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阈下安徽省凤阳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2023-03-17杨书苑王学鹏

当代农村财经 2023年3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乡村振兴

杨书苑 王学鹏

摘要:“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政府的施政重点,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成为振兴“三农”的关键。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特有的经济模式,同时也是现階段我国根据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实践产物。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各地围绕农村的实际情况,积极地展开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设,并且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固定的发展路径。经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安徽省凤阳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依托对凤阳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该县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的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 集体经济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AHSKY2020D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系统性推动农村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实质上是要求乡村地区能够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构建起完整的经济生态,从而逐步改变农村地区单纯依赖于农业发展的现象,帮助农村地区逐步实现快速转型。在此背景下,加强对农村地区的产业振兴,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重新给予农村地区以更多的发展活力,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凤阳县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上,位于江淮之间、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是滁州市所辖八个县市区之一,境内的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通过实地调研,本文分析凤阳县在乡村振兴视阈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就如何高质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展开进一步探索。

凤阳县位于滁州、淮南、蚌埠三市交界处,下辖15个乡镇、2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12个行政村(农村社区),国土面积1949.5平方公里,总体呈“两山一水七分田”格局。2021年,全县212个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6549.87万元,同比增长20.41%。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30万元的村150个,30万—50万元的村19个,50万以上43个;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占比20.28%。

凤阳县围绕产业兴旺目标,实施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建立健全县级领导牵头联系帮扶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机制,除坚持我国广大农村所采用的一般发展模式之外,也尝试了一些创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带动模式

确定一个优势产业,树立发展龙头,然后以此为基础,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从而逐步形成稳健的产业生态体系。总铺镇马庙村结合特色林果优势,发展规模生产经营,先后在村建成果蔬基地、果品冷库、果蔬基地配套贮藏项目和再生循环利用等生产—加工—经营产业链项目群,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达25万元,同时为53户村民提供了稳定就业的机会。2022年,该村与大唐凤阳光伏发电有限公司签约渔光互补发电项目,预计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50万元。

(二)“筑巢引凤”模式

通过对整体环境的不断优化,以吸引社会资金和各类人才。一方面,凤阳县小岗村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使“红证书”变成“活资产”,设立总额8000万元的小岗村“兴农贷”风险补偿基金,发放贷款40户、400万元;与安徽农业担保公司合作发放“劝耕贷”,采取免抵押方式,解决新型经营主体贷款难题,通过金融进村,激活发展的一池春水。另一方面,小岗村持续对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业发展的基础环境,组建园区投融资公司,推动村园一体发展,成功创建全国唯一的以村命名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引进培育安徽农垦小岗生态农业服务中心、小岗春光、凯盛浩丰、蒸谷米、盼盼食品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健康食品产业链雏形初现。同时,小岗村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赋予村民对集体资产的股份权能,连续5年为全体村民分红,总额达1121万元。

(三)村村联建、村企合作模式

板桥镇罗刘村把发展产业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坚持“输血”“造血”并举,大力发展果蔬种植业,充分利用支持政策,广泛整合多项资金150万元,建成三期现代化大棚67个。在“盘活存量、做足增量”上,通过村企联建,鼓励种植大户以转包、租赁、入股的方式,带动24亩花卉、56亩辣椒基地种植,吸纳劳动力40余人,每年增加村级集体收入18.7万元,实现村集体、企业、农户三方联结共赢。开辟村村“抱团”发展路径,利用雷家湖低洼“飞地”,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流转土地80余亩,发展稻虾连作水产养殖项目,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5.9万元,以果蔬产业带动特色种养殖在村发展。

(四)盘活闲置资源模式

武店镇前郢村村集体向农户流转土地43.4亩,建成30个草莓种植拱棚及配套棚设施,集中对外出租经营,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7万元,解决村民就业20余人。2022年初前郢村与天长市晨庆工艺厂公司合作,盘活闲置的武店镇前郢村小学校舍,建设玩具加工车间,带动7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村集体每年预计增收5万元。大力推广秸秆回收加工,建设秸秆饲料再加工标准化厂房项目,与专业合作社合作,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使秸秆变废为宝,富农增收,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每年带动农户就业20余人,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18.72万元。

