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科研数据的出版范式探究

2023-03-17李德根柴志强杨志涛

传播与版权 2023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

李德根 柴志强 杨志涛

[摘要]科研数据是互联网环境下最具价值的一种战略性资源,科研数据的价值和科研数据出版的发展潜力已成为全球共识,科研数据对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科研数据出版的学术意义,探究互联网环境下学术期刊论文数据的出版模式及适合我国学术期刊论文数据出版的架构,并从科研数据质量与评估以及知识产权与隐私保护等方面分析科研数据出版的关键问题,以期为互联网环境下学术期刊出版科研数据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研数据;互联网;出版范式

科技论文能够体现我国科研水平,而科技论文中大量的科研数据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可以促进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在互联网环境下,众多科研数据的聚合价值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数据的重组与集成将是继数据共享和出版之后学界的重要关注点。科研数据是互联网环境下最具价值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其对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科研数据的出版不仅对科学研究能力的提高、新的科学方法的产生、研究成果向产品和服务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以促进科学研究深度发展,以产出更多的原始性创新成果[1-3]。科研数据出版不同于科技论文出版,科研数据对科研成果的描述以及其获得的方式具有特殊性。因此,我们探索高效的科研数据出版范式势在必行。

科研数据出版不仅可以助推科技的发展,还可以提升论文和科研人员的影响力。笔者通过分析科研数据出版的学术意义,探讨科研数据出版的范式,并分析科研数据出版的关键问题,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科研数据出版体系提供参考。

一、科研数据出版的学术意义

科研数据已经成为支撑国家创新发展的珍贵资产和战略资源,其学术出版可以推动科研数据共享。科研数据出版可以帮助作者获得学术声誉,是学者获取科研数据的重要渠道。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科研数据的发表,将激发科研人员共享数据的积极性,在互联网环境下为科研创新提供新的出版与研究范式[4-6]。在传统科研活动中,科研数据记录存在记录格式不规范,可读性与可用性较差,缺乏过程性的研究数据等问题。

作为互联网环境下的一种新的科学研究范式,科研数据的共享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在大数据背景下,科研数据出版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科研数据的公开不仅可以减少学者的重复性实验和调研,还可以加快科学研究的进程。基于此,学界对科研数据的出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科技论文审稿等环节,科研数据也应经得起同行的评议。学术期刊应探索适合科研数据出版的新的出版模式,对科研数据进行甄选,保证科研数据的有效性。同时,学术期刊在科研数据出版前应核实科研数据的真实性,并对科研数据进行评估,规范数据出版流程,这对科研数据服务科学研究来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科研数据的出版范式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学界产出了丰富的科研数据,為科研数据的出版奠定了基础。为适应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环境下学术期刊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充分分析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果与科研行为,并以不同的形式将科研数据呈现给科研工作者。互联网环境下论文的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其即可按照一定的专题和知识点进行链接呈现,也可以借助各种数字技术和移动终端进行数字化出版,以满足科研工作者的个性需求[7-8]。目前,科研数据出版流程逐渐规范,为实现其有效共享和高效利用,学术期刊须探索创新数据出版模式,构建数据出版权益的保护机制。学术期刊应充分运用新技术,转变出版模式,完善数字化出版流程,实现传统期刊出版模式向数字出版模式的转变,提升期刊的服务能力与影响力。数据出版包括数据的生产和递交、审议和发布、保存和共享、引用和评价。科研数据出版有多种模式,学术期刊可以按照不同模式的特点,根据读者需求将数据与论文复合出版、与数据仓储中心联合出版以及增加科研数据出版栏目。

(一)科研数据与论文复合出版

科研数据往往由作者系统科学地以表格和数据图片的形式呈现在文中,作者再阐述基于该数据所获得的结论。科研数据作为一种信息资源,有其特有的文件格式和信息类型,与文章紧密结合。经同行评议后,有关科研数据的分析以及相关数据可以作为作者发表论文的一部分。当前,有学术期刊将科研数据作为补充材料附在论文后并进行发表,同行评议专家或读者可以通过文章便捷地浏览科研数据。学术期刊首先应向作者宣传科研数据共享的意义,提高作者的科研数据共享意识,同时引导编辑探索学术论文与科研数据集成出版的不同模式。在这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并具有代表性的期刊为《生物多样性数据杂志》(Biodiversity Data Journal ),其将数据和论文集成出版,不仅要求论文中包含数据目录、数据集、数据资料表等文件,还采用通用的XML格式发布论文,保证科研数据的可用性与可读性。

(二)与数据仓储中心联合出版

在科研数据出版发行之前,学术期刊应将优化的科研数据存储到第三方平台或数据仓储中心,将科研数据与原文进行链接,保证论文与数据可正常访问。数据仓储中心通常与学术期刊签订协议,通过一定的方式存储科研数据,二者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实现科研数据的联合出版。该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虽然学术期刊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且缺乏技术,但其传统学术出版流程比较健全,同时拥有大量的科研作者资源,为科研数据的产出奠定了基础。数据仓储中心在技术及硬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为科研数据的出版提供了保证。学术期刊通过这种联合数据仓储中心的方式,能够实现科研数据共享出版。这种机制在生物期刊领域应用较多,典型代表是PLoS Genetics,其规定所有与文章相关的数据集、图片等先存储在公开的仓储中,读者以DOI形式访问链接。科研数据被保存在数据仓储中心后会与期刊文章有双向链接,读者可以通过链接进行阅读。该出版模式下,学术期刊可以实现科研数据的共享与存档,还可以集成同一领域的数据集,促进科研发展,服务该领域的学术共同体。如在PubChem等数据仓储中,文章和数据之间以唯一标识符为媒介,形成一种隐式的链接关系,为读者提供了方便[9-11]。

