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女施剑翘除了刺杀,她还有故事
2023-03-17
“剑翘有骨气!”
1935年11月13日,天津居士林佛堂佛香浮动,禅音袅袅。一个和尚正在虔诚地诵经,突然几声枪响,打破了宁静的时光。第一颗子弹即击中和尚头部。惊呼声中,和尚血溅佛堂,当场身亡。
这件刺杀案震惊了当时整个中国社会。因为这个被杀的和尚,是连蒋介石都惧怕三分、称雄东南的军阀孙传芳。而杀他的人,竟然是一个貌似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施剑翘。她与一代大军阀有何深仇大恨?刺杀案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
时间回溯到十年前。1925年,施剑翘20岁时,孙传芳北上,与盘踞山东的奉系军阀张宗昌交火。施剑翘的父亲施从滨时任奉系第2军军长、前敌总指挥。他被孙传芳俘虏,斩首示众,曝尸城楼。噩耗传来,施剑翘悲愤之余,发誓一定要让孙传芳血债血偿。
父亲被害10年后,30岁的施剑翘终于如愿以偿。事后,她投案自首,被判7年有期徒刑。一年后,施剑翘被赦免,回归了平常的生活。此后的岁月里,她被冠以侠女、烈女的头衔,成了各种演义故事的女主角。
事实上,施剑翘的传奇故事,远不止抠动扳机的一瞬。
“七七”事变爆发后,施剑翘给时任湖南省主席兼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的张治中,写了一封“我要求做抗战工作”的八字信函。张治中很快接见了施剑翘,将她安排在湖南省抗敌后援总会担任慰劳组主任一职。
1941年7月,施剑翘辗转来到四川合川县(今重庆市合川区),为抗战募捐飞机。短短几个月,三架崭新的战斗机被交到空军部队,这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当时负责筹建中国空军的宋美龄特别感动,多次想请她“出山”,施剑翘都婉言谢绝了。冯玉祥知道后大声称赞说:“剑翘有骨气!”
在从事抗战爱国活动期间,施剑翘结识了周恩来、邓颖超、徐特立等人,与中国共产党往来日趋密切。邓颖超经常寄给施剑翘各种学习材料,对她后半生影响较大。
1946年春,施剑翘搬到苏州生活。她开始倾注精力创办从云小学,出任校长。从云小学招收的学生绝大多数是贫民子弟,也有部分孤儿和流浪儿。苏州刚解放,施剑翘就送两个儿子参军。她说:“我一无产业,二无资财,只有把两个儿子献给国家!”
1946年,施从滨遇难21周年忌日,施剑翘皈依佛门。
1955年肃反运动期间,施剑翘的儿子在部队受到审查,为此她向毛泽东上万言书详加申辩……
敢想敢做,敢爱敢恨,这便是民国侠女施剑翘一生的注脚。
20岁立誓报父仇,曾寄望他人帮忙
施剑翘,安徽桐城(今安徽枞阳)人,自幼生活在山东济南。施剑翘的生父叫施从云(辛亥革命烈士),施剑翘儿时被过继给其叔父施从滨。施剑翘从小倍受父亲宠爱,深居闺阁,缠过小脚。
1925年11月,20岁的施剑翘惊闻父亲死讯,愤然写下“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悬首灭人伦。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的诗句。她说:“父亲如果是战死沙场,我不能拿孙传芳做仇人;但他残杀俘虏,死后还悬挂我父亲的头,我与他不共戴天。”
