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思维可视化工具在说明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以八年级“说明的顺序”写作教学为例
2023-03-18季睿婕上海市奉贤区阳光外国语学校
季睿婕 上海市奉贤区阳光外国语学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将“思维能力”列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将“学习列大纲、画思维导图等整理和呈现信息的方式”作为开展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说,思维能力的开发是进行深度语文学习活动的关键一环,而思维可视化工具为开展思维训练、结构化语言表达提供了教学支架。
一、思维可视化工具在说明文写作教学中的作用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讲清事物特性或事理的一种实用性文本。作为学生最熟悉的文章体裁之一,说明文阅读和写作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说明文的写作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将说明要素进行结构化处理,从而迈向“运用”“创造”等高阶知识层级。这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有重要意义。但思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何照亮思维的“暗箱”,有效指导学生梳理思维脉络,这是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点。
思维可视化是指以图示技术、图像组合、言语表达等方式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结构、思考路径及方法系统化地呈现出来的过程。在说明文写作过程中,灵活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有助于快速分清说明对象的主次、整理说明对象的特征、重构说明顺序的排列,将信息有逻辑地表达出来(见表1)。
表1
二、思维可视化工具在说明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工具对于学生来说陌生又新鲜,所以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要从单元的教读课文入手,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来厘清文章结构,建立起使用可视化工具的意识,逐步加深对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
(一)指导学习:让学生在教读课文中熟悉可视化工具
1.布置单元任务,熟悉思维可视化工具的使用方法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的写作主题是“说明的顺序”。为完成这项写作任务,从教读课文开始渗透思维可视化工具的使用。明确思维导图的图示要素,指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辅助教读课文的学习。
在讲解练习册中《大自然的语言》的思维导图题时,使用腾讯文档、Xmind 等可视化的数字媒介,补充介绍思维导图的分类及对应的运用场景。学习《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时,总结课文行文思路,示范制作大框架思维导图。学习《时间的脚印》后,布置整理行文思路的思维导图作业(见图1)。
图1
2.复习说明顺序,巩固思维可视化工具的使用程序
在本单元写作教学指导前,开设一节针对各类说明顺序的使用场景的专题复习课,明确说明顺序的使用与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的侧重点有关。如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等较适合运用时间顺序;介绍建筑物或物品的结构形态等较适合运用空间顺序;介绍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等情况适合用逻辑顺序。学生摹画思维导图整理说明顺序的使用要点,同时再次巩固思维导图应用的程序性知识。
(二)半扶半放:让学生在情境任务中明确写作目标
1.基于新课标要求与单元目标
2022 版课标中提出:要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同时单元写作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说明顺序,有条理地介绍说明对象的特征”。据此,确定本次写作主题为事物性说明文“我们的学校”。
2.设置写作任务与教学情境
新课标提出“应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因此结合本校建校二十年的校庆情境,创设三类读者群体:
群体一:有几个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想要报考我们学校的初中部,他们希望通过本次校庆活动了解学校的情况,请你为他们介绍我们的学校。
群体二:以前毕业的几位老校友受邀参与校庆活动,他们对学校近年来的发展很关心,请你写一篇文章向他们介绍。
群体三:与我校结对的贵州凤冈县进化中学的学校领导远道而来参加本次校庆活动,请你向他们介绍我们的学校。
(三)自主应用:让学生在系统重构中实现思维进阶
学生需要在情境化的写作任务中选择一类读者群体,确定说明内容、说明顺序。在课堂上,学生会产出一些零散的灵感和表达,此时教师就需要使用恰当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及时捕获、联结、重组这些思维碎片。
1.利用各式工具突破思维难点
面对以上写作情境,学生会遇到以下难点:
一是无法就某一类读者群体分析相应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个性化的介绍。针对这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可视化的表格工具,梳理出各类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选择说明内容并进行主次排序(见表2)。
表2
二是难以联系在校生活经验,概括学校特征,规划行进路线。学生对于学校的整体布局和校园文化缺乏整体认知。出示学校的俯瞰图(见图3),通过谈话搜集环境信息、调动活动经历,提炼出学校的办学特色与理念。通过电子白板的标注功能,让学生思考行进路线、停留地点的合理性。
图3 校园俯瞰图
2.鼓励学生利用工具输出思维
在初步梳理出各说明要素后,学生思维就此停滞下来。他们面临一堆要素而无法组织成文,此时就需要运用言语表达工具整理思考路径,助推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问题链的形式,给予学生思考和语言组织的时间,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将自己的思维有序地表达出来。问题链设置如图4所示。
图4
最后布置本节课的课后作业:选择读者对象,将思维导图中的要素组织成文。
三、评价与总结
写作教学不仅要关注写作前的指导阶段,也要重视讲评和修改的过程。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在习作评改阶段,思维可视化工具也可以增强教师指导的效率。
(一)聚焦共性问题
从提交的思维导图作业来看,很多同学在选择说明内容时大篇幅地介绍校园的环境设施,大多选择了通过空间顺序进行说明,建议加入校园文化课程的部分。从提交的习作中看,使用的说明方法较为单一,段与段之间缺乏衔接过渡语,表述较为沉闷,缺乏与读者群体的交流互动。
(二)制定修改流程
针对以上共性问题,首先借助流程图让学生一步步修改思维导图和习作中出现的较大问题,确保主要问题能得到有效改善。随后利用腾讯文档或钉钉的在线编辑功能,对个性化的问题进行修改和解答,从而高效地完成作文评改(见图5)。
图5 作文修改流程图
在课堂实践过程中,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写作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确定材料的因果联系,区分概念层级,组织好相互关系提供了思维支架。学生能更直观清晰地梳理出写作内容,安排好说明顺序,让行文思路具象化、可视化,实现从“判断、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低阶思维到“创造、运用”说明顺序的高阶思维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思维可视化工具配合利用信息技术,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运用“希沃白板”软件将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投屏到电脑,邀请学生用电容笔在校园俯瞰图上圈画行进轨迹,运用“腾讯文档”实现多人在线编辑等。信息化手段打破了个体限制,使群体智慧在思维可视化工具的使用过程中迸发出闪耀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