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助推电力服务乡村振兴管理模式变革
2023-03-17孙合法李慧璇张艺涵郭珊珊
文_孙合法 李慧璇 张艺涵 郭珊珊
“十四五”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第一个五年,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落实工作要求,坚定把服务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位置,全面增强农村电网供电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农村供电服务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电力作为农村覆盖最广、服务体系最全的能源品类,与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村产业情况紧密相关,电力数据具有准确、实时、客观的特征属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破解乡村用电密码,深挖乡村用电数据价值,以数据要素推动电力服务乡村振兴管理模式变革,对于促进乡村地区由“用上能”向“用好能”转变、推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服务乡村振兴面临机遇挑战
一是河南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任务重”。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9年参加全国两会河南团审议、2019年在河南考察调研时均强调,河南是农业大省,推动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做好三农工作责任重大。河南作为全国乡村振兴主战场、农村能源革命试验田,农村电网承担着全省90%供电面积、80%用电人口、70%经济总量的乡村供电任务,需要发挥电力行业优势、彰显央企责任担当,把握“双碳”目标、乡村振兴、数字革命多重战略机遇,探索以“数”提能的电力服务乡村振兴管理模式。
二是乡村振兴发展态势“感知能力弱”。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背景下,县域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人口分布和产业分布都将按照乡村振兴发展布局呈现较大变化,乡村用电呈现新特征、电力需求呈现新趋势。而乡村振兴涉及领域广、地区差异大、进程分梯度,长期以来,受制于乡村统计体系不健全、信息化系统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乡村发展特征和态势难以把握,亟须以电力数据为基础,剖析乡村农业、产业、生活发展特征,研判乡村振兴发展态势,为乡村振兴精益管理和精准施策奠定基础。
河南是乡村振兴主阵地、农村能源革命试验田。自2021年以来,河南省政府提出“助推乡村振兴、打造河南范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突出“数据赋能、管理提效、示范推广”,聚焦数据价值挖掘、产品体系构建、数字平台开发等关键问题,构建了“数字化—体系化—平台化—模式化”实施路径,形成了电力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典型范式,在全国率先构建电力助推乡村振兴的管理与实践体系。
三是电力服务乡村振兴“管理效能差”。乡村振兴管理工作涉及专业面广、管理维度多,对外各业务部门分别对接政府相应主管部门,对内农村电网建设、乡村电气化管理、电力行业帮扶等业务存在数据融合壁垒、管理协同效能较差,对乡镇供电所进行多专业指挥缺乏统筹协调,亟待从高效组织体系、现代化管理手段、数字化管理方式等方面创新变革,助力电力服务乡村振兴提能提效。
四是电力赋能乡村振兴“政企衔接难”。政府层面以“县—乡—村(行政村)—组(自然村)”为行政管理单元,而电网企业以乡镇供电所为电力服务乡村振兴“最小单元”,以台区为电力保障的规划运行单元,存在管理体系无法有效衔接、数据统计无法匹配的问题。同时,在研判乡村振兴发展态势方面,缺乏明晰的方向和实用化工具,缺少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数据产品,亟须以“数字化”实用工具,助力电力数据价值效能持续提升。
数据要素助推电力服务乡村振兴管理主要做法
河南是乡村振兴“主阵地”、农村能源革命“试验田”。自2021年以来,河南省政府提出“助推乡村振兴、打造河南范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突出“数据赋能、管理提效、示范推广”,聚焦数据价值挖掘、产品体系构建、数字平台开发等关键问题,构建了“数字化—体系化—平台化—模式化”实施路径,形成了电力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典型范式,在全国率先构建了电力助推乡村振兴的管理与实践体系,得到国家层面、省级层面推广应用。
立足调研挖掘数据价值。针对乡村生产生活用能新特征把握不够准确与乡村电力大数据价值挖掘方向有待明确的问题,构建政企研学合作新模式,建立乡村“千户百企”用电特征调研柔性团队,创新“文献、会议、数据、现场”四位一体调研方法,深挖数据背后逻辑,研判乡村用电特征。一是遵循“全面性、差异性、代表性”原则,开展千户百村调研,深入分析86个区县(市)8000余户农村家庭生活用能情况。二是秉持“地域覆盖完全、样本种类多样、示范项目优先”原则,深入典型企业,开展农村农业、产业用电调研,遴选46区县(市)104家企业或项目集群调研走访。从实际出发,真下真问,研判用电特征,分析发展问题,明确电力赋能乡村振兴发力点。
找准抓手构建指数体系。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立足河南农业农村大省定位,通过乡村133个类别用电数据与农业、产业、农民生活关联度分析,探索形成“三位一体”河南乡村振兴电力指数体系。一是构建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农业发展电力指数,科学设置高耗能产业调整系数、农村空心化率、降水因子修正指数,直观表征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农业电气化水平,辅助产业优化布局,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生产高质高效。二是对标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指标,提出基于欧拉距离的指数体系优选方法,合成“乡村振兴电力综合指数”,支撑乡村振兴态势、乡村空心化横向差异评估、纵向成效对比,助力农村地区补短板、强产业、促发展、惠民生。