从此,施剑翘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复仇之路。
“因为自己是个裹足女子,弟弟妹妹又都年幼,年迈的外祖母身体有病,因此母亲先是把报仇的希望寄托在堂兄施中诚身上。”施剑翘的二儿子施羽尧说。施中诚幼年丧父,从小就跟着施从滨,从军官学校毕业后得到施从滨的扶助,升迁很快。当施剑翘请求他帮忙时,他立即跪在施从滨遗像前宣誓报仇。
施剑翘找到施从滨的老上司张宗昌,提出希望能提拔兄长施中诚为团长,把她的弟弟施中杰和另一个堂弟施中权送到日本留学等要求,张宗昌一一允诺。
然而,施中诚在升迁为烟台警备司令后,复仇的想法逐渐消淡,反劝施剑翘打消念头,好好过日子。个性刚烈的施剑翘写了一封信,与施中诚断绝兄妹关系,此后多年没有联系。直到抗战胜利后,她才与施中诚有所联系,主要是劝说时任国民党74军中将军长的兄长不要与解放军为敌。
就在施剑翘一心报仇遭遇挫折的时候,一位军官出现了。他就是施剑翘的丈夫施靖公,时任山西军阀阎锡山部的谍报股长。1928年,施剑翘与施靖公结婚,前提是施靖公要帮忙报仇。结婚后,施剑翘随夫去了太原,并生育了两个儿子。几年时间一晃而过,当施剑翘再与施靖公商议同报父仇时,施靖公已经不那么积极了。
1935年,施靖公被提升为旅长,报仇之事一拖再拖。施剑翘在最后一次要求施靖公为父报仇遭到拒绝后,便与他一刀两断,带着两个儿子不辞而别,直接回到天津的母亲家,当时两个儿子一个七岁、一个两岁。施剑翘的长孙女施朝说:“这一走,他们相互间就再也没有联系过。爷爷曾主动与其接触,都被她毅然回绝了。奶奶行刺孙传芳成功并入狱后,爷爷赶到牢里探望,仍被奶奶拒绝了。解放后,爷爷成了俘虏,被集中学习,寫过很多信给奶奶,意思是想在学习期满后,与其团聚。直到爷爷生病,组织上希望奶奶能去看看,但奶奶坚决不去。爷爷去世后,相关遗物被邮寄到奶奶处,她都原封不动地退回去了。可能在她心中,从她离去的那一刻起,她与这个人就再也没有一点儿关系了。”
30岁独自成功复仇,轰动全国
寄托他人报父仇的愿望一再落空,施剑翘失望之余,决定亲自动手。她通过手术放大了自己的小脚,勤学刀枪武术。她从未亲眼见过孙传芳,一次她看到一份报纸,发现报纸上贴了好多名人照片,其中一张写着孙传芳的名字。她总算是“认清”了仇人。
孙传芳在北伐战争中被击败后,一直住在天津租界里。1935年,时局复杂,孙传芳闭门谢客,深居简出。施剑翘多方打听他的下落,不久顺利找到了其住所,但这里壁垒森严,门口有警卫。施剑翘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孙传芳每逢周三、周六会到居士林听经。居士林的进出人员比较杂,她感觉这是一个机会,就化名“董惠”,扮作听经人多次混入,留意着孙传芳的一举一动。
也是在这一年,她改名为施剑翘,并且给两个儿子也改了名。施羽尧说:“施剑翘其实并非母亲的本名,本名其实为施谷兰。外祖父去世10周年时,母亲想到家仇还没报,心里难过。一天夜晚她仰望天空,有感而发吟了一句诗,‘翘首望明月,拔剑问青天’,从此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施剑翘,以此激励自己早日报杀父之仇。”
施羽尧还说,他和哥哥原来分别叫“二利”和“大利”,母亲也全给改了过来,哥哥名叫“佥刃”,他叫“羽尧”,兄弟俩的名字组合起来就是“剑翘”。“母亲说她在世上没什么可留下的,就把名字留给儿子吧。”
