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批注角度的探究

2023-03-16哈尔滨市虹桥第一小学王静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主旨全文语言文字

哈尔滨市虹桥第一小学 王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思维能力”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批注则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形成个性化阅读体验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1]。

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中也提出“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都说明掌握批注阅读方法的重要性。虹桥一小教师团队在对新课程标准深度学习的基础上,将“培养学生批注阅读的能力,在阅读批注中提升阅读思维”作为语文教研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在课堂中探索阅读批注的角度。研究过程发现——文章中的字词句段、修辞手法、写作手法以及文章的结构、思路、主旨等方面,都可以在阅读时进行批注,找准角度,有法而批,以此促进阅读的理解,提高阅读思维能力[2]。

一、批题目,标注意义及作用

课文的题目在文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往往具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点明文章主旨、渗透写作手法、引出全文线索、吸引读者阅读等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一般在阅读文本内容的前后,都可以对文章题目进行批注,且为后续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本主旨指明学习的方向。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三篇课文《我的“长生果”》,就可以抓住引号进行批注:“长生果”加上引号,说明它有特殊含义,在文中指的是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父爱之舟》在读文过后,就可以批注:全文以“舟”为线索,点明“父爱之舟”是人生之舟、希望之舟、爱之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在对题目批注的过程中学生自主产生对全文的有意注意,能根据不同题目特点关注文本特殊性,在推测和分析中提高整体认知能力。

二、批词语,标注拼音、解释或表达效果

批注词语是平日语文学习中常用的一种阅读批注方法,学习过程中经常要借助关键词积累好的语言文字,又要借助这些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理解文本的表达效果等。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明园的毁灭》中,“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抓住两个“不可估量”可以批注:写出了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之情,奠定了本文的基调;再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祖父的园子》里“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可以抓住“明晃晃”一词进行批注:形象地表现了园子色彩鲜明,充满活力,表达了作者对园中景物的喜爱之情。语言文字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形成的载体,所以,借助词语进行批注,可以正确、规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理解和运用。

三、批句子,标注含义、作用或表达效果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也能感悟文本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3]。不同类型的句子,我们批注的角度也不同。例如《松鼠》一课中心句“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批注为:开门见山,概括了松鼠的特征,起统领全文的作用;《圆明园的毁灭》中过渡句“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结合过渡句的特点批注为:前半句承接上文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后半句引出下文要叙述的珍贵文物,整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太阳》一课的总起句“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批注为: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太阳比作大火球,形象地说明了太阳的形状,及其会发光、发热的特点;又如《海滨小城》中的总结句“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批注为:这句话在全文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赞美海滨小城的美丽与整洁。抓住中心句、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句等关键句子进行批注,可以有效地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在文中的含义、作用及带给我们的感受。

四、批符号,标注心得体会

标点符号在理解语言文字、体会情感表达方面起到辅助作用,不同的符号,表达的感情也不同。抓住这些直观的标点符号,透过符号去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可以获得个性化的心得体会。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一课,出现了大量的人物对话,如“我……要钱……”,抓住此处的两个省略号,不难体会到主人公说话吞吞吐吐,突出其内心对要钱这件事十分迟疑和懊悔;同时本单元另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可以抓住破折号进行批注:此处的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是一种宽容的爱,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是一种严厉的爱,两种爱形式不一,但都是爱的体现。在自主批注过程中,借助符号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从而获得个性化情感体验,提高阅读能力,提升思维能力。

五、批修辞,标注类型思考表达的作用

修辞手法在文章中起到了提高表达效果的作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有着不同表达的作用。通过对文章中修辞手法的思考,可以提升对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与效果的关注与理解[4]。批注这类句子,我们一般按照辨、思、悟三个过程展开批注。首先是辨别修辞手法的类型,如小学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接着是思考修辞要说明的特点;最后是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4]。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鹭》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根据这句话我们可以批注为: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鹭比作散文诗,形象地表现了白鹭的美,进一步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关于鱼的描写“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围像插着好些扇子……”,可以批注为:此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鱼的种类繁多,样子好看。在长期的指导、发现、归纳、运用的过程中,学生用批注进行阅读也是从唤醒到提升的思维过程。

