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有偿写作的困境与纾解
——以元好问散文创作为中心

2023-03-17

文艺理论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元好问撰文有偿

余 敏

有偿写作是指作家受人请托撰文,并收受物质回馈的一种特殊创作形式①。文学作品是作者与社会相结合的产物,无论多么纯粹的作家都无法摆脱社会物质基础对其创作的影响。罗贝尔·埃斯卡皮在《文学社会学》中提到:“向作家提供生活来源这个问题跟地球一样古老:文学养不活拿笔杆的人,这已是尽人皆知的了。另方面,否认物质考虑对文学产生的影响,那也是不现实的。”(31)中国古代绘画和文学领域都存在大量有偿创作现象。有偿作画现象普遍,研究成果丰富;而文学领域有偿写作相对隐蔽,文学与“金钱交易的因素已被文人式的礼貌和朋辈间的酬答所掩盖”(柯律格26),所以学界对有偿写作现象的关注较少。当前学界研究主要集中在文人治生、碑志润笔与谀墓、唐宋时期碑志文体写作商品化三个方面②,而对作家有偿写作的创作困境、创作心理、写作策略等方面缺少从文学角度的深入探讨。本文拟以金元之际元好问散文有偿写作为个案,细致探究他采用何种写作策略应对与解决有偿写作模式中的诸多困境。

一、 有偿写作的历史及困境

有偿写作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概括来讲,这一现象伴随着文化下移、文人身份独立、家族与个人荣誉意识觉醒而逐渐普遍化。

开挖前,需保证施工区域土层密实平整,稳定性好,周边施工空间无障碍物,悬吊机具的钢丝索必须在导墙中心线上成垂直状态,不能松弛,才能保证成槽垂直精度,待确保施工区域土层稳定后,以最小角度定位。

秦汉以前史官、政治家、文人多重身份合于一身,郝经所谓“二帝三王无文人”(612)。史官著述多出于政治职责,为以皇权为中心的统治阶层服务,平民阶层的文学需求并不多。汉代经济恢复,文学繁荣。汉武帝好尚文辞,网罗文学之士,司马相如、枚乘等人以文学进入宫廷,文人身份逐渐凸显、独立出来。③较早关于有偿写作的记载就是司马相如受金撰赋,《长门赋并序》载陈皇后“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萧统712),此文服务的对象依然是皇权阶层,此金也带有皇权“赏赐”的意味,并不具备普遍性。大规模的有偿写作出现在东汉。春秋战国,王室衰微,带来了第一次社会流动。秦汉更替,带来了第二次阶层大流动。④一方面,草莽之辈乘势奋起成为高官显宦,个人与家族遂产生纪德褒美的文化需求,这种需求迅速成为时代风尚,影响低级仕宦。另一方面,阶层流动也带来了文化下沉与文学普及。西汉以来文人身份的凸显与独立,使他们能够提供仕宦家族所需的文学“产品”。东汉丧葬礼仪渐隆,从世族大家到普通仕宦阶层都倾力为之。大规模的文学需求、有独立身份的文人作家、实用文体三者皆备,于是早期文学与物质的大规模交易发生,有偿撰碑渐成普遍现象。

唐宋时期,伴随着经济繁荣,文学创作达到高峰,文化需求从仕宦之家进一步下沉到市井阶层,有偿写作蔚然成风。概而言之,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参与人员广泛,二是润笔费用极高,三是有偿创作文体增加。李邕、韩愈、白居易、欧阳修、柳永等大家皆有涉猎,他们受托为人撰写碑志、记文、序跋,甚至诗词。作文受赠润笔已是社会常事,宋代君臣皆认为“词臣润笔,国之常规”(文莹42)。

但文学作品不同于普通商品,它有自己的特殊性。中国士人早已达成共识,文章是“载道”“传史”的工具,为天下公器。作家撰文,立意需高,立场需正。有偿写作中,作者不仅要满足请托者的要求,还要受到当时和后世潜在读者的审查。请托者、作者、潜在读者的立场很难统一:请托者必然从自身立场出发,要求文章尽力“褒美”,以显荣光;其他读者却以客观真实为审查标准;作者接受丰厚润笔而创作,既有自己的独特视角与立场,还要考虑请托者诉求,又要接受其他读者的评判。有偿写作就变成了物质金钱之下,作者、请托者、其他读者三方的文学创作博弈。唐宋时,有偿写作已蔚然成风,巨大的写作困境也随之凸显。