1935年11月13日,觉得时机成熟的施剑翘决定实施刺杀,“没想到这一天下起了大雨,施剑翘估计这种天气孙传芳应该不会前来,一开始她为刺杀特制的大衣没穿、枪也没带,只是去居士林看看情况。”施剑翘的干女儿、烟台大学教授沈渝丽说。到那之后,施剑翘留意到孙传芳常坐的位置果然空着,她正准备回去时,忽然见到孙传芳从门口进来。施剑翘见状,立即回家拿枪。
下午3时后,施剑翘带着手枪和印好的传单,身穿大衣作掩饰,返回居士林。孙传芳此时正在念经。
片刻之后,坐在一旁的施剑翘突然走到孙传芳身后,拔出枪对着他的后脑抠动了扳机,孙传芳应声倒下。施剑翘又连开两枪打中孙传芳的太阳穴和腰部,孙传芳当场毙命。
枪声响起,佛堂大乱。施剑翘没有逃跑,将早已准备好的传单《告国人书》抛向人群,大声宣告自己的姓名及行刺目的,并决心自首。传单写道:“今天施剑翘打死孙传芳是为先父施从滨报仇;详细情形请看我的告国人书;大仇已报,我即向法院自首;血溅佛堂,惊骇各位,谨以至诚向居士林及各位先生表示歉意。”不久,她被赶到的警察带走。
“奶奶的刺杀计划当时只跟她的弟弟施则凡(即施中杰)商量过,本来施则凡也是要参与刺杀的,但奶奶觉得弟弟是家里的顶梁柱,不能再出什么意外。
决定行刺前,她谁也没告诉,先是叫家人把外祖母送到南京,又将自己的两个孩子托给妹妹施韧兰照顾,她是抱着必死之心去的。”施朝说。
刺杀事件当天就传遍了天津,很快在全国引起轰动。
施剑翘入狱后,施家一直设法营救。当时的社会舆论对施剑翘大多持同情态度,冯玉祥早年曾与施剑翘的生父施从云一道参加过反清运动,有袍泽之谊,于是他联合于右任、李烈钧、张继等30余位国民政府要人联名上书,请求特赦。在多方奔走下,法庭一审先是判决施剑翘有期徒刑10年,后又改判为7年,最后于1936年10月予以特赦。
“施剑翘是戴笠的座上宾”?
施剑翘平时在家里从不提及刺杀的事情。施朝回忆:“奶奶平时在家里从来不会跟我们提起那段经历,因为在她心里,这个轰动全国的案件其实就是她个人报了一次家仇,没有什么值得宣扬的必要。当時剧作家田汉曾联系奶奶,想将她的经历写成剧本,但被奶奶婉拒了。”
当时,社会上存在一些猜测:施剑翘哪儿来的枪、她是怎么学会开枪的,等等。外界普遍认为这么一个惊人的刺杀行动,不可能是她独自完成,肯定幕后有更深的背景。就此,施羽尧说:“这些疑问,母亲在庭审时都曾一一解答过:行刺用的手枪是她弟弟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朱其平买的,一直暂存于施家;因为从小就常拿父亲放在枕头下的枪玩,她很早就知道如何装子弹、如何射击。”
还有舆论怀疑,刺杀事件有国民党“中统”或“军统”介入。新中国成立后,曾为军统骨干的沈醉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施剑翘是戴笠的座上宾”,这似乎为当时人们的怀疑做了注脚。
真相果真如此吗?
其实,施剑翘本人对沈醉的话非常不满,一向不愿多谈刺杀经历的她后来写了一份详细的刺杀经过,反复强调自己的动机很简单,就是为父报仇,是个人行为。
沈渝丽回忆:“1984年前后,我特意去访问了沈醉,沈醉当时表示了歉意,明确称自己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施剑翘跟‘军统’有来往。”原来,沈醉文中提到的“戴笠视施剑翘为座上宾”,部分原因是因为戴笠过去训练特务时常提起施剑翘,对她的勇敢和隐忍赞赏有加。
“剑翘有骨气!”
