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戏剧赋能小学音乐学科美育的应用研究

2023-03-18李庆任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

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乐曲旋律美育

李庆任 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

在小学课程设置中,音乐和美术作为体现“美育”教育的两大传统重要学科,在学科内容上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听觉美、视觉美的感受和自主欣赏美的能力为主。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传统教学内容多以歌曲学唱、乐曲段落情绪聆听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是美育的较好载体。随着2022 新课标的颁布,戏剧首次被纳入艺术学科,与音乐和美术共同承担艺术学科协同育人之功能。这也为笔者以教育戏剧为载体,结合日常音乐学科教学进行美育功能探索提供契机。

一、教育戏剧联手音乐达成美育功效的分析

新课标提出艺术学科要坚持以美育人,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音乐课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既有相应的知识框架,也有相应的课堂实践活动要求。课程形式主要分为欣赏教学和歌唱教学,二者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相比而言,歌唱教学从歌曲的演唱角度主要由音准、节奏和情感三个方面组成,对于歌词内容,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聆听理解其中含义,从而完成初步体验。音乐学科的体验和感受非常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和体会音乐之美是在教学过程中追求的主要目标。

而教育戏剧以自身参与为基础,通过戏剧的方法引导学生在体验感悟的过程中达成学科育人目标,这与音乐教育功能不谋而合。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以美育为目标,在了解音乐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在课堂中运用丰富的戏剧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听觉美和艺术美,感受音乐在课堂中的综合作用。达成美育目标需要在音乐知识和相应作品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也需要探索教育戏剧方法如何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使得美育目标和应用方法有机融合,在音乐与戏剧的融合应用中,充分发挥艺术学科协同育人功能。

二、教育戏剧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实践

(一)小学低年级唱游课教学内容概况

音乐课在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称作“唱游”,名称的改变也体现了低年级课程的内容及形式,因学生年龄及身心发育特点,在单元及教材内容安排上,以听、唱、创和演四部分组成,每单元分为两课。通过相互联系的内容组成,例如一年级唱游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一课,以幼儿园结束后刚刚进入小学阶段为切入点,包括快乐的早晨(听)、上学(唱)、上海的早晨(创)和上学路上(演)四个部分。通过聆听乐曲《快乐的早晨》,学生可以联想到早晨起床上学路上听到鸟的鸣叫,在舒缓的音乐中,阳光慢慢升起,小朋友们伴着欢快的音乐带着跳跃的步伐走向学校。在聆听过程中,学生可跟随音乐进行节拍感受,在此基础上加入跑跳步练习,在完成简单动作的同时让学生对乐曲的旋律找到相应规律,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拍手加入相应动作,这些组合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时刻集中在音乐中,能在活动中分段了解相应音乐特点,并能在不断练习中,逐步了解并熟悉乐曲结构,并能在最后跟随整首乐曲进行完整动作表演。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更多的是让学生体会乐曲主题欢快的音乐情绪,同时让学生对乐曲的结构有了初步的体验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学习下一节课歌曲《上学》,这首教材组编写的歌曲让人联想到这样的情景:伴随着小鸟的叫声,一年级的小朋友来到学校,到校后向老师同学问好。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的安排设置,将相应教学内容进行统一编排,在教学过程中以戏剧作为内部纽带调整教学,并在单元中对相应内容进行综合排序,也可以针对相应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编创,并对不同内容进行综合调整与创编。

(二)基于心理年龄特征,应用教育戏剧丰富课堂形式

低年级唱游课的目的主要为培养学生基本的课堂习惯,能初步感知音乐基本情绪和在老师指导下安静聆听音乐。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相应教学设计,让学生针对不同作品的内容进行相应关注,结合各单元的相应内容,引导学生对不同内容等进行多角度体会和感受。教育戏剧的加入在学习教学的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年龄相结合,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善相应效果。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有限,要把握课堂三十五分钟的前二十五分钟,将所学内容充分集中到课堂前半部分,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在听中学,在听中练,带着小任务聆听音乐,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步进行相应活动,这些在低年级的唱游课中非常重要。

以一年级唱游“大鼓和小铃”为例,这节课主要是这一单元“创”的内容,也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在课上接触小乐器,教学目标是了解大鼓和小铃的音色区别,并能基本掌握两种小乐器的演奏方式,让学生能在观察和模仿中初步掌握相应技能(见图1)。结合一大一小两种乐器的外形,通过动画拟人化的介绍,让学生先对两个乐器的特点有一定认识。在教师的示范中,进一步了解两种乐器的演奏姿势,针对乐器数量不足的实际情况,通过示范让学生能双手模拟乐器演奏姿势,并能结合小口诀进行“演唱加动作”的综合练习,既能保证练习的效果,又能增加练习的音乐性,让课堂中保持一定的趣味。在教学过程中,为加深学生对于大鼓和小铃两种乐器音色的区别,可以采用“专家外衣”这种形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将视频中两种小乐器的主要特点通过“专家”的角度复述,可以加深其他同学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在丰富课堂实际效果上也可以起到非常直观的促进作用。