其一,作者“有偿”写作引起的道德困境。作者根据请托者的诉求创作,叙事稍有失实或美誉,就会引起大众对受金作文、取之不义的道德质疑。这类困境主要存在于碑志等文体中。唐代以来,对于蔡邕、李邕、韩愈等人受金作文是否谀墓争论不休。《旧唐书·李邕传》称:“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钜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刘昫5043)韩愈碑志多达75篇,润笔又高,为王用作碑即受赠“马一匹,并鞍衔白玉腰带一条”(673)。批评家们从道德上指责作家“鬻文获财”,所取不义。白居易虽然自己也参与有偿写作,但对此风颇不满。《秦中吟·立碑》直指时弊:“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由于“千言直万赀”,作者在高额润笔下写作失去尺度,“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白居易171)。因金钱物质的介入,作者在创作中尺度稍松,即会受到苛刻的文本审查和道德指责,这是文人在有偿写作中面临的道德评判困境。

白居易:《白居易诗集校注》,谢思炜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范公家神刻,为其子擅自增损,不免更作文字发明,欲后世以家集为信,续得录呈。尹氏子卒请韩太尉别为墓表。以此见朋友、门生、故吏,与孝子用心常异,修岂负知己者!(欧阳修,《欧阳修诗文集校笺》1842)

3. BEPS第8项行动计划成果的重要贡献。中国国家税务总局积极参与联合国国际税收委员会和OECD国际税收规则的制定,提出了符合发展中国家利益的若干理论和原则,其中的“成本节约、市场溢价、应用型和营销型无形资产等”创新性观点和主张,写入了《联合国转让定价手册(修订)》;中国提出的一些重要观点在BEPS第8项行动计划成果《无形资产转让定价指引》得到考虑和合理体现。

欧公以亲身实践指出:由于作者与请托者立场、用心不同,他们对文章的要求大不相同。请托者唯以颂德褒美为目的,而作者“所纪事,皆录实,有稽据”(1844)。双方不同的立场导致作品未能达到请托者期待,因而文章被肆意删改,甚至弃而不用,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刘禹锡、柳宗元、元好问皆曾受托为人撰第二碑,其中很大原因是请托者对第一碑不满意。

其三,作品的艺术困境。作家若一味追求物质回报,根据请托者的要求和艺术品位创作,就可能会失去艺术底线,降低文学作品的格调与质量。柳永的诸多词作就是追求物质回报,顺从市民文化艺术品位的产物。柳永在创制慢词、扩大词境上功不可没,但部分词作的低俗格调却影响了世人对他的评价,李清照即称柳词“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290)。柳词大概可分羁旅与艳情两类,“尘下”之作多归艳情。其艳情词的创作背景是北宋市民享乐文化甚嚣尘上的大环境。宋代坊市制崩溃,商品经济繁荣。“闲逸、安适、享乐”(吴刚43)是新型城市的几大特征。柳永部分词作是为教坊妓馆等娱乐场所私家定制的广告词,有明显有偿写作的痕迹。如《昼夜乐·秀香家住桃花径》,上阕精笔勾勒歌妓的美貌与歌喉,下阕直白露骨描写合欢的场景与心境。首句“秀香家住桃花径”(柳永340)交代其住址,分明是为歌妓量身打造的广告词。且这类词自成系列:《木兰花·佳娘捧板花钿簇》《木兰花·酥娘一搦腰肢袅》,等等。词中又皆明言歌妓身价:“莫道千金酬一笑,便明珠、万斛须邀。”(199)罗烨《醉翁谈录》云:“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32)此类词作明显受到了市民阶层文艺娱乐性的影响,降低了文学品格,损害了文学的艺术性。

柳永的有偿写作又具有独特意义。入仕前,他作为一个普通文人鬻词为生,依靠的纯粹是文学才华,服务对象亦是普通市民阶层。他的有偿写作完成了由政治型到商业型的转变,有偿写作的购买者也由仕宦阶层,下沉到普通市民阶层。至此,伴随着北宋城市的商业化,文化需求普遍化,有偿写作这种创作模式发展成熟。