“七七”事变爆发后,施剑翘随母亲从南京移居长沙。当国家的独立和尊严受到严重威胁,民族危亡迫在眉睫的时候,施剑翘态度鲜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
早前,施剑翘身陷囹圄时,就写下了《亲爱的女同胞,赶快奋力兴起吧》一文(刊登在1936年4月13日的《新天津日报》上),文章中写道:“现在国难当头,能够为国献身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出狱后回到家中,她挥笔写下了“不敢牺牲因有母,从今奋斗为中华”的誓言。她给时任湖南省主席兼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张治中寄去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只有八个字:“我要求做抗日工作。”张治中被她的爱国之诚所感动,任命施剑翘为湖南省抗敌后援总会慰问组主任。从此,施剑翘时而在集会上演讲,号召群众参加抗日;时而出现在医院,看望伤员;时而走进学校,教唱抗日歌曲;时而带着慰问组成员,到各地检查慰劳品制作和搜集情况,把一件件慰劳品送往前线。只要与抗日有关的事,她都争着去做。
1940年,施剑翘与母亲随弟弟施则凡(时任国民党中央军校特训班副主任)辗转来到四川省合川县。其时,日寇为打击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不断派飞机对重庆及周边城市进行狂轰滥炸。施剑翘居住的合川县城,先后遭受了日本侵略者的9次轰炸,民众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建筑物绝大部分遭到毁坏。9次轰炸中,尤以1940年7月22日的轰炸最为惨烈,日军出动战机108架次,分三批对合川城区轮番轰炸,全城三分之二的民房遭到严重毁坏。
目睹日机轰炸的残酷暴行,让施剑翘认识到仅有消极的防空手段是不够的,应该“以牙还牙”“以打击对付打击”“予轰炸者以轰炸”。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帮助中国空军壮大实力,以充实防空建设。
不久,合川各界筹献“合川号”飞机征募委员会成立了,施剑翘和施则凡发起的“一元献机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施剑翘担任献机募委会指导长,为了献机运动的顺利开展,可谓呕心沥血。她亲自撰写文章《筹献“合川号”飞机敬告全县同胞书》,宣传献机运动的目的和意义,并由合川各界筹献“合川号”飞机征募委员会印成册子,在全县散发。以下为该文章节录:
亲爱的同胞们:
我们对日本小鬼子(全面)抗战已三年多了,这三年多的拼命抗战,不仅使小鬼子失魂丧胆,且得到世界各国对我们的同情和敬仰。小鬼子知道不能灭亡中国,在没有办法的时候,用飞机乱炸我们后方的民众。合川“七二二”的大轰炸,大家都知道合川县死了几千,财产炸掉几千万元,房子也都烧光了。父母找不到儿女,妻子找不到丈夫,有好多逃出城的人沒有被炸死,但是回来以后,房子、东西都烧完了。多少万被难的同胞,现在正过着惨痛的生活。
同胞们:你们看见的只是合川一县,其他如重庆、铜梁、贵州、广西……各县各省被小鬼子炸死的人,炸毁的财产、烧掉的房子,不计其数。我们的仇人是谁?这个仇要不要报?我相信只要不是汉奸,只要是中国人,一定都想为国报仇,为被炸死的同胞报仇。但是这个仇怎么报法呢?会有人说,我们的空军也飞到日本去炸他们。可是炸他们不是一句话就办得到的。原因就是缺乏飞机!
我们如果要想叫敌人不敢来炸合川,我们只有拿出钱来购买飞机献给国家。国家飞机多了,小鬼子飞机不但不敢来炸合川,同时,我们还可以飞去炸日本,给我们全国被炸死的同胞报仇。现在,合川各界发起一元献机运动,合川县一共有七十三万人口,每人拿出一块钱,就是七十三万元,最少可以买一架轰炸机。这个风气一开,一县献国家一架飞机,我们四川省就有一百四十八县,还有其他省份,都能够一县一样的话,还怕小鬼子来炸合川吗?还愁被炸同胞的仇报不了吗?
关于献机运动,虽有其他地方也在发动,但现在都还没有成功。假使“合川号”能够第一个先捐得先献给国家,这是合川县最大的最大光荣,要占抗战历史上有功的第一页。希望合川同胞努力捐款,更希望有钱的同胞除了自己多多的捐款而外,还要替真正贫苦的同胞代出这笔献机捐款,尽国民的责任,增加抗战的实力,提前得到最后的胜利。
同胞们!赶快完成这个光荣伟大的使命吧!
