区(2.49%)且人口占全流域比重低(约2.12%),使得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景区类相对丰度跃升至第1位,线路类项目跃升至第2位,两类项目相对丰度和绝对丰度分别提高6个和5个位次。为九省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丰度位次变化最大地区。与之不同,河南是人口大省,约占黄河流域人口比重的31%,受其影响,除创新类项目未发生变化(河南无创新类项目),其余四类项目相对丰度排序比绝对丰度排序皆有下降。其余省区项目的绝对丰度和相对丰度排名,变化幅度不显著,或与项目数量较少有关。

表3 九省区体育旅游精品分项目相对丰度

从总类相对丰度值来看,青海相对丰度值最高,位于高值区。宁夏和山西相对丰度值次之。两省区虽然相对丰度较高但产生原因不同。山西相对丰度值高,其项目总数大,面积和人口量在全流域相对较小,故相对丰度较高。宁夏项目数量少,受单位面积和人口数量影响,其相对丰度较大。河南和甘肃相对丰度值较低。四川、山东、陕西和内蒙古相对丰度值最低,处于九省区相对丰度低值区。

2.3 总丰度的省际比较

表4显示,总丰度居于前三的是青海、山西和河南。青海无论是绝对丰度、相对丰度还是绝对丰度都处于全流域第一,其精品项目数量、人口数量和单位面积都利于精品项目发展。山西和河南两省绝对丰度、相对丰度排名与总丰度排名不同,低于总丰度排名,如山西绝对丰度、相对丰度排名第三,河南相对丰度排名第四,但河南绝对丰度排名第二,故山西总丰度升至第二,河南为第三。

表4 九省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绝对丰度、相对丰度和总丰度

甘肃、山东和宁夏三省区的总丰度位于全流域的中等位置。甘肃和山东两省都是相对丰度排序高于总丰度排名,而相对丰度排名低于总丰度排名,但宁夏却是绝对丰度低于总丰度排名,但相对丰度排名远高于总丰度排名。说明省区的总丰度受相对丰度影响较大,换言之,总丰度受省区人口和面积因素影响显著。宁夏应发挥项目数量优势,增加宁夏精品项目的发展潜力。

陕西、内蒙古和四川的总丰度值处于全流域较低水平阶段。三省区或是因为精品项目数量限制,或是面积、人口因素的制约,三省区的绝对丰度和相对丰度都较落后。内蒙古尤为明显,其绝对丰度和相对丰度都处于流域靠后位置,四川的相对丰度排名高于总丰度排名,其绝对丰度排名拉低了总丰度的排名,说明四川的精品项目数量是其发展精品项目的劣势。

3 组合状况的省际比较

配合指数可以作为衡量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组合水平的数据指标,即利用九省区5类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在全流域比重的标准差系数,用来近似地反映九省区内部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组合的协调程度。组合指数越低,说明地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类别比较齐全,数量较多,区内差异明显,区内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组合状况较好,越有利于区域体育旅游的发展。反之,组合指数越高,说明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组合协调程度越弱,区内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存在同质性,项目类型单一,影响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效率,不利于提升区域体育旅游整体竞争力。

图1可知,黄河流域九省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配合指数呈三层级分布现象。第一层级为青海、甘肃、宁夏、山西,配合指数均低于50,项目间配合较和谐。说明项目类型多样,配合程度高。第二层级为山东、河南,配合指数处于50至80间,项目间配合较不和谐。第三层级为内蒙古、陕西、四川,配合指数为高于80,项目间配合不和谐,三省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旅游类型单一。

图1 九省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配合指数

4 整体优势度的省际比较

黄河流域九省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整体优势度是精品项目总丰度与项目配合指数的比值。该指标综合考虑项目丰度和项目的组合状况,可以较全面地分析省区项目的赋存状况和优缺点。从图2可知,九省区整体优势度呈现明显差别。

图2可知,青海、山西、甘肃整体优势度高,排名位居前三,其中,青海整体优势度最好。山西和甘肃次之。河南、宁夏、山东综合优势度较高,名列第四、五、六名,陕西、内蒙古、四川则排名较低,排名仅为七、八、九名。可见,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整体优势度集中分布于地貌单元多样的黄河上游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下游地区,而中游地区的整体优势相对较差,呈现出“两端强,中间弱”的整体优势度分布状态。