二、 元好问有偿写作的数量及态度

金元之际的文学家元好问,一生创作丰富而历遇坎坷。金天兴三年(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的合攻下,金灭亡。元好问从官员沦为楚囚,从稳定的禄食者成为奔波流离的在野文人。他的文集中留下了大量的请托创作,这些文章的请托人身份广泛而复杂。从文章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此类作品很多都是有偿写作。而后人对他的文学评价却少有因“有偿”而发的道德责难或文本指瑕。李治在《遗山文集序》中以李邕、李白比遗山:“唐开、天间,李邕、李白皆以文章鸣世。邕之所至,阡陌聚观,以为异人,衣冠寻访,门巷填溢;白则王公趋风,列岳结轨,群贤翕习,如鸟归凤。是岂悬市相夸、沽声索价而后得之哉!要必有以渐渍其骨髓,动荡其血气,藻鬯其襟灵,故天下之人为之咨嗟淫液,鼓舞踊跃,景附响合,而不能自已也。吾友元君遗山,其二李后身乎?”(《元好问全集(增订本)》1250)李治所言,固然有美誉之嫌,但他指出元好问以“文章鸣世”“衣冠寻访”却非虚语。在唐宋有偿写作的种种困境下,元好问面对众多请托者的撰文请求,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随着企业离退休人员增多,管理服务内容的细化,为解决专职工作人员不足的矛盾,由老同志组成的“自管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支部、“自管会”的组织带领下,老党员、老同志到活动站从事义务服务工作。如打扫活动中心卫生、整理资料、收发报纸、社区巡逻、发送信件包裹等。出现了60岁人服务70岁、70岁帮助80岁老同志的动人场面,老同志在自我服务、相互帮助中,充分体现自身社会价值。

首先,从撰文数量、请托者身份上看,元好问受托撰文态度比较积极。元好问今存文约260篇,99篇碑志中有78篇明确记载为受托撰写,⑤48篇记文中有37篇为受托撰文,50篇序跋、序引中有23篇是受托而作,另有20余篇受托、代笔所作的字说、铭文、祭文、青词等。依照唐宋以来的社会习俗,请人撰写碑志等应用性文章基本都需支付润笔,即使世交挚友也不例外。

从请托者身份看,元好问撰文对象非常广泛。不仅有故交知己,也有关系疏远甚至素未谋面者;有两朝声名显赫的达官显贵,也有佛道医卜寂寂无名者。粗略统计,元好问为故交知己、金代官员撰文80余篇,为蒙古官员及其幕府人员撰文30余篇,为关系生疏者撰文近50篇,另有不易确定关系的约10篇。元好问从金朝官员沦为楚囚,并未因失去政治身份而湮灭在历史的洪流中,他的文学身份反而随着亡国愈加彰显。金亡后他以在野文坛盟主的身份,受到故金和蒙元两朝人共同推崇与敬重。他们认为元好问的文章能够见信于人,纷纷请其撰碑立志、写记题序,以期个人功绩、家族荣耀能托文传世。若从商品交易的角度看,对请托者来说,元好问的文章已经是他们能“购买”到的最有价值的文章。而从作者角度看,元好问对待这种请托写作,其态度还是积极的。若他同苏轼那样拒斥有偿写作,就不会为那么多身份各异、亲疏不同的人创作出如此丰富的作品。

我有个同学本、硕、博学的都是不同专业,毕业后也就业了不同方向,他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加强自己触类旁通的能力。

其次,元好问并不隐匿或回避为人写作受赠礼金之事,他曾在文章中多次明确提及他人赠予“书币”乞文之事。元好问对受人“书币”有偿撰文毫不隐晦:

壬子孟冬,公之嗣子某走书币及好问于镇阳,书谓好问言:“先公功著兴王之初[……]宜有文辞,昭示永久,惟吾子惠顾之。”(《元好问文编年校注》1247—1248)

从生产与消费过程看,有偿写作促进了文学生产,增加了作家的创作。不同于诗词的抒情言志性,中国古代散文中碑志、记文,甚至序跋、青词等众多文体偏重于记事性、应用性。这类文体需要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才会具有更大的文体活力。自文学下移,仕宦阶层与市民阶层的文学需求提升,两大阶层的文学消费扩大,直接刺激了这类文体的创作。唐宋八大家文集中,碑志、记文等文体数量可观,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有偿创作。元好问的260篇散文中,就有大部分属于此类。在这些作品中,产生了《贞曜先生墓志铭》《石曼卿墓表》《相州昼锦堂记》《希颜墓铭》等名篇佳作。必须承认,如果没有有偿写作这种创作方式,中国散文史上的作品数量将会大大减少。