在动员大会上,她带头捐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全部金银首饰。合川的大商富绅们在她的带动下也纷纷献出了巨款。此后,施剑翘又深入大街小巷、田舍村庄,发动群众,组织募捐。
著名画家徐悲鸿当时在县城里暂住。施剑翘久闻徐悲鸿画艺出众,亲自登门拜访。当听说施剑翘就是刺杀孙传芳的侠女后,徐悲鸿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他热情地说:“筹款购买‘合川号’战机,是支援抗战的义举,我虽一介书生,但理应大力支持!”说完,徐悲鸿抱出一捆书画作品赠给施剑翘。施剑翘将所有画作出售,作为购机款项。
在短短四个月时间里,施剑翘募集资金购买了3架战斗机,分别取名为“合川一号”“合川二号”“合川三号”,将其献给正在浴血奋战的中国空军。施剑翘受到全体空军指战员的极大尊敬,被称为“空军的大姐”。
1942年夏,宋美龄托冯玉祥约见施剑翘,准备在“全国妇女慰劳总会”中给她安排一个职位,施剑翘婉言谢绝,并赋诗曰:“寄语渔人休布网,大鱼不在此中留。”以表明自己的人生追求。冯玉祥知道后大声称赞说:“剑翘有骨气!”
“一元献机运动”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后经中国航空建设协会总会向大后方各省推广,“学生号”“青年号”“妇女号”“记者号”“报人号”“中国电影号”“民众号”“忠义号”等,这些由爱国民众和团体捐资购买并命名的战机,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国空军部队,为中国空军对日作战献上一份力量。
创办学校,积极支持中共地下党工作
在从事抗战爱国活动期间,施剑翘结识了徐特立、邓颖超等人,与中国共产党方面往来日趋密切。
平型关大捷后,施剑翘据理力争,冲破重重阻力,将抗敌后援会筹集到的医疗用品、布鞋、棉背心等慰劳品,顺利地送到了八路军驻长沙办事处。处长徐特立紧紧地握着她的手说:“剑翘同志,你为了争取给我们送慰劳品,受了不少委屈,我们心里都记着呢!我代表八路军全体将士,向你、向湖南省的父老兄弟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是施剑翘第一次接触中国共产党人,她看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感到抗战胜利有望,作《咏梅》一诗:“劝君勿作杞人忧,看到梅花自不愁。弱质经寒姿更俊,风吹雪打不低头。”
1938年春武汉空战大捷,施剑翘代表湖南抗敌后援总会,带着“扬我国威”锦旗和大批慰劳品赶到武汉,慰问空军,并参加“战时儿童保育会”,见到史良(新中国人民司法工作的开拓者和司法行政工作的奠基人,是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之一)和邓颖超,双方就此建立联系。周恩来在重庆曾家岩50号接见施剑翘,她吟诗纪念道:“群芳无力随风坠,岭上梅花独自新;战地冰霜红更艳,雪中先报一枝春。”后还多次去拜访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与邓颖超书信来往不绝,为安全起见,信中邓颖超化名“肖英”,施剑翘化名“董瑞飞”。邓颖超经常寄给施剑翘各种学习材料,对她后半生影响很大。
在从事抗战爱国活动期间,施剑翘看到无数面黄肌瘦、饱经苦难的少年儿童,心里很不是滋味。抗战胜利后,施剑翘迁居苏州,想创办一所平民小学,让那些失学的孩子能读上书,解决贫困孩子的失学之苦。为筹建学校,她特地到重庆找冯玉祥帮忙,冯玉祥非常支持施剑翘办学,欣然担任学校董事长,还介绍施剑翘去拜见平民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向施剑翘传授了办学经验和教育思想、办学方针,并向她推荐了经验丰富的苏州人士孔令宗协助其办学,另外还请剧作家田汉为学校谱写校歌。当时,书画家马公愚在苏州平江重建安徽同乡会,会馆有空余房子,他欢迎施剑翘去办学,于是校址也很快选定。