(五)乡村旅游模式

旅游业是典型的第三产业发展模式,而且这一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具备较强的包容性,能够有效地吸附其他各类产业,进而带动区域内全部产业的升级。凤阳县殷涧镇始终坚持“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和全镇“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围绕“生态殷涧,养怡之地”目标定位,以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为依托,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围绕风景道做好周边文章,深化布点,串珠成线,打造集体经济新增长点。其中卸店村围绕“绿色览凤阳——亲自然”主题,借卸店村美丽乡村建设东风,通过融合宅基地制度改革、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围绕江淮分水岭旅游风景道沿线,打造四季优美、四时不同的卸店村田园综合体项目。项目占地500亩,整体以花为媒,配套建民宿、烘干房、游乐设施等,打造彩叶林、菊花园、玫瑰谷、原生态民宿和农产品烘干基地五个板块为主,集花木种植、产品深加工、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该项目的规划建设既盘活了闲置资源,激发农村土地、房屋的经济活力,又带动本地群众务工,大大促进农民增收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了发展可持续、壮大有实力。2021年,项目惠及农户户均增收约2.5万元,卸店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

(一)产业规模小

目前,凤阳县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虽然已经实现了产业成熟、分工合理的特点,但存在產业规模较小的现象。除武店镇金淮村、小溪河镇金庄村等个别村自主经营实体产业外,大部分镇、村仍主要通过光伏发电、资产资源发包、资金入股企业委托经营,缺少“源头活水”。有的通过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等措施来发展集体经济,或是以果蔬大棚、烘干房等扶贫项目为主发展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投入大但效益小,项目资金投入多而增值少,“造血”能力弱。如西泉镇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中管理服务费占比过高,可持续性差,带动力弱,这对于长期良性的发展而言,无疑是极其不利的。

(二)招商引资局限

在对社会资源的运用过程中,尤其是加强对社会招商引资理论的充分运用领域,凤阳县存在明显的不足情况。

1.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每年中央及省市均有扶持资金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但仍存在“碎片化”情况,有的乡镇资金投放存在“垒大户”倾向,少数村赢得了上级部门大力扶持,而多数村却没有享受到上级部门的扶持,“冷热不均”影响村集体经济发展;个别乡镇资金“一投了之”,缺少细致谋划、跟踪问效,扶持资金产生效益较少,对发展集体经济助益不大。这也进一步凸显出当地的资本运用不够充分。

2.对于本村社会闲散资金的运用不够充分。凤阳县在展开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设过程中,虽然也注意引导农户参与、吸收农村的各类资源,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还存在对农村的资源利用不够全面的情况,尤其是在很多项目中农户的认缴比例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就下,农户所能够享受到分红比例较低,且对于弥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资金不足,也难以产生实际价值。

(三)专业人才匮乏

部分镇、村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意识仍不强,且对市场经济知之甚少,发展思路不开阔,没有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存在“等、靠、要”思想,如府城镇连续两年收入主要来源依靠秸秆禁烧服务费,刘府镇多个村主要通过劳务服务取得收入,没有认真思考行之有效的发展思路。同时,村集体里有一技之长、有创业精神的青年人多大在外务工、创业,造成各村经济能人、村级经济管理人才缺乏,创新发展村集体经济意识不强、思路不宽、方法不多。集体经济收入较高的村多为选派村,主要由第一书记、工作队和选派单位帮扶支持、指导发展,一旦第一书记、工作队任期结束调离,村集体发展往往会再度陷入困境,主要原因就是村内缺乏懂市场、会经营、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

(四)资源利用不足

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农村本地的资源进行充分地利用,以实现特色的经济发展,是当前很多地区所常见的一种运作模式。凤阳县也不例外,除主观因素外,村集体经济发展还受到不容回避的客观因素制约。部分乡镇村庄数量多,且规模小、分散,不利于资源聚集和统筹。如武店镇共25个村,其中人口1000人左右的村8个,村庄数量多、规模小,除了增加村级组织运转成本外,还导致空心村多、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大等问题;而且,集体资源资产匮乏,发展集体经济“难为无米之炊”,单靠村级自身力量和资源,很难实现大的发展。

(五)旅游业贡献率低

目前凤阳县的旅游业对于当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的贡献率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从间接贡献角度来看,凤阳县旅游业对于其他产业的营业额的带动能力也有待于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业的价值就无法凸显。除了和其既定的发展思路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之外,也和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景区虽然积极争取拨款,并且和周边的村庄进行充分地互动联动,但还存在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情况。

(一)加强政策扶持,扩大产业规模

针对凤阳县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规模较小的情况,除了要求其自身的努力发展之外,也需要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而政策支持则要包括国家的宏观政策和地方政策两个方面:

1.从乡村产业振兴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指导。目前,我国虽然从立法、政策条例方面,不断提出相关的内容,但在具体的法律法规内容上来看,还存在着指导不够明确的情况,在很大程度影响了对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指导。因此,要在宏观上加强立法约束,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归属权的确立,明确农村集体经济为集体所有,农户虽然有一定的参与权,但不应该具备股权。通过这种形式,让农村集体经济的股权变得更为集中,这对于释放农村产权,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以实现更为广泛的融资,具备积极的价值。

2.当地政府要给予农村集体经济更多的鼓励、扶持政策。未来,凤阳县的基层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灵活对策,以实现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灵活支持。比如,在土地征集方面,在基础设施的构建方面,村集体的上级基层政府应该对其大开政策绿灯,以此为其集体经济的开展提供更多的便利。通过这种政策方面的扶持,能够有效地降低集体经济的发展门槛,由此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更强的活力。

(二)调动社会人脉,拓展招商范围

针对当前凤阳县村集体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存在着招商规模有限的情况,应该积极地调动社会人脉资源,以扩展招商范围。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该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举措:

1.梳理其所可能接触到的社会人脉资源。充分利用农村内部的人脉资源,对潜在的投资人脉资源进行梳理,吸引他们参与到投资过程中,从而提升当地的招商引资规模。

2.提升投资回报率,以此吸引更多的潜在投资者。凤阳县的招商引资规模不足,也和当地的项目投资回报率不够诱人有关。当地在个别项目方面应该做到适当地让利,给予投资者更多的回报许诺,如此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

(三)强化工作激励保障,增强内生动力

当前,影响凤阳县的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关键性的要素就是人才匮乏的。未来,凤阳县应该着力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培育好新型职业农民、经营主体带头人等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鼓励他们进入村“两委”班子,加大涉农专业在职学历教育力度,充分发挥选调生村官任职履责作用,建强一批懂发展善治理、有干劲会干事、本领强素质高的乡村振兴骨干队伍。探索建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考核激励工作机制,将集体经济发展成绩作为年度考核、奖金发放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提升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性,激发工作动力。同时,开展集体经济“擂台赛”,加强学习交流、互比互看,推动比学赶超、激发干事活力。开展集体经济强村拉练观摩活动,通过典型带动、以点带面,助力镇村拓宽发展思路、丰富工作经验,增强内生动力。

(四)改变经营理念,合理利用资源

1.充分解放思想,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应用。当地相关部门以及村两委成员应该加强对我国政策的深入学习,并且积极地吸收相应的理论内容,从而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2.更新凤阳县的村两委组织人才队伍,实现对其领导能力的强化。加强人才配置,尤其是应该不断加强对擅长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的人才的引入,借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凤阳县的集体经济的发展。

(五)強化基础建设,提振旅游板块

1.积极实现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旅游景区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实现较为明确的规划,并且兼顾景区和周边农村的发展关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形成更为完善的、整体的基础设施的规划,由此为其后续的旅游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

2.加强对内部的旅游景点的规划,从而增强相关景点的盈利能力。加强对各个景点设施的投入,合理规划旅游线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提升景点的价值,从而为凤阳县的集体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 2022-10-26(001).

[2]杨可.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劳动者技能形成——以费达生的蚕丝业改革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21,(05):13-24.

[3]郭晓鸣,张耀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合作社融合发展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J].中州学刊,2022,(05): 27-34.

[4]龚云.新时代要高度重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2,(03):18-26+155.

[5]李国强.权利主体规范逻辑中的农民集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J].求索,2022,(03):154-161.

[6]谢钢强.凤阳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探索[J].青年时代, 2018.

[7]王琼.小岗村:改革不止步振兴闯新路[N].滁州日报,2022-03-10(001).

[8]易天琪.集体经济点亮"绿水青山"[J].湖南农业, 2020.

[9]王敬红.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22(14):3.

(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李丽君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乡村振兴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