此外,元好问入蒙以后,与汉族世侯和蒙古官员保持了良好的关系。蒙古前四汗时期对归降者采取就地分封制,“凡在两军争战之际举一城、一郡之地降附者,即用为守令,得自辟僚属、世袭官职”(姚大力6),世侯们在封地内享有行政、军事、财赋的自治权。他们为元好问提供政治保护和经济资助,元好问对他们也很感激。在冠氏,赵天锡两次出资出材为元好问营建新居:“去冬作舍谁资助,县侯(赵天锡)雅以平原故。”(元好问,《元好问诗编年校注》785)。元好问回到山西重建外家别业,则是“东诸侯(严实)助竹木之养,王录事(王君璋)寄草堂之赀”(元好问,《元好问文编年校注》413)。耶律楚材父子更是常有赠予。元好问是金亡后的北方文学领袖,对他们最大的回报当然是文化建议与文学创作。易代之际,这些以武功显赫一时的家族,遂产生青史留名与后人评价的焦虑。他们希望借助元好问的手笔,“假良史之辞”,“托飞驰之势”,而使“声名自传于后”(萧统2271)。以上资助人员皆请元好问写过多篇碑志、记文、序跋等。其中为冠氏赵天锡及治下人员撰文5篇,为东平万户严实父子撰文5篇,为耶律楚材父子及其治下官员撰文6篇,为河北赵振玉撰文4篇,为燕京刘敏撰文2篇,等等。剥离人情因素的遮蔽,这些都可视为有偿写作。

可见,元好问晚年对有偿写作态度积极,他并不像部分前辈作家那样排斥物质回报。他多次提及受赠“书币”为人撰文,有时流露出自己乐于书写的心态,甚至偶尔会有“当大书、特书、屡书之,不特一书而已也”(元好问,《元好问文编年校注》945)的热情。如前所述,唐宋时期有偿作文虽已普遍,文人士大夫亦多参与,但他们对物质馈赠或态度不屑,或受而不彰。究其原因,一是儒家思想尚贤轻富贵,有轻视物质的倾向。《孟子》云:“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杨伯峻133)作文受金类于商贾,虽已约定俗成,但是否“合道”尚存争议。二是时代风尚中,文人士大夫以书画为高雅之事,“书画不可论价,士人难以货取”(米芾51)。文人不愿因受金,而与市场画工等“技术人员”同一身份。三是唐宋士子一旦进入仕途,即使不富裕,基本生活已有保障,无需“鬻文而生”。

前人作文受赠面临道德和技术多重困境,因此名家对此类创作很慎重,或少作,或虽受礼而不言,元好问的态度似乎与他们都不同,其原因何在?元好问碑志、记文创作中主观“存史”心态已有很多研究者讨论,兹不赘述。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促成元好问如此积极地受请托写作呢?

进一步推广式(27),对于ω条交点轴线的公差累积,设第τ条交点轴线的圆柱域为2Tτ,τ=1,2,,ω,则沿Q和Lv方向的累积公差tQ和tLv为:

不得否认,生活困顿物质匮乏是促进元好问有偿写作的客观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不能过度拔高文人的精神意志而忽视其物质需求。再浪漫的诗人也要在解决生存的前提下写作,更何况元好问本身就是一个入世的现实主义诗人。不同于唐宋文学大家所处的平稳时代,元好问生活在宋金元的战争中。乱世之中他虽然心怀家国,但亦无法从物质生活的困顿流离中跳脱出来。考察元好问人生各阶段主要经济来源和请托文数量,便于我们客观地认识到问题本质。

以经济来源为标准,参照人生历遇,元好问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出生至35岁入仕,经济上主要靠嗣父支持和躬耕维持。21岁嗣父去世,27岁因贞祐之乱举家南迁,科考落榜后移居嵩山,躬耕读书,直到35岁出仕。青年时代的诗人已有生计的压力:“遗山山人伎俩拙,食贫口众留他乡。五车载书不堪煮,两都觅官自取忙。”(元好问,《元好问诗编年校注》127)第二阶段,朝廷俸禄是首要经济来源。元好问入仕八年,官止七品。金朝七品俸禄与宋朝同级差别不大。⑦南渡后“百官俸给,减削几尽”(元好问,《元好问文编年校注》1487),虽不能足额发放,但他尚能营建新居,接济朋友。第三阶段是汴京被围至山东羁管结束,围城、瘟疫、兵变、亡国,元好问经历了一生最困顿的时期。蒙古太宗七年(1235年),元好问移居东平,受到了赵天锡、严实的礼遇,得到了他们的政治庇护和经济帮助,生活上有了转机。