技术引领搭建数字平台。聚焦电力服务乡村振兴管理线上化、数字化、可视化,打造以典型应用场景为核心的乡村振兴数字化服务,开发数字化产品,搭建管理平台。一是固化指数测算标准范式,电“量”乡村振兴,搭建乡村振兴电力指数全景分析看板与空心化率全景展示看板,支撑乡村振兴空间尺度下区域差异评估、时间尺度下发展态势研判。二是乡村业务场景全景监控,电“靓”乡村振兴,打造农村电网建设、乡村电气化项目管理、农排机井台区管理、扶贫光伏电站管理等电力服务乡村振兴核心关键业务场景,支撑业务管理可视化监控,提升项目管控水平。三是帮扶场景全流程数字化,电“助”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与定点帮扶村管理、电力爱心超市、重点对象帮扶、专项帮扶等场景,提高管理效率,为省、市、县公司乡村振兴工作参与人员减负。
通过构建电力服务乡村振兴管理平台,打造了以“电力指数+典型应用场景”为核心的“1+11”乡村振兴数字化典型服务范式,形成了电力服务乡村振兴管理典型样板,支撑了河南省19个示范村创建管理工作,有力推动其中7个入选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网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数量与河北、山东并列第一。
实用实效打造管理范式。针对电力服务乡村振兴管理模式有待优化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有待完善的问题,建立推进工作的常态化机制,依托电力服务乡村振兴管理平台,对内、对下、对外打造电力服务乡村振兴管理范式,推动管理质效提升。一是对内构建乡村振兴工作组织体系,成立领导小组,定期开展工作会议,把握工作方向和节奏。二是对下提供数字化更新途径,依托电力服务乡村振兴管理平台,实现项目信息线上填报、审核、更新,提升乡村振兴工作管理效率;通过电“靓”、电“助”产品,提高帮扶人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以数字化转型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提高基层服务能力。三是对外形成报送沟通机制,通过电“量”产品,为省、市、县公司提供准确把握乡村振兴区域差异与发展态势、研判乡村人员流动趋势工具,定期向政府部门报送乡村振兴态势分析报告,服务政府合理制定发展目标,助力政策帮扶有的放矢。
以点带面开展推广应用。在乡村振兴电力指数试点应用的基础上,依托国家乡村振兴局、河南省乡村振兴局,在全国和省内完成实践推广。一是乡村振兴电力综合指数试点应用,在全省107个区县(市)、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开展乡村振兴电力指数“县、乡”两级应用,纵向探索某一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成效,横向评估不同地区发展差异;开展10个典型县域专题分析,推动指数深化应用;开展指数乡镇层级深化应用,全面剖析乡镇乡村振兴发展程度。二是乡村振兴管理平台面上推广,在全省18地市线上部署应用并获得良好效果后,固化数字化产品模型,并与成熟场景通用化封装,在全国12个试点省份推广,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力服务乡村振兴管理平台建设提供蓝本,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升级。
数据要素助推电力服务乡村振兴管理实施成效
服务地方政府乡村振兴态势研判。通过乡村振兴电力指数、空心化监测等电“量”乡村振兴数字化产品应用,提升电力数据整合、挖掘、利用、分析水平,面向政府部门提供分析报告、数据可视化页面链接、数据推送服务等多样化服务,为乡村振兴科学决策与社会治理监测提供电力视角工具,辅助地方政府全面感知居民活动状态、透视产业经营活动、量化分析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典型经验在国家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简报》、河南省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动态》《国家电网智库》刊发推广。
提升电力服务乡村振兴整理效能。通过电力服务乡村振兴平台工具创新,实现项目信息数字化、管理线上化、成效可视化,以数字化转型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一是全面支撑了电力服务乡村振兴关键任务高标准推进,推动河南省农村电网建设以及电气化项目管理提升,2022年新增电气化设备9124台,新增电量702万千瓦时,惠及人口15.65万人;服务13.93万个农排机井台区运行工况数字化监控,机井通电异常台区治理率达94%;实现省内1.74万个光伏扶贫电站“日监测、周预警”,201个定点帮扶村管控,248.8万户低保五保户电费减免跟踪,以及9536个脱贫村与858个扶贫搬迁区供电能力监测,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智赋能。二是激活了电力服务乡村振兴帮扶一线队伍动能,全面规范省、市、县、驻村书记和帮扶人员定点帮扶工作,为河南省201名驻村第一书记、307名驻村工作人员提供线上管理工具,实现驻村帮扶、捐赠帮扶、消费帮扶等工作任务线上管控,电力服务乡村振兴情景线上展示,服务三农相关电力数据实时更新,赋能乡村振兴管理质效提升。
打造数据赋能乡村振兴典型范式。通过构建电力服务乡村振兴管理平台,打造了以“电力指数+典型应用场景”为核心的“1+11”乡村振兴数字化典型服务范式,形成了电力服务乡村振兴管理典型样板,支撑了河南省19个示范村创建管理工作,有力推动其中7个入选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网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数量与河北、山东并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