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范式探究
2023-03-18魏丰
文/魏丰
引言
随着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和中医教育的发展,要重视医学生对就业职业生涯的影响、就业信息的获取、就业渠道的了解、就业行业前景的了解、就业价值观念的引导等方面的了解。医学生作为中国青年的特殊群体,他们肩负着推动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神圣责任和使命。医学教育发展,应遵循医学人才培养规律引导和运用网络新媒体做好医学生就业工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旨在通过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学业发展、生涯规划等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定位、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生涯教育既有知识传授,也有技能培养,更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引导,能够起到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升华,为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奠定基础。[1]
一、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自我认知定位不清晰
医学生在大学阶段常常伴随着对自我定位不清晰、对环境认识不充分等问题。互联网时代下,00后的医学生们作为网络的原住民,获取信息的广度不断扩大,但由于对自我定位的不清晰,对周围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等没有清楚的认知,对庞大的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不够,造成对未来职业发展认知模糊,定位不清,学习主动性下降,由此引发对专业的迷茫,对就业的恐慌和对未来的焦虑。
2.课程设置有待合理化
传统的职业生涯教育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性,把课程的重心放在了集中统一的理论灌输上,理论课程单一滞后,在教育目标上阶段性的学习不明显,缺少全过程思维,同时在应用互联网新技术时,只注重网络新媒体的形式,忽略了“内容为王”。网络新媒体只是工具、载体、手段,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要抓住主要矛盾。不仅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大势,强化全媒体时代的新理念,开通或者开发新媒体平台,开设各种自媒体账号,更要利用平台输出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一方面对于医学生而言,一头扎进“象牙塔”里缺少与外界社会的接触,会缺少遇到挫折时的坚强和勇气;另一方面老师只是一味理论“输出”,没有对理论的“消化吸收”和“转换”,将无法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实质性的进展。
3.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价值观多元化,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尚未成熟,慢就业、不就业、缓就业等现象,加之“娱乐至上”“躺平”“佛系”等不良社会思潮会削弱医学生的精神意志,迷失自我,价值观取向走向偏差。医学生对社会思潮精准辨析不够,对错误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进行批评纠正的力度不足,求职动力、学习动力都有所减退,职业规划思路不清晰,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没有贯穿各个年级的教育和规划,导致医学生无法在各个年级阶段得到正确的职业规划思想指导。
二、依托全媒体时代助力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路径
1.转变理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持续性发展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持续性发展意味着要摒弃传统的“断层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树立全程、全方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第一要做好全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突破时间的限制,开展医学生“全周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大一新生的新生入学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到高年级的实习教育以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贯穿医学生大学生学习生涯的始终;第二要做好全方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突破空间的限制,把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与教育教学全过程相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生活心理相结合。
既要关注在校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也要动态追踪毕业生以及往届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通过组织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求职大赛、名师讲堂等竞赛活动,构建线上和线下相互融合,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宣传英雄榜样,利用网络新媒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启发对未来职业的思考,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提升医学生对职业的深层次认知,充分利用就业信息动态追踪,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实现全程的了解,有利于更精确的掌握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对就业环境的认知。
2.技术输出,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化发展
对于如何运用网络媒介平台来开展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医学生职业发展当中的需求和矛盾,掌握网络舆论导向和舆论危机的规律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化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收集海量的就业信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筛选,匹配适合自己、满足自身需求的工作岗位,通过进行职业能力测试、职业性格测试、霍兰德测试等了解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个性化定制职业发展的目标,提供多样、开放、共享的资源数据库,去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期望。提升对学生思想动态的预测和研判能力,及时回应需求,正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全媒体时代所有人的思想状态都可以通过分析其网上活动留下的痕迹和现实生活中产生的种种数据而被把握和揭示。[2]
通过对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性格测试、自我认知、环境定位等数据的整理分析,进而匹配与之相符的职业倾向,对医学生职业目标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通过信息追踪,分层次、分阶段、分年级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信息搜索,找到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相关关键词信息,不光是理论课堂的文字图片展示,而且还有视频。各种性格测试,职业测试的应用,学习论坛和课程,一对一模拟面试,这些尝试都能够尊重医学生就业意向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多元化。
3.功能融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立体式发展
深入调研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对医学职业的认知,对专业的兴趣度,对职业的渴望度等,通过文字,照片,语音和短视频的方式融合推出,最终形成载体的大融合。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丰富和延伸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功能。功能融合能够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用的最大化、最优化,并整合网络资源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提升就业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和传递的能力,不仅课程认知、专业认知、职业认知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重大的发展意义,而文化素养、人文素养也影响职业生涯发展。
低年级搭建职业认知,职业认同,高年级要搭建网络交互式平台,发布信息,整合资源,通过搭载测评网站进行自我测评,职业倾向,性格测评等,也可以利用小程序、软件等对大学生进行人职匹配、职业评估,实现就业信息传播路径多样化,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精确化。充分运用职业性格测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方法,提高信息主体的交互性,让沟通更加的便捷高效,充分利用全媒体时代的交互性促进医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化被动为主动,运用网络媒介和学生实现互动交流。由学生坐等“投喂”转变为主动寻找,通过互相了解,线上线下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受哪些观念或者环境的影响,由就业指导老师作出分析和综合研判,并对就业观念不合理的学生进行指导以及提供帮助。
4.全员参与,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协同化发展
在全媒体时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体,共同作用于教育资源,实现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与指引。各主体围绕共同目标协同工作,群策群力。医学教育涉及学校、医院、社会等多个复杂的环境,因此更要各部门协同发展,积极联动。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实习教育当中,就要求学校的专任教师、辅导员、医院实习导师等全员参与。要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抓好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互动式参与,把医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求与各主体间所提供的供给进行有效匹配,通过各主体间的互动交流沟通,盘活教育资源,实现双向互动、主动对话的互动模式。
专任教师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抓好职业认同教育,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等方式展示优秀校友的奋斗故事,通过榜样示范作用加强对医学生的启蒙和引导,以及对专业的兴趣培养。医院的实习导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媒介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开展“翻转课堂”等互动式教育,弘扬生命至上,救死扶伤,舍己为人的正能量精神,让医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