图1

在进行初步练习后,结合相应课堂练习成果,抽取一部分同学进行检查,并对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重点关注学生在口诀练习中演奏乐器的动作节奏是否和音乐速度一致,培养学生关注音乐速度,在学习小乐器的时候关注演奏姿势及整体速度控制,保证其他要求的准确和稳定。在检查纠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定格”的手段,通过长时间的停顿让学生观察正确的演奏姿势,并能借此机会充分了解分步骤的乐器演奏姿势。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戏剧的模仿和扮演方式可以将原有技术型的学习内容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相适应,并能根据学生在课堂的反馈,进一步调整教育戏剧的其他手法,在保证课堂基本练习的前提下,不断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

三、高年级音乐课的教育戏剧与美育体验的结合探索

(一)高年级音乐课教学内容的篇幅变化

高年级课程的音乐课相比低年级来说,作品长度相对较长,受作品篇幅变化及上课时间要求,对于音乐的学习,除了掌握相应基本结构,感受不同方式,还要在不同课程内容上对相应作品有更加直观的体验和感受。音乐作品的整体内涵也有比较大的提升,也在总体难度上大有提升。在高年级的音乐课教学中,学生需针对相应作品的创作背景及相应结构对音乐作品进行综合体验,以学习相应歌唱技能,了解作品基本内容,并能从中体验和感受音乐带来的听觉美。

从三年级开始,在音乐欣赏课中开始加入相应的爱国主义作品,例如《歌唱祖国》《祖国,你好》等这些作品深度相对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理解困难的情况,在教学中可以在视频观看的过程中,通过新中国的成立、祖国各方面的建设成果等实际变化加强各方面的综合体验及与之相对应的情感认识。这些知识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课上欣赏相应作品的同时,聆听体会相应旋律,在相应不同旋律的聆听欣赏中体会作品的音乐内涵和相应的基础情感。

在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习内容中,删除了一部分学生比较难以在原有年级体会的作品,增加了具有中国特色或更易理解的作品。在歌曲的选择上,大胆运用当代作曲家徐沛东、谷建芬等创作的经典作品,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专业和具体化,同时针对不同内容的知识连接,依然保存相应知识的连续性,并在五年级相应合唱部分的内容选择上,通过调整作品篇幅及合唱声部,让学生更加顺畅地体会作品蕴含的情感。

(二)加入教育戏剧习式提升课堂体验的策略

音乐课教学在音乐知识的教学上一直存在着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学生在不同年级经常接触到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作品中所体现的音乐形象也有着不同的体现。以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作品《梦幻》为例,这是由浪漫时期作曲家舒曼创作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在教材中选用的是大提琴演奏的版本,教学目标为“聆听乐曲,能体会乐曲展现的安静梦境”。学生对于夜晚的梦境都有着自己的体验,在课上通过三年级歌曲《夜晚多美好》引出安静而轻松的环境,学生在复习歌曲的同时,可以联想到类似安静的音乐情绪,为这首乐曲的欣赏进行充分的准备。在这一环节中加入歌曲伴奏音乐,通过简单动作和音乐的结合营造出夜晚宁静的气氛。

乐曲《梦幻》节奏较为缓慢,在联想音乐所展现的情景时,对音乐中所展现的旋律最初的印象就是速度中的慢速音响,对音乐所展现的安静情绪也能有一定的联想。在教学中需要关注的是此前所学内容的迁移和了解。在四年级第一学期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大提琴的音色,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体验和印象,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大提琴的音色对表现整首乐曲的情绪有哪些帮助,学生很容易将低沉的大提琴音色与音乐的效果相对应。

对于大提琴这样一种相对陌生的乐器,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可以充分运用教育戏剧的多种教学手段并综合运用,教师安排学生在课前进行资料预习,以“专家外衣”的形式安排一名学生对大提琴进行介绍,其他同学的注意力会被吸引到这位“专家”上来,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这种形式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延伸学生在课前的预习,逐步树立音乐学科的知识框架。

在体会乐曲旋律上,可以借助五线谱跟随音乐直观感受乐句数量和旋律线条,通过红色线条将旋律中的音符连接到一起,结合音乐一起体会每个乐句的线条,比较不同乐句间旋律的变化,可以通过手指画旋律线条体会,找出其中相似的部分和相同的乐句。学生可以很容易找出区别及相互关系,能发现相同的旋律及变化发展的部分,通过模唱感受旋律特点,并基本了解乐曲的整体特点(见图2)。

图2

在这首缓慢的乐曲教学过程中,结合旋律线条的变化,可以加入展现音乐旋律的动作等,让学生分组模仿大提琴演奏的姿势、模唱乐曲旋律等方式综合体验整首乐曲,以多种不同习式的加入丰富课堂效果,在保证音乐欣赏的同时,强化学生对音乐本体旋律的理解,也能将相应动作与乐曲联系,共同体会乐曲整体带来的美丽梦境。

四、总结反思

作为美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在培养学生听觉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戏剧作为新时代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也为不同内容进行综合展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戏剧作为新式教育手段,从综合手段来看,对课堂活跃有着非常直观的作用,学生在教育戏剧的教学手法加入进来以后可以在课堂的活力及课堂效率上进行一定提升。

教育戏剧与音乐的融合应用,能够促进学生的审美感知,让学生在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美的特征及其意义的自身探索中感受美、欣赏美,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教育戏剧方法的应用使音乐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更加有助于达成学科美育之功效。

猜你喜欢

乐曲旋律美育
春天的旋律
始乱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