统计各时期请托文数量,列表如下: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未编年年龄1—34岁35—43岁44—49岁49—67岁人生经历读书躬耕壮年出仕围城羁管晚年奔波经济来源家庭支持、躬耕朝廷俸禄赵天锡、严实等支持?文章数量421813211

从上表可见:元好问晚年奔波阶段有偿写作数量最多,18年中共132篇,是前三阶段总和的4倍。出仕期间平均每年2.5篇,晚年奔波阶段每年7.3篇。其次,从请托对象看,前三阶段以熟人为主,晚年的请托者中不仅有关系密切者,也有很多关系生疏者。熟人请托,还可以人情为托词,而生人请托,礼金一般是必备之物。再次,从文体看,请托写作不再局限于碑志、记文,序跋、字说、青词等文体皆有涉笔。最后,从质量看,晚年的请托文章明显没有前三期作品精良,出现了一些平衍之作。

再考察元好问晚年生活与经济情况。蒙古太宗十年(1238年)秋,元好问返回家乡忻州,但他“晚年没有成为远离红尘的隐士,反而成为世俗社会中非常活跃的文人[……]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往来于东平、真定、顺天、燕京、太原、南宫、汴京等地,最后病故于获鹿寓舍”(胡传志217)。元好问返乡后营建新居,又奔波各地,搜集金代帝王实录,觐见忽必烈,与耶律楚材父子、严实父子、张柔等蒙古高官往来频繁。元好问并未出仕新朝,无俸禄可食。而他的经济支持者赵天锡、严实也在太宗十二年(1240年)去世。家族中子辈官阶较低,收入有限。晚年奔波的十八年,其社会活动频繁,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却没有明确的经济来源。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稳妥的结论:遗山晚年奔波阶段,大量的请托写作给他提供了可靠的经济支持。

元好问的有偿创作有对“存史”理想的追求,也有物质需求的考虑,更有人情难却的因素。如此多的有偿写作,如果处理不好,必然会被后世读者批评。如明代谢肇淛所论:“近时文人墨客,有以浅近之情事而敷以深远之华,以寒暄之套习而饰以绮绘之语,甚者词藻胜而谆切之谊反微,刻画多而往复之意弥远。此在笔端游戏,偶一为之可也,而动成卷帙,其丽不亿,始读之若可喜,而十篇以上稍不耐观,百篇以上无不呕哕矣,而啖名俗子,褒然千金享之,吾不知其解也。”(285)通观后人对元好问散文的评价,以备众体、有法度称,很少批评他受金写作,原因何在?即元好问在写作中运用了哪些策略,来规避有偿写作的诸多风险呢?

三、 元好问有偿写作的类型与策略

元好问的请托者大概可分三类:亲朋故交、蒙元达官显宦、关系生疏甚至素未谋面者。对不同关系、不同身份的人,他要考虑的情感因素、政治因素、物质因素各异。对撰文对象的熟悉程度不一,他的撰文心态、行文策略也各不相同。

(一) 感情为主,有偿为辅

亲朋故交以世交旧友、故金官员文士、僧道为主,这些人与元好问交情深厚。元好问为其撰文,人情因素占很大比重,而物质考虑较少。这类文章有《杨叔能小亨集引》《闲闲公墓铭》《内翰王公墓表》等四十余篇。元好问对材料熟稔,撰文得心应手。

其一,请托程序简单,撰文态度主动。由于请托者与元好问关系密切,所以请托程序简单,多一请即应,无须一而再地请求,也无须“中间人”为媒介。元好问撰文态度积极,往往表现出义不容辞的心态。赵秉文之子求写墓志,元好问直接说:“公之葬也,孤子似以好问公门下士,来速铭。”(《元好问文编年校注》272)好友张澄为父求碑,遗山称:“好问不敏,然以不腆之文,得幸于仲经,侧闻先大夫之字有年矣,其可辞哉?”(9—10)《龙虎卫上将军朮虎公神道碑》云:“仲坦从好问游,有昆弟之

猜你喜欢

元好问撰文有偿
如果觉得人生太难,就去读读元好问
元好问“诚”与“雅”的论诗主张
企业排污步入“有偿”时代
寂寥·腾格里
无题
青海: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零容忍”
绍兴古镇寻荼社
我国已关闭63家“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网站
实行工业企业取水权有偿取得势在必行
论元好问碑铭文的创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