图2 九省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整体优势度

表5 九省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综合优势排名

根据SPSS10.26对九省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总额和优势进行聚类分析[12],通过系统聚类法,利用分层聚类,将其分为四类等级区:精品项目特富区:青海;精品项目富足区:甘肃和山西;精品项目中富区:河南、山东和宁夏;精品项目不富区:内蒙古、陕西和四川。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丰度方面。黄河流域九省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集中于青海。青海在五类项目中的丰度指数、总项目丰度指数均在全流域位居首位,青海为精品项目高值区。山西、甘肃和宁夏三省区五类项目丰度指数、总类丰度指数相对较高,项目较集中,为精品项目分布的次高值地区。山东、河南和陕西则在五类项目丰度和总项目丰度指数有所区别,个别省区在不同指标上或好或差,但整体水平相近,为流域内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中高区。四川和内蒙古的统计范围较小,精品项目数量少,故在以上分析指标中都处于较低水平,为流域内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低值区。

(2)组合状况方面。青海、甘肃、宁夏和山西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组合程度高,项目间配合和谐。四省区中青海组合状况最好,项目数量多、类型全,分布错落有致。甘肃、宁夏和山西组合状况相对次之。甘肃、宁夏和山西精品项目数量较多,五类精品项目配合程度高。山东、河南精品项目组合较不协调。两省虽位于中东部经济发展程度较好的区域,精品项目数量也较多,但由于两省人口基数大,造成精品项目密度较低,从而减少精品项目的配合程度。内蒙古、陕西和四川配合很不协调。由于三省区项目数量少、单位面积和人口数量在流域内处于较低水平,从而降低了其精品项目的组合状况。

(3)整体优势度方面。青海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整体优势度最好。青海项目数量优势显著且整体配合和谐,提高了青海整体优势度。山西和甘肃优势度仅次于青海,高于其他省区。两省绝对丰度较高,项目间组合亦好,使得两省整体优势较高。整体优势度不明显的省区为河南、宁夏和山东。三省区在项目数量具有一定优势,可是河南和山东项目组合程度较低,宁夏绝对丰度在九省区排序落后,整体优势度较低。陕西、内蒙古和四川整体优势度差。三省在总丰度、项目配合指数两指标排序都较低,导致整体优势度较弱。

(4)黄河流域九省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呈非均衡布局,省际差异明显。通过SPSS聚类分析,九省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省际差异存在四类等级区,呈金字塔形分布。

5.2 建议

(1)从黄河流域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各省区发展来看,针对九省区精品项目省际差异明显的现状,九省区应立足本地优势,树立整体开发意识,因地制宜增强本省区精品项目发展潜力。青海在精品项目数量方面具有其他八省区不具备的优势,且青海面积广阔、地形多样,湖泊广布,可利用其自然环境富足,民族风情浓郁等优势,推动体育旅游精品项目高质量发展。山西、甘肃和宁夏三省区人文底蕴浓厚,汾河、洮河等水系发达,河套平原分布,景区资源丰富,且“东数西算”建设工程在甘肃和宁夏分布,有利于提升精品项目发展潜能。山东、河南和陕西三省位于堆积景观为特色的河流中下游,平原丘陵居多,经济较为发达,交通便利,与外界通达性好。应利用发展优势,增加项目发展内在竞争力。四川和内蒙古可利用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传统吸引游客参与体育旅游,提高游客旅游体验。

(2)从黄河流域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整体发展来看,应重视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保护性地开发流域内体育旅游资源,实现流域内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可持续发展。黄河流域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已形成不同项目类型、不同结构级别的精品项目,为流域内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当前,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下,应实行流域内“一盘棋”战略,建立跨省跨区域多部门合作的联动发展机制。从政策推动性看,利用现有的体育旅游发展政策的优势,在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开发上增加政策的指引性作用,在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辅助、土地供给、服务效能上充分利用政策红利。从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本身来看,构建“体育旅游+”产业体系,打通精品项目中赛事、线路、目的地、景区和创新类五大类之间的阻碍,助力黄河流域体育旅游精品项目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省区黄河流域青海
生态环境部启动新一年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我校成功举办第四届沿黄九省区黄河论坛
大美青海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真抓实干,为这26省区点赞!
青海行七首(录二)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我国沿海省区海洋产业集聚水平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