1946年初,施剑翘倾注精力创办的私立小学,在苏州平江南显子巷的安徽同乡会馆正式开办,施剑翘任校长。为纪念辛亥革命中牺牲的烈士、施剑翘的生父施从云,学校取名为“从云小学”。从云小学招收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工人、城市贫民子弟,也有部分孤儿和流浪儿。对家境贫寒但学习刻苦、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除免收学费外,还每天免费供应午饭。学校的教师大多是进步青年,待遇菲薄。师生关系平等友爱,学校办得颇有特色。
在苏州办学期间,施剑翘常去南京探望母亲,那时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都住在梅园新村。施剑翘经常去拜望他们,有过多次接触,不时受到启迪和教益,逐渐与中国共产党建立起深厚感情,思想越来越倾向共产党。1946年,国民党飞行员刘善本驾机起义,飞往延安,但他的家属仍然留在上海,受到特务迫害和严密监视,处境十分艰难。施剑翘遵照周恩来的指示,由苏州赶到上海,不顾“军统”特务的严密监视,冒着生命危险,给刘善本的妻女送钱送物。解放后,刘善本曾为此专门写信向施剑翘致谢。
在主持从云小学时,施剑翘积极支持中共地下党和进步青年的革命行动。学校聘用的教师多是不能公开身份的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在施剑翘的支持、掩护下,他们以学校为中心,秘密开展革命活动,直至苏州解放前夕,从云小学一直是党的地下联络站和交通站。
施剑翘多次表示,外面的事由她负责对付,她特将通过社会关系在苏州城防指揮部办到的盖有关防大印的“学校重地,禁止驻军”的牌子挂在门口。所以,在国民党当局多次到校搜查时,她总是挺身而出,使敌人阴谋不能得逞。
施剑翘还通过自己的关系做一些统战工作。施则凡是国民党少将,施剑翘以姐弟之情,向其反复宣传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说服他为共产党出一份力,最终施则凡听从施剑翘的劝告,留在大陆,新中国成立后在南京解放军步兵学校任教员。施剑翘还和史良一起给阎锡山部中将参谋长郭宗汾发出一封长信,劝他认清形势,弃暗投明,争取起义。后来郭宗汾终于离开太原,随傅作义部起义。
与宋庆龄的交往,为世人留下了一段佳话
施剑翘既无产业,又无钱财,办学经费全凭她奔波各地,向父亲同僚友好筹措而来,经费时常捉襟见肘。
1946年4月中旬,冯玉祥打算出国考察,他和陶行知有卖字兴学之计划。施剑翘受此启发,于5月26日致函陶行知,函中写道:“翘拟请现代书画家惠赠墨宝,将来到各地开‘施剑翘收集现代名书画家珍品展览屋’,将所收入门票捐贫儿教养院,亦募捐方法之一。先生如认为可以,即请对各书画家代致此意,如能得到各画家之同情,翘即将纸寄上。”令人遗憾的是,两个月后陶行知因突发脑溢血遽然去世,该计划遂未能实现。
1947年冬,施剑翘到北平,徐悲鸿邀请在北平的叶浅予等8位著名画家,为施剑翘办学集资而作画。画家们深为施剑翘的义举所感动,奋笔挥毫,将作出的画全部赠给从云小学。叶浅予还拿过纸笔,勾勒出施剑翘的画像,赠给施剑翘。其余几位画家也先后在圆月形折叠画册上为剑翘作画留念。徐悲鸿在画册上写下诗句:“岂有蛟龙愁失水,只磨故剑问青天”,并在次页画了一匹昂首奔腾的骏马,题款“赠剑翘女士留念”。施剑翘从北平带回的书画,无一不是上乘之作,但在从云小学举办画展时,出钱购画者寥寥无几。
此时,支持施剑翘办学的董必武已撤回延安,冯玉祥还在美国考察水利,孔令宗因病请长假休养,施剑翘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无援之中。施羽尧回忆,当时施剑翘踌躇不决、进退两难,但她实在不忍将精心操办的事业毁于一旦。正在此时,史良得知施剑翘和从云小学的窘境后,向她建议说:“你为什么不见一见宋庆龄女士呢?她现在兼任‘战灾儿童义养会’的主席。你向她呈述从云小学的办学宗旨,她肯定会支持你的。”
宋庆龄为了救济解放区的儿童,在中国福利基金会下设立儿童工作组,呼吁美国进步人士义养中国孤儿。早在1946年4月,陶行知为了晓庄学院的10个孤儿,到中国福利基金会找宋庆龄帮忙。宋庆龄立即与美国救济机构“战灾儿童义养会”联系,让自愿认养中国孤儿的国际友人当这些孤儿的义父、义母,按月给每个孤儿寄10美元作抚养费用,并寄给他们大米、奶粉及鞋子、毯子、衣服等生活必需品,将他们寄养在晓庄小学,解决了这10名儿童的生活和上学问题。1947年3月10日,中国福利基金会与“战灾儿童义养会”合作,成为其在华代表,组成“战灾儿童义养会”中国分会。
