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护士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认知及应用现状调查
2023-03-17杨黎
杨 黎
“健康中国”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治未病”是中医中重要的理论之一,主张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该理论最早在《黄帝内经》中提及,该理论符合健康中国战略要求,被国内外学者认可[1-3]。2020年,梁华丽[4]在湖北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中医护理技术规范的相关知识、行为水平仍待进一步提高。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以期为进一步规范中医治未病操作流程,提高诊疗效果提供参考。然而护理人员对该规范的实施情况尚未可知。护理人员操作技术规范直接关系病人的诊疗效果。因此,有必要调查中医科护士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认知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制订针对性培训计划、措施提供参考,同时调查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应用现状,为操作规范的针对性推广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2年2月—2022年7月使用滚雪球抽样法、借助问卷星平台进行线上调查。以我院中医科护士、进修护士为“雪球起点”,借助各名护士社交圈,通过网络平台方法给各自认识的中医科护士,形成滚雪球抽样。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取得执业资格;在中医科相关科室(治未病科、中医保健科等)工作≥1年。排除标准:科室实习同学;调查期间于中医科脱岗≥3个月。根据问卷条目的5~10倍计算样本量,本研究取5倍,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认知及应用现状调查表含33项治未病技术以及2个条目的多选题,共35个条目。本研究考虑10%的问卷不合格率,样本量(n)=35×5/(1-10%)=195。
1.2 研究工具
1.2.1 基本情况调查表 自行设计基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婚姻状况、职称以及培训经历等。
1.2.2 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认知及应用现状调查表 该量表由张青颖等[5]在知信行理论的基础上、使用专家访谈法编制,包括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认知现状及应用现状两部分内容,其中认知现状部分涉及拔罐等32项治未病技术,采用“不了解”“了解”“非常了解”3级评分法;应用现状采用“不使用”“应用”“经常应用”3级评分法。另外,认知及使用各包含促进因素与阻碍因素2个条目。本研究中认知现状Cronbach′s α系数为 0.931,应用现状Cronbach′s α系数为 0.912。
1.3 质量控制 使用问卷星发放问卷。问卷说明中详细解释本调查的目的及问卷填写方式。设置每个网络IP仅能回答1次问卷,问卷中每个题目均为必填项。设置后台填写时间小于5 min的问卷为无效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采用多重响应集分析多选题。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资料 共回收问卷205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97.6%。调查对象工作年限(10.35±6.24)年,年龄(33.45±7.78)岁,其余信息详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n=200)
2.2 中医科护士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认知及应用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科护士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认知、应用现状得分分别为(54.13±6.45)分、(57.83±7.23)分,各项目得分见表2。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对中药蜡疗推弹法干预淋巴水肿、中药熥疗以及六步奶结疏通法干预乳症的认知及应用现状均较差;对针刺、拔罐以及艾灸的认知及应用现状均较好。
表2 中医科护士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认知及应用现状(n=200) 单位:分
2.3 中医科护士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认知得分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用学历、职称、职务、培训经历的中医科护士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认知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中医科护士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认知得分单因素分析(n=200) 单位:分
2.4 中医科护士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认知得分多因素分析 将中医科护士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认知得分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自变量赋值见表4),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培训、工作职务、教育程度、职称为中医科护士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认知得分的影响因素,详见表5。
表4 自变量赋值
表5 中医科护士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认知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中医科护士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认知程度及应用情况仍待进一步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科护士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认知得分为(54.13±6.45)分,中医科护士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应用现状得分为(57.83±7.23)分,该2项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该结果与张青颖等[5]对128名医护人员的调查结果一致。分析其中原因可能是因为护理人员缺乏相关培训,本研究中接受过护理部及以上相关培训的仅50人,占25.0%。因此,建议今后应该以各级护理学会为依托,由各医院护理部推广《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培训,开展培训后考核。此外,目前我国中医治未病相关诊疗政策仍不完善,关于中医药技术实施者资格、执业等要求尚未明确,市场监督体系仍不完善,全国收费标准存在较大差异。这可使得中医治未病技术推广受到阻碍,因而,护理人员对其了解较少,认知程度及应用情况较差。本研究以张青颖等[5]的研究及设计问卷为参考,在其研究基础上探索各项中医治未病技术的认知及应用差距,分析不同特征的护士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
3.2 医护人员应逐项推广中医治未病技术 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对各项中医技术认知及应用差距较少。对针灸等技术认知程度较高,这可能是因为这几项中医技术推广程度较高,应用范围较广,因此护理人员认知程度及应用程度较高。中药蜡疗推弹法干预淋巴水肿、中药熥疗以及六步奶结疏通法干预乳症的认知及应用现状均较差。以上3项均为重要中医治未病技术[6-8]。因此,建议今后各医院发展中医专科护士,推广治未病技术,提高专科护士宣传、应用及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3.3 不同特征护士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认知程度存在差异 不同特征的护士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认知程度存在差异,职称较低、专科学历、普通护士以及无培训经历的护理人员认知程度较低。
职称较低的护理人员认知程度较低。该结果与程梦慧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普通护士认知程度较低。分析其中原因,职称较低、无管理职务的护士一方面临床经验相对欠缺,对于中医治未病技术的应用及见习机会较少,导致认知程度较低。另一方面,职称较高、管理岗护士在职称晋升、岗位竞聘过程中可能会主动或者被动地学习相关知识,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因此,这使该类护士对于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认知程度提高。
专科学历的护理人员认知程度较低。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不同学历护士在工作中的培养目标也存在较大差异,高学历护士往往被管理者赋予更高期望,委派更多学习任务,参与培训更多,掌握知识面更广[10-12]。此外,不同学历护士在校期间接受的相关教育存在差异,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接受的相关知识更高。因此,护理管理者可鼓励不同学历护士形成互助小组,建立中医治未病学习氛围,鼓励护士参与在职教育。
无培训经历的护理人员认知程度较低。说明培训对于提高护士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认知程度具有重要作用,说明管理者应引起重视,加强培训力度[13-15],开展护理质量推动会[16],促进知识向行为转化;探索个案培训法以及QCC质量控制管理在培训中的效果,提高培训效率[17-18];丰富培训形式,借助线上线下多平台,降低护士参与培训的阻力[19-20]。
4 结论
中医科护士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认知程度及应用情况仍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中药蜡疗推弹法干预淋巴水肿、中药熥疗以及六步奶结疏通法干预乳症等技术。不同特征的护士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认知程度存在差异,职称为护士、专科学历、普通护士以及无培训经历的护理人员认知程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