(三)增加科研数据出版栏目

国内部分学术期刊官网存在缺乏系统的模块分类,仅将纸质版文章在网页上展示的问题。互联网环境下,学术期刊编辑部应根据期刊的特点增加栏目,如科研数据出版模块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期刊网站的点击量,还可以提高文章的影响力。关于科研数据出版,大多学术期刊都是通过一些网站公开发布。为了提高科研数据的使用率,学术期刊可以增加纸质版数据,将其保存在期刊阅览室,方便科研工作人员查阅。学术期刊自主搭建数据仓储中心的目的是更好地对数据进行归集和整理,有利于数据的专业集群化,能够为学者提供丰富的数据服务。学术期刊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及软件能够搭建一个既科学又适用的数据仓储中心。

三、科研数据出版的关键问题

科研数据的出版能够促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学术期刊通过甄选有价值的科研数据进行出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相关学者的重复研究。科研数据出版作为在传统出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出版类型,其出版模式、数据质量和知识产权等有待学界进一步深入研究。对科研数据的出版,学术期刊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规定执行,同时处理好知识产权与隐私保护、数据质量控制以及数据的引用和版权等问题。

(一)科研数据质量与评估

目前,国内学术期刊尚未建立严格的科研数据审查机制,通常由作者负责核实数据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科研数据的质量控制涉及数据的格式、内容与注释的完整性、同行评议等,科研数据的质量是科研数据出版的基础。对科研数据的出版,其数据质量尤为重要,学术期刊可以引入同行评议重新评估科研数据的质量,剔除无用、价值低的数据,使出版的科研数据得到高效利用,并服务于科学研究。我国学术期刊可以借鉴国外Nature等期刊的经验,处理好论文与科研数据发布的次序。例如,Nature会在投稿声明中告知作者所投稿件的科研数据被公开,同时论文相关数据会存储到相应的数据库。精确、规范的数据是保证论文以及期刊质量的先决条件。作者必须对数据按照标准进行规范描述,以提高数据的可用性。

在科研数据出版中,同行评议是保证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科研数据的出版将为科研人员提供获取和利用数据的渠道。科研数据的规范格式是科研数据能够被利用、索引的基础。学术期刊可以借鉴传统出版物的格式规范,对科研数据进行标注。学术期刊通过与数据仓储中心共同规范科研数据的引用与评价过程,使之符合标准,以DOI作为科研数据的唯一标识,能够促使科研数据的规范引用成为可能。

(二)知识产权与隐私保护

科研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和科研数据共享是矛盾体,如何使科研工作者的智力成果得到保护,同时促进科研工作者将更多的科研数据进行数据出版,共享科研成果,是学术期刊需要思考的问题。知识产权与隐私保护是科研数据出版的前提。科研数据出版要求科研工作者、学术期刊及数据仓储中心研究一种三者共赢的方式,使科研工作者愿意出版科研数据。这也能提高学术期刊实施科研数据出版的积极性。因此,科研数据的知识产权与隐私保护必须完备,以保證科研数据的顺利出版[12]。学术期刊可以借鉴优秀企业的数据管理方式,对科研数据进行授权,包括完全无偿共享、有条件无偿共享、收回服务成本共享和有偿共享四种。在保护好科研数据版权的同时,学术期刊也应重视科研数据的引用。规范引用数据是科研数据保护的前提,这样科研数据的知识产权才能得到保护,科研数据出版才能得到长效发展。

学术期刊应用计算机安全技术,可以有效防止相关著作权遭受不法侵犯,有效保护科研数据资源的安全。学术期刊通过防火墙技术、数字水印技术和软件加密技术可以保护科研数据的版权。同时,学术期刊要明确科研数据利用的原则与标准,科研数据出版要严格遵循科研人员道德规范准则及著作权法。

四、结语

互联网与移动终端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同时为创新数据出版模式提供了可能。学术期刊应积极借鉴国外知名期刊的出版经验,实施科研数据出版。学术期刊不仅有广泛的读者和作者群体,可以推动科研数据的出版,还可以与被认证的各数据仓储中心联合,共同建立完整的科研数据出版体系。学术期刊应与数据仓储中心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鼓励作者发表传统科研论文的相关数据,给予其一定的奖励。同时,学术期刊也可以借助相关平台来对科研数据进行辅助出版,促进公共平台能够发表更加有科研价值的数据及文章。

[参考文献]

[1]雷秋雨,马建玲.数据期刊的出版模式与发展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5(01):112-116.

[2]赵华,王健.科研数据出版现状及对中国农业科学数据出版的启示[J].农业展望,2016(08):53-57.

[3]吴立宗,王亮绪,南卓铜,等.科学数据出版现状及其体系框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3(03):383-390.

[4]何琳,常颖聪.国内外科学数据出版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4(05):104-110.

[5]张静蓓,任树怀.科研数据出版模式、流程及引用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09):21-27.

[6]王金龙.数据期刊发展探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04):41-44.

[7]娄秀明.用关联数据技术实现网络知识组织系统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8]傅天珍,陈妙贞.我国学术期刊数据出版政策分析及建议[J].中国出版,2014(23):31-34.

[9]李小燕,田欣,郑军卫,等.我国数据出版前景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08):792-799.

[10]LAWRENCE B,JONES C,ATTHEWS B,et al.Citation and peer review of data: Moving towards formal data publication[J].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Curation,2011(02):4-37.

[11]田稷.开放科学环境下科研数据混合出版新模式研究[J].出版科学,2022(05):60-67.

[12]刘娴.学术期刊科学数据出版实践研究:以《图书馆杂志》数据出版管理平台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08):1081-1087.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