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创新的现实动因、价值旨归与体系构建
2023-03-18曹圣军
文/曹圣军
一、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创新的现实动因
1.产教融合日益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引擎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使命和重要任务,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训高质量教师队伍,开展高水平技术研发的重要路径和平台依托。产教融合实现深层次的生产-教育一体化,为高职院校发展注入新动能,不断推动高职院校发展模式、治理模式、教学模式、育人模式、科研模式、文化传承模式、社会服务模式实现新变革。[1]
当前,产教融合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压舱石,各高职院校正加速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各高职院校紧紧抓住产教融合的独特价值取向与实践特点,积极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完善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系列政策。[2]各高职院校通过构建产教融合发展长效机制厘清产教融合的产权机制,推进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变革,实施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开拓基于产教融合的各专业各课程教育教学创新领域,加快探索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创新。
2.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亟待创新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方兴未艾。课程劳育作为引领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理念,推进课程劳育建设是高职院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高职院校实现“五育并举”的必然举措,是高职院校将劳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以劳启智、以劳育德、以劳促体、以劳涵美的当前路径。
然而,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急需创新发展。虽然各高职院校正大力推进课程劳育建设,但课程劳育建设模式较为单一,即主要依托学校平台开展课程劳育建设,主要在学校空间范围内开展课程劳育建设,模式的单一化制约着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广度和深度的推进,影响着高职院校课程劳育质量的提升和功能的有效发挥。[3]高职院校需要转换思路,用全新的视域挖掘课程劳育建设模式的创新方向,用全新的视角推动课程劳育建设实践的开展,推动课程劳育建设空间的拓展、广度的推进、深度的开掘和功能的拓展,实现课程劳育建设战略、理念、制度、机制、资源的重构,进而助力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开展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毫无疑问,产教融合为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创新发展提供重要历史契机。当前,产教融合作为一种综合性理念和范式,在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各层面发挥出重要价值和作用,取得了一系列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办学、课程、教学、育人等领域成果。产教融合形成的各类资源,构建的发展空间,积累的基本经验都能为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创新提供重要的现实借鉴和发展参考。通过一定的路径连接,产教融合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尝试与课程劳育建设相互融合,同向推进。
二、基于产教融合创新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的价值旨归
1.彰显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特色
高职院校基于产教融合,用全新的视角审视课程劳育建设实践的开展,意义重大。[4]
产教融合和课程劳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因,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特色彰显不可或缺的两个依托基点。基于产教融合创新课程劳育模式,可以直接推动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空间的延伸和功能的拓展,从产教融合的独特视角设计、开发更加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特点和课程文化土壤的课程劳育建设方案,加速高职院校建设能够真正体现高职院校独特办校定位、立校方略、兴校理念,能够真正彰显高职院校独特专业品质、课程特色、教学格调,真正能够反映高职院校独特育人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课程劳育体系。
2.助力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课程劳育模式,可以启发和推动各级学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实践中大胆挖掘产教融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大胆创新课程劳育建设模式,将课程劳育全面融入学生成长和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劳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取向,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将劳动育人落到实处,进而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从更深远的价值看,还可以从实践层面不断增强高职院校的课程价值认同感,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三、基于产教融合构建体系化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新模式
1.明晰功能定位
在科学把握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基础上,明晰产教融合在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创新中的功能定位。首先,产教融合在高职院校课程劳育模式创新中发挥着基础性功能,可以为课程劳育新模式建构提供参观、交流、体验、实训等基础性资源。[5]其次,产教融合在高职院校课程劳育模式创新中发挥着引领性功能,可以为课程劳育新模式建构提供一系列新理念、新思维、新路径、新资源。
2.形成“二元协同”
挖掘产教融合对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创新的能量供给,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课程劳育建设模式创新中的基础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彰显企业在课程劳育建设模式创新中的独特作用,形成“二元协同”共促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创新的格局,积极探索校企二元协调赋能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创新的现实路径。[6]
3.突出“四维引领”
着眼宏观建设模式创新,从理念、战略、目标、文化四个层面架构基于产教融合的“四维引领”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宏观建设新模式,形成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理念体系、战略体系、目标体系、文化体系。具体而言,通过理念的有效性整合,形成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理念模式。通过战略的宏观性统筹,形成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战略模式。通过目标的合理性设定,形成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目标模式。通过创造性制度文化建设,形成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文化模式。
4.强化“八环相融”
着力微观建设模式创新,建构生发于产教融合各领域全过程的教师融合培养、教学流程融合组织、教学内容融合渗透、教学机制融合运行、课程融合建设、教材融合开发、融合实践、融合育人等八环节融通的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在八环节融通中创新形成基于产教融合的“八环相融”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微观建设模式。
5.完善保障建设
逐步从经费、政策、激励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完善产教融合视域下创新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的保障体系。具体而言,通过合规性政策连接和开放性平台运作,形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创新的政策保障系统。通过创新性机制架设和信息化载体供给,形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创新的机制保障系统。通过持续性激励推行和阶段性评价实施,形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创新的激励保障系统。
6.注重规律把握
通过成果的经常性分享,将产教融合的积极成果惠及到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创新中来;通过模式的互动性共构,将产教融合的经典模式借鉴应用到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的创新构建中来。扎实做好基于产教融合创新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的规律探究,注重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创新的经验升华,形成基于产教融合创新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的核心性创新经验。
四、结语
总之,在准确认知产教融合对于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创新的价值意义和科学把握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创新的历史机遇的基础上,通过理顺产教融合与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创新的内在逻辑联系,明晰产教融合在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创新中的功能定位,可以探索产教融合赋能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模式创新的现实路径。最终,形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二元协同、四维引领、八环相融”课程劳育建设新模式的构建。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建设新模式体系的构建,必将有力推动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