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讲好党史故事的探析
——以必修一为例

2023-03-18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

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党史中国共产党思政

刘 娴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其余三个模块的总览和基础,围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主线,高度凝练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内容,以使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接续奋斗的智慧和力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深挖拓展教材内容,强化素材应用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就对党史有一定的学习,但是由于其理论思维力、价值判断力、政治认同力、历史解释力、社会参与力仍处于尚未成熟阶段,因此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认识不清晰且不深刻,因此,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抓住时机讲好党史故事,那么学生对党的奋斗历程的意义的理解就只能停在肤浅的认知层面,对于发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育人功能则达不到预期目标。

以必修一第二课第一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例,本节课必须讲清楚的一个重点知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以及“三新”特点。教材设计是在基于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讲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 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 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于学生对每一个革命和战争的历史事实和任务的认识并不清晰,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教材知识,那么教学任务和育人功能都无法实现。在课堂中,我是这样设计并操作的:利用课件展示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时间轴,请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并指出每一场革命、战争的历史任务是什么。通过对每一阶段历史任务的分析得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新”特征。

结果,这节课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学生参与度非常高,课堂相当活跃,学生在教师给出任务后,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他们能利用的资源——历史教材。在小组展示环节,每一个小组都能够讲述党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的革命史和战争史,这对于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以及核心素养的落实起了关键作用。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讲好党史故事,用鲜活的案例,多维度地呈现历史事实,讲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二、突出党的历史功绩,激发使命责任担当

党史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党史如号角,激发奋进之力。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实质上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在100 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创造了不朽的丰功伟绩。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坚定“四个自信”,激发使命责任担当,需要用丰富的论据来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而党的丰功伟绩就是最有力的论据。

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对于党的历史功绩的突出,在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学中,可以从党史实践、中西方发展现状、国内国际对比中多角度多维度认知。通过列举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定领导下,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建设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脱贫攻坚的胜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胜利,航天航空取得的重要成果,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不断提高,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等历史和事实,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党过硬的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维度、宽视野地展示突出党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政治认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担当。

三、巧妙活用素材资源,感悟党史背后蕴藏的伟大思想

思政课的鲜明底色在于其深刻的思想性。这就要求思政课堂教学要将党史作为夯实思想之基的重要依托,挖掘党史背后的伟大思想,凸显思政学科特色。

必修一教材,在基于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论述政治观点和思想。教材从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讲述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教材的落脚点。对于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的中国化的创新性理论成果,必须讲好讲透,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课堂中,巧用党史资源讲好党史故事,是感悟党的思想的重要手段。在必修一第四课第三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世情、国情、党情、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角度,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定领导下,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进国际舞台的中央,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显著增强,解决了许多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的历史和事实,使学生感悟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使我们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四、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多样化形式感悟党史故事的温度

讲好党史故事是时代赋予思政课老师的使命责任,而讲好党史故事的关键主体是学生。党史故事是有温度的。百年风云激荡,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英勇奋斗,实现了国富民强。100 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灿若繁星的党史故事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在必修一的教学中,我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党史。例如:

(一)组织学生课前五分钟进行“听故事 学党史”活动

具体实践方式是:课前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党史故事,每堂课由不同小组的代表利用课前五分钟讲党史故事。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们感受到了李大钊“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坚定不移;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刘胡兰“怕死,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的”从容不迫……一个个鲜活故事的展示,让党史故事更加鲜活、立体和丰盈,一下子让学生穿越到那个激情燃烧的红色岁月,感受信仰的力量,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滚烫的精神,激发学生青春的共鸣,在学生有了饱满热情的基础上,教学效果立竿见影。如在必修一第三课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中,课前学生讲述了邓小平同志“猫论”的故事。在课堂中有了故事背景,学生对于改革开放进程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理解更为透彻深刻。这样的方式既有形式又有内容,表里统一,相互融会贯通,更能达成学习目标,落实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二)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学习党史

借助“学习强国”和“青年大学习”“央视网”等平台,让党史故事“升温”。党史故事具有严肃性和强大感染力的特点,网络学习平台有着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将一个个党史故事更立体、更完整、更生动地展现出来,严谨且丰富的语言让一个个党史故事“活起来”。典型故事、英雄人物事迹、革命文物等吸引着、打动着、感召着、引导着学生一心向党爱国。在必修一第四课第二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堂课中,我利用教学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一是让学生感受周恩来总理在年少时期就立志为国的远大抱负,二是让学生认识到要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就必须博览群书、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了这个故事基调,学生便能够准确理解中国梦的性质和实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实现;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五、开展唱红歌活动

红歌作为赞扬歌颂革命和祖国的歌曲,具有浓郁的感情基调,是对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的真实写照,代表着无产阶级的政治取向和意识形态。唱红歌能够唤起学生的红色记忆,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在必修一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教学中,课堂导入时我就带领学生共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课议题: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为什么能救中国?在整课学习过程中,通过设置议学任务,体悟红歌背后的党史故事,既落实了教学目标任务,又能够在唱红歌的氛围中将学生带到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祖国建设的火红时代,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用真实鲜活的史实说话,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

六、创新教学方式,学科融合讲党史

思政学科具有思想性、政治性、严肃性、理论性、逻辑性、人文性等特点,因此许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太过抽象和传统,有些甚至认为思想政治课对今后自身在社会的发展无多大用处,特别是理科素养较高的同学表现尤为突出,这使思政课对高中学生的思政教育的效果不明显。解决以上问题是思政学科当下的迫切需求。显然传统的以教材讲教材的思政课,不仅让课堂枯燥无味而且低效,还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创新思政课堂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科交叉融合讲好党史故事是上好思政课的时代要求。

思想政治课与历史学科的融合是天然的,这让党史故事的呈现顺理成章。除此之外,思政课与语文学科融合则使课堂教学更有趣、更丰实,更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更能给予学生持久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中,借助语文学科中选用的毛主席诗词,再现党史故事,展现历史伟人的雄才大略和英雄气概。毛主席的诗词实际上也是一部简明的中国共产党党史。毛主席写于青年时代的《沁园春·长沙》中,“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段“忆往昔”讲的是毛主席1916年到1925年的经历,这段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而参加五四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党、到安源考察工人运动的风华正茂、指点江山的毛泽东;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党遭受沉重打击,毛主席写下了《菩萨蛮·黄鹤楼》,其中,“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展现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阴沉情况。然而笔锋一转,又有一种对新的革命的期冀:“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1927 年9 月9 日秋收起义后,毛主席上了井冈山,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的坚贞不屈。1935 年娄山关大捷后,毛主席挥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些诗词也是历史,课堂中“因课制宜”地读诗词,鉴赏诗词,充分利用学科融合的优势,不仅能够打破学科界限,拓宽学生视野,更能引起学生共情,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落实核心素养,弘扬党的精神

百年党史,是故事,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构建的过程,是党一系列精神的传承史。中国共产党的系列精神是宝贵的财富,是思政课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教学资源。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伟大的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章节教学中,可以充分融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这些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中华民族精神,彰显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在伟大精神的鼓舞下,赓续红色血脉,凝聚爱国力量。

综上所述,高中思政课融入党史教育,讲好党史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启迪学生智慧,磨砺学生品格,永葆奋斗精神,以忠贞不渝的赤子之心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党史中国共产党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