经史良牵线搭桥,施剑翘到上海拜会了宋庆龄。在详细询问了从云小学的创办经过和具体情况后,宋庆龄肯定了施剑翘为贫苦孩子办学的精神,对教师们的努力也大为赞赏,当即同意从“战灾儿童义养会”的基金中按月拨款,长期对从云小学进行资助。同时,为表示对施剑翘的特别支持,宋庆龄还同意担任从云小学的名誉董事长。
有了宋庆龄的资金资助,从云小学得以维持办学。此后由于中美关系发生变化,1950年12月“战灾儿童义养总会”停止拨给中国义养儿童的经费,中国分会随即宣布结束中国的义养活动。
1952年,因学校经费困难无法维持,施剑翘将倾尽心力创办的从云小学移交给苏州市人民政府,后成为大儒中心小学二院。施剑翘与宋庆龄同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女性,两人的交往为世人留下了一段佳话。
最后遗言是盼望祖国统一
“四十年来一梦长,牺牲自我为谁忙。醒时顿觉佛缘近,心印云提万丈光。”1946年9月,施剑翘皈依佛门。从此,她持斋诵经,过着随缘自适的日子。
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施剑翘和众人扭着大秧歌迎接解放军。当时解放战争仍在进行中,施剑翘把两个儿子送去参军。她说:“我一无产业,二无资财,只有把两个儿子献给国家!”
9月27日至10月8日,苏州市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施剑翘当选为代表之一,随后当选为苏州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她赋诗道:“惯与松梅友,同契抗严霜。中空节节直,翘首接碧苍。”
1952年,施剑翘因病移居北京。
从史料上看,施剑翘请求组织上予以照顾家人,可能只有一次。那是在1955年肃反运动时,施剑翘的两个儿子在部队受到了审查,她当时没有工作,经济困难,身体又有病,无奈中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万言书,详述她个人经历及生活情况,请党中央详查。毛泽东派中央统战部的徐华去看望她,对她表示慰问,徐华对她说:“施大姐,你的历史是清楚的,组织上都知道。毛主席看到你的信,派我来看望你,并带来200元钱,给你养病,希望你早日恢复健康。”后来,施剑翘的两个儿子在部队结束审查,复员到地方工作。
1957年,施剑翘被推选为政协北京市第二届委员,并连任第三、四、五届委员。
1979年8月27日,施剑翘因病离世,享年74岁。施剑翘临终时,施羽尧紧急赶往北京探望,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施剑翘对他说:“娘老了,但还有一个心愿,如果健康许可,愿为祖国统一尽一份力量,宋美龄我见过,蒋经国我也见过,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这便是这位传奇女子的最后遗愿。
(责编/黄梦怡 责校/张超、李希萌 来源/《民国第一女侠复仇记》,毛予菲/文,《环球人物》2018年第15期;《刺杀孙传芳:民国“侠女”报父仇被特赦》,任伟/文,《国家人文历史》2017年第14期;《施剑翘传》,范黎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17年1月第1版;《民国侠女的合川义举》,唐学锋/文,《红岩春秋》2017年第8期;《施剑翘发动募捐“合川”号战机 徐悲鸿捐一捆作品》,张望/文,《重庆晚报》2012年11月19日;《宋庆龄义助侠女施剑翘》,徐锋华/文,《世纪》2020年第2期;《施剑翘:行刺孙传芳震全国 为子清白致信毛主席》,王彪/文,《现代快报》2009年12月21日;《施剑翘的传奇一生》,张映武/文,《广州日报》2012年11月17日;《施剑翘:刺虎犹如刺绣时》,王开林/文,《同舟共进》2013年第8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