六、批段落,标注在文章中的作用及体会的思想感情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批注可以优化学生的思考能力,以更综合的分析能力投入到阅读学习中,进而优化阅读课程的学习质量,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其中,采取抓重点段落谈收获和启示,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花魂》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学生结合此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进行批注为:作者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通过外祖父送“我”梅花图,希望我学习梅花的骨气和品格,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并将这种精神继承发扬。抓住能体会启示、明白道理或直抒胸臆的段落,可以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理解更深入,思维更活跃。

七、批结构,标注文章的行文思路

文章的结构一般由开头与结尾、段落与层次、线索与脉络等部分构成,它是一篇文章的整体构思与布局安排,将作者的行文思路及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让读者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小学阶段,很多课文的结构都有助于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开篇以“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统领全文,然后按照“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抓住典型景物展开描写,最后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总结全文。结构布局清晰,特点突出,抓住文章结构可以批注为:本文按照时间变化的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从结构进行整体批注,改变了以往批注单一、效率低的问题,能快速感知课文内容,亦能以更为敏锐的视角进行阅读,为后续深度阅读做铺垫。

八、批写法,标注对写作技巧的简要分析

写作手法是文学创作中的表现手法,是在文学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从而让语言文字更具艺术性。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结合每个单元语文要素这条主线,出现了借物喻人、动静结合、衬托对比、借物抒情等写作手法,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梅花魂》中就有很多地方抓住与梅花有关的事物进行描写,从中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情感,如赠“我”梅图、送“我”梅绢,还有弄脏墨梅图时外祖父大发脾气“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这一部分就可以批注为:作者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寄托在对梅花的喜爱上,是间接抒情的一种表达方式,表达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深情。借写作手法批注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让片面的理解变得全面、系统而深入,对于批注的方式与方法也更加明确。

九、批启示,标注蕴含的道理

批注感悟也是从全文角度进行批注式阅读学习的一个角度。寓言这种体裁在语文学习中有其独到的属性,常带有讽刺或告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启示。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和《池子与河流》四则国内外寓言故事,每则寓言故事都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和启示,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及故事情节进行批注式阅读,更有助于道理和启示的归纳与理解。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鹿角和鹿腿》一课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两只美丽的角差点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此句话,就可以将此课阐述的道理批注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仅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启示不光在寓言中能感悟出来,在其他的课文中引导学生从内容出发,联系生活实际,透过对语言文字的关注和理解,也可以从中悟出道理和启示。

十、批主旨,标注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

主旨即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将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或主要故事环节的方式,有组织地呈现出来,能反映出作者的某种想法、观点。从总体上梳理语言文字,让语言发展的过程变成思维发展的过程。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搭石》一课,就可以围绕课文主旨批注为——作者以“搭石”为线索,借助“摆搭石、走搭石”几个画面,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落花生》围绕主旨则可以批注为: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借助花生的特点,抒发了“要做有用的人”的感悟。研究过程中发现,主旨一般是从课文中分析而来,也有的是联系实际从生活中感悟而来。在做这类批注时,通常是按照采用的手法或线索,借助人、物、事,表达某种情感或悟出某种道理。

阅读时,可以做批注的角度非常的广泛,根据批注的内容和角度的不同,也可以将批注式阅读大体分为感受式批注、疑问式批注、品析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补充式批注等类型[5]。因课堂时间有限,还可以将批注分为预习批注和课堂批注两个维度,通过不同颜色的笔来进行区分,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便于日后的巩固复习,更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但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做批注时,应注意批注的语言要简洁,语句要通顺,语意要明确,用自己的话语言简意赅地进行准确概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虹桥一小将认真研读新课标内容,积极践行新课标精神,让语文课堂学习落得新,做得实,走得远。

猜你喜欢

主旨全文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全文中文摘要
主旨演讲
全文中文摘要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青年再造
平淡真实显